《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这是爱孩子吗?   

  我们常看到小学生自杀身亡的报道,小孩子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他们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   

  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的。但是,现在的一些教育,到底是摧残呢?还是拯救?         

。←虹←桥书←吧←  

第17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6)         

  我读过那本介绍李圣珍老师的《每个父母都能成功》的书。我认为那不是一本书,是一幅中国孩子的〃地狱图〃。人说苦海无边,看了那本书,才知道什么是苦海无边了。李圣珍老师呢,就像一个菩萨,在孩子的地狱里、苦海里拼命地救,救苦救难……   

  3?每一个孩子都是〃龙〃   

  每个人都以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特质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人和人之间没有可比性,就每个人的特征来说,都是他那个特征区域里的优胜者。从以往的〃望子成龙〃这个词来看,首先望子成龙的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龙,才会希望他们成龙,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是一条龙,还有什么望子成龙之说呢?   

  近几年,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们都表示自己不再望子成龙,只想让孩子有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实际上,这个光明的未来只是望子成龙的另一种说法,望子成龙的挽歌在继续唱着,在这个歌声之下,故事中的马月也在继续出现着。令我们欣喜的是,这种事情比起前些年要少多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再讲一讲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警示家长和老师们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名叫马月的孩子。马月小时候极其聪明,她的智商达到130分以上,远远超过同年龄的孩子。孩子本来很优秀,但她的爸爸妈妈希望她更加优秀,祸根就是在这种想法里埋下了。咿呀学语时,他们就对她开始了学前教育,教她认字教她算术。为了使女儿不仅仅是优秀,他们还要她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那么大点的孩子就进行思想教育,连唱的歌都是革命歌曲。儿歌不会唱,却会唱《国际歌》。结果呢,女儿与同龄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格格不入。她不熟悉他们的语言,不熟悉他们的思想,不懂他们的游戏规则。她被同龄人看做异类,看做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5岁时,马月被送去学钢琴。那孩子乐感极好,但因手型不能符合要求,常被老师呵斥打骂。这样一来,马月便对老师产生了恐惧,见了老师就紧张,越紧张她就越弹不好,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她很快就被淘汰出局。   

  对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而言,这应该是她人生的第一个挫折。但据马月自己讲,她的噩梦是从上了小学之后开始的,在她眼里,学校是一个可怕可憎的地方,是一个给她制造了痛苦的地方。因为近视,她看不见黑板上的字,结果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从而成了差生,受到同学百般歧视与欺负,放学路上书包被抢,头发被揪,孩子们一边朝她身上扔土块一边喊:傻子,快打傻子!   

  在一切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体制里,从一开始就丧失了〃人才〃中的〃人〃字,然后再丧失那个〃才〃字。   

  在大家的印象中,马月成了一个傻子,而同学的这种印象正是由老师传达给他们的。如果我们要教孩子成为人,即便真是傻子也该充满同情。   

  后来,那个班的学生被叫到校长室考朗读。为了不让他人再喊自己傻子,马月预先将课文读熟,可是当轮到她时,翻开书正要朗读,站在一旁的辅导员在校长耳边说:这孩子有点傻,可能脑子有问题。这话杀伤力太大,孩子完全愣住了。校长却喊:愣着干嘛,还不快读?这一下,马月真傻了,课文成了不认识的〃蚂蚁文〃。   

  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让大家围成圈做游戏,因为多了一个人,老师竟让马月出去,当她低着头走出队伍的时候,背后传来一阵讥笑声:傻呆呆的,还想做游戏?马月跑到操场外面,用树枝在地上拼命地写着:我不是傻子,不是傻子……读到这里,我觉得心都要碎了。   

  学校举行歌咏比赛。马月想,这次是全班合唱,不会没有我吧?可是排练的那天,老师却让她提前回家。她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她参加排练,因为她在这门课上曾得过满分,这时候,站在一旁的班干部竟说:你傻不啦叽的,上台会给我们班丢分的。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18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7)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从小就被培养起这种为虎作伥的品质。当讨论应试教育是拯救还是摧残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被摧残的不仅仅是弱势群体的孩子,也包括那些所谓优秀的强势群体的孩子。在马月被毁的同时,那个班干部也被毁了,那个孩子在他往后的人生中很难再有同情、关爱、怜悯这些人类最好的品质了。要是没有这些品质,那他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   

