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博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潘石屹的博客-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患病不能讲话的奶奶去世了,二叔给奶奶写了一幅挽联,上联是“既辛亥革命呱呱诞生于中州大地”,下联是“何乙亥振兴悄悄离开了千里陇原”,横批是“天高地厚”。
  与父亲同父异母的大伯今年春节前突然去世了,我知道这消息后,忙给小叔叔打电话。小叔叔讲:大伯身体一直很好。因为住在农村取暖条件太差,冬天生火取暖,大家估计是煤气中毒所致。小叔叔讲,发丧时大伯的几个儿子发生了一些小矛盾,起因是爷爷留下的那些字画。
  爸爸知道此事十分着急,怕我们家的传家宝流落他人手中,对不起爷爷,要赶回去处理这件事,我劝他等天暖和了再说。我本人对古玩字画的收藏没有什么兴趣,一直认为艺术品与其放在家里“收藏”,不如放在博物馆让大家一起分享。但涉及自己亲生爷爷的最珍贵的东西,一旦流入他人之手,也有不孝之嫌。
  于是我跟父亲的意见很快达成一致,要尽快将抢救家宝的行动付诸实施,还列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于右任先生写给爷爷的条幅,我更关心条幅的内容。父亲说条幅写的是:“自由而有根是生长极快之树木。”我觉得如此现代的语言,怎么会是上个世纪初人的思想呢,难道这位于老先生的思想当时真这样超前?!
  父亲又说,你们要搞的建筑师走廊(即“长城脚下的公社”),我看了看。(房子)好不好用,他老人家很担心。
  老人的担心我能理解。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一定都表现在实用功能上,就像于老先生给爷爷写的这条幅,既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水喝,也不能当房子住。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自由而有根是生长极快之树木。”但我们还要花力气、花精力去保护它。有价值的艺术品,我们还在不断地追求着。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功能上,还有别的,有比实用功能更有价值的东西。
  评论///
  fhg
  /// 2006/01/02 /// 12:33:17
  我没见过我爷爷。他说的话父亲中年时开始陆续提起,犹深。父亲的话我现在也开始咀嚼,小时候总觉得他们说的那些在这个时代已老套,而今,人的一生且不提成就,就心性上讲,生活在复印着,每一辈的人也都在复印着,其实都那么回事。就看各自的悟性了。活了一辈子也差不多等于没活。
   。 想看书来

当生活中没有了火柴
  //blog。sina。/u/4679dbbf0100018q
  我记得“文革”之前,在农村要购买火柴,也要凭“购货证”定量购买。所以火柴在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是又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文革时,城里人因停产武斗闹革命,火柴的供应也就突然中断了。所以,从相邻村子传递火种就成了我们几个小孩每天放学后必做的事情。因为,靠传递过来的火种,大家才可以烧水、做饭、烧炕取暖。
  我们隔壁的村子叫“水沟里”。他们是一个比较大的村,离我们也有几百米的距离。放学后,我们四五个小孩就会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麦草,每隔100米左右距离就有一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用手中的火点燃另外一个小孩的麦草后,这个小孩就会一边用嘴吹着火,防止火熄灭了,一边往前跑,以便传递给下一个。但这传递常常会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火着得太大,麦草着光了,下一个拿麦草的小孩没有接上。经常要传好几次,最终火种才能够传到我们村子里来,我们也才能够吃上饭。和奥林匹克传递火炬有点像,我想原始社会以后的人取火方式可能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是在中国,还是在希腊。
  村里的老人们有抽旱烟的习惯,所以他们口袋里面总是装着一块石头。一块有点发白、发青的石头,是在小河边拣回来的,这种石头我们叫“打火石”。还有一种用铁折成的“弓”字形的东西,我们叫“火镰”。拿这个火镰撞击打火石就会冒出一些火花,当这些火花掉到准备好的旧棉花上,就赶紧用口吹,一直吹到有火苗出来之后,就可以抽烟了。但这个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打十次能够着一次火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还有另一种保存火种的办法,就是夏天割一些野草晒干后做成一种草绳,这种草绳叫“火绳”,把火绳缠成卷,挂在房梁上,这个火绳保持常年不灭,就用它来点火、做饭、烧炕、取暖。但这种方法也最危险,如果火绳的火有时控制不住,一旦着得大了,整个房子都会被它烧掉。在我的记忆当中,大人们也时常提醒大家:要看好火绳,别让火绳的火着得太大,让阴火慢慢往上引。但我也从没听说过谁家的房子被这火绳引着烧掉的。
  回想起来,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确实非常不容易,这就是发生在西北70年代初的事情,可不是发生在原始社会的事。
