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为何居高不下
民 生 篇
房价为何居高不下
处于僵持胶着状态的房地产市场,这几年来一直阴晦不定,但房价除了去年一年时间不断下降之外,却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以致房产商赚钱赚的斗不好意思了,万科老板王石说如今是阿猫阿狗都能盖房子都能卖钱。
其实,购房者和房产商、政府,三方都在暗中较劲、斗法,看谁扛得过谁。只不过,购房者处于弱势,又是单兵作战,无法和房产商与政府抗衡。于是,今年春天之后,政府增加放贷,一解房产商资金链上的燃眉之急,自去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风头的房产商,一下子还阳般扬眉吐气。偏偏在这时候,北京社科院出了一本蓝皮书,说房价还要继续走低,明年甚至要降至现有房价的百分之四十,让购房者要小心从事。这一下可惹恼了刚刚高兴的房产商,其中房产商中有名的大嘴任志强,首先忍耐不住,在其博客上着文,洋洋洒洒,剑指社科院,质疑社科院,社科院也不含糊,立刻挑灯挥剑迎战,一时好不热闹。
其实,谁的心里都有一笔账,这笔账都并不难算:开发商不用掐着手指头就轻而易举地算了出来其利润到底有多少;政府更是心知肚明,当初卖地有多少收益,如今房价居高不下,又有自己多少不可推卸的责任。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当然心疼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挣来的血汗钱,和房价是如何不成比例,不能就这样让人给赚走了。问题是,是谁任其房价无节制上涨,将房子的真实价格像变戏法一样蒙上一块黑布,只要将那块黑布扯下来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偏偏政府要和开发商一起合演这场节目?说穿了,不过是利益共同体罢了。
如果,这笔账这样来算:政府卖地时少要一点儿钱,开发商卖房时也少要一点儿利,房价还会这么居高不下吗?再加上政府对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进一步实施,北京社科院提出的房价明年将降百分之四十,并非不可能。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沉默不语?有人煞有介事的说地价的攀升并不决定房价的升高……说到底,利益而已。
在商业时代,讲究利益,天经地义。问题是,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房产商的利益是要有定数的。房地产商的这个定数,就是经济社会的规范的合理利益,是超越经济社会的良知的底线;政府不与民争利,从和房地产商的利益共同体中剥离开来,别和房产商穿一条裤子,进而约束病规范房产商的利益,这应该是政府的本分和职责。
过去,老北京有一家老字号叫天章涌,是和六必居齐名的酱菜园,就在前门大街五牌楼东,专门卖京味酱菜,生意一直很红火。曾经有人讨教天章涌的老板,为什么你的生意能够如此火爆而经久不衰?天章涌的老板说了句名言,叫做:一分利常在,十分利垮台。我们的前辈商家,咸近士风,讲究的是薄利多销,聚拢的是彼此信任的人气,便将生意做的长久,赚钱赚得踏实。天章涌的老板一直将自己的这句名言告诉自己的下属和后代,老字号的招牌从清末一直挺立到解放之后。
如今,谁还会听还会信这样的告诫?信这样的至理名言?房地产商自己明镜般的清楚,如今他们到底是几分利。尽量往少了说吧,十分利早已经都不在话下,远远不够了,天章涌的老板所说的一分利,又怎么能够看得上眼呢?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人自私的本质,并非房产商独有,只不过房地产商做到了那程度,已经欲罢不能,下都下不来了。能够帮他们下来的,不是购房者,只能是政府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规。
欲望是永远封不了顶的大楼,能挣噎得慌的暴利,就不能往外吐出一点吗?话又说回来了,板子光打在房地产商的身上也欠公平,同时往外吐一点儿利的,还应该有政府。政府带头让利,将膨胀的卖地政府转化为执政为民的政府,想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学习的一种落实吧?话还得要说,如今如果继续花高价卖房来喂肥房地产欲壑难平的暴利,倒霉的是百姓。但如果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导致这样并非正常的暴利,最后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最终倒霉的又会是谁呢?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政府和房地产商更应该深长思之才是。
几分利常在?几分利垮台?这道题并不难算。关键是想不想算?敢不敢算?敢不敢算出来之后迅速落实。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考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
高考不是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
历史中总有些年头是不同寻常,让人难忘的,1977年就是这样一个。这一年,中断了十一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以致人们奔走相告,成为了这一年震撼全国的大事。这一年经过考试入学的大学生被称之为“七七届”,是*之后第一批大学生,成为了各界的国家栋梁。
今年恰逢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有意思的是,前不久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废除高考的提案,仿佛要与恢复高考做一个有意或无意的对仗。当然,不可否认其用心良苦,不过其思维模式却值得考量。
废除高考,并不是始自今日第一次隆重提出。四十余年前,*伊始,便由北京市女一中的红卫兵最早提出,并真的砸烂了高考制度,致使一大批知青下乡。四十年之后有人再次提出废除高考,历史仿佛走了一个轮回,旧事重提,高考再次成为了替罪羔羊 。
