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枪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呼啸的枪刺-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厉兵秣马”(1)
天空还有些灰暗,将逝的月牙儿挂在不远的树尖上,淡淡的留下一个白色轮廓。风掠过树梢,送来阵阵绿叶的清香。黎明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尽,草地上还残存着几滴晶莹的露珠。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四周一片寂静。
  已经是八月中旬了,从立秋后山里逐渐凉了起来。不过相对于低海拔地区依旧闷热的天气而言,这种凉意更让人感到舒适。崎岖逶迤的林间空地上,叶扶苏大口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
  进山已经十天了。再过五、六天,军区的“强军”演习就该如期举行了。这是几年以来军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实兵演习。为此军区派出了由作战部长张绍宽亲自带队的考察组,对即将成为战场的君武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军区参谋部、作战部、后勤部、信息中心等各个相关部门,也跟着考察组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叶扶苏此刻就是被“扣留”在这支庞大的演习筹备组里协助工作。
  抗洪抢险在7月底已经胜利结束了。当最后一辆军车驶进独立团驻地的时候,刘爱国长长的出了口气。车上跳下来的战士们又黑又瘦,有些破烂的军装上沾满泥浆,长长的头发再配上来不及刮掉的胡子。怎么看这群兵们都像刚刚遭受了一场大败。历时二十天的抗洪抢险,到此总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十天中,虽然经历了两次决堤的考验,但最终,洪水在最后一道防线面前向人们屈服了。新市,这座新兴的城市保住了。二十天中,累计35万的受灾群众得到了转移和疏散。没有一个人因洪水而丧命。这在九曲下游几千年的洪灾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由于在抗洪抢险中出色的表现,独立团先后有四个集体和二十多个个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彰。一班也荣立集体二等功,陈平、叶扶苏、张晨、马野、周海城被授予了三等功。私下里,团里很多人都认为,一班这次还是受到了“刺刀事件”的影响。虽说在解决押款车危机的事情上,已经做出了功过相抵、不予追究的结论。但是,随后在大禹村群众转移的问题上,无论是集体二等功还是几个人的三等功,都给的有些低了。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刺刀事件,根本就是功大于过。不过一班弟兄们自己倒不这么看。用叶扶苏的话说,能够不予追究就已经烧高香了。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就是把哥几个集体处分都没话说。还给记功。知足吧。既然一班自己都这么说了,别人也就不好再议论了。
  从抗洪前线下来,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二十天的日夜奋战,可算是把战士们累垮了。就在独立团按部就班的安排休整、探亲的当口,军区的一纸命令打乱了所有的部署:为了适应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需要,着眼于建立一支反应迅速、装备现代化的新型军队。军区决定举行以大红一师、军区独立团为骨干,配以陆军各兵种协同的军事演习。两支同样在军区被列为主力的部队,又一次盯着老对手拉开了架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演习的背后,还涉及着一个即将组建的军区快速反应部队的问题。换句话说,谁要是在这次打败了对手,将成为这支快反部队的有力竞争者。
  接到命令的当天,两支部队的主官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军区司令部。部队才刚刚从抗洪前线下来,不要说人困马乏急需休整,就是制订方案,进行针对性集训的时间都没有。就这么开始演习,是不是太仓促了。然而陈东副司令的一番话让两个主官连午饭都没吃,立刻赶回了各自的部队:没有人知道战争在什么时候打响。也许一年以后,也许在一个月以后,也许就在今晚。对手不会因为你抗洪抢险就停止对你的进攻,恰恰相反,对手往往会在这个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而且,在战争中,连续高强度作战的情况常常出现,既然洪水已经帮我们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演练,为什么我们不能借此机会,更真实的模拟一次真正战争环境下的对抗呢?要知道,军区要组建的是一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拉的动、走的及、打的赢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实战中,情况只会比这个更严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厉兵秣马”(2)
早就卯足了劲奔着快速反应部队使劲的刘爱国回到团里,立刻召开了全团连以上干部的讨论会。几十个连长、指导员,外加上营、团领导,整整在团会议室里闷了一天一夜。散会后,刘爱国找到叶扶苏,下达了独立团“强军”演习第一号“作战命令”:设法混入军区信息中心演习筹备小组。
  刘爱国的目的很明确,利用叶扶苏和信息中心主任罗纹的私人关系,凭借他信息中心调研员的方便(注:此前叶扶苏从来没有给信息中心正经干过任何工作)找个理由,跟随筹备组尽可能的获取各种有用信息。
  还真别说,叶扶苏几经周折,借口有几个新编的小程序需要罗纹审定,竟然成功的混了进去。接着又煞费苦心的跟负责通讯的小女兵一通的套瓷。趁着小丫头五迷三道的晕劲,给独立团发回了好几条有用的情报。只是不知怎么,这个情况被大红一师知道了(估计也有内线)。
  既然独立团已经先搞起了小动作,那么一师也就别客气了。就这样,一群“正好”在附近“训练”的一师弟兄们,“巧遇”筹备组。看着筹备组的战友们“辛苦”的扛着各种设备满山跑,一师的战士发扬了“革命互助”精神,三两下就“解除”了这帮机关兵的武装。自愿地当起了“苦力”。
  这个情况很快通过叶扶苏传到了独立团,刘爱国当即命令侦察和作训参谋带领团侦察连一排火速赶往筹备组所在地点进行“训练”。
  就这样,演习筹备组立刻膨胀了将近一倍。从军区开完演习筹备会的张绍宽,回来看到“充满水份”的筹备组吃了一惊。稍加询问,老将军立刻明白了这里的弯弯绕。拿起电话,劈头盖脸的把两支部队的主官一通臭骂。见鬼了,不说好好准备演习,心眼都用在这里了。不是欠骂是什么。骂完了,老将军告诉电话那头的两个“鸟兵”:既然人你们给我送来了,不用白不用。演习结束前,哪个也别想走!
