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岛农场主-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凭借记忆,找到了前往石洞的小土路,一路上举目四望,景sè如昔,和上次登岛时没有太大差异。

    最重要的是,似乎没有发现有人活动过的痕迹,看来此地仍然是荒岛一座。

    来到接近半月峭壁的地方,果然找到了那个石洞,江逸晨特意观察了一番,没有看到附近留有动物粪便之类的东西。

    他先将树苗放在洞口外,用水壶淋了点水,然后低头走入进洞中。

    来到那个大石台旁边,他开始将存放在空间中的物品取出。

    睡袋、烧烤炉、汤锅、煤气罐、铁锹、小镐头、收音机等等,一一摆放到石台面上。

    还有食品,为了防止它们在空间中冻得硬邦邦的,特地准备了一个泡沫保温箱,就是街上卖冰棍小贩使用的那种,将怕冻的食品类放入其中,裹一层厚厚的棉被,再盖上泡沫盖子。

    效果明显还不错,此时取出的食物仍保持正常的状态。

    看着石台上琳琅满目的东西,他不由心生感慨,上次逃难到达此地时几乎是一无所有。这回倒好,完全是旅游度假的感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顺便从衣兜中拿出手机,对着洞口的方向。

    运气相当不错,手机屏幕上明确无误地显示,信号强度三格。

    看到这个,江逸晨不禁喜出望外,有无线信号,就说明云沙岛可以和陆地进行联络,可以无线上网,也就意味着它并不是与世隔绝之地。

    现代人的生活标准,别的方面倒还好说,要是长期没有网络那才真是难熬。

    同时这也为将来的海岛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为了确认,他拨通了查询话费的号码,几秒钟后,听筒中传来悦耳清晰的女声,将话费余额报出。

    再打开小收音机,喇叭中先是传出一阵噼里啪啦的杂音,随后一位个xìng男歌手沙哑的声音响起,虽然是首没什么旋律感的烂歌,但此时也显得非常动听。

    江逸晨心情大好,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一点钟了。

    划了一上午的船,体能消耗不小,需要补充。但现在是涨cháo期,没法儿弄海蛎子,只能等晚点儿再说了。

    歇息一阵,他先凑合吃了一个面包填充肚子。

    当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带来的树苗种下,否则时间长了可能会有影响。

    想到这里,江逸晨拎起铁锹,出洞寻找合适的地点。

    观察了一番,发现山洞南面的坡下,有一块树木稀少的草地,位置背风,而且土质看上去还行。

    就是这儿了,他弯腰拔除一片杂草,然后清理区域内的石块。

    清理完毕,他拿过铁锹,开始挖树坑。

    土质密度中等,以他当前的力量来说,还比较轻松。另外毕竟都是小树苗,用不着挖太大的坑。

    十二个树坑如数出现,江逸晨又沿着林间小径一直往南走,找到上次那个葫芦形淡水洼,将两只塑料水桶灌满,拎着返回树坑旁边。

    从空间中取出冰溜子,投入水桶中,化冰待用。

    然后将六棵花椒树苗和六棵大料树苗的根部依次放进树坑,回填土。

    再浇灌配制好的特种水。

    想了想,最后又找了一些干树枝,在每棵小树苗的周围都插上一圈,充做简单的篱笆。因为没有在岛上做过详细勘察,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动物,还是小心为上吧。

    干完这些活儿,江逸晨将铁锹插在地上,用纸巾拭去额头和脸上的汗。同时望着眼前十二株在风中颤抖的小树苗,心中充满期待。

    等到花椒和大料结出果实,那么他将拥有一个接近完善的调料体系了。

    至于这两种树究竟能不能适应岛上的气候和土质,他没有对这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仰仗空间冰水的威力,希望不会令他失望。

    不过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他目前不会常驻岛上,只能是有空闲的时候来一趟。那么这些树苗便不能如学校苗圃中的那些调料一般,时时得到空间水的滋养。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无论怎样也得提早动手,毕竟它们都是生长周期较长的高大乔木类植物。

