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琦隔着电话耸了耸肩:“主要还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写作,我很难保证我的更新量,而签约作者的更新量太多了,对于我来说,我现在不缺钱,所以我更在意写作的自由。”
文森深呼吸,保持语气的平稳:“就是不满意这点吗?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你可以存稿,等稿件足够了,再慢慢连载。”
“这是个解决方法。”杜君琦同意,“但是,文森,我继续做个转载作者也可以呀,正式作者除了分成会高一些,还能打包出版外,也没有什么别的优势了。”
靠,这还不够吗?
“你还可以获得精神层次的愉悦和满足啊。”文森努力劝说。
“作为转载作者也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啊。”杜君琦觉得没什么不同,“就是会因为分成的差别而有些愉悦程度上的不同罢了。”
文森很想对杜君琦大声说,作为一个作者,你怎么可以这么庸俗,说白了还是想提分成。
“琦,我会向公司争取再提高一点你的分成,你心中的数字是多少呢?”文森以为杜君琦是找借口提高分成。
杜君琦叹了口气:“文森,我不是要提高分成,而是我更在意我的其它工作,写作是我的调剂,并不是事业。”
文森心中一凉,糟糕了,难道她不是在找借口提分成?她不会是真的看不上吧?
“文森,我明年就成年了,我打算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杜君琦向文森交底。
文森心中更凉了,互联网公司,这行业要是办好了,利润还真是非常大,难怪她看不上写作的分成。
“琦,先别拒绝我,我会和公司争取,把你的自由度放宽,尽量让你满意,你等我电话,好吗?”文森只能尽力争取了,他真的不想放开杜君琦这个很有潜力的作者。
“好吧好吧,我会等你的,放心吧,我又不会签到别家,你不用担心你的电话来晚了,我就跑去别家公司,我们合作很愉快,我的农场少爷还是会在你们公司的杂志和网站上连载的。”杜君琦笑着保证道。
“我不担心,我相信你,我们是朋友,不是吗?”文森试探地说道,要是她拿他当朋友自然不会耍他,中国人对于朋友是很看重的。
“是的,我们是朋友,放心吧。”
正文 第204章 回中国
文森再心急也没办法,一转眼就新年放假了,只能等放假结束上班时再与上司争取杜君琦的作者自由度了。
杜君琦全心放松的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假期,然后收拾东西回国了。
丹尼尔和杜君琦一块回了中国,他早就决定跟着杜君琦混了,之前的创业经历让丹尼尔对于互联网经济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个奇思妙想思潮撞击的行业,创意是很重要,但是认定目标一往无前的毅力更重要,他就缺乏那种一往无前的毅力,也缺乏力挽狂澜的魄力,丹尼尔觉得以他的性格来说,他还是需要一只领头羊的,杜君琦就拥有领头羊的特质,而且杜君琦之前说的客户端平台,以及客户的忠诚度培养,他觉得很有意思,他很想看看杜君琦会做出什么样的客户端平台,会吸引来什么样的客户群。
两人的机票是早就订好的,杜家人都知道杜君琦的归国日期,方谦益就更是谨记心间,于是杜君琦和丹尼尔一走出来,立刻就被一大群人围住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方谦益和张强,一圈人簇拥着他们朝机场外走去。
为了方便接机,杜广明这次开了他的新车过来,这是一辆商务车,一百万,7个座位,挤一挤能容纳9个人,宽敞,舒适。
“瘦了,瘦了。”奶奶一贯的念叨词。
“胖了,你是不是经常吃汉堡和炸鸡腿?有没有吃蔬菜?”这是担心女儿变胖的妈妈。
“困不困?在飞机上有睡一会儿吗?”这是担心时差的爸爸。
爷爷但笑不语,看着回归的孙女,一脸的满足。
方谦益神奇般的拿出一个饭盒,里面是鸡肉蔬菜沙拉,递给杜君琦:“给,填填肚子。”
丹尼尔立马凑了过来:“有我的吗?有我的吗?”
