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溃烂。
我们一直沉迷在这种瘾中,虽然有时会自觉,有时却依然懵懵懂懂,如果,我们能够自知,那么瘾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娱乐身心的玩具而已,如果我们不能够自知,瘾就会成为毒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化妆品也会成瘾
//blog。sina。/u/4679dbbf010001m7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我对他说:“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就用一种护肤品,凡士林,洗澡之后,从头擦到脚,用得习惯了,也没有试着用过别的。”他说:“纳美尔价格很贵,5000块钱一小瓶,外面的人都说你是用纳美尔保护自己的皮肤。”我说:“这么值钱的东西我享受不了,还是50块钱一大瓶的凡士林对我来说更适合。”
谈到护肤品,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电影《猫女》,这个电影就是关于化妆品的。电影中,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化妆品,人的皮肤对这种化妆品有成瘾性,一旦使用了这种化妆品你就得一直使用下去,如果中间中断使用,人的皮肤就变得特别糟糕,像得了病一样,非常恐怖。电影的女主角就在此公司工作,偶然知道了这个秘密,公司老板知道后,就派人把她害死了,而她又被一只猫施法救活,变成了一个猫女。
这个电影也不是危言耸听,我想日常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东西是会成瘾的。记得十多年前,我和张欣刚结婚,张欣推荐我每天吃一粒多种维生素,她说这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化学的物质,所以没有副作用。于是我就坚持每天吃一粒,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提高了,一般的小病不得了,皮肤也变得非常光滑,果然效果不错。我坚持了几年时间,有一次在外地出差,忘记带这种维生素了,去的又是东欧国家,时间还挺长。本想到了国外,再到当地的商店去买一些这样的维生素,但语言又不通,到商店去,也不知道哪种是维生素,所以有20多天没有吃这种多种维生素。没过几天,就感觉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口腔溃疡也随之出来了,皮肤干燥,还长了脚气。回想起来这其实就是吃维生素成瘾了,正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已经不能吸收了,只能依赖这种多种维生素的药片。
回来之后,我下定决心要戒掉这种维生素,我不能把我的生命、我的健康和美国生产的这种保健品挂起钩,万一真发生点什么大事情,美国突然不给中国供应这种维生素了,或者美国的这家工厂被恐怖分子炸掉了,那我的健康就成问题了。人要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地依赖任何一种食物,尤其是任何一种药品。
化妆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好看的皮肤,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的皮肤对天然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差。甚至有些人化妆品用得过度了,如果不把脸化妆好都不敢见人,这就是使用化妆品的一个误区,也是人们太依赖某一种物质的一个错误。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烟、毒品、某些止疼药等会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性之外,其实还有化妆品,它和这些东西一样,也会让人成瘾的。我的个人感受是,凡是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性的东西,都应该有限度地使用,免得为其所控制,不但某种物质,有时精神世界中也有有害的让人上瘾的东西,比如对名利的追逐就在此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也做了一回男一号
//blog。sina。/u/4679dbbf0100021z
有网友问我,几个月之前聊天的时候还说对拍电影不感兴趣,怎么现在已经拍完了?这种事情此一时,彼一时,原来觉得电影离我很遥远,他们说要我拍的时候,我就想着可以试一试,正好手头上的事情也不多。尤其是今年,整个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是挺剧烈的,像大限、宏观调控、农民耕地冻结、银行要涨利息等等,人在周围环境变动较多的时候,反而需要更加安静一点。拍电影,实际上也是让我能跳出圈子去看一看,保持安静的一种方式,让自己在这个行业里面不要有太多的想法,也不要有太多的动作。