  马月的故事最让我感到震惊的还不是她如何如何被摧残,而是她面对一次次摧残仍然顽强地抗争。那么小一个孩子,为了得到应有的善待,真是百折不挠啊。但是,她的所有努力全部被包括校长、同学在内的强势群体碾了个粉碎,直到她彻底放弃了这样的努力为止。放弃之后,马月便开始逆反的行为报复,比如将毛毛虫放进那些欺负她的同学的笔盒;故意天天迟到,不做作业;因为她,年级的流动红旗,这个班再也没得到过。结果,小学6年,转了3所学校,父母亲一次次被叫到学校挨训,回去后便将气撒在孩子身上。最可悲的,连他们也开始怀疑女儿是不是真是傻子。   

  有件事给我印象特深,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当舅舅夸他的儿子如何如何聪明,并建议找人为马月查一下智力时,当妈妈的竟然冲进女儿的房间狠狠抽了她一耳光。马月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不知所措,号啕大哭起来,她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竟惹得妈妈这样生气。   

  我们说要有承受能力,但得有个限度。生命不能承受无法承受的重量,孩子尤其这样。   

  在学校,马月是个所谓的差生,在家里,又是个不争气的孩子,这样一来,小马月便无处可逃了。于是,她开始装病,因为〃病〃总有好的时候,她想来个一了百了,又装起疯来。就这样,马月为了逃学,竟然逃进了疯人院。到了那儿,她才知道里面比学校还要难受,于是百般央求,自我证明,经过几个月折磨才从里面出来。   

  这时,她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证明自己不是傻子进行抗争,那次考试令老师和父母非常吃惊:一个学期几乎没上学,她语文居然考了80多分,数学也考了70多分。妈妈疑惑地带她去做智商测定,几家医院的测定结果几乎是一致的,马月是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她的智商指数在130以上。   

  但是,即便是这样,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她不但是个傻子,还是个疯子,她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指指点点地说:她是疯子,进过精神病院。尤为可气的是,当终于有个女老师对她好,把她当人看,她也对这位老师报以真情的时候,她竟被人们怀疑爱上了那位老师,是个同性恋者。   

  这一下,马月完全绝望了,她怕老师,怕同学,见了他们心里就打哆嗦,她还惧怕考试,只要考试,她就会昏厥在课堂上。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她常常躲在厕所里用刀片一道道地划伤自己的手。直到有一次,她想彻底摆脱苦难,便用刀片划开了自己的手腕。幸亏发现及时,她被救活了,救活的她却又将伤口划开。   

  幸运的是,马月就在这个时候被送到李圣珍老师家里,李老师救了她,还使她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马月有个表妹,名叫秋子,用马月的话说,秋子比她不幸多了,因为她没有遇上李老师……   

  〃望子成龙〃的挽歌   

  那个秋子,是个高二学生,因为会考两门不及格,打开煤气自杀了。   

  秋子的妈妈也像中国大部分家长那样,节衣缩食,风里来雨里去送女儿学钢琴,上各种培训班,一心要把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她不能容忍女儿有一点点惰性、一点点娇气、一点点落后,要是女儿有一处做不到便施以严厉的惩罚。当秋子到了十三四岁的〃反叛〃年龄时,母女间便开始冲突不断。冲突的结果是秋子常常被怒不可遏的母亲赶出家门。   

  那时候秋子的父母已经离异,被赶出家门的她要么在深夜的街头徘徊,要么去找爸爸。她想跟爸爸在一起,可是连房子都没有的爸爸没法收留她。秋子只好住到姑姑家里。尽管姑姑对她很好,可是秋子总是摆脱不了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虹桥▲书吧▲。  

第19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8)         

  据同学讲,秋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孩,如果不是目前这种只认分数不认人的教育体制,不是这种不管孩子的具体喜好、智力的敏感区域等个体情况而用一把尺子衡量的标准,她也许会成为一位很不错的导演、歌唱家或者舞蹈家的。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中,有一次,秋子承担了大部分组织与排练工作,她自编自导,干得投入而得心应手,在那种场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自信的秋子。   

