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学院等等,而l县一中也会给初中部学生留有保送名额,一般是15%的比例。
其实杜君琦的成绩一直稳居年段第一,就算没有保送名额她也会顺利考入一中高中部,陈校长给她这个保送名额其实只能算是个顺水人情,不过当时的杜君琦还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这是陈校长给她的优待照顾呢,现在她知道了,对这个保送名额也只能无语了。
不过陈校长之前给的分数叠加的允诺还是有用的,虽然上高中没问题了,但是杜君琦还是想拿全县前几名的名次,有了这个分数叠加的特权,只要她正常发挥,她肯定能得文溪奖。
承了分数叠加的特权,杜君琦就得有尽义务的本份,所以她接受了县教育局的安排,开始接受电视台和报纸的采访。
虽然是以杜君琦为主的采访,不过正式采访时还会有其他的相关人员在场,比如郑局长、实小的谢校长、各位班主任等,他们在镜头前一致给杜君琦好评点赞,这让杜君琦很是不好意思,内心还有几分心虚,毕竟她是三十岁的芯子啊,有原先的知识底子,还有拼命做题的勤奋,若她还不能考个好成绩,那不是白重生一回。
随着报道的陆续播出,杜君琦的名气越来越大了,真正的出名了。
在杜君琦接受宣传的这两个月里,《新视野》的刊号办下来了,职员和办公场所也都找好了,因为没有投稿可用,所以第一期的内容只能由齐远和编辑们自行创作,因着杜君琦的名气大,杜君琦还被齐远抓了壮丁,被逼着写了两篇短篇小说,好在杜君琦前世喜欢看微小说,借了一些梗才算完成了任务。
因为正在宣传期内,杜君琦也就把这事告诉了陈校长,陈校长没想到杜君琦还写了两篇微小说刊登在出版读物上,简直大喜过望,这不正是一个极好的宣传点吗,陈校长马上给郑局长打了电话,还让人买了二十本《新视野》放在校阅览室里以供同学们阅览。
在县教育局的大力宣传下,杜君琦隐隐地成为了l县的学生代表,一个成绩好,有创意,能动手,会写作,并且还乖巧可爱的学生,完全适合人们心目中对优秀学生榜样学生的希望和构想,现在只要一提到“别人家的孩子”,人人都会想到杜君琦。
在热闹的造星宣传中,另一个更大的消息也传播开了。
l县马上要并入f市,成为一个f市的行政区了。
大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个大好消息,尤其是对今年的初三生来说,这意味着今年的高中录取比例会大幅提高,而且他们可以报考市里的重点中学了。
市重点中学的吸引力非常大,初三生们都蠢蠢欲动了,尤其是优秀生源集中的县一中里,每天都有学生在讨论市里哪所重点中学更好,参与讨论的学生非常多,看到这个的情况,陈校长适时地将杜君琦推了出来,宣布杜君琦将会报考县一中。
榜样学生杜君琦将会报考县一中,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各个中学,对于杜君琦的这个选择,不只老师们感到奇怪,就连学生们也是怀疑不己。
明明有更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为什么要待在这个市二级学校?
有人问到了杜君琦面前,杜君琦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还小,家里不放心,她要去市里读书的话,肯定要有人跟去照顾她,可是她家里全部是上班职工,没人有空陪她去,另外,杜君琦相信县一中的教学质量,多年的优秀口碑了,虽然考上大学的人数比市一级学校少,但是按升学比例来算,并不差多少,甚至有的年份还会超过,所以她相信以她的勤奋,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杜君琦的理由合情合理,人们的满腹疑惑都打消了。
好吧,反正杜君琦是个天才,去不去市里都不要紧,但是其他自认不如她天才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得到市重点中学的教师资源,毕竟好的老师能让他们的成绩提高的更快。
针对学生们的这一心理,陈校长和郑局长商量后,决定对县一中的高中部进行一番改革,将班级划分为a级班和b级班。
a级班就是全力为学生提供优秀教学资源的班级,课任老师都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生也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b级班则是面向只是想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课任老师只需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课程可以教的慢点,作业布置的少点,考试难度低一点,能保证他们毕业就成。
这个消息传出后,只想混个高中毕业的学生们立马决定报考县一中了,反正他们只想要个高中毕业证而已,何必要去市重点中学和人拼成绩呢。
而成绩优秀一心想考大学的学生们也开始犹豫了,如果把班级分级,少了那些混毕业的学生的干扰,他们就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也有时间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短板辅导,教学质量肯定提升了,他们的成绩也有保证了。
学生们在考虑,家长们也在考虑,虽说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有保证,但是寄宿费和生活费却是个问题,市里比县里贵啊,再加上学校那么远,孩子们一学期只能趁着节假日回来一两次,他们做家长的也没时间常跑市里,坐一次车要两三个小时啊,高中又是青春期,天高皇帝远的,万一孩子们在学校里无人管束,闹起了早恋怎么办?