   。。

第二节 红军蓝军(1)
君武山区  万家岭东北赵各庄  蓝军指挥中心  演习第三天中午12点
  “吃饭喽!包子管饱,牛肉汤管够!附送绿豆汤去火!”刚刚12点,炊事班已经把午饭送到了哨位上。名义上现在是演习阶段,部队日常一切均按实战要求。但是这几天叶扶苏的伙食,简直比平常的还好:到底是指挥中心,有吃有喝又闲在,出来进去还能碰上漂亮的兵妹妹。前面打的“血肉横飞”,这里一片太平景象,后勤服务搞的快赶上军区招待所了。这哪是蓝军指挥中心呐,这是蓝军疗养中心。郁闷呀,弟兄们驰骋疆场,自己在这里干靠。
  炊事班长乐呵呵的端了碗绿豆汤递到了叶扶苏的手里:“嘿,狼崽子,来碗绿豆汤去去火。省得见着人就呲牙咧嘴的。”
  叶扶苏一呲牙,算是笑了笑,左手接过绿豆汤,右手抄起一个包子解着气的狠狠咬了下去。
  演习已经开始三天了。自从演习开始当天被“释放”归队,叶扶苏现在距离一线战场是越来越远了,心里是要多郁闷有多郁闷。演习开始第一天,叶扶苏归队报到,但是一连已经开拔打前站去了。心急火燎的叶扶苏找了辆顺风车,都已经坐到了副驾驶的坐位上,又被拉了下来。军区派遣的电子对抗分队到了。团座命令“叶扶苏接待的干活”。谁让他跟那帮子鼓捣电子设备的平时熟的不行呢。
  第二天,好不容易磨着团长放人了,前面又传来了发现红军突击集团的消息。独立团一连与“敌”两个营遭遇,被包围在了一座高地上。这下想归队也归不成了。百无聊赖的叶扶苏从一个团参谋那里借了本《战役学》有一搭无一搭的看了大半天。一向拿起书本就能很快安静下来的叶扶苏,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才看了一半就把书丢到了一边。变成“孤儿”的叶扶苏自己拎着背包溜达到了侦察连。他有自己的小算盘:反正也回不到连里了,要是捞任务,还是侦察连刺激。搞不好被领导安排到了电子对抗分队或者警通连,那可就彻底成了旁观者。好容易赶上个演习,不去前面蹦跶蹦跶这兵算是白当了。
  本来叶扶苏就心急火燎的,可偏还有人招他。也不是哪来的一个新兵蛋子,非在食堂说一连这次被“敌人”重兵包围肯定是死定了。一脑门子官司叶扶苏踩着桌子窜过去就要打架。要不是他身边都是侦察连的弟兄,还真没人能反应的过来。
  赌着气吃了6、7个大包子,叶扶苏也不在哨位上磨叽了(本来也没安排他的哨)。晃晃当当来到庄外,找个树荫坐了下来。随手掏出来从指挥中心偷偷打印出来的一份演习地域空白地图。
  整个演习地域涵盖了君武山区的大部,东西宽公里,南北长58公里。一条叫做文水的大河横贯东西。海拔2319米的君武山区主峰――文水岭就座落在演习地域的正中心,也是文水的正中心。文水岭紧靠着文水河,居高临下虎踞龙蟠。
  文水岭以北多为平原地带,除去东北方的天岳岭山区丘陵密布,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外,其它地区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极适宜装甲兵团展开作战。紧靠着文水岭的是灵虎山地区,与文水岭前后呼应、互为奥援。
  文水的两头,也是演习区域的边缘地带,名叫上、下川的两座公路桥连通了文水南北。108国道经过下川桥贴着演习区域东侧由南向北纵贯了演习区。流经君武山区的这一段文水河河道普遍笔直宽阔,仅在文水岭脚下有一处水流比较湍急,此地两岸的距离不足30米。
  文水南岸,大大小小超过200米的山头不下15座。典型的山区地貌。最大的三座大山八卦山、万家岭和禹山,自西向东呈倒三角排列。南岸唯一平坦的地区就在这三座大山的怀抱中,正对着文水岭。现在蓝军指挥中心就在万家岭山脚下赵各庄。赵各庄向北还有卫庄、黄庄等几个小村落,是南岸难得的平原地区,这一段文水的唯一渡口宫田渡也在此地。几乎与文水平行的省公路也是通过这一平缓地带与108国道交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 红军蓝军(2)
