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琦微笑点头,大大方方地接受了舍友们的单纯的羡慕目光。
三天的报道日结束后,406宿舍住满了,第三天的下午住进了最后一个舍友,一个同系别专业的女生。
林敏,道路工程专业,来自本省z市,上头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在市公路局工作,她的专业就是父亲指定的,她其实并不喜欢,因为与父亲做斗争,她才拖到这么晚来报道,要不是父亲威胁她不给她复读的机会,她才不愿来报道。
林敏的反抗经历引来同宿舍五位舍友们的惊叹目光,尤其是李红英、钟秀、赵萍,她们深知女生读大学的不容易,没想到林敏竟然会因为不满意专业而不愿来报道,这要放在农村或家境不好的家庭,她得被多少想上而不能上的女生忌妒死啊。
因着林敏的到来,杜君琦五人也就知道她们班另外3个女生不会来了,估计也是因为凑不齐学费吧,想到这个理由,五人心里都有些郁郁寡欢。
不过寡欢不了一日,第二天中午刘建就挨个到每间宿舍来通知军训的事了,时间紧,任务重,半个小时后,带着换洗衣物和日用品到楼下集合,到军营去军训。
半个小时啊!都不提前通知啊!不带这样的啊!
整个走廊都随着各自班级的辅导员的到来而沸腾了起来,大家一边抱怨着一边抓紧时间收拾东西,衣服、水桶、脸盆、毛巾、牙刷,等等等等,不时还有人问“要不要带水杯”“要不要带被子”“要不要带拖鞋”“要不要带蚊香”,一番兵慌马乱后,女生们都提着东西往下冲,在宿舍楼前的空地上按班级排起了队伍。
男女宿舍间隔着一条大道,那边的男生宿舍也是一片沸腾景象,男生数量是女生的几倍,乱糟糟的折腾的更久,反正女生这边的队伍都排好了,男生那边的队伍还没成形呢。
过了没多久,一辆接一辆的军用大卡车就驰进了同学们的视野,在大道上一字排开。
辅导员们拿着名册快速安排着班级上车次序,以及核对人员是否到齐,十分钟后,新生们便被扫进了大卡车里,运出了a大校园。
第84章 开学报道
欢快的暑假过完了,大学入学报道的日子到来了;大一新生的入学时间总是要提早许多,因为要留出时间搞军训,军训虽然苦;但是这点是怎么逃都逃不了的。
杜君琦上的是a大;行程近得不了的;到了报道第二天杜家人才送杜君琦去a大;东西收拾的也不多;日用品到了学校再买就是;除了几件衣服;杜君琦完全没有行李;因着是夏天;衣服轻薄的不得了;全部装起来也就是一个小提袋而已。
杜广明开着皮卡,副驾驶座上坐着杜爷爷;后面一排就坐着奶奶、宋惠兰、杜君琦和杜君琬;全家人一辆车,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开向f市了。
一路上全家人的心情都非常好;虽然外头烈日炎炎;但是坐在车里,享受着窗口吹进的清风,一点炎热感都没有,感谢现在的交通,因为车少,尾气少,空气都清洁,而且不堵车,顺顺当当的就开到了a大的大门口。
a大有三个大门,北门、东门、南门,正大门是北门,杜广明把车开到北门外,拿着杜君琦的录取通知书进了大门里边的保卫室,得到了临时行车允许,杜广明就大大方方的把皮卡开进了a大。
顺着大道边的纸牌指引,杜广明把车开到了新生报道处,报道处边上有一处小型停车场,停了五六辆车,杜广明把皮卡开过去停好,一家人就陪着杜君琦往报道处走去。
能考入大学的新生本身素质就不错,而且大学在这些新生的眼中本就是十分严肃的地方,他们心存敬畏,不敢在老师们的面前有一丝一毫的不礼貌行为,所以报道处前的空地上虽然站满了新生,但是每一位新生都乖乖地排着队,顶着烈日,背着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规规矩矩的排着队,一点抱怨都没有。
队伍很长,周围还走动着几个戴着校徽套着红袖套的学生在挨个分发一张单子,来一个新生就发一张,估计是注意事项,帮助新生了解报道的流程,与后来热情的排列在大门口的新生迎接很不一样。
看到眼前长长的绕了几排的队伍,杜广明担心地看了小女儿一眼,然后弯下腰与小女儿商量:“琦琦,前面的队伍太长了,站在这里太晒了,我们明天再来吧,反正报道有三天,明天还能报道。”
杜君琦也皱眉看着前方:“那好吧,明天下午再来吧,下午的时候报道的人应该就少很多了。”
“那走吧。”杜广明迫不及待地拉着小女儿的手往停车场走,晚一天报道他就能多留女儿在家一天,天天养在身边的,猛地一下要把女儿送到学校寄宿,昨晚他心里难受的一整晚都睡不好。
一家人就掉头往回走,没想到才走了几米背后就有人喊他们。
“喂,那边的小姑娘,是不是叫杜君琦啊?”一道男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一家人回头一看,是一位年轻人跑了过来。
年轻人快速跑了过来:“你们好,我是建筑工程系的辅导员。”年轻人看向这家人中间的两个一看就是双胞胎的小姑娘,“请问你们其中一个是不是叫杜君琦?”