农村的家长担心寄费费和生活费,县城的家长则更担心早恋问题,所以对于是否报考市重点中学都有些犹豫不决。
当孩子们问到家长们面前,问要报考市重点中学还是报考县一中时,家长们都不约而合地在内心里倾向了县一中,而当他们得知杜君琦要报考县一中后,态度更坚定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县一中,你为什么不能上?
别人家的孩子都知道上大学要靠自己勤奋努力,你为什么不勤奋一点努力一点?挑老师还不如靠自己。
别人家的孩子都乖乖的留在家里,你为什么要寄宿?是不是想跑远点闹早恋?
被“别人家的孩子”压了一头的孩子们无辜地被训了一顿,在家长们的命令下,孩子们只能选择报考县一中,继续过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生活。
初三各班开了摸底调查的班会,了解本班有多少学生选择报考高中,是否报考本校高中部。
调查汇总到陈校长面前,陈校长很满意,不枉费他和郑局长的苦心布局,果然在杜君琦的引导下,学生们都选择了报考本校高中。
摸底调查结束后,学校开始统计报考高中的人数,计算保送名额的比例,初三开始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
第43章 新视野
齐远瞪大了眼:“少儿读物?”
“小叔叔;您不要一副看不起的表情,少儿读物的市场很大的,看看《故事大王》、《童话大王》;这些卖了多少份。”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小孩子看的。”
杜君琦皱眉:“小叔叔;您这是偏见;《十万个为什么》也是少儿读物;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书只能给小孩子看。”
齐远噎住了:“可是;可是。”可是了半天,齐远最终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办杂志失败了,您可以改办少儿读物啊,少儿读物又不是只能刊登童话;您喜欢的武侠小说也可以刊登啊,就是武侠小说得改一改内容,不要那么血腥暴力,要讲究善恶有报、匡扶正义,这样就可以登上少儿读物了啊。”杜君琦以前就在少儿读物上看过武侠故事;也很好看啊。
“可是改过的就不是武侠小说了。”齐远还是很纠结。
“武侠小说的核心不就是锄强扶弱吗?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动不动就灭人满门,才不是武侠小说的魅力之处,其实说白了,就是借武侠江湖这个框架,表达惩恶扬善的中心思想,这才是真正的侠义。”
齐远皱着眉头又纠结了一会儿:“那少儿读者要怎么写?”
“剧情简单点,人物也不需要那么多,重点是要正义,比如说可以写一个含冤告状的故事,苦主被冤枉陷害,游侠游历四方,正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苦主一路躲避追杀、上京告状,然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有清名的大官,沉冤得雪、大仇得报,中间穿插打打杀杀的剧情,这样就可以了,简而言之,就是正义必须得到伸张,同时弱化血腥打斗的描写。”杜君琦提供了一个思路,齐远若有所思。
“让我好好想想。”
又考虑了好一会儿,齐远勉强说服自己接受在少儿读物上刊登武侠小说的想法,但是又有一个难题摆了出来:“可是我的杂志已经被裁了,再办少儿读物的话,很难申请下来啊。”
“如果是自负盈亏呢?”
齐远吓了一跳:“自负盈亏?”他可没有想过这一点。
“那就没有扶助和补贴了啊,万一销量不行,才办一期就得停刊啦。”齐远叫道。
“找赞助啊。”杜君琦耸肩,“办一期要多少钱?”
