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源主要有两条路,一是近郊几个小型贝壳加工厂,xìng质多为乡镇企业,既做来料加工也有自行出品。产品档次分得很细,既有粗糙不堪但价格便宜的大路货,也有从原料到做工都颇为jīng巧的中高档货sè。对于蓝海星店而言,前者自然不用考虑,否则岂不是把身价降低到了和路边摊一个水准。
以批发价格到厂里进一些货,然后搁在店里零售,赚取差价。这也是城里那些自己没有设计加工能力的小店铺所通行的方式。
二就是到以龙湾村为代表的几个近郊海鲜码头,直接挑选收购原材料,再拿到店里进行加工处理。这当然对经营者自身的技术实力要求就比较高了。对于本店来说,这种方式适合制作那种造型风格独特的小批量jīng品。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由于多年以来无节制的滥捕滥捞,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都面临枯竭状态,尽管很多地方强制实施了休渔期政策,但冰冻三尺非一rì之寒,恢复起来可是旷rì持久的事情。另外违规者屡禁不止的现象更是令人挠头。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头脑灵活的渔民便开始改弦更张,既然鱼不好打了,那么就换条路子吃饭,于是将手伸向了海底的螺贝类动物。
这些软体动物中很多都具备双重经济价值,除了食用之外,其外壳还可以做为观赏工艺品。尤其是后者,这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饱喝足之后,也渐渐有了闲情雅致,喜欢收藏、观赏工艺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相关市场一片火热景象。但人们的口味和眼光都不一样,有喜欢翡翠玉石、书画邮票的,自然也有喜欢珍珠珊瑚、螺贝玳瑁的。
于是在利yù驱使下,出现了许多由渔船改装的拖贝船,在各大海域进行大量非法捕捞螺贝资源。
和其它领域一样,只要有了利益,国人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就被充分激发出来,各种jīng巧的发明层出不穷。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拖贝船使用的特制大型拖钯,能够深入泥沙三十公分以上,把海底翻个底朝天,一网打尽范围内的所有螺贝。据知情人介绍,这样的一条中型拖贝船,一次出海就能捕捞几百甚至上千麻袋各类螺贝。
有海洋专家对此痛心疾首,在媒体上大声呼吁,螺贝类属于海底生物链的倒数第二层,这种过度捕捞方式对海底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有关部门为此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进行控制和处罚。但这和污染治理一样,违规者不仅装备jīng良,而且深谙灵活多变游击战术之jīng髓,结果多年以来,打击治理效果实在是乏善可陈。
看到这方面的讯息和问题,江逸晨和苏晓佳的心思都是很矛盾。尤其对于苏晓佳而言,她从小就喜爱这些东西,开海洋工艺品店,既是事业也是个人爱好,同时为了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需要这些资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加入采购队伍,在客观上多少也增加了市场的需求,又似乎有助纣为虐之嫌疑。
按理说到海边沙滩捡拾贝壳,那对于环境生态倒是影响不大,但现在旅游业这么发达,海边游人如织,还会有几片贝壳能让你捡到呢?