方谦益又拿出一个纸袋,上面印着kfc:“你的炸鸡和可乐。”
丹尼尔大喜:“多谢了,我正饿着呢,飞机餐的量太少了,一会儿就消化完了。”
杜君琦吃着沙拉,和家人、男友说起了她在美国的生活,虽然很多事她都写在了《美国宅居》帖里,但是家里人都不上网,她只能在车上一样一样的说了起来,很多有趣的事再说一遍仍然有趣,家人们都听得兴致勃勃。
一车人热热闹闹的说笑着,车子很快开回了l区。
回国后,杜君琦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再过一个月就要春节了,春节后就要换季了,诺亚童装到了准备春装系列的时候了,杜君琦领着诺亚的工资,自然得贡献出自己的新设计了。
杜家装修公司的装修设计图册也得补充新设计了,这次杜君琦在美国生活了两个月,在鲍勃家生活过,也去周围的邻居家拜访过,对于美式家装有了更深更直接的了解,杜君琦决定设计几套美式家装图,让装修设计图册的风格更丰富一些。
补习中心的运营一向以平稳为主,杜君琦求质不求量,没有大肆扩招,班级数和学生数一直没有增加,盈利范围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但是因为补习中心的补习质量很好,老师很负责,补习学生的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虽然盈利额不变,但是市场口碑却一直在增长,杜君琦补习中心已经成了l区,甚至f市的金字招牌了,别的区和县的很多私人补习中心都来取过经。因为补习中心运营稳定,口碑良好,加上杜君琦自身要上课,所以杜君琦对补习中心的管理比较粗放,除了在每年的大学毕业季关心兼职老师的更换,以及专职老师的补充外,杜君琦都没怎么费心思去打理,但是现在她快要毕业了,时间充裕,杜君琦也开始琢磨要怎么提高补习中心的管理方法了。
劳务输出办事处和劳务培训中心,因为有齐爷爷坐镇,杜君琦是最放心的,齐爷爷是个德行极好的老革命,诚信值超高,加上齐爷爷有单位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双重经验,有原则,也懂得人情通融,加上办事处和培训中心的事务也不复杂,齐爷爷管理的很好,很得人心,所以杜君琦对于这两家的经营是最放心的,每月里除了与齐爷爷对对账,核对下总利润和分成,杜君琦几乎万事不操心,全交给齐爷爷管理,甚至有时杜君琦忙起来,她还连账本都不看了,完全信任齐爷爷。不过这么好的日子也很快就要结束了,齐爷爷年纪大了,想要退居二线了,加上杜君琦快要毕业了,也马上要成年了,齐爷爷不止一次提过要把管理权转交给杜君琦,他就在办公室里喝喝茶,打打下手,享受享受半退休生活,让年轻人拼搏去,杜君琦只觉得自己的前路黯淡,前景不妙啊。
再加上后来想发展的影视投资和客户端平台建设,杜君琦心中一惊,她好像给自己挖了好几个坑,剁碎了都不够埋啊。
杜君琦的担心没有错,她在家里忙了一星期,把童装设计和美式家居设计的工作搞定后,她才刚回a大自己租的办公室,就被助手们提醒,她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处理啊。
首先是唐导演,他主导拍摄的《转换人生》已经拍好了三集,一集一小时,两集一个故事,前两集的剪辑已经做好了,只等投资人杜君琦的观看拍板了,只要杜君琦看后没有问题,省电视台就可以安排档期播放了。
其次是石导演,石导演和他的团队已经写好了剧本,找好了演员,拍了第一集故事了,现在也是等着投资人杜君琦拍板认可,如果杜君琦认可这个故事,石导演会进行后期处理,补拍一些细节镜头,以及增加背景乐。
然后就是几家影视公司的持续来电和来访,他们还是想争一争《大匠》的影视版权,毕竟《机器人小华》的票房影响还没过去,而且《大匠》也的确是个有内容有意思的故事,干货很多,支撑得起一个正剧的剧情,再加上《大匠》在读者们心中的喜爱度,拍成电视剧后,这些读者就会转化成观众,固定的观众群这么多,收视率有保障,只要不乱改动原剧情,一定会成为热剧的。
杜君琦长长地叹了一声,唉,好多事啊。
唐导演和石导演都留下了样片,现在都还是用录像带,如果是光盘就可以直接用电脑播放,可是录像带就得用录像机。
因为录像机并不是办公必须品,所以杜君琦的办公室里没有录像机,借的话倒是可以向a大的影像室借,但是杜君琦嫌影像室的录像机太老太差,老卡带,干脆就从保险箱里拿出一千块,让助手去外面买一台回来用,反正以后还要看好多样片,也不算浪费了。
一个小时后,助手抱着一台新录像机回来了,杜君琦先把石导演的校园剧放进了录像机。
校园剧的第一集很热闹,以寝室为单位,一共6个男生为主演,他们都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懵懂青涩却单纯有趣,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从入校报道到寝室整理,他们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对大学的憧憬以及对室友的吐槽。
因为杜君琦在拍片之前明确要求是搞笑短剧,所以故事内容笑点不断,让杜君琦和三个助手笑得捂肚打跌。
看完校园剧,杜君琦擦了擦笑出的泪花,拿起石导演的剧情大纲看了起来,剧情大纲很有意思,写了五集,杜君琦很满意,给石导演打去了电话。
“喂,哪位?”这次运气不错,接电话就是石导演。
“石导,我是杜君琦。”杜君琦的声音中还带着快乐的笑意。
“啊,杜小姐。”石导演很惊喜,“你终于回来啦,我的样片你看了吗?”
