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鸿点头道:“那汪直确实是罪恶深重。只是天家不绝人自新之路,他若能改恶从善,却也可为我大明添一能人啊。剿抚并重,乃是根除倭患的法子,王老爷以为如何?”
王本固道:“招安自新,确是可行,但却要分是谁。胁从多数,可以招抚,首恶巨魁若是放过,置朝廷法度何在?”
严鸿道:“然赦此一人,可服万人之心,平息倭患,却也于国于民有利。”
王本固道:“严玺卿此言差矣。汪直为寇十多年,朝廷当年也曾授他百户之职,结果他降而复叛,更勾结佛郎机人、倭人,盘踞双屿。双屿寇党被剿灭后,汪直逃脱天罚,更网罗爪牙,多年来率数万贼众,骚扰东南,各省无不受其害。今天赐此贼入我罗网,岂能不一举除害?”
严鸿心道,天你个毛的赐,明明是老子和胡宗宪招安才把他弄上来,你倒还会替我谦虚。他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道:“汪直该杀。杀他也不难。(XX网站 ;。xxx。)但杀了他之后,怕是倭乱复起。(XX网站 ;。xxx。)报复烧杀沿海啊。再则,天家意欲开海,开海却须得招安汪直。汪直若肯归顺,海上宁静,则我大明朝与外洋通商。也可赚许多银两,令民富国强。”
王本固道:“严玺卿又错了。此次不杀汪直,谁能保他不日后复叛?到时候徒伤朝廷之威,更涨贼人气焰。且此次汪直意欲刺探军情,引倭寇洗劫浙江,罪证确凿。严玺卿还要为他辩白,当心朝中议论,伤及严阁老清名。再者。说到开海通商之事,下官且问,严玺卿你一日吃多少银两?”
严鸿一愣,想了想道:“我在家中一顿上百两银子也是有的,听说有江南富商一餐之费,辄须千金,倒是比我气派。至于节省的,淳安海笔架那四菜一汤。我看吃不到一钱银子。”
王本固摇头道:“我问的不是严玺卿一顿饭价值几何,而是问严玺卿一顿要嚼碎吃下肚多少银子?”
严鸿哑然道:“我又不是铁口铜牙,莫非还真要把银两嚼碎了吞进去?”
王本固道:“照啊。银两当不得饥寒。我大明亿万百姓民生,终究还是落在粮食上。这开海通商,就算可以赚进银子,也不过买些奇技淫巧的西洋玩意,却会勾引百姓,荒芜生产。等到国内粟米不足。就算银子堆成山,却如何免得天下之乱?且西洋番货既入,那些邪门歪道也自进入,怕乱了我大明民风,遗患无穷。这私自下海通商的,往往沦为倭寇,便是前车之鉴。严玺卿,你严府乃大明第一重臣,这其中利害,不可不为国家细细积虑。”
严鸿见王本固这番话,说得倒是诚恳,心知此人就是那种满脑子封建闭关思想的守旧派。X ;X ;网 ;站 ;w…w…w。…x…Xx。c…o…m。X ;X ;网 ;站 ;w…w…w。…x…Xx。c…o…m。这要想从经济学角度说服他赞同开海,自度是没那能耐的。既然如此,自个也别费这精神头和口舌了。眼下的唯一要务,是防止王本固把汪直弄死在监狱里。既然如此,自个却得顺势捧一捧这个清流。
当即,严鸿故意沉吟多时,低声道:“王直指此言,却也有理,承教。只是,我先前在天家面前,已然说了汪直必可招安之事,天家提我为四品职衔,更赐王命旗牌,皆为此也。若是就此斩了汪直,则非但我在天家面前吃罪不轻,便是我祖父、父亲的面子,却如何放置?哎,王直指,咱们同朝为官,却须得烦劳你为我谋划一二,手下留情啊。”
王本固不想严鸿居然这么容易就承认了自己的观点,原来说来说去,是怕自个在皇帝面前丢脸,影响做官的前途。这倒也符合奸相孙子的特色。若按王本固的本心,你严府越倒霉我越高兴。可视现在江南抗倭正是关键时刻,却也不好把严鸿得罪太甚。
因此王本固微微一笑道:“严玺卿,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前番汪直向朝廷示好,自称有归顺之意,圣人不绝自新之路,你因而上奏请招安,此非得罪也。如今这汪直包藏祸心,全赖你严玺卿与下官一同发觉,因而当机立断,拿下汪直,以挫倭寇之阴谋,这分明是大大的功绩,便是严阁老、小阁老面上也有光彩啊。”
严鸿听到此,恍然大悟道:“哎呀,我真是糊涂,糊涂!王直指,你这一说,实在高明!再说了,眼看着这江南倭寇蠢蠢欲动,想来必然发兵登陆烧杀。嘿嘿,他们却不知我严某已经招安了壕境的佛夷,如今船坚炮利,正待痛击这些群龙无首的倭寇!不打仗,我怎么立战功?不打仗,我怎么捞军饷?不打仗,我又如何挣名声?王直指,有你这番指点,严某便整顿沿海军民,与那倭寇决一死战!他日我封公封侯,皆赖你王公的指教也!”