    工作完成,江逸晨收拾一番,然后又去葫芦水洼打满水,返回山洞。

    途中,看见路边野草从中生长着一些灰灰菜,便顺手采摘了一些,留着晚上做汤用。

    下午五点钟,估摸着海水退cháo了,他拎着小铁镐和塑料袋来到细石滩,开始挖海蛎子,为晚餐做准备。

    云沙岛地处偏僻,基本上无人上来,礁石上的海蛎子没有了天敌,一片片长得密密麻麻的,个头儿也硕大。品级比粼江城里的一般海鲜饭馆强多了。

    手上有了工具,自然效率倍增,不多时就装满了一袋子海蛎子肉。

    吃这东西讲究个新鲜,随取随用最好。于是他及时收手。

    西边的太阳渐渐落下,散发着红彤彤的光晕,不再像白天那么刺眼。海面也被染成一片血红sè,场景蔚为壮观。

    江逸晨站在礁石上,眺望远方,直到此时,仍然没有发现海豚乐球的身影。
第六十二章 出发前往海岛
    两天之后的上午,在位于粼江港区附近的龙湾村海鲜码头,一艘陈旧的木制舢板离岸出发,向东南方向驶去。

    龙湾村是个古老的渔村,距离粼江市区很近,地理位置优越,村边的海鲜码头更是久负盛名,每天大大小小的各式渔船出海归来,引得来自市里的各路水产贩子和酒楼采购人员纷涌而至,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在如此热闹的背景下,一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舢板出海,自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身穿一件灰sè夹克衫、头戴一顶遮阳帽的江逸晨,此时正坐在船尾,两手奋力地划动着双桨。

    他的动作有些生硬,两支桨的用力不太一致,导致船头时偏时正。

    也难免如此,他很长时间都没有摸过这东西了,只是以前在公园里的湖上玩过。

    今天的天气很好,从早上开始一直阳光普照。根据天气预报,近海海面只有偏南风三四级,而且未来几天均是如此。

    刚才他在龙湾村码头找到了一户渔民,租下这艘已经歇业许久的旧舢板,舢板很小,长度只有六米左右。

    即便如此,租金也并不便宜,每天两百大元,还收了一千八百块的押金。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现在的渔船都是能跑远航的大家伙,这种小船已经丧失了原先的作用。

    不过听船主说,还是有不少城里来的钓客租用小舢板出海垂钓,这些人的心态大多很好,收获多少无所谓,主要也就是图个乐子。

    船上还装了那六株花椒树苗和六株大料树苗,根部带土,用塑料布包裹。苗身上洒了些水,还盖了一张旧布防晒。

    至于其它随身物品,大部分都搁到了寒冰空间中,所以船上显得空荡荡的。要不是因为树苗怕冻,也会跟着一起放进去。

    江逸晨又划了一阵,开始慢慢找到了感觉。双臂协调起来,船速也渐渐加快。

    感觉到了深水区,他暂停片刻,转身将尾部的舵叶往下放一点,然后继续划桨行进。

    他的膂力早已今非昔比,一旦掌握正确的姿势,航速自然不容小觑。

    只见船头扬起,两侧哗哗激起白sè浪花。整条船笔直地向前行进,如果测速的话,估计最高能达到五节以上。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江逸晨放缓了速度,此时已经远离岸边,四周一片蓝蓝的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粼粼波光。比龙湾村码头附近颜sè发黄的海水看上去要舒服得多。

    浪不大,一层层推来,船头轻轻起伏,像摇篮一样。

    天海间似乎只剩下他和这艘小船,心胸也像这无边的海面一样,宽广无际。

    他拿起水瓶,喝上几口,然后从口袋中掏出指南针,校正了一下方向。

    应该没错,就是这个方位。

    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他又划动了小舢板。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他感到掌心开始痛起来,停桨一瞧,右手掌上磨出了一个黄豆大的水泡。

    哎,自己终究还是个书生啊。江逸晨不由叹了口气。

    由于寒冰空间的融身,导致他现在的体力、耐力已经空前强大。

    但手脚上的皮肤可没能及时跟上,比如长出厚厚的老茧什么的,所以经过如此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打水泡也就在所难免了。

    尽管这段时间在学校苗圃菜地也干了不少农活儿,但那终究只有几十平米的地,土质又松软,劳动强度毕竟有限。

    好在携带的物品齐全,于是他从空间的背包中找出缝衣针,挑破掌心的水泡,挤干,再粘上一块创可贴。

    这样放慢一些揺桨速度,也还能承受。

    临近正午,此时已经出发两个半小时了。江逸晨的视线内,终于出现了一个黑sè的小点。

    他掏出望眼镜,观察远方,所料不差,果然是此行的目的地。

    云沙岛,我来啦。他顿时兴奋起来,似乎一下子忘掉了身体的疲劳和手掌上的疼痛。

    乐球,现在在哪儿呢?会不会还在岛屿附近玩耍?

