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上海,同名卡通片热播,该片同名小说也在短短几月中加印6次,销售30万册。在温州的情况更有些特殊,卡通剧尚未播放,前期也未有对书进行炒作,但书却先热起来。
当时甚至有些人说以《我为歌狂》为代表的中国动漫开始觉醒,不过姜成却不以为然,并非是姜成有意偏袒日本漫画。事实上,中国动漫无论在画工、人物构造、声优还是故事情节都和日本有着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画工,这点是姜成最奇怪的地方,难道中国就没有好的动画师吗?看这几年,《西游记》、《宝莲灯》、《我为歌狂》,都是不错的动漫作品,可再待几年呢?什么《哪咤传奇》、《大耳朵图图》、《天眼》、《美猴王》、《围棋少年》……有的画风画工上就是在吃老本,有的甚至不如《西游记》,怎么回事?这进入了,别的行业都在进步,怎么这中国动漫行业还在倒退呢?像2009年中国内地版的《三国演义》,不说画风是否老旧,也不说剧情是否雷人,就说这人物塑造,基本上就是完全照搬原著《三国演义》的描写,像青脸的吕布,矮挫胖的曹操……倒是挺尊重历史,可这有什么美感吗?
其次是人物的构造,这点姜成很无语。好人就必须是帅哥OR美女,而坏人不管本身是美若天仙还是帅得乱七八糟的,一律面目狰狞,一副吃人的样子。这样的动画根本没有悬念,让人索而无味。就不知道多注重一下心理描写吗?看看《EVA》,人家那心理描写是多么的细致!怎么中国就没有呢?东方人的细腻都跑哪去了?
再次是非常致命的缺点。缺乏现象力和过于保守!都是从小看到大的那些崇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像《哪咤闹海》、《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闹天宫》等等,翻来覆去的拍,翻来覆去的播,就不能换点新的?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学著作犹如恒河沙粒不可计数,随便挑出一个,再旧瓶装新酒地加工一下不就成了?像《功夫熊猫》,那剧情有什么新意吗?还不是老套典型的那一套,一个平凡少年追逐梦想、寻找自我,从普通人成为神龙大侠的一个成长过程,最终击败大坏蛋,找到了自信勇气,明白了责任,当然这个少年是一只废物般的胖熊猫。怎么人家就能迷倒全世界,而我们就做不到?仅仅只是技术不行吗?最让人羞愧的,人家还是用的我们的东西!
再来是声优,这点中国差日本九条街都不止啊!人家有专门培养声优的学校,而中国呢?动画片配音都是影视明星客串的!不是说不行,只是没有人家那么专业。人家可以同一个人在同一部动画片里配好几个不同人的音,中国人有这能耐吗?古时那口技都传哪去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动画面对的对象太低龄化,基本都是五岁以下的小朋友,完全没有面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而日本动漫呢,基本上面对的是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所以难得碰到一个青少年可以看的,江城当时是非常喜欢《我为歌狂》的,不说动画片看了N遍,就是它里面的歌曲他也听了N遍,他当时还得意了一把,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他对流行什么的一向都不怎么敏感,经常比起其他人要慢上一拍,但是这一次他可是被青春闪了一把腰,走在流行当中。
《我为歌狂》动画电影、卡通片姜成都是看过的,但是胡歌他们几个有没有出演这部话剧他就不知道了,究竟是本来就有呢,还是自己重生以后的蝴蝶效应?真是没想到《我为歌狂》竟然还有话剧版!姜成不知道的是,不止是话剧版,还有歌剧版,甚至在今年夏天还会开拍电视版的。
不过《我为歌狂》倒是给了姜成启发。他想了一下,《我为歌狂》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无非就是扣住了时下年轻人的喜好而已——流行音乐,年轻、流行、叛逆、好听的音乐,还有乐队间的对决,无一不让时下的年轻人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一个想法隐隐在他的脑中形成,是不是可以拍摄一部歌舞电影出来?
歌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但又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的歌舞片。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歌唱片、音乐片,以1948年的《歌女之歌》为代表;第二阶段:独特的样板戏形式,以《东方红》为代表;第三阶段:剧情片+音乐唱段,以香港老歌舞片《三笑》为代表。只是汉民族的性格偏于深沉稳重,对礼仪的重视使得歌舞方面历来受到限制。
但是无论在哪里,人们都是喜欢歌唱,喜欢跳舞,喜欢在此之间释放自己的热情,其中尤以青少年为甚。年轻人就像朝阳,总是青春洋溢,到处散发着青春阳光,喜欢表现自己,将自己“秀”出来,也许虚荣,但这是年轻的专利,这让会让青年人更加的成熟自信,而歌舞正是最好的途径。君不见,虽然家长都不允许,但还是有很多青年人喜欢去迪厅跳舞吗?而KTV更是年轻人们的游乐场!
而事实上,中国一直就缺少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电影。
不过这并好做,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作祟,很多家长都认为唱歌跳舞是一种不误正业的表现,偶尔为之还行,可要是以此为追求,那就是反主流了,这也是为什么歌舞片在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所以要拍的话,就不能拍摄那种文艺性的歌舞剧情片,因为他们在中国没有市场,无论大人小孩都不会去看。所以只剩下了第二种选择,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如果此时有一部像《我为歌狂》这样的青春时尚的歌舞电影出现,想必一定会吸引一大堆年轻人!
