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店主们的验证后,市场上许多店主摊主都联合向方家烘干货厂提货,业务员们写定货单都写得手软,这两天的销售量都快抵得上过去的一个月了,想到他们可以拿到的提成,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首发成功,方旺达立刻加派了业务员前往各个乡镇的农贸市场进行宣传拉单,虽然定单量不如县城,但是也增加了许多销售点,只要渠道维护的好,就会有很稳定的销售量。
定单多了,职工们的心里也就踏实多了,有了盼头,工厂生产间里的气氛顿时热火朝天,人人都忙得停不下手,生产效率比以前快了一倍多,运输车来回的奔忙在各个乡镇,将一筐筐的干货送往各个农贸市场。
第24章 盘厂
方旺达在家待了大半个月,实在闲得发毛,开始琢磨有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一做,赚一点小钱,可是他没有可以商量的人,周围的朋友全是和他一样,小学没毕业就出来打渔了,不仅没见过世面,而且脑子还不如他好使,和他们商量,他们还指望他带头呢,在没有头绪前找他们商量,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只会让自己郁闷。
琢磨了几天都没有方向,方旺达看着埋头读书的大儿子,突然很有种倾诉的冲动。
“儿子,儿子。”方旺达小心翼翼地喊了两声。
方谦益歪头看向父亲:“父亲,什么事?”
“咳,那个,你现在有没有空?能不能和我聊两句?”方旺达一向疼爱孩子们,除了在送方谦益去县城读书时强硬了一回,平时在孩子们面前完全没有严父的自觉。
“好。”方谦益放下笔,转身面对父亲,“父亲你说。”
“哎,不用这么严肃,轻松一点,我们就是随便聊聊。”方旺达嘿嘿地笑了两声,搬了椅子坐到儿子面前,“最近我不是闲嘛,没有出海,可是老在家里我又闲得发慌,我想找点事做,你觉得现在做什么比较赚钱?没事,不要紧张,你就随便说说。”
方谦益认真地想了想:“我觉得修船厂的生意就很好,可是父亲你不会修船,还有卖发电机的铺子生意也很好,可是那家铺子是有关系的,父亲你去进货的话,价格上会吃亏。”
方旺达叹了口气:“是啊,我没手艺,也没关系,就是这样才发愁啊,好像除了打渔,我什么也做不了。”
“要不出去走走吧,看看附近的村子或者镇上有没有招工的,临时做一段时间吧。”方谦益建议道。
“也只能这样了。”方旺达的语气有些不甘心,想了一会儿还是开口说道,“可是那些招工给的工钱都低啊,去做有点不甘心。”
方谦益抿了抿唇,他一直都宅在家里,对外面的消息完全不灵通,现在父亲向他问主意,他却一点建议也给不出,真是太没用了。
“要不我写信问问杜君琦,她在县城,听到的消息多,说不定能给我们出出主意。”
“也只能这样了,多问一个人也能多知道一些路子。”方旺达也只能抱着广撒网的想法了。
收到方谦益的信时,杜君琦只有一个想法,或许这就是她赚第一桶金的机会。
她知道未来的发展,可是她没有足够的金钱,而方家不一样,方家现在的经济条件比杜家好太多,如果她能帮助方家发展起来,也许她也能从中获利,她不期望能赚多少,能小赚一笔就好。
杜君琦回信告诉方谦益,方伯父从事的是渔业,做生不如做熟,最近市场的海产品价格走高,很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方伯父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海产品的相关产业上,比如养殖厂、加工厂等,这些产业肯定能盈利,而且她听说这一两年公营单位的效益普遍不好,有很多厂都负债了,但是她对海产业的发展仍然很看好,如果乡镇上有小厂子出售转让,方伯父最好能盘下来。
方谦益看了回信后,认为杜君琦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他放下了课本,决定和父亲一起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厂子转让,对于看铺盘转,他前世是常做的,这世虽然与前世不同,但是他自信还是比父亲有经验的。
既然儿子决定出去转转,方旺达自然是支持的,正好他也想带儿子出去锻炼锻炼见见人,别老是闷在家里,男子汉怎么可以一直这么害羞内向呢。
父子俩到了镇上的两家小厂附近逛了一圈,发现这两家厂子的生意还真好,院子里一辆车都没有,看来全是在外面运货。逛完了镇子,父子俩又去了码头附近的几家小厂,那边的生意就差了许多,有两家甚至都不开工,院门都锁上了,这是怎么回事?