杜君琦开口应声:“我是杜君琦,老师好。”
年轻人的有些紧绷表情一下就放松了:“太好了,我没叫错人,你好,我叫刘建,是今年园林设计专业的辅导员。”
“刘老师好。”杜君琦应道。
杜广明马上挂上热情的笑容上前一步拉住刘建的右手用力的摇晃了两下:“刘老师好,刘老师好,我是杜君琦的爸爸,今天我们一家专门送琦琦来报道,没想到还没报道就遇到琦琦的老师了,真是太幸运了。我这人学历低,没上过大学,不知道这大学里的事情,所以不知道该教导她注意什么,她又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以后还请您多多费心,多照顾照顾,要是她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您尽管说她,有什么事您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们家离得近,我一接您电话马上就来。”
刘建还很青涩,看起来更像是还没毕业的学生,被杜广明这么一握手一拜托,青涩的脸上马上呈现出一层不好意思的羞涩:“您放心,我一定留心照顾她,让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实a大很好的,我就是a大毕业留校的,我们系的老师都很不错的。”
“毕业留校?”杜广明完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都毕业了还留校?这是留级的意思?
刘建赶紧解释:“就是毕业后留在学校里当老师。”
杜君琦也拉了拉爸爸的衣角:“爸爸,只有学习成绩好,品德也优秀的学生,才能在毕业后被学校留在大学里当老师的,刘老师很厉害的。”
杜广明恍然大悟:“哎呀哎呀,看我,没上过大学见识少,让您见笑了见笑了。”
刘建马上摇手:“您客气了。”
又寒喧了几句后,刘建说道:“杜君琦今年才11岁,我们学校从来没收过这么小的学生,怕她来到这里会紧张,所以我们系特别派了我过来守着,帮着给她安排一下,来,你们跟我去报道一下吧。”
建筑工程系应该是有事先招呼过的,刘建带着杜君琦和杜广明直接进了报道处的办公室里,和里面的老师介绍了杜君琦,报道处的老师就微笑着递过一张表格一支笔让杜君琦填写,杜广明则从钱包里掏出汇款的单据交给了老师。
1994年起,高校学费因地、因校确定,不再是全国大统一,本省的经济水平属于中等水平,a大又是本省排名第二的高校,所以今年的学费就涨了,一学年学费1200元,住宿费并课本费学杂费200元,一共1400元,可现金可汇款。
这笔钱在当时来说算是很高了,毕竟之前是免费,89年起高校实行收费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了200元,去年才涨到500元,今年一下涨到1200元,这对于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很沉重的负担。
杜君琦在填表格时还往报道窗口收钱的办公桌上瞄了一眼,许多学生是先汇了一笔钱,然后再带着零钱来校补齐,桌上放着一大纸盒的零钱,五毛、一块、两块、五块、十块,估计是这些学生在报道前的最后一点时间里到处借钱兼打工才攒齐的。
报道的手续办好,刘建带着杜君琦和杜广明去了办公楼另一头的几间办公室,一间负责宿舍安排,一间负责饭票办理,一间负责军训服领取。
因着刘建的帮忙,杜君琦再次获得优先办理,不过她毕竟是个小孩,被插了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不好意思说她,都让着她,杜君琦不好意思仗着年纪小就把哥哥姐姐们的相让视为理所当然,她一一的道了谢,给了这些新生们和老师们留下了一个不坏的初印象。
建筑工程系明显是个男多女少的系别,园林设计专业算是这个系里女生比较多的专业了,但是全班47个人,也只有8个女生,杜君琦来的还不算晚,一间宿舍住6个人,她还能和同班同学们住一间,最晚到的2个女生就得和别的专业的女生凑一间。
领了宿舍钥匙,杜君琦又去换了饭票,饭票的面额很零碎,一毛两毛五毛的,最大也就是两块,杜广明心疼小女儿,生怕她吃不好,就给她换了两百块的饭票,结果这一大堆的饭票就把杜君琦准备好的小钱包给撑得鼓鼓的,完全拉不上,最后只得退了一部分,只换了一百四十块,这才把小钱包给拉上了。
最后去领取军训服,杜君琦一过去,负责登记分发的老师就笑了出来,她这么小,怎么可能有合适的军训服啊,别逗了,老师大手一挥,你就穿自己的衣服吧。
手续都办好了,接下来刘建就带着杜家人去宿舍楼,杜君琦先是在宿管阿姨那边登记了名字、专业和宿舍号,又领了来客登记表,然后才被放行上楼,杜君琦的宿舍在四楼,虽然不算方便,但总比六楼好,杜君琦很满意。
604宿舍,杜君琦站在门口看了下,已经有两个床位铺好草席和枕头了,都是上铺,空余的床位还留有一个上铺,杜君琦马上选定了这个,上铺干净,不会有人随便坐在她的床铺上。
“你们好,我是杜君琦。”杜君琦走进宿舍打了个招呼。
两个正在整理行李的女生马上转头看了过来:“啊,小妹妹,你找谁?”
