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名字。
马容根本不画画,转来转去,这样混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们上了一课,课名叫〃大人像猫咪〃。说的是有个孩子在家里看见爸爸妈妈忙来忙去,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大人说的话他又听不懂,总觉得大人就像猫咪一样喵喵叫。后来,他觉得大人的眼睛也像猫眼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打动了马容,第一次有了画画的欲望,开头我还没有发现,因为对于马容的不画画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我正给一个孩子改画,就听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喊:老师……,我不会画脚!
他的神色像罗马教皇
我回头一看,是马容。我一直在等待的这个时刻终于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过去。我说:脚嘛,太简单了,看,用笔这样一拐,就是脚了。
他吃惊地瞪大眼睛,说我也会画呢,也学着我的方式把笔一拐,画出一只脚来,满足地吃吃笑着。
到评画的时候,所有孩子的画都贴在黑板上,马容的妈妈也来了,我说这就是你家儿子的画,他妈妈一看,吃惊地说:咦?这真是马容画的?不相信。其实那幅画要是城里的家长看了会觉得很差,画上的人头大身子小,腿细得不成比例,他的妈妈竟得意得不行。马容的妈妈让我感动不已,她没有将其他孩子的画与马容的画相比,去找自己孩子不如别人的地方,而是欣喜地接纳了自己的孩子。马容自此受到了鼓舞,从那天起,马容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孩子由于成天在野地里乱跑,浑身充满了野性,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我特别欣赏这样的感觉。一开始画就明显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特别专注,特别投入,特别大气。
过了不长时间,有一天,我们上有关色彩冷暖的课,讨论的话题是:不是真火苗,为什么画出的红色火苗会让人觉得温暖、蓝色的火苗会让人觉得冰冷?马容坐在那里,先是不吭气,他的神情就像罗马教皇。那张脸,寓意特别深刻,那么大气,城里受过管教的孩子根本就没有那样的神色。
听着听着,马容一拍桌子站起来,用宁夏方言,声音还特大:这个事情我说说!那堆让人觉得暖和的颜色就像太阳么,另一堆不像太阳么。像太阳的看着就热,不像太阳的看着就冷么。说完了,一屁股坐下,还是罗马教皇的模样。他埋藏在身体里的感受力在画这些画之前由于没有可视的途径去表达,也没有被人们发现过。但他在自由的玩耍中肯定使用了他的感受力,所以他的感受力获得了保护和发展。
驴粪蛋飘满天空
有节课的画题是〃火山爆发〃。马容画得那样卖力,脑袋往前冲着,身子摇着。我走过去,一看,吃惊坏了,画面气势磅礴,颜色搭配高级极了。其他孩子的画一般都像花盆一样,里面喷出红色、蓝色之类的颜色。马容画上的整个基调是一种非常凝重的咖啡色,看不见山,能看见的只是飘在空中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彩球,真是壮观极了。
评画时,对于那些有着共同模样的山的形状的画,我有意给予误解,说它们像君子兰。我说:这座火山爆发,空中掉下个花盆来,嘭地一下变出盆君子兰来!孩子们乐得不得了……评到马容的画时,我问他们:大家看哪幅画最美、最激动人心?全班都说马容画得最不好。我问马容:你为什么这样画?既没有山又没有火,只有一些带颜色的圆球,大家有些看不明白,你能不能解释一下?
马容站起来说:〃我也不知道么。〃说完就坐下了。
我哈哈大笑,说:〃马容这幅画,火山喷发的时候肯定山顶上面有一摊驴粪蛋……〃
有时这种故意误解会使人们反思自己并发现自己。
BOOK。▲红桥▲书吧▲
第24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3)
马容听了,忽一下重又站了起来,说:〃噢,我知道啦!山上有一堆驴粪蛋,火山一喷,把驴粪蛋全喷起来了么。喷得满天、满世界都是烟么、火么,火把驴粪蛋照成了各种颜色。〃无论是画前创造还是画后创造,这都是孩子的创造,它是那么的独特,带有土地的芳香。
我说:说得好。咱们大家都在画火山,马容没有画,他是将镜头对准火山上面的驴粪蛋,画的是驴粪蛋喷起时的那个瞬间!