即便在人迹罕至的云沙岛周边海滩,这种死去海洋生物留下的躯壳,数量也是很有限,其中无残破、品相完整的就更少。
另外还有一条偏路子,那就是近年来在行业内流行的仿制品,用树脂、骨粉、贝壳粉加胶,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制作成高仿螺贝、珍珠、珊瑚类。当然,这东西现在并不招人待见,再加上一些无良商人对货品不进行标注而当成真货贩卖,被爱好者称之为无耻的造假,每每在媒体、网络论坛上进行愤怒声讨揭露,那架势恨不得群起而攻砸了黑店。
所以既然定位中高档jīng品路线,人造仿制品的路子显然是行不通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完全超脱现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放弃这行。无奈之下,江逸晨和苏晓佳决定还是按照原有既定方针行事,不求多而求jīng,在设计和工艺上面下功夫。而不是像那种粗放型产业一样,大批地消耗和挥霍有限的资源。
第二百九十二章 张凤兰买房、小江老板的用人之道
口福多经销商们与配送中心的风波,暂时还并未让张凤兰和顾子芬知晓,这也是胡会长统一要求的,因为担心影响到她们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秀水巷九号院仍按部就班地照常生产,产量依旧保持着每日两千五百张。
根据市场反馈信息,春节后推出的两种新产品极受欢迎,增加的七百张产量被消费者迅速消化,完全没有任何饱和的迹象。
而且目前的销售网络也没有铺开,只局限于宏光大街以及附近的几条街道。这也说明市场的潜力巨大,发掘工作还远未到头。
如此良好的状态,令张凤兰信心倍增。现在的她,早已不再是当初的那名普通女工,一年多来的管理工作与努力自学,使得她的眼界拓展提高,心思也更大了。
当前只希望让口福多在自己的手上继续扩张,发展壮大。那份儿成就的愉悦感,实在是无以言表。可以这么说,对于口福多这个牌子,她投入的热情甚至要远大于小江老板。
工作之余,她已经开始在暗暗琢磨另觅第二生产基地,继续扩张的相关事宜。这样一旦将来条件成熟,就可立即成行。
更令张凤兰欣慰的是,她还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尽管目前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公,但老公为人很豁达开朗,并没有因此产生什么失落彷徨感,以及家庭矛盾。反而主动承揽了绝大部分的家务劳动。以及照顾孩子,全力支持她的事业发展。
另外还有一件家庭大事。最近南城区南三环附近新开了一个楼盘,地理位置还过得去,每平米均价一万两千元。这在目前的粼江房地产市场上已经算比较经济实惠的了,令她和老公怦然心动。
张凤兰全家一直租住在地下室,这些年来省吃俭用,也有了一些积蓄。两口子长久以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座城市里拥有一套住房,毕竟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在得知新楼盘的消息之后,她与老公、儿子冬冬全家出马。专门去了一趟售楼处。经过详细了解。对楼盘方方面面的各种条件大体上都还比较满意。
儿子冬冬面对漂亮的建筑沙盘和户型样板间,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在那黑咕隆咚、潮湿的地下室里可算住够了。
售楼小姐则在一旁鼓动,说本楼盘因为价格实惠。看房的络绎不绝。好户型很快就要被抢光。看中了就应该尽快下手,省得将来后悔。
两口子商议过后,咬咬牙下了决心。当即拍下一万元的定金,选了一套中间楼层、南北通透的九十平米标准户型,而且方位很棒,从客厅阳台上直接就可以看到小区的中心大花园,包括花园中的叠形水池和音乐喷泉。
当时冬冬高举双手,蹦跳着欢呼的情景,令张凤兰心潮起伏,百味杂陈。
夫妻俩兴冲冲回到家,马上清点全部的家庭积蓄。经过统计、计算,却发现距离三成首付还差七万块出头。
张凤兰为此思索了一晚上,当前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降低购房标准,比如换成七、八十平米的户型;二就是找人借钱,先把差额补上再说。
按照她的规划,家里确实很需要一套九十平米以上的房子,因为孩子在慢慢长大,而且外地的两家老人过来看孙子也得有个住的地方,面积太小的话实在是非常局促。
其实只要过了首付的门槛,后面的按揭她倒并不是很担心,尤其在口福多形式一片大好的状况下,自己只要努力工作,没有理由供不下来。
不过这年月找人借几万块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边的老人生活都不宽裕,夫妻俩在粼江又没有什么家底殷实的亲戚。
思来想去,最后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小江老板身上。明天去跟他商量商量,看看能否先借给自己一笔钱应应急。
第二天中午,张凤兰来到鼎香园总店三零三办公室,带着犹豫的语气向小江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谁知江逸晨只是略微思衬了几秒钟,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事情之顺利出乎张凤兰的意料之外,以致她原先准备的一堆说辞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江逸晨让她当场写个借据,随后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批示和大名。
“张经理,你可是咱们这些管理人员里面第一个买房的,呵呵,不错,带了个好头儿。祝贺你啊,我可是希望以后员工们买房的越来越多。”江逸晨将借据递交给对方,并笑着向她表示祝贺。