演习地域北部平坦南部多山,以大红一师为核心的红军演习集团是从北侧进入演习区的;一路上高歌猛进,不仅迅速控制了文水北岸,还突然在文水岭下最窄的地带搭设了浮桥,整整两个装甲营一头撞进了河南岸平原地带。根本没有预想的侦察、试探动作。大有趁蓝军立足未稳,就直插蓝军指挥部结束战斗的架势。
  “嘿嘿,仗着人多欺负人少,打群架呀。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叶扶苏翻看着顺手抄在地图一角的红、蓝军兵力配备,心里腹诽着红军的战术。
  这次演习看来军区真是下了血本。将近4万人直接参与了演习对抗。其它诸如警戒、保障部队都算在一起也不少于3万。陆航大队、电子对抗大队、刀锋特种大队甚至是隶属于二炮的导弹部队都被一股脑的编入了演习部队序列。除去参加人数上不是最多以外,这次“强军”演习可以说是军区历史上参战兵种最多、技术含量最高、新兵器新设备运用最广的一次实战演习。
  为了这次演习,军区不仅在参演部队上大做文章,就是双方的指挥部也是庞大到令人瞋目结舌的地步。红军总指挥竟然是军区正、副参谋长,调配的参谋人员更是囊括了军区各个师级部队的主官。蓝军这边总指挥倒还是刘爱国,可参谋人员比红军更热闹。军区参谋部、作战部、信息中心、陆航、导弹部队……这么说吧。除了几个军区主要领导人,差不多的军区指挥机关都搬到了蓝军指挥所。就双方这个阵势,不要说是这么几万人的演习,就是来上一场几十万人参加的大战役,两边的指挥部都不会觉得人手不够。当然,为了不过多干预两个集团负责人的指挥,演习指挥部也明确了双方参谋人员仅有建议权力,不得干扰指挥人员的作战命令实施。
  以大红一师为核心的红军集团,总人数2万6千余人。除包含了一师的全部作战部队外,还补充进来了一个重炮团,一个坦克团,一个导弹大队、一个防空营、一个直升机中队以及军区刀锋特种大队。换一个角度看,红军集团是一个按照“传统”作战模式加强到了变态地步的主力师。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陆军强悍的陆上作战实力和狂暴的火力打击。可以说,如果战争真的在此时打响,那么,红军集团将是中国陆军能够推出的最强师级战斗模式。
  反观蓝军,多少给人一种先天不足“赢弱”的感觉。作为集团主体的是叶扶苏他们的独立团、两个陆航大队、一个坦克营和另外一个地方守备团(到也能做到摩托化机动)。补充进来的部队包括了一个导弹大队、一个防空营、一个电子对抗分队、一个工兵营和一个炮营。蓝军集团总数不足万人。
  “红军一上来就逼着我们硬碰硬,算准了我们人少打不起消耗战。”靠坐在大树底下,叶扶苏一边闭目养神想着红蓝两军的实力对比,一边小声的嘀咕着:“俩打一个,刨去导弹部队、防空营这样的‘混子’,差不多三对一,除了机动性和电子对抗能力强于对手,也就是两个陆航大队是个杀手锏呀。”
  “那你说怎么用这个杀手锏好呀。叶参谋?”刘爱国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叶扶苏的身后,指着地图一瞪眼:“臭小子,你敢偷指挥部的地图!”
  “团长?我,我这不是偷的,我是打印的。这是空白地图。”
  “空白的也不成。没学过保密条例呀。”刘爱国说着一把抢过地图,看了一眼顺手叠起来收到了自己的兜里:“我说你倒是挺悠闲啊。那边有条河,你是不是考虑做个鱼杆给大伙改善一下伙食呀。”
  “团长,我想悠闲呀?!我现在都急得快疯了。”叶扶苏一听团长说他悠闲,心里委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