马容嘿嘿笑着,快乐无比地坐下,当我再转过身时又不见他的人影了。评完画我出去看,人家在教室外面正拿着一个泡沫塑料盒琢磨着呢。奖惩对他毫无用处,打击、表扬对他也毫无用处,心态正常极了。要是想画了,完全地投入,忘我,如果不想画了决不会违心地去画。从来不去取悦别人,完全的自主、完全的自信、完全的自然,用皇帝那样的心态面对世界。对于一个6岁之前的儿童,这样的特质是有价值的,因为他按照大自然赋予他的特征,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发展自己。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把它当做缺点,拼命地去改造它,这个改造的过程也就是扼杀的过程。这种扼杀决不会使孩子快乐。
马容能够不受限制地在野地里疯跑疯玩,那里有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材料。而马容是一个人,决定了他一定会按照人的先天方式去探索这些材料;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一定会使用他的感觉器官,他的大脑也一定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逐渐创造出更高级的使用方式。经历了这个过程,他就获得了发展,这也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我们成人只要信任孩子会按照这个过程去发展自己,就应该给他自由。因此,做父母和老师的对6岁之前的儿童的教育,其价值观就应该是给他们发展的自由。马容因为获得了这个自由,因而所有的敏感期都发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长是快乐幸福的。
漏网之鱼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投资方面是不惜血本的。但是,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太欠缺了,投资热情很高,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
以经商为例,有的人投资回报丰厚,有的人投资血本无归。血本无归的原因是眼光不准,对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形势、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
对孩子的投资也是这样。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的成长规律、全球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哪一步、未来社会何种人才最具竞争力……总而言之,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的教育,以及如何进行这样的教育,他就完全有可能使自己的投资变得没有价值,甚至出现负值。
比如:未来社会需要关爱,他给孩子灌输〃只扫自家门前雪〃;未来社会需要诚信,他教孩子〃无商不奸〃;未来社会需要大胆、探索以及参与,他却把孩子锁在家里,哪怕犯一点错误也训斥不休,使孩子胆小如鼠、不敢越雷池一步;未来社会需要自主自立,他却包揽一切,造成孩子极强的依附性格;未来社会创造的价值远大于重复的价值,他却仍在不遗余力地逼着死记硬背、追求名次,使孩子只能在重复与模仿当中成长……
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唯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为了孩子,家长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家长如果不懂教育又没有时间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干涉孩子,给孩子发展的自由。一个产品报废了还可以重做,一个人的一生是不能经历这样的过程的。
根据经验,我把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
如果一个农民对庄稼一窍不通,不知道什么时间下种、什么时间灌溉、什么时间除草,他的庄稼能收获吗?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25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4)
马容呢,就是第二类家庭中的孩子的典型,在这个因为过分注重〃教育〃而扼杀孩子潜能,使许多孩子成为〃非人〃的年代里,马容反倒很幸运,成了一条漏网的鱼,因而他也是幸福的。
6?道德形成在道德氛围之中
道德的培养也必须从实体化入手,从道德的体验入手,这样做的前提是道德的判断,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天职
这是一个13至15岁孩子的课堂,我讲了一个故事:在波兰的布拉沙市,有一位名叫海尔曼的医生,他的医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他的性格也很倔犟,就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有天夜里,一个小偷到他的诊所去偷东西,把里面翻得乱七八糟,把找到的钱和一些很珍贵的药装在包里往外走,因为心里太慌,一下撞倒了吊瓶的支架,接着又被氧气罐绊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海尔曼医生听见小偷的呻吟声,就与助手从楼上跑了下来,发现了他……
我问孩子:你们说应该怎么办?他们说:打〃110〃,交给警察。我说那个助手也是这种观点……但是,海尔曼医生却不同意,大家能不能推断一下,海尔曼医生会怎么做?