“没找谁啊,我是这个宿舍的。”杜君琦解释道。
“这个宿舍?”两个女生面面相觑,“你是不是走错了?”
跟着杜君琦进来的宋惠兰笑着应道:“没走错没走错,这是604宿舍,住的都是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吧?我小女儿杜君琦也是今年的新生,和你们是同班同学。”
奶奶也乐呵呵地进来,看着两位有些呆呆的女孩子:“好孩子,都是好孩子,长得真端庄,以后你们都是同学,多多互相帮助。”
男人们都不好意思进女孩子们的房间,杜爷爷、杜广明和刘建都站在门口。
刘建站在门口微微前探:“你们好,我是你们班的辅导员,叫刘建,这位是你们的同学,你们要互相帮助啊。”
听到这个自称是本班辅导员的话,两位女同学们有些拘紧的点了点头:“好的,我们会的。”
杜君琦微笑着指了指那个空着的上铺:“这个床位有人了吗?”
“没有没有。”
“那我就住这个床位了。”杜君琦把装着衣服的小提袋放到了床铺上。
“哎呀,不行不行,上铺太危险了,爬上爬下的,不小心摔了怎么办?”奶奶马上开口反对。
“不会的,我身手很灵活的。”
“不行。”宋惠兰也反对,“万一你睡觉不老实,掉下来了怎么办?你表哥不就掉过吗?”大姨家的表哥读初中,寄宿在学校,去年就从上铺摔了下来,左手骨折了。
杜爷爷和杜广明也反对,杜君琦无奈只能听从大人们的劝告,改而选择一间下铺。
床位选好了,接下来就要去买日用品了,因为时间不早了,到了午饭时间,杜家人打算午饭后再去买。
为了感谢刘建的帮忙,也为了打好宿舍关系,杜广明极力邀请刘建和两位女同学一起去吃午饭,三人面嫩,实在推辞不过,刘建被杜广明拉着,两个女同学被宋惠兰拉着,一起去了食堂。
第83章 文溪奖特别奖
刚搬进新家,高考成绩发放的时间也到了,杜君琦还没喜悦完就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校门。
校门口贴着一长溜的大红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考生名字、成绩、录取学校,金榜题名即是此刻了,无数的考生和家长挤在长榜前寻找着自己或孩子的名字,有人笑有人闹,一片喜气洋洋。
杜君琦知道自己的名字肯定会在第一张红纸上,可是她太小太矮了,她挤不进去也不想去挤,反正进了教室就会领到自己的成绩单,何必要在这里挤。
杜君琦快步进了教室,班主任正坐在讲台后满面笑容地看着底下的学生们,见到她来了就递过一张红色细纸条。
“挺好的,挺好的,别太在意。”班主任虽然是想安慰杜君琦,但是这话一出口,杜君琦的心就忍不住凉了一凉。
杜君琦低头看细纸条,成绩框边上用笔写着一个数字,13。
“老师,这是说我考了第13名吗?”杜君琦指着13问道。
班主任点点头。
杜君琦无力地垂下肩膀,果然进不了前十名啊。
班级里的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也许是因为有杜君琦的对比激励作用,这次十八中的成绩十分好看,录取率高达60%,其中上了本科的有22%,原本一年只出一个清华或北大的,今年竟然出了两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