齐远估了个价,不算人工,单是排版印刷的成本就要三四百。
杜君琦觉得可以接受,她的想法是以娃娃作坊的名义进行赞助,重点是要连载一篇长篇的仙侠类故事,等电视台播放《日月神剑》和《蜀山奇侠》后,少儿读物就可以趁着这股热剧潮推高销量,然后等剧情进入中段后,作坊就会紧跟着推出这个仙侠类故事的角色娃娃,做成一个系列,为了让故事人物的形象与娃娃更加匹配,这个故事必须要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叙述。
“我可以找人来赞助,不过赞助商会对故事内容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小叔叔可以接受吗?”杜君琦郑重地问道。
齐远皱眉:“这个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我只能说我会尽量配合的。”
杜君琦也皱眉,若是齐远不肯做出保证,那以后要是他对故事的具体剧情和人物设定有了争议,双方争执不下就不好办了,为了不影响她的计划,还是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的好。
“那就只能一期一期的赞助了。”
“一期一期的赞助!”齐远又跳了起来,“办读物哪有这么儿戏的?”
“万一你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又把读物给弄垮了,那赞助商不是白花钱了?”杜君琦反问。
齐远憋着口气,脸都涨红了:“不会了,肯定不会了。”
“你就只说会尽量配合,万一不配合了怎么办?”
齐远坐了下来:“这个事是要双方坐下来慢慢谈的,你是赞助商吗?问这么多。”
杜君琦点头:“我是真的很有兴趣哦。”要不是这个时候还不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媒体,她也不会选择赞助这个方式。
“什么?你?”齐远瞪大了眼。
“嗯,我和朋友一起办了个娃娃作坊,专门做娃娃,我还想给娃娃们写一个故事,连载在读物上。”
齐馆长插问了一句:“你是想以个人的名义赞助,还是以作坊的名义?”齐馆长的提问很有深度,如果以个人名义赞助,那就是真喜欢娃娃,如果是以作坊的名义,恐怕还包含了打广告的意思。
杜君琦笑了,迂回的表示:“当然是以作坊的名义啦,我个人的钱都投到作坊里的,可拿不出赞助的钱了。”
齐馆长眼含深意地看了杜君琦一眼,不再说话了。
齐远继续问道:“那你想写什么样的故事?”
“妖魔鬼怪的故事,大概的故事大纲就是有一群修习仙法一心想要飞升成为仙人的凡人们,他们个个身怀神奇的功法和厉害的宝物,为了积攒功德,在人间斩妖除魔的故事。”杜君琦说完又补充了一点,“其实这个故事和武侠故事差不多,就是把武功转化为仙法,把土匪邪教转化为妖魔鬼怪而已,我叫它为仙侠故事。”
“既然都差不多,为什么不直接写成武侠?”
“因为仙侠可以飞天遁地啊,我就是喜欢这样。”杜君琦理直气壮地说道,“另外我要求把这个故事画成连环画,方便低年级学生的阅读。”
齐远无语了:“好吧好吧,你要写成这样也行,剧情我们可以慢慢再讨论,你要画成连环画也可以,就是多找一个专门画图的人而已,现在我们先谈赞助的事,你打算赞助多少?”
“一年吧,你现在再办读物的话,应该是月刊吧,一年12期,一期按400算,12期就是4800。”杜君琦掰着手指算了算,“有点贵,能不能分期付款?我先付3期的?”
受过一次打击的齐远知道成功不易,也就少了几分计较,只要有人赞助,他的压力就少了许多,于是他点点头:“行,我先把刊号申请下来,等刊号办好了,你要先给我第一季的钱,以后按季给钱,你要保证给满一年的份哦。”
“嗯,没问题,等刊号下来,我们可以签份正式的赞助合同,只是在这之前,我得先给我朋友打个电话说一下,只要他一同意,我们赞助的事就算说定了,你就可以去申请刊号了。”
“行。”
事情就这么说好了,杜君琦告辞后马上就给方谦益打去了电话,说清了这事的来龙去脉和她的打算,方谦益虽然不能预知今年即将掀起的仙侠电视剧的热潮,但是他也知道市场宣传的重要性,杜君琦这样迂回的给娃娃打广告做宣传,花费不高,但是要是成功的话,那收益可就很可观了,所以他支持了杜君琦的做法,同意了赞助的事。
得到了方谦益的同意,杜君琦第二天再次登门齐家,与齐远敲定了赞助的具体事宜,为了安齐远的心,还手写了一份赞助合同。
达成了赞助协议后,杜君琦和齐远商定了新刊物的名称,取名为《新视野》,然后花了三天时间,一起完成了仙侠故事的大纲。杜君琦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