高考的种种流弊,有目共睹,前后四十年,两次提出废除高考,都是针对这些共同的弊端。高考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心头之痛,问题在于,现实生活并没有提供废除高考之后更公平更良好的新的药方,来选拔学生进入高等学府。人为设想的新模式,不管其出发点是多么平整,其用心是多么良好,但当今社会普通道德失范与公平缺失且种种关系、金钱所腐蚀的土壤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营私舞弊的空间,咳嗽没治好,倒新添了喘病,失去现存高考制度所为大众提供的相对平等公正公开的平台和空间。这是四十年生活实践所证实的,当年也提过推荐和高校自主选拔的工农兵学员模式,事实证明,并不是一条畅通的好路,埋下了许多并不和情合理的伏笔。而高考制度的恢复,则不仅将埋没多年的人才一夜恨不高千尺的得以生长,而且成为一个新时代开创的先兆,在让人们看到了一直被抹杀的个人的希望的同时,看到了民族的振兴与希望。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两次提出废除高考的思维模式,并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两次都是以不破不立为先导的,带有良好的愿望,却刻印下我们长期以来惯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激进和空想的心态与思路,一鸣惊人,高蹈如云,却往往失去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破是容易的,简便的,痛快的,但忽视了破后所立的是什么,才是真正可行的。
中国的考试制度,历史绵延时间很久,虽有种种弊端,却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而为世界许多国家借鉴,成为了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今天,我们却要因噎废食,把值得珍惜的东西当成废物乃至痈疽抛弃,实在是难以理解的思维方式。
细细思索,从历史角度衡量,这样的考试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也为平民子弟鲤鱼跳龙门提供了一条有望出头之日的大道。在近代生活中,从某种程度而言,高考制度依然是这样考试制度的延续,不仅维系着考生也维系社会心态的平衡,尤其让偏远山村里贫穷农民的孩子可以有出头之日,以一种文化和教育的方式,实现平民的理想,从而维持社会上下流动的力量与平衡。因此,废除高考的思维模式,是既忽略了历史的因素,又忽略了现实的实际。说其是延续了红卫兵当年的思维模式,也许话重了,但是,两者关系的藕断丝连与惯性的轻车熟路,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中国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多多,但起码现在首当其冲的靶子不应该是高考制度。相反,倒是教育产业化带来的许多问题,小升初的问题、择校费的问题、学术*、管理行政化、教授官员化、学术评判机制……哪一样都是学生与家长要比高考更为关注的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高考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一朵花,但也绝不是到了非要挖去不可的一块疤。从现阶段而言,需要的不是废除它,而是完善它。比如如何做到高考考试内容和分数在全国尽可能统一,避免高考制度掩盖下的不平等。前几年山东考生状告*,北京考生高考入学分数要比他们低百分以上,其实就是这种不平等的一种表现。几年过去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以各省自主命题,将问题掩盖下去了。有志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志士仁人,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先不是忙于轻言高考制度的废除,尤其是在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的日子里。
为什么不能取消择校费
为什么不能取消择校费
读到熊丙奇教授《“奥数热”的病根找准了吗》(文汇报2009年6月30日),他提出对于如今越演越烈的奥数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取决于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择校热能否真正消退,高考改革能否持续推进,能否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这些观点,我都是非常赞同的,如今教育的问题多多,但把板子打在奥数屁股上,确实打错了地方。只是,我要说这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中,高考制度、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及义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仍然处于画饼充饥的阶段。现在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熊教授说的“择校热能够否真正消退”,以至彻底取消。
如今,初中高中名校之中的择校,特别是小升初时的择校,几乎是许多孩子和他们家长最头疼的事。择校,不仅是许多孩子和家长面临的一道教育难题,同时也是一道社会难题。
北师大曾经做过关于择校费的一项专门的调查,颇为中小学生家长发关注。这项调查指出北京中小学的择校费已经平均达到2万元。这是迄今为止的最权威也是最明确的数字。只是遗憾这项调查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有多少中小学生参与了择校,每年的择校费一共收缴高达多少钱,这笔钱都用于何处?更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样的一笔择校费到底合不合法?有什么样的法理依据,又是谁规定或默许的,我们的教育真的是穷疯了吗,非要从孩子的身上收取这笔不义之财?