逛了一大圈,已经到了饭点时间,方旺达带着方谦益进了路边的小饭馆,说是小饭馆,其实就是快餐店,只是除了快餐外还可以煮面,店里早已坐了许多客人了。
方旺达打了几份荤菜,又点了两瓶啤酒一瓶可乐,就和方谦益一起开饭了,边吃还边关注着客人们的闲谈。
在这里吃饭的大多是附近工厂的员工,这种小厂都没有食堂,员工不是自带饭盒就是在外搭伙吃饭,饭间的闲谈自然大多是厂里的事了。
方谦益观察了一圈,发现这些员工大多点的是素菜,三四个精壮汉子也才点四道菜而已,这里的碟子又小又浅,这点量其实只够两个汉子塞牙缝而已,看来他们的工资都不高。
不对,方谦益皱了皱眉,他记得听母亲说过,公营厂的职工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福利不错,饭票补贴住房补贴高温补贴节日费等等,各种补贴加一块,也不低了啊,甚至还比工资高一些,工资加福利,领到手的钱不低了,不应该这么省的,而且公家单位旱涝保收,一年来三四场台风都没事,不像出海打渔的,一遇上台风就只能干瞪眼了。
方谦益正想着,隔壁一桌的职工们开始骂厂长了,声音还不小,听起来怨气很重啊。
听了好一会儿,方谦益终于听明白了,简单来说,就是厂长把公家的钱挪了一部份进了自己的小金库,本来平时没事,不影响厂子的运转,职工的福利也没少太多,可是不知道厂长的脑子是不是突然被门夹过,这几个月突然多挪了许多,不要说福利没了,工资都一拖再拖,一次发一半,剩下的一半还要等到下个月才发,而第二个月的工资又被厂长以各种理由再推迟十天半个月的,几个月下来,职工们的怨气非常大。
这一桌的职工们骂的正爽,另一桌的职工们也跟着骂起来,他们是另一家厂子的,但是工资也被扣了,那家的厂长倒不是挪用了公家钱,而是因为耳根子太软,总是拿货的人多求几句他就同意对方打欠条了,结果欠条打了一堆,钱却收不回来,就这样欠着拖着,厂里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方谦益默默地把两家职工的抱怨都记在心里。
与方谦益的沉默不同,方旺达直爽的多,听着起了兴趣就隔空和两桌职工聊了起来。人都是有倾诉欲的,听到有人问,两桌职工的苦水自然就越倒越多了,聊到后来,不只是骂厂长了,连给厂长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都拎出来骂,连一些只有厂里人才知道的阴私事也给揭了开来。
聊了半天,方旺达听痛快了,他最想了解的事也打听出来了,不只附近这几个工厂的效益都出了问题,连镇上那两家工厂也只是面上好看而已,特别是被职工大骂的这两家,这两家欠债太多,厂子打算转让承包权了。
出来一趟收获颇丰,方旺达带着方谦益开心回家了。
回家后方旺达与方谦益商量承包哪家厂子好,价格多少合适,方谦益为了更直观的比较两家厂子的条件,干脆将两家厂子的情况列了个表,还画了地形图,与方旺达一项项的商量起来。
毕竟盘厂是件大事,父子俩又跑了好几次,还向许多人打听两家厂子的情况,打听的人多了,知道方旺达想盘厂的人也就多了,与方旺达的野心勃勃不同,亲戚朋友们几乎全部都在劝方旺达先别冲动,多观望一段时间,万一买亏了,可就要背一大笔债了。
被亲戚朋友劝多了,方旺达也渐渐冷静了下来,想到可能会背债,心里也有点怕,知道父亲的担忧,方谦益也有点踌躇,想了半天,决定还是向杜君琦写信问一问意见。
收到方谦益的信后,杜君琦仔细回忆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轨迹,觉得那家烘干货厂比较有发展潜力,因为干货主要用来煲汤,算是日常的调鲜品,虽然活鲜的价格越来越高,普通大众很少购买,但是煲汤用的干货还是常备的,市场销路不用愁,效益就有保障。
有了杜君琦的意见,方谦益的心也安定了许多,杜君琦的考虑很实际,干货是常用的调鲜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量,承包烘干货厂的风险比较小。
方谦益把杜君琦的意见告诉父亲,方旺达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又考虑了两天,狠一狠心,借钱准备承包下烘干货厂。
为了再压一压价,方谦益还专门给父亲准备了一份谈价问题表,把压价的技巧浓缩进了这些问题中,让父亲谈价时更有底气,不至于被人诓骗了。
对于儿子的贴心,方旺达表示非常欣慰,有个聪明的儿子真是太好了。
第23章 解脱
杜君琦见到方谦益时真是吓了一大跳:“你是要减肥吗?瘦成这个样子!”