“谢谢,谢谢。”张凤兰眼眶有些湿润,一下子也说不出别的,只是连连表示感谢。
“记得入住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声,我们大家伙儿一起给你恭贺乔迁之喜。”江逸晨补充道。
“一定的,一定的。到时候我在家里摆酒。”张凤兰激动地说道。
待她拿着借据出门前往财务室后,江逸晨靠在椅背上,双手枕头,心中若有所思。
同意借钱给张凤兰,除了对她以往的工作表示肯定之外,其实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
自从生意开张以来,他对于手下的诸位管理人员,一直是采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并希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放开手脚工作。自己只是控制大的方面,尽量不直接干预管理工作的细节。
但话又说回来,所谓人心隔肚皮,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一点儿差错都不出。历史上那么多高明的大人物,号称目光如炬,不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吗。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本朝开国的那位“亲密战友”。
鉴于此,所以尽管信任手下的管理人员,但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以及加强财务审计等方面的措施也是必要的,以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机会。这两者并不矛盾,其实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一种爱护。
再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有恒产者有恒心,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以前看过媒体上的几则相关报道,有的超市收银员、快递送货员,为了区区几千元的现金,就能铤而走险,携款潜逃。因涉案金额不大,公安部门也懒得为此投入过多精力。
除了人品方面的原因,这些违规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同属外地流动人员,无家无业,无牵无挂,犯事儿的成本低廉。
而本地拖家带口的,就很少干这种事情。不是人品好、素质高,而是因为不值得。当然,如果利益足够大,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个发生几率的问题。
所以部门经理、财务出纳这些重要岗位,比较妥当的办法就是要么用老板的亲戚、股东、知根知底的熟人,要么用经过考察,有家有业又有能力的人。
像张凤兰这样的情况,职业前景光明,有老公小孩,再加上买了房子,人就会变得很踏实稳定,为了还贷款,工作积极性也毋庸置疑。
能够引诱她犯错误的门槛,那肯定会相当高。
以后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将鼓励其他管理人员都去买房置家,安居乐业。
此外,像跟着晓佳妹子筹备工艺品小店的那位邱心怡,因届时会过手价值不菲的各类货品,所以其职位也显得非常关键。别的不说,要知道光那一件大砗磲成品就价值上百万。
之前也做过调查,小邱的家就在粼江本地,未婚,跟着父母一起居住,家庭情况比较稳定和睦。
按照常理来讲,这样的人出严重问题的几率也不会很大。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考察,基本上可以放心。(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口福多经销商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胡老板向孙素珍通报了刚刚得知的消息。
“啥,七成。还让不让人过了?这街道办的咋不办人事啊。”孙素珍听到这里,顿时火起。
配送中心的东西,就是没啥特色的大路货。利润低,还不大好卖。要不是因为口福多的产量限制,早就不想做它的生意了。目前也就是捎带手做做,实际上鸡肋得很。
现在居然还要让它占大头额度,简直没有天理。
“唉,孙老板,先别急着骂。还是想想咋办吧。”胡老板示意对方稍安勿躁,光骂没用,琢磨对策才是正经。
“咋办?咱们该咋卖就咋卖,别理他们不就得了。这房子的租金可都交到了今年年底,我就不信他们能过来人撵我走。”孙素珍脱口而出。
难道还能派人过来强制她大量进配送中心的货,她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
因情绪激动,唾沫星子飞出,溅到了胡老板的脸上。
“孙老板,别着急嘛,一时半会儿的当然不会撵你走。可你想想,人家要想收拾咱们有的是法子,比方跟工商通通气儿,就一准儿让你年检过不了关。”胡老板尴尬地用袖口抹抹脸,然后提醒道。
“那个,我记得承包合同上好像是有这么一条,配送中心是指定供货单位。”孙素珍的老公适时插上一句。
“指定又咋啦?上面也没写必须进它多少货啊,真要较起真来。我每天买它几个花卷也算尽了合同义务。凭什么七成,这是哪家王法规定的?”孙素珍仍怒气冲冲地转头嚷嚷道。
这回的唾沫星子转换了目标,光临到她老公的面部。
要说这世间最招人恨的两件事情,一是抢人老婆,二就是断人财路。是可忍孰不可忍。
“得得,先消消气儿。这样吧,我觉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