在经济社会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由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一项收费制度的制定,首先要看合法不合法,合理不合理,毕竟在金钱之上 还有恩格斯所说的道德和良心。为什么孩子的升学和就学问题,钱成为了君临一切而必须越过的一道关卡?
我们都知道,在孔子的时代就崇尚“有教无类”的思想与精神,因为这体现了教育最朴素的*与公平。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却怎么可以容忍择校费这样公然背离教育的*与公平的形式存在?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择校费,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不公平,造成孩子从小就踏进了金钱可以凌驾一切社会准则的阴影,加剧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和经济负担,也容易让学校喝着家长的血,而肥了老师的腰包,滋生着隐性*。这样百无一利而后患无穷的择校费,其合法性与合理性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为什么就不能够取消?而且越演越烈,收费标准水涨船高,而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控制?
可怜天下父母心,又处于独生子女时代,不能够责怪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谁家的孩子都希望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不能让孩子落后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样的心理都是可以理解的。为此,*门也曾经出台和拟出台若干对策,比如小升初的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加大投入,改造弱校;师资轮换,资源重组;公示择校费的用途和去向等等;不能不说用心良苦,但是,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老百姓依然怨声载道,原因很简单,择校现象并没有消退和根除,择校费依然明目张胆或明铺暗盖的存在着。
在现阶段,难道除了收取择校费就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吗?莫非用经济的方式来达到入学的目的,真的是社会自由价值的一种进步和教育不均衡的一种补充吗?
其实,这种不正常状况,教育的主管部门和学校早就心知肚明。我曾多次当面请教过这些领导和老师,虽说考试不是万能和唯一的,但在现阶段却是最公平和*而为学生和家长认可的,为什么不能再考试成绩面前一律平等?在最为人所诟病的“小升初”中,为什么不恢复以前的统一考试,让一切有个相对公平和公开的平台,消除家长和孩子如此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这不是既简便易行又得民心的吗?他们摇摇头几乎一致的答复是,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一律不得考试。
当然,这样说没错的,任何一部法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而不是与之相悖。既然不得考试,那如今各个学校自己命题的变相考试,不是掩耳盗铃吗?而且择校的现象就是这样适时适地的出现,屡禁不止,其社会效果比考试给孩子心灵上的伤害还要严重。如此冠冕堂皇的九年义务教育,又让高昂的择校费穿插其间,其“义务”二字又体现在哪里呢?它不是在增加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不是对义务教育的一种嘲讽吗?
用统一考试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尽管并非尽善尽美,只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甚至不是最佳良策,最终的问题彻底解决还要依靠政府的加大投入,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和高考制度改革的真正实现。但在目前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考试起码可以相对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迈出取消择校费的一步,让家长和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有着简便易行的可操作性,避免暗箱操作,避免即使想交择校费却烧香找不着庙门的尴尬和无奈,以及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