决定拍《阿司匹林》基本上没什么波折。有一天我在开会,洪晃给我发来短信,问我有一部戏,里面有个“海归”的角色演不演?我回家后就和张欣商量,她说:“你一个纯种的‘土鳖’还敢演‘海归’?”我想也是,可后来见了导演。导演跟我说,虽然我不是“海归”,但我夫人是“海归”,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至少我是最理解“海归”的人。加上我本身多少也有那么一点气质,所以最后决定接这部戏。
在拍电影之前,一直都是看电影,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特别是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电影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道战》、《卖花姑娘》、《地雷战》这些电影。都是露天电影,用大机器每个村轮流放。1969年之后我们村里装上了喇叭,只要喇叭一喊“今天要放电影了”,大家晚上就都跑过去看。有好多村子没有装喇叭,就靠口传,很快一村一村的人都传到了。
那时村子里基本上大半年甚至一年,一个村子才能放一次电影。我记得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到一个临近的村子看电影,那时候放电影之前要先播放革命歌曲,我们想看电影等不及了,就大喊“别放革命歌曲了”。我们去的那个村子,里面的老农从来不知道看电影可以不用听革命歌曲,他们以为多听一首歌就多占一些便宜,死活不让放,也跟着喊,“再听一首歌,再听一首歌”。
电影对我小时候的影响还是挺深的,那时候人们接触信息不像现在这样多,特别单纯。看完《地道战》、《地雷战》,第二天大家能记下各种各样的台词,而且记得很熟。轮到我演电影的时候,背台词成了一大负担,背了好几天,台词死活也记不住。可能是如今需要记的东西太多了,多就不容易深入。
拍电影,我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电影完全是导演一个人的作品,在一个摄制组里面,导演是高度的集中,导演说什么就是什么。剩下灯光、道具、服装、场记、摄像、音响都是配合的,包括演员都是配合的。导演说该笑了,我就赶紧笑;导演说左手举起来,我就赶紧举起来。不像电视访谈里面完全是自己做主的,愿意说什么就是什么。表面上看电影和电视没有区别,实际上区别很大,尤其是直播,直播的时候说5、4、3、2、1,一开机,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说的时候你要不断动脑筋,可是拍电影时动脑筋的是导演。
导演和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相比,导演更集权一些,企业显得更民主一些,执行的力度也不那么紧张。以前一看见导演蓄着大胡子或者说好长时间不收拾,常觉得是装酷吧?这次发现他们拍电影,确实是顾不上刮胡子,也顾不上吃和睡觉,通宵就是通宵。好像老母鸡在孵小鸡,到最后几天,老母鸡死活不出来,不吃也不喝,等孵完小鸡以后老母鸡都是枯瘦如柴,它是在用自己的能量把小鸡孵出来。
《阿司匹林》的导演鄢泼刚从法国回来,比较客气,什么事都跟大家商量,好多演员就说,“你怎么跟副导演似的。”一般导演是说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副导演是做说服工作的。
我在剧组里跟导演没有任何矛盾,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可不像论坛,说房地产市场,一会说泡沫了,一会说崩盘了,争论来争论去。片场里没有嚷嚷,也没有你嚷嚷的场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气氛也不是让你嚷嚷的气氛。这次拍电影我的另一个体会是拍电影还是要做功课,之前他们给了我一本书,我根本没看,给了一个剧本我也没看。后来发现一定要看剧本,因为只有看完以后,你才能理解每个场景的前后关系,这一点特别关键。不看剧本就不知道故事的情节发展,也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事情。
很多人问我觉得自己演的好不好,我也不知道自己演的好不好,一头扎到里面去,人家说怎么拍就怎么拍。我觉得他们整体对我的评价还是挺高的,梅婷说:“我都不敢跟记者说你演的比专业演员好,第一说演的比专业演员好,人家专业演员不高兴;第二这个片子是我们拍的,这样说人家觉得我们吹牛;第三好像我拍你马屁似的。所以,我就不敢说了。”
还是等电影出来大家看了以后再评价吧。
。。
看起来像“处女卖淫案”
//blog。sina。/u/4679dbbf010001me
“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是最近几个月社会上争论的焦点,耗费了大家的许多精力、口舌和媒体的纸张。为什么会起如此大的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却迟迟没有争出一个结果。我想这场争论没有结果的最重要症结是,大家都是从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比较片面的信息去看待这个事情。的确,作为一个个人和一般的机构很难准确地对房地产进行全面的了解,更不要说去判断房地产行业到底有没有暴利,它的利润又是多少?所以我想,出现这种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太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看到一些基本的、更加全面的数据。