王本固听严鸿开始yy这些,心头也是一喜。想来也是,严鸿本是视察军务的钦差,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说溜了嘴,自来战端一起,最是消耗银钱。严家人性情贪婪,战事一开,他必然从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这一条倒也真符合严鸿自己的利益。
王本固这次选胡宗宪来咬,固然是出于自己的一些政见不合,认为招安汪直这种事儿就是在破坏国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胡宗宪如今表面风光,实际却是个空壳子。两京十三省督抚大员,大多有自己的政治派别归属,可胡宗宪呢?他身份比较尴尬,说他是严党,这个得勉强抬举,而且作为纽带的赵文华也死了,说他是严党有点亏心;说他是徐党,徐阶更不会承认。因此胡宗宪属于朝中无人,是个好捏的柿子,又占有杀倭寇的大义名分,王本固估摸自己要搬倒这个东南土皇帝,也是十拿九稳。
如今若是能和严鸿形成暂时的统一战线,那胡宗宪人单势孤,更是必败无疑。听严鸿的口气,是已经被自己说服,想在东南和倭寇大战一场了。这一仗打下来,若是大获全胜,那么自己识破汪直诈降,抢先擒拿贼首,断绝贼人内外勾结之阴谋,那可就真立了大功,成了大名。
至于说打败了呢?用兵之事,责任也要担到严鸿、胡宗宪头上,自己一个巡按御史,怕个毛啊?而且严鸿既然都说了他要贪墨军饷,真要打了败仗,自己再把脸一翻,揪住这件事,落严家的面子。到那时,连破双案,清流之中,自己的一把交椅是跑不掉的。
想到此,王本固嘴角更带了几分笑意,赞道:“严玺卿既有此大计,必能旗开得胜。”
严鸿道:“然则此事却要和王直指打个商量。我欲与王直指联名上奏朝廷,言汪直包藏祸心,诈称投降的荒谬之处,请将汪直处斩于闹市,更发粮饷、兵马,痛剿倭寇。这样一来,天家知我此奏,也就不会计较我前番主张招安之事了。”
王直指听严鸿这话,是要和自己联名上奏,以撇清先前给倭寇说话的麻烦,当下更是求之不得。这奏折一上,严鸿也就算是表明了立场,不怕他在从中作梗。他当即哈哈笑道:“玺卿此言大善。如此我俩就联名上本京师,请斩汪直。”
严鸿又道:“还有一事。胡大帅身为浙、直总督,奏折上最好也有他附署,分量才足啊。”
王本固闻听,眉头一皱道:“胡梅林为人怯懦,不敢与倭寇交战,一心招安汪直,他怎会同意附署?严公子莫非是在戏耍于我?”
严鸿笑道:“非也。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那胡大帅确实为人怯懦,当日一心求和,我也是听了他一番言辞,才在天家面前定计招安汪直。只是如今情势变化,盐商、茶商、机户、士子、缙绅都一心求战,胡大帅其实也是焦头烂额,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今浙江官场上的诸公一心为国讨贼,我严鸿岂能看他胡大帅一个人和全官场的人作对?我来之前探他的口风,其实已经踌躇首尾,不知当杀当放。今日王公与我严某达成一致,胡大帅又何必逆势而为?只是他身为浙直总督,面子总还是要的,不如今晚咱就设下一席酒宴,我做个中人,为你二家解斗,从此咱们三人携手共破倭贼,王直指意下如何?”
王本固听对方这么解释,觉得也有道理。易地而处,自己也肯定顶不住这么大的地方压力一意孤行。更何况自己又得到消息,说倭寇以招安为名,行寇掠之实,即将兵犯东南。这兵锋一开,再加上严鸿站到自己一边,这胡宗宪有几个胆子,还敢继续帮汪直开脱?
第 513 章 尔虞我诈
(XX网站 ;。xxx。)(XX网站 ;。xxx。)(XX网站 ;。xxx。) (XX网站 ;。xxx。)(XX网站 ;。xxx。)(XX网站 ;。xxx。) 王本固想出名,但他不是疯子,也要考虑自己的得失利害。XX网站 ;。xXx。。XX网站 ;。xXx。。为了名声,坚持杀汪直这个是底线,没什么可说,但这不等于说他非吃多了撑的,要和胡宗宪死扛到底。他毕竟是读书人,明经进士出身,自然不会有那种认为既然得罪了,就必须战斗到底的小白思想。
严鸿从中搭桥,让自己和胡握手言和,这肯定是好事。再说胡宗宪只要能同意杀汪直了,自己也就失去了抬杠的空间。而且到时候三人共同大破倭寇,名留史册,万古流芳,这却也离不开胡宗宪的运筹帷幄。
一想到这美丽前景,王本固只觉得一阵飘飘然,强压心头狂喜道:“严公子,这倭寇靠金银收买无知百姓,杭州城内多有其党羽。若是我远离府衙,只怕有人胆大包天,放走倭寇酋,岂不糟糕?”