  但在课堂上,她再也自信不起来了。在只看分数不认人的老师眼里,秋子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常常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万分尴尬,恨不能钻到地缝里藏起来,被老师当众骂为猪脑子、脑积水。她也因此常被喊到老师办公室训话,每回出来都眼泪汪汪。在这样的过程中,秋子作为人的尊严一次次被剥得精光。   

  就这样,她的自信一点一点被击碎,一到考试就紧张万分,对分数敏感到了恐怖的程度。每次考完试,她都如坐针毡掰着手算分,晚上经常做噩梦,常常一脸泪水一身冷汗地从噩梦中惊醒,但是这一切她从来都不跟父母谈起。后来,有个名叫涛涛的喜欢上她,她终于感受到了一些人间的温暖,却被父亲以〃你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还早恋,想不想考大学〃为由强行终止了关系。   

  到了高二最后,她有三门功课不及格。她又一次被喊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告诉她,总成绩排在最后4名的同学,高三要分流出去,而秋子就刚好排在倒数第4名。分流就是留级或者转到职业高中,作为一个孩子,怎么能受得住这样的结局呢?   

  作为学校,也许不得不这样做,体制就是这样呀,高考升学率的指挥棒压倒一切,只有将那些没有希望的学生淘汰掉才能保证高考升学率,才能保住学校的名声。但对学生来说,这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吗?被牺牲的岂不成了大多数?那些失败者在他们的一生中也许再也摆脱不了失败的阴影,只能永远失败下去了!   

  结果,最后的会考她仍有两门功课不及格。秋子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吃了安眠药之后又打开煤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令她恐惧的世界,她以自己花季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望子成龙〃的挽歌。   

  我想马月说的没错,要是秋子遇上李圣珍这样的老师,或许不至走上绝路。但是,问题的症结在于,纵使李老师可以救下秋子,她能救下成千上万的像秋子一样处在死亡边缘的孩子吗?   

  人类为什么要这些苦难呢?我们提起苦难的时候常常会联想到战争呀,饥饿呀,洪水呀,地震呀等等,但我觉得,在人类所有的苦难里面,最苦难的要算心灵的苦难、孩子的苦难了……   

  每个家长在内心都积累了许多这种事例,但是同样的事情仍然天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所有这些孩子的苦难都在指向一个本质性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拯救人,还是在摧残人?   

  但是,在我这样说的时候心里又很内疚,老师也有老师的难处,比如美国的班级一般只有二三十人,我们的班级五六十人甚至六七十人;而报酬,不要说美国,就说香港,小学老师的月薪相当于人民币四五万,比我们的年薪还要多出几倍。老师一个萝卜一个坑,累得精疲力竭。我儿子的老师就是这样,都尿血了,住院了,大家都去医院看她,没过几天又来上课了,第二天又累倒在楼梯上。   

  儿子说:我们某某老师想当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你想想,人那样多,课那样多,薪水那样低,身体那样不好,怎么能讲好课呢?就这样,学校还不满意,各种各样的招数,规则呀,名次呀,分数呀,逼得老师只好占课,这节课还没上完,那节课的老师已经在门口站着了。儿子说:妈妈,你知道我现在在练什么功?我感到好笑,问他练什么,他说练憋屎。   

  4?拯救,还是教育   

  一旦给孩子造成了像马月这样的问题,家长和教育者再历尽艰难地来拯救孩子,就已经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了。没有一个被拯救的人是一个非常阳光灿烂自信的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已经被践踏,拯救的过程就等于是告诉他们,他们已经不再是普通正常的孩子,甚至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是〃问题孩子〃了。这不是教育,我们希望没有孩子需要拯救,只有孩子需要教育。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0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9)         

  虽然现在人们不再提及李圣珍,但并不是没有人再需要李圣珍,说她〃伟大〃一点都不为过。当我读到她给马月的母亲说的那句〃她要下地狱,我跟着她一起下,她要上天堂,我跟她一起上〃时,我真的感动得不得了。她对孩子的那份爱,那种无私,那种奋不顾身,那种慈悲、怜悯,决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