“刚刚看完,很有意思,我很喜欢这个短剧。”杜君琦笑道。
石导演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你拍一集要几天时间?”
“第一集拍了三天,第二集拍了一半,拍了两天。”
“那就是说,平均一集要三天的拍摄期?”
“要的,因为我们是在校园里拍,时间不能完全控制,有些场景,比如自习室、图书馆,都需要和学校沟通安排。”
“好的,我懂了,那后期制作要多久?”
“一天就可以。”石导演拘束地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一集五千块,只能简单制作了。”
杜君琦秒懂,笑了:“好的,你继续按着剧本拍下去,估计一下时间,五集,你还需要半个月时间拍完,唔,再过一个月就要放寒假了,你得抓紧时间,在期末考试前先把前三集制作完,到时我放到玉瓷论坛上去,一天放一集,看看大家的评论,剩下的两集,你可以等开学后再拍,如果反响好,剧本还可以扩充。”
“好的。”
挂了电话,杜君琦的心情很好,她又拿起了唐导演的《转换人生》,放进了录像机。
第205章 杜总裁
唐导演的风格一如既往的深沉厚重,片头的剪辑有点无聊,在短短的一分钟片头介绍中,唐导演没有很好的把节目的意义说明清楚,只让人看到了城市孩子的自我叛逆,以及农村的贫瘠环境,杜君琦拿了一支笔一个本子,把片头的问题记了下来。
看不清主题的一分钟片头过去后,后面的画面一下子就明亮了,首先出现了好几个漂亮的山村景色,然后就是山村生活日常,最后进入了山村孩子的家中,拍了家中的画面,这一段的拍摄风格看得出是省电视台摄制团队的风格,电视台总是有很多讲述家庭纠纷或法制报道的节目,这段片子的风格就是这种节目风格,短时间内就介绍清楚了故事的背景,而且画面非常写实,一看就知道是实拍,一点额外灯光都不打。
随着镜头的切换,从农村跳到了城市,在镜头里,城市孩子的跳脱不羁展现的十分清楚,中间还穿插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无奈和怒气,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和指责,看起来,城市孩子的家庭矛盾比农村孩子的家庭矛盾尖锐激烈地多。
因为杜君琦之前对唐导演有过明确要求,节目的节奏必须快,所以在展现了两个家庭的情况和矛盾后,节目迅速进入到了两个孩子的转换过程,在短短的两集时间里,两个孩子转换了身份,然后各种不适、各种意外,急剧的变化推动了故事的快速发展,让人随着两个孩子的故事而情绪起伏。
杜君琦看过《变形记》,所以她的感触还是比较少的,三个助手却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身份对换故事,他们完全投入到了故事当中,随着两个孩子的改变而感叹、难过、欢笑、欣慰,到最后两个孩子离开两个家庭时,他们更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看到三个助手的表情,杜君琦知道这个节目抓住了人心,收视率应该能及格,但是在她看来,在节目的细节上,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的,与后来盛行的真人秀节目比起来,这个节目还是显得有些单调粗犷了。
杜君琦把她的想法写了下来,然后整理成文档,打印了出来。
杜君琦给唐导演打去了电话:“唐导,我看过片子了,节目做的不错,只是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改进一下。”
“您说您说。”唐导演连声说道。
杜君琦把文档中的几点念了一下,然后问唐导演的意见。
唐导演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表示会尽快修改。
杜君琦很满意,问明了唐导演的地址,然后让一个助手拿文件袋装好打印出来的改进意见文档,给唐导演送了过去。
石导演和唐导演之前已经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