  评论///
  当生活中没有了火柴
  天水女子
  /// 2006 / 01 / 05 /// 15:35:42
  老潘记性真好!你提起的这段,对现今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虽然妈妈厨房的燃料在飞速的发展——液化气、煤气、电饭锅到前段时间妹妹给买的电磁锅。经您诱发式的提示,我还是想起了原来妈妈每次饭后留火种的习惯(饭后将没烧成灰的炭薪埋在灰堆里,下次扒拉开上面再架一些桦树皮,使劲吹吹就燃起了火苗了,天水人叫“留火子”)。可惜我一直没学好这门手艺,埋的太浅,赶下次做饭时火子已经燃为灰烬;埋得太深打开灰堆则成为一堆退去余热的黑炭。
  很庆幸社会在进步,虽然没学会这门手艺,但再也不会为没有“火种”而担心或接受妈妈的训斥了。
  小马哥
  /// 2006 / 01 / 05 /// 16:27:15
  苦难不在于客观的存在,而在于敏锐的心是否能够感觉到。拥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感受,所以它也可以是一种浪漫的氛围。我想你写这些文字只是在偶尔的触动后的随笔吧:陈述一种状态。
  

精神是永存的(一)
  //blog。sina。/u/4679dbbf0100009k
  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的,人也不例外。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把各个原子吸引在一起,这种原子之间强烈的互相作用的力,在化学上叫“键”——化学键。共用一些核外电子,谁也离不开谁的叫“共价键”。一些原子失去一些核外电子,就会带上正电;一些原子获得了一些核外电子,就会带负电,这些正负电荷之间互相吸引就形成“离子键”。这种吸引力有时候会失去,失去了这种吸引力,这种物质就不存在了,就会生成别的物质。化学这门科学一开始基本上就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用各种各样的化学方程式来描述这种吸引力失去后,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过程。
  人是物质的,除了遵循化学的基本法则之外,还要更复杂一些,还要遵循生物的法则。人死了,人这种物质就会转化成其他的物质。火化就是快速地氧化,快速地转化成其他的物质,转化成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之类的气体,剩余的一点,氧化不了的东西就叫骨灰。土葬属于缓慢的氧化,缓慢的转化过程。最缓慢的转换就是“木乃伊”,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还时不时地出现磷的氧化物——磷火,俗称为“鬼火”。人也是精神的,精神不同于物质,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不像物质之中有一种力,力失去了就会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精神是永存的,是不会死亡的。伟大的精神、进步的精神被后人称为“主义”、“思想”、“学说”、“理论”、“圣言”等等。这种精神在不断地充实、进步,和人的死活没有关系,有时人们也把它叫做灵魂。我老家的人们很信灵魂,许多人家都在自己家的桌子上敬着一个牌位,并把它们褒义地、尊敬地称为“家神”,当地贬义的称呼叫“毛鬼”,一般好的叫神,不好的叫鬼。不好的精神是危害人类的,如日本靖国神社,是摆放日本甲级战犯牌位的地方,去敬那些杀过人的灵魂是不好的,是害人的,是鬼。而好的精神又是不可取代的力量,给人生和社会带来正面的支撑。
  物质的东西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去研究,去发现它的规律。近四五百年的时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和从法国开始的工业大革命,对物质的研究成果飞速地发展。而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是无形的,很多人还是相信它存在,但有些人不是那么坚定;有些人需要的时候就信,不需要的时候就不信;需要说事的时候,就拿出来说一说,过了也就不信了。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坚决地不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身边的事只要不能用他自己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描述出来,他就是不相信。我是属于相信有精神和灵魂存在的一类人。从小我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长大,周围的人几乎都相信这东西,但走十几华里路之外,离城市较近的地方有一座小型的造纸厂,大人说这里的工人和城里人是不相信的,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忌讳和敬畏。