    他收好望远镜,再次补充了一下水份,然后继续向前划。

    前方的黑点儿越来越大,大黑点的后方,两个小黑点儿也隐隐出现了。

    江逸晨知道,那是云沙岛东南方向的另外两个小岛,与云沙岛呈三角形分布。他在网上查看过,一个叫秤砣岛和一个叫鸡公岛,后者有一块貌似雄鸡的大岩石以得名。

    两个岛屿的面积都比云沙岛要小得多,大约在几十亩至一百亩之间。

    航线确认无疑,江逸晨增大手上的力度,小舢板加速向前行驶。

    云沙岛越来越大了,那熟悉的半月形陡峭崖壁首先印入眼帘,依旧是那么雄峻壮观,即便是风力不大的当前,峭壁底下的礁石丛中也是漩涡阵阵,激浪飞溅。无数海鸥在其间飞舞,发出嘹亮尖锐的鸣叫。

    他再次调整了一下方向,将船驶向小岛的西面,那里有碎石滩和泥滩,就是他上次登岛的位置。

    就在这时,前方水面出现一件灰sè的物体,个头儿不小,看上去似乎是条大鱼,正向船右侧漂过来。

    江逸晨心头一紧,老天,可别是。。。

    他不由闭上了眼睛,数秒后再度睁开。

    物体漂近,终于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头死去多时的年轻灰海豚,白sè的肚皮向上翻起,身体已经开始变sè,全长大约有一米五、六的样子。

    还好,不是乐球,乐球的体型要比它大得多。江逸晨见状长舒了口气。

    再仔细瞧瞧,很快发现了灰海豚的死因。他不由愤怒起来。

    只见海豚身上,伤痕累累,创口附近出现了很多水霉,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腰部、尾鳍上赫然挂了十几二十个铁钩子。

    这东西他认识,就是大名鼎鼎的滚钩,沿海不少渔民都喜欢使用这个捉鱼。

    滚钩通常由一条结实的主线和几百个钩子组成,投设于水中后,大鱼一旦被挂住,挣扎之际,便会越粘越多,无法摆脱。

    对于大体积的水生动物来说,滚钩是非常残忍的一种自制工具。

    根据相关法规,电鱼、炸鱼、密眼网具、滚钩等均属禁用渔具。然而,出于监管不力等种种原因,在沿海、沿江渔民手中,此类渔具却仍是很普遍的存在。
第六十一章 观看《海豚湾》
    吴大娘整理收好新进调料之后,接下来,两人又一起查看了账本。这一瞧,江逸晨的心头不由一阵惊喜。

    开店二十余天,平均每rì销售各类荤素串四千多串,再加上啤酒,毛利总额已经达到了五万余元。

    即便扣掉房租水电人工工资外加各项营业税费等等,净利润也有三万多元了,当然,其中相关残疾人创业的税收优惠为店里节省了不少开支,也算沾沾政策的光吧。

    没想到如此一个小店,盈利能力还挺足的,这还仅仅是开始阶段。

    吴大娘自然也是非常高兴,这段时间以来,她感觉自己的jīng神头儿比以前好了许多,每天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来回转悠,也不觉得多累人。

    不像以前在小吃街摆摊时那样,艰难度rì,过一天算一天的,完全没有什么奔头儿。其实她一个老太婆自己倒也没有什么,就是连带着孙女儿一起受苦,怎么也不是滋味儿。

    而且孙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就以这样的条件,到了夫家rì子长了总难免会受欺负。每每想起这些,她心里总是不好受。

    吴大娘随后将准备好的三千块钱交给江逸晨,后者在收条上签字后,告诉她自己要出门几天,有什么事情打手机联系。

    为了表示庆祝,江逸晨交代吴大娘让厨房多准备几个菜,大家一起聚餐。

    晚餐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餐桌上除了丰盛的饭菜,还上了两瓶啤酒。

    四个人一边谈笑一边用餐,江逸晨说店里的生意不错,大伙儿都很辛苦,平时的相关开支可以放松一点儿,尤其是伙食方面更应该提高标准,吃得好才能保证足够的体力。

    说罢举起啤酒杯,大家一起碰了一下。

    张凤兰开始还有点儿拘谨,不过两口啤酒酒下肚,也很快放开,与这位年轻又随和的小江老板有说有笑地打趣起来。

    她来鼎香园之前,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只是认为和她以前待的工厂一样,混碗饭吃而已。

    谁知上班之后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