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侠稗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得兄,这半夜三更,你不在你的会仙馆中歇息,跑来这里做什么?”丁翎说道。

  “你看不见吗,我在打坐。”道士反问。

  “怎么跑来这里打坐?”

  “在哪里打坐不行?修道人,只要心中不‘打’,安然稳坐,这躯壳子便想打就打,想坐就坐。”道士说。“其实打坐之外,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等人。”

  “等谁?”

  道士又闭上了双眼:“不知道,师兄说这个时候会有个人上山,让我过来迎迎,现在看来,那人就是你咯。”

  丁翎笑道:“哈哈,您师兄果然神机妙算啊,周真得兄,看来你也越来越得你师父的真传啦。”

  “岂敢岂敢,师父他老人家的举手投足,尚可学得一二分。至于心性真传,领悟到万分之一还未及呢。”道士突然谦逊道。

  从二人的谈话内容看来,似乎他们早就相识。丁翎接着问道:“太和四仙中。唯兄你最怪,其他人为何不出来啊?”

  “个人自有个人事。”

  “难道忙的连山下的事也没时间过问了吗?”丁翎问道。

  “山下怎么了?”

  “刚才我上山之时,发现山下树林之中隐匿了不少官府的人,有的还化身为游客、樵夫和小贩等,鬼鬼祟祟,好像在监视什么,山上难道出了什么事,引来了这帮人?”

  “是些锦衣卫吧。哈哈,这倒是常有的事情。”周真得没有半点惊讶,说道。“我们武当山从汉魏晋开始,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真仙高道出了很多,如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时陶弘景、谢允,唐时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等,均在此修炼。至于古传的那些零零散散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洞天福地,都隐匿于峰峦幽壑之间,历经千年,虽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却皆毁于元末兵火。而如今这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是当今的皇帝老儿动用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众,经历十年才刚刚建起来的。我听说,与我们武当的这些建筑同时修筑的,还有现在顺天的新皇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事江湖谁不耳闻啊。为的就是你那鼎鼎大名的师傅啊。大明的皇帝从洪武开始,就对您师傅仰慕之极,几次诏请入京,他老人家都避而不见。如今的永乐帝更是派专人四处寻访,屡次不遇。愤懑之余,他于是就大修武当,希望您师傅老人家能喜欢这些恢弘的宫观,有一天能莅临于此啊。”

  “唉~~~,所以,这些官府的人就是来监督修宫的,也是来检查我师傅是否莅临的。他们时常在山上山下晃悠,所以我们都见怪不怪了。其实,我师父怎么会为这些东西所诱。他老人家道迹飘渺,仙踪难觅,如神龙一般,见首而不见其尾。哼,别说那皇帝老儿啦,就是我们这些做徒弟的,想时常在他老人家身边尽尽孝道,都不可而得啊。”真得叹道。“说起老人家我倒想起来了,你上山之前,有一位老者也上山去了,此人武功绝高,身法奇快,迎面而来时,我本想问问他这么晚上山何事,嘴唇还没动弹,他人已越到我身后了,我马上回头,人就已没影了。”

  “老者是不是穿着一身绿衣?”

  “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说来话长,我们先上山吧。”

  
  二人一路向上,路上宫观殿宇遍布,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小巧精致,有些深藏山坳,有些濒临险崖。接连三道“天门”已经穿过,走着走着,天已经蒙蒙亮起,二人顺势远眺,但见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出缕缕红霞,托着三两朵金色镶边的彩云,彩云下,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上,一刹那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升腾,逐渐变成小弧、半圆;变成桔红、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武当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躯。

  丁翎不禁叹道:“没想到这里的日出景象如此浩瀚壮阔。”

  突然之间,一块很大很浓的云雾将周边的景致都淹没了。等云雾散去,眼前景色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振。只见天柱峰深插入天,万山朝拜,显至高无上之态,露唯我独尊之象。峰顶,便是那雄浑壮丽的紫霄宫了。二人踏入宫门,发现此宫分为三路,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显得高贵富丽。中轴排列四个大殿,分别是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初入龙虎殿,可见青龙、*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象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

  这时周真得介绍道:“此殿供奉青龙、*。紫霄殿供真武大帝,后面的父母殿供奉武神的父母圣像。”

  丁翎频频点头。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全殿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中石殿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两旁侍立金童*、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丁翎恭敬的上前礼拜圣像。此时从雕像后面走出来一位道士。他猿形鹤骨,神态不凡,腰挎一柄乌黑鞘的长剑。见到丁翎,热情的问候道:“丁施主你到啦。”

  丁翎正在虔心礼拜,闻声一愣,定睛细瞧,也是一位认识的道士,叫刘古泉。原来此人是周真得的师兄,他们的师傅不是别人,正是闻名天下的真仙张三丰。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生于南宋时的辽东懿州,至明初此时,已经一百五六十岁了。刘古泉与周真得是他最得意的四位徒弟中的两位。四人人称“太和四仙”, 他们按长幼排序,分别是大师兄卢秋云,以前住南岩,此时已飞升;二师兄刘古泉,住紫霄宫,主持武当教务;老三周真得,住会仙馆;老幺杨善登,住展旗峰,长年闭关静炼。古泉与真得经常下山替天行道,锄强扶弱,在江湖上与丁翎都往还多次,过从很密,已成为老朋友了。

  “原来是您啊,哈哈,难道你们真的可以未卜先知?”丁翎好奇问道。

  “哪有什么后前古今啊,一切都是相对的而已。”古泉道。

  “古泉兄,跟你们这些有道之人说话有时真的很费脑筋,一句话咋听不知所云,往往要探赜索隐一番之后,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妙处。我今天并不是来与你们论道的。您~~~~,应该知道我所为何来吧?”丁翎道。

  “史教主都已经跟我说明来意了。”古泉道。

  “那他现在人呢?”

  “你知道,我师父老人家时隐时现,行踪莫测。现在是否在山上,我都不能肯定。不过既然那和尚这么说过,我们当然会尽好地主之谊,帮你们尽量寻找的。我现在已经派出全观的道士随史教主入山筛寻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呆在这里等候佳音。其实我们师兄弟几人也想见一见他老人家,一晃已有几十年没有再睹仙颜啦。”说着,古泉与真得都感怀了起来。

  三人于是坐在殿中,边聊边等待消息。一晃已经到了黄昏,丁翎正在闭目养神,只听后面嘤然有声。如微风振箫一般:“丁哥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