  精神不能是一潭死水,还要不断丰富发展。精神如何才能进步?我想首先是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别人想过的、思考过的,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丰富和进步。没有专业的区别,也没有学科的区别。精神是没有界限的,而且是你的精神中有我的精神,我的精神中也有你的精神。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变成一个空的茶杯,变成一个空心的竹子,让别人的智慧、精神财富流淌过来,这就是最好的学习的办法和状态。这不光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别人,为了大家,因为全人类的精神都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第二是要服务。服务别人,服务社会,不想也不计任何报酬地去服务、帮助别人,这个过程就是你精神进步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祈祷,最好的修炼。看看那些精神高尚的人,如被称为“全世界穷人之母”的特里萨修女,何尝不是无私地去帮助别人,服务人类,服务社会的。
  精神丰富的年代,人的语言是优美的,如唐诗和宋词。现在许多大人还教小孩背诵唐诗和宋词,尽管在中国诗歌文化流传了上千年至今的现代,那时的文体和韵律跟现代人有了隔阂,但还是具有无穷的魅力,我相信它们作为一种文化会代代流传下去。精神贫乏的年代,人们用的最多的词是“打倒”和“粉碎”,不光口头上说,大街小巷墙上写,《人民日报》上印刷,还时不时地把“打倒”和“粉碎”付诸行动去残害别人。现在网上有个别的年轻人整天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所有的人,这样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一个本来可能有为的青年也会在骂人的过程中不断堕落,成为这个时代精神的堕落者。精神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在城市和乡村看到优美的画面,并且为这些优美的情景不断地去努力,去工作,去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一时为了满足自己物质上的私欲,去破坏这些美好的画面和情景是不对的,对自己的进步是无益的。那些打着各种文化、艺术的旗号,做着各种荒唐表演的,甚至做出吃人肉的表演,这样的艺术家当然也会把自己的作品说得很深奥很高尚,但我觉得这些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浮躁和堕落,甚至比起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更要可耻,因为他们侵蚀了人的精神。
  今天的中国,物质财富的积累速度之快,令全世界的人都刮目相看。尽管因为种种的原因,中国还有上千万的贫困人口需要我们大家去帮助他们,但中国人创造财富的效率和速度被世界公认是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有人已经提出,中国经济这样快速发展,如果精神和文化不能复兴就会失去平衡。但是精神的进步如何实现呢?我突然在脑袋中冒出邓小平讲过的一句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的家人把他的骨灰和花瓣从飞机上撒向了大地,作为物质的他消失了、分散了,但邓小平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并会对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形成深远影响。
  评论///
  橡皮野狗
  /// 2005/11/07 /// 23:20:51
  记得有句话,说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之所以高级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会制造工具会主观性地劳动。可我一直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有精神,仅因为此才高级。一个没有精神的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真正能快乐幸福一生的人,就是那些有精神的人。生存离不开物质,可就生存需要的物质而言,不需要太多就够了。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他们是有精神的,但大多却是孤独的。
  可他们的精神穿过漫漫的漆黑的时空,一直闪耀到现在,将来!
  让我们一起做个有思想有精神的人吧,尽管会寂寞一些,但你的灵魂因此将高尚!
  草鞋脚
  /// 2005/11/08 /// 11:00:28
  “精神不同于物质,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对这句,不敢苟同。依俺愚见,物质同样是不可分割的。物质与精神本为一体,精神与物质同存。精神是物质与生俱来的属性。譬如唯意志论,认为物质本来含有一种意志,或扩大生存空间,或扩大生存时间。
  见笑了。
  天际飞鸿
  /// 2005/11/10 /// 13:20:34
  你的第一句话“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的,人也不例外。”就值得怀疑!
  世界除了物质和精神,就无它了吗?反物质和暗物质呢?有色生,非有色生呢?有想生,非有想生呢?
  世界迄今为止对我们人类来说,仍是不可思议的,到底是什么构成,不可说!人的精神是否永存,不可说!
  终极真理只有一个,一切都有待商榷!
  

精神是永存的(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