我曾在我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谈到有些媒体报道房地产的利润有50%、90%,这是没有根据的,经过我的计算和所有上市公司房地产行业的年报来看,房地产利润不会超过26%。但在前几天又看到一则消息,说我和王石为“房地产有没有暴利”正在激辩。
我有几个月时间没有见到王石了,对他近来的消息,我和大家一样也都是从网上和平面媒体上得到的,知道他最近不是在登山就是在下海。但媒体关于我和王石激辩“房地产有无暴利”的新闻一出来就铺天盖地的,把我这个所谓的新闻中的当事人给搞蒙了。在新闻里王石勇敢地承认房地产行业是暴利行业,而我却认为不是。而且我看到文章里关于我的话,我的观点大部分都是出自我博客上的那篇博客文章。
“房地产是不是暴利?”激起了大家许多复杂的情绪,有人说是暴利,而且这暴利还很高,说要实施价格管制;也有人说不是暴利,甚至是全行业亏损。我想我们判断房地产是不是暴利的依据只有一个基础,就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报和这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字,否则就无从谈起。
我记得有位经济学家列举了一大堆统计数字说:房地产行业是暴利行业,而且有根有据。我问他:你这数字是从哪来的?他说是自己调查来的。我说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只有回到一个基本点上,就是回到国家统计年报,回到全国经济普查的统计数字上,否则,我们的任何讨论都会变成吵架。而你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凭借你个人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和财力去把全国房地产赢利的状况搞清楚。个人或某个机构如果脱离了全国这个庞大的统计系统,只能像瞎子摸象一样,一定不会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判断。
其实全国经济普查的公告在去年年底就公布了,在第三号公告上明确地指出2004年末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共万个,就业人员万人,营业收入13315亿元,利润总额亿元,那么全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利润率就是%。这就是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与之前媒体报道的90%、50%差距是非常大的。
当然,有人看到这样的数据后会说:数字是这样,但最起码从形象上看像是个暴利行业。我想这就更没有道理了,“形象上像暴利行业”——换句话说就是看起来像暴利行业。这种看起来像跟事实可是有很大差距的,也就因为相信这种凭空臆测的“看起来像”,我们可能犯过很多的错误。
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轰动全国的案件,就是“处女卖淫案”。这个姑娘据说因为卖淫罪已经被司法机关拘留起来了,并且要被当作妓女去处理,但最后体检后发现这姑娘还是个处女,闹了天大的笑话。这就是“看起来像”所犯的错误。
我们讨论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一定要客观,我们讨论问题的基础是国家统计局的年报,和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否则我们就会犯类似“处女卖淫案”的错误,犯“看起来像”的错误。
评论///
mixel
/// 2006/01/17 /// 11:17:34
这个暴利印象应该是来自房地产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及某些不良开发商,只要有一两个开发商的不良行为引发重要个案而引起广泛关注的,那大家就印象深刻了。就像“天价住院费”事件,全中国现在都知道医院是怎么回事了。这也非常符合酒店管理的100…1=0的定律。
###虎
/// 2006/01/19 /// 17:33:19
买的人总是说卖的人暴利,卖的人对买的人说要上吊。信谁的?说没暴利,那那么多的有钱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说有暴利,那为什么那么多做生意的,真正有钱的有几个呢?
其实做哪行都有钱赚,关键是你是否懂经营。经营好了就有暴利获取,经营得不好,你就没钱赚,甚至可能成为真正的“负”翁。
一句话,穷人看哪个行业都是暴利。有钱人买啥都无所谓,他们的口号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在此浪费时间讨论房地产是否是暴利,而是应该抓紧提升自己赚钱(准确地讲是做事)的能力,以期你有机会也能说:买对的还要贵的。还在乎暴利吗?
六个万通人十年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