方谦益苦笑:“减肥?我身上有肥肉吗?我只是不想吃东西,没胃口,也不觉得饿。”
“厌食症?”杜君琦走近一些打量方谦益,“一点都不想吃吗?”
“嗯。”
杜君琦坐到方谦益边上,想了一会儿:“你是有什么心事吗?”
方谦益无言以对,唯有苦笑连连。
“看来真的有心事,不能告诉我吗?我保证绝对不告诉别人。”
方谦益沉默了很久,杜君琦也不催他,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边等待他的倾诉。
“杜君琦,你有崇拜的人吗?”
“有,开国总理周爷爷。”
“为什么?”
“因为在我眼中,他是现实中最趋于完美的人,能让敌人都对他心生尊敬,这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方谦益揉了揉脸,他和她说的分明是两件事,她不明白他问的问题,但是他又不能直白的问出来。
杜君琦看着方谦益纠结的表情,突然心有灵犀的反应过来:“你想要问的不是这个问题吧?但你想问的又和这个问题有点关系?”
“嗯。”方谦益想了想,换了种问法,“你有没有觉得某个人很完美,但是后来发生的某件事让你颠覆了对那个人的印象?”
“有。”当然有,前世那个追了她一年,最后却对姐姐动了心的男人,不就是这样嘛,曾经的一往深情全成了狗屁。
方谦益顿时觉得找到了倾诉的话语点。
“我崇拜过一个人,我觉得她很完美,聪明,美丽,优雅,温柔。。。。。。”
“停。”杜君琦挥了下手,“简练点,听起来是个女的,那这个女的是做了什么事让你颠覆了对她的印象?”
方谦益被打断了柔情的回忆,思路还有些转不过来:“呃,我发现,发现有一些文章不是她写的。”
“哦,抄袭了是吧。”杜君琦点头表示明白。
方谦益这才反应过来他说了什么,立刻闭紧了嘴巴。
糟糕,就算是在这个世界也是反对抄袭的,他怎么就这么直接的说了出来!
“她抄了什么?用在了什么地方?获得了什么利益?”杜君琦问的很直接。
方谦益摇了摇头,闭嘴不说。
杜君琦看他这样也不勉强:“看你瘦成这个样子,可以看得出她做的事对你的打击很大,超过了你的承受范围。我也没什么说的,只能建议你远远地离开她,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的人就该分开,各走各道。”
“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你可以简单的理解这三观是对人生的原则底线,就像你觉得抄袭不对,但是有人认为,没关系啊,反正这些文章没人知道,抄了就抄了呗,这就叫三观不同。”杜君琦想了想,又举了两个例子,“比如说在两千年前,还没有唐诗宋词元曲,如果有人通过时间机器回到了两千年前,他把唐诗宋词元曲写出来,说这是他自己做的,这种行为在有人看来就是抄袭,但有人就认为没关系,反正没有伤害到真正的原作者。再比如医生给人看病,同样的病可以开出不同的药方,有的医生就专门开贵的药,让病人多掏钱,这样他就可以赚一笔,但有的医生就认为能用便宜的药治好的病,就不该用贵的药,要为病人着想。这就是三观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的不同认识,以及做出的不同选择。”
方谦益喃喃地说道:“所以有人视承诺为性命,千金不改,也有人认为时事变迁,双方的身份地位变化了,当初的承诺也可以更改,甚至可以违誓。”小姐的违誓始终是他的心结,他可以为了母亲的一句交代,在家破人亡之后,以童稚之身养活小姐,为什么小姐却能在安稳之时,轻易地把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给毁弃了?
“所以三观不同的人是无法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对于很多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你和那个人是三观不同的人,那她肯定还有做过其它让你不赞同甚至反对的事,这样长此以往,不是她伤害了你,就是你伤害了她。”杜君琦做了个总结。
方谦益茫然的点头,她说的对,小姐与他是三观不同的人,小姐可以抄袭也可以违誓,而他却心结难解,她也料对了结局,最终小姐负了他,将他伤了个彻底,让他厌世自尽,白付了一世年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