严鸿道:“这也无妨,咱们这次就来个破除陈规,这酒席啊,就设在这监狱外面。邀上杭州知府周伯符作陪。监狱外围,再由督标营抽出一支人马负责警戒,与里层的衙役民壮彼此配合,又互相牵制。若是走失了人犯,胡宗宪自也脱不了干系。王公以为如何?”
要知严鸿其实比王本固更在意监狱的防卫。汪直身份非同小可,要是被人用毒药毒死,或是舍命刺死,那可就无可挽回。只是见王本固布置的井井有条,监狱内外戒备森严,他又亲临一线督阵,倒是保证了汪直的人身安全,不至于受到宵小暗算。他本来也想先探监看看汪直的情形。但转念又想,现在看。没什么用。自己又不能把人劫走,相反要是引起王本固的疑心倒不美。XX网站 ;。xXx。。
王本固一听便彻底放了心。这么个情况如果真有人劫狱,自个也不放丝毫破绽。X ;X ;网 ;站 ;w…w…w。…x…Xx。c…o…m。喊声一起,四面兵马齐出,还怕那劫狱的飞了?更别说附近还有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那里还驻扎着盐兵,外围再有督标营,几家势力彼此牵扯,互相监督,谁也弄不了鬼。
严鸿又道:“王直指,眼下倭寇大军压境,看守人犯的事就辛苦王公了。待定打破倭寇之后,这汪直到底有何图谋。他嘴巴再硬,我锦衣卫的秘法,却也不是吃素的。届时,却要以此来回报王公。”
王本固笑道:“那就有劳严玺卿了。”
等到严鸿告辞,返回总督衙门路上,胡柏奇嘴里骂个不停,把王本固的十八代祖宗都挨个来发生超友谊关系。严鸿安慰道:“胡老兄何必如此?这些御史就是骂人的,你不让他们骂人。他们吃什么?而他们骂人,自然要找出名露脸的来骂,否则怎么显示自己的威风?如今可着江南几省。还有谁比胡伯父更出名,更有权势,他不骂胡伯父骂谁?其实有人骂总比没人提好,你看有人骂那个从不惧内周伯符么?”
他说的周伯符是杭州知府,此人说来是严家外围人马之一,当初考了进士后。想要投入严家门墙,又无门路,连名贴都递不进去。后来辗转周折,总算拜到严家大总管严年门下,上手本时,都要写“顶上恩主严萼山”,通过这层关系总算外放了个知县。后来因他孝敬足,肯下血本,老严嵩才抬举了他个杭州知府,也算是让他收回本钱。
这周伯符当年未发迹之时,为了凑足上京赶考的盘费,只好娶了本地一位富商之女。XX网站 ;。xXx。。这位姑娘却是当地有名的女中魁首,自幼学的一手好拳棒,等闲三五个汉子近不得身。(XX网站 ;。xxx。)过门之后,一来武艺了得,二来使的都是她的钱,自然在家中嗓门就粗。周伯符寻花问柳、纳妾讨小,一概不准。偶尔和丫鬟偷偷摸摸,若是被夫人逮到,少不得就是一通拳脚,外加罚跪等等。
他为人又好面子,最怕同僚知道此事,所谓欲盖弥彰,每与人闲谈,他总要先扯到惧内上,然后大谈一通自己在家中如何霸道,夫人如何惧怕自己,如同老鼠怕猫。又写了本话本小说,刊印出版,在江南流传甚广,话本中他乃是上界凶鸟伯符,行走于五方世界,域外乾坤,任意妄为,无人可制,也算是过足了瘾头。可是他的底细,又有谁不知道?
日久天长,这从不惧内周伯符的名头算是传了出去,他靠着这绰号在官场里,倒是混了个不错的知名度。因此严鸿来到杭州,对别的地方官没印象,对他却是清楚的很。
胡柏奇听他提起周伯符,也哈哈笑道:“这周老倌的季常之惧,也是咱浙江的一桩趣闻,不过不只是他,听说就是那位武功盖世的戚继光戚元敬,也是个惧内的。此道不孤,此道不孤啊。”
二人回了总督衙门,见了胡宗宪,说明以往。胡宗宪道:“严公子邀我一起联名附署,王本固其心一安,自然倒是不会急着杀汪直。只是如此一来,万一天家准本,又该如何?”
严鸿道:“我在福建时,已经向朝廷上了本章,请赦汪直,这道本必然在我们这本章之前进京。再者么,就要劳动青藤先生,写一道求赦汪直的折本上去,这几道彼此矛盾的折本交到天家眼前,至少可以挡住那道斩杀汪直的圣旨。”
徐文长拈髯道:“严小相公所见甚好。这一番话说了,王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