除了两个孩子,其他全都认为会送到警察局。那两个孩子……一个说:这个小偷当时一定很疼的,我的胳膊断过,这个医生肯定会给小偷打上止痛针,教育一番,让他发誓不再偷东西后放他回家。另一个说:不给他打止痛针,就给他接骨头,让他好好疼一疼,使他再不敢到别人家偷东西。
全班开始争论,主要是对那两个认为应该放了小偷的同学进行抨击,说他俩的观点不对,说要是做了坏事不把他抓到警察局,恶人就会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孩子说,不光送到警察局,而且,送之前还要把他打上一顿。现实中确实就是这样,大家见了小偷都要打一顿,好像惩罚小偷是人们的职责似的。那两个认为应放了小偷的孩子这时候也开始有些犹豫不定,因为在那样的气氛中,一般人是很难坚持自己主见的。
我看争论得差不多了,就说:提出把小偷送给警察的同学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义务将抓到的小偷扭送公安机关的,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保护大家的安全。说到这儿,持有另外观点的孩子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我接着说:提出治疗并放了小偷的同学的想法让老师很感动,因为他的内心具有作为人类的最伟大的品质……同情心,这个小偷虽然干了坏事,但是现在他成了一个弱者,他在经历着苦难,需要同情。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应该采用哪种呢?
看看海尔曼医生的做法:他说不!来他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于是,海尔曼医生就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手术,打上石膏绷带。助手很不理解,说这个小偷拿了您的财物,您为什么还要给他治疗呢?海尔曼医生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怎么能看着一个没有经过治疗的病人从我的诊所出去呢?
小偷这时已经不再感到担心了,他想,这个医生真好,他能为我治伤,也一定会放了我的。正想着,就见海尔曼医生拿起了电话,通知警察局,让派人把小偷带走。小偷一听,简直五雷轰顶,他向医生恳求:仁慈的医生啊,您已经救了我一次,我真是感激不尽,求您再救我一次,不要把我送进警察局吧!医生两手一摊,说先生,治疗你是我的天职,可在这件事上,我这把手术刀已经无能为力了……
两难命题
讲到这里时,全班孩子不说话了,静了好长时间。从他们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小心灵受到的绝不是一般性的撞击,而是一种天翻地覆的震撼。
我是将他们置身于一个两难的命题之中,让他们抉择。
因为年龄及阅历的缘故,孩子往往无法在两种相对的价值体系中间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出来帮助。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比如将多种观点的利弊明确地提取出来,让孩子进行比较;如果这种方式不能奏效,也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加以引导,比如老师可以陈述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怎么怎么。
。←虫←工←桥书←吧←
第26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5)
要是孩子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应该允许他们有所保留;要是他的看法有很大的问题,老师有责任使他明确对与错的概念;要是观点的品味不够高,这就成为一个教机,就得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专门的设计,能使他们提高。
这就是说,老师要以〃法官〃的面目出现在课堂上。传统教育中老师是上帝,不是法官,他不给孩子表述自己的观点的机会,所有结论都由老师来下。法官是组织双方充分辩论,辩论之后再下结论。
《素质教育在美国》那本书中讲到老师不能在孩子讨论时表述个人的观点,以免使孩子受到影响。这个我不赞同,因为这样会导致孩子丧失明确的价值判断,造成价值观的混乱。
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绝对不能使用,还要看是什么问题。
内心指引与理智判断
接下来,我继续讲述这个故事:又有一天,一位女士送一个遇到严重车祸的男人来到诊所。医生一愣:啊,怎么是她?原来,这位女士是海尔曼医生原来的妻子,许多年前她被另一个男人拐走了,这件事对医生打击非常大,使他痛不欲生。就像你们最最心爱的东西被人抢走了,或者你们的家被别人占领了,想象一下,你们对那个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个受伤的男人正是医生的仇人,他现在就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马上就要死了。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