………【第四十九章 中国版《歌舞青春》】………
实际上如果不是要为了自身发展和电影票房考虑,姜成真有心拍一部剧情歌舞片出来。虽说中国是歌舞片的荒漠,但姜成可是知道,现在歌舞片在欧美实际上已经缓慢复兴了,在未来几年更是兴起了蓬勃的发展。
事实上,好莱坞歌舞片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萎缩期后,来到90年代,其实并不是没有佳作,像迪斯尼在1995年推出的《风中奇缘》,就叫好又卖座,但它是动画片;而真人歌舞片,拿得出手的《贝隆夫人》,仅仅只是能收回成本而已,而且主要的原因是那部电影的女主角是麦当娜。
为什么现在只有《风中奇缘》这种“伪歌舞片”才会大卖?
很大原因是歌舞片发展到了现在,和“黄金时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歌舞片也开始注重剧情,而不是弄一个简单的内容,然后全程载歌载舞就行了。在未来,歌舞片能够复兴,正是靠着剧情和歌舞两者融合在一起,让人看故事的同时看歌舞,让歌舞为剧情服务,而不是两者生硬地分离。
最近及未来几年歌舞片是怎么复兴的?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以黑马姿态惊艳了电影界;接着2001年一部《红磨坊》让妮可-基德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002年《芝加哥》名利双收,票房大卖的同时,获奖无数,包括了第75届奥斯卡(2002-2003)最佳影片。如果再说远一点,未来还会有一部《黑天鹅》。
其实这些电影都不是单纯的歌舞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剧情,在于电影本身表达出来的话。像《芝加哥》、《黑天鹅》等,它们探讨的是人性的美丑,歌舞只是为此服务而已。
如果不在乎国内市场,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出来,拿到国际上去,跟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奖项考虑,这类影片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不过那些对姜成来说还太早,而且他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这类电影不是他现在的选择。
那么便是第二类了,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的歌舞片由来已久,1978年的《火爆浪子》、1983年的《闪电舞》都是经典之作,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而歌舞片的下一波热潮,正是在2006年,由一部电视电影《歌舞青春》全面引爆,同年《舞出我人生》不期而遇,然后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全面复兴,其后充斥着整个市场,出名的有《摇滚夏令营》、《美少女啦啦队》等等,而没什么名气的片子更是不计其数。
《歌舞青春》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好片,它找准了青春校园歌舞片的命脉,也就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励志主题;还有符合时代的音乐和歌舞;吸引着学生阶层的俊男美女演员。这些方面都做好了,获得来自学生阶层的巨大反响也就不出奇了。
所以姜成若是想拍摄一部青春校园歌舞电影,《歌舞青春》无疑是不二选择。
姜成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如果他拍《歌舞青春》的难度,拍摄的场景集中在高中校园里,是他熟悉的地方,没问题;拍摄过程中没有复杂的镜头,没有特技,没有特效,没有问题;在演员上面,他、胡歌、袁弘、韩雪、刘亦菲等都是很适合的人选,再说中国缺影帝影后,就是不缺年轻的、有些演技的俊男美女。
他拍《歌舞青春》存在的几个的问题就是首先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还是一部电视电影,想要在中国拍摄就要将剧情改编的符合中国人的品位,还要将其改编得适于大屏幕。其次就是编曲和编舞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做。
原版《歌舞青春》的故事,其实内容结构很简单。男主角特洛伊-伯顿是个篮球天才,自小以篮球为目标,他的父亲兼教练,指引着他。女主角加布里埃拉-曼提斯则是难得的理科奇才,又有“爱因斯坦”的称号,而且她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绩而且心地善良。他们两人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在圣诞假期的一个卡拉OK比赛中,两人被朋友推上舞台,合唱了一首歌,将重唱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才发现自己的另一面,热爱歌舞。
假期结束后,由于加布里埃拉的妈妈调换了工作环境,加布里埃拉转校,没想竟和特洛伊就读于同一学校!学校音乐剧角色的选拔也即将开始,于是特洛伊及加布里埃拉打算参加试音,希望成为学校最新音乐剧的男女主角。由于篮球比赛和学术比赛渐渐逼近,这都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为了能让特洛伊一心投入篮球比赛,让加布里埃拉认真准备学术全能比赛,篮球队成员和学术社成员联合起来劝阻他们退出音乐剧的选拔。加布里埃拉新认识的朋友泰勒-米凯西及特洛伊的好友兼支持者查得-丹佛知道消息后均表示不赞成,查得不希望见到自己的篮球偶像登上舞台,而泰勒则担心自己带领的学术比赛队伍将失去一个重要的队员。
一向都是学校音乐剧主角的夏培-伊万斯和雷恩-伊万斯亦担心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将受动摇千方百计地策划计谋阻止他们参加角色选拔。虽然如此,但特洛伊及加布里埃拉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积极追寻自己的梦想,亦影响到其他同学向别人展示一些他们一直隐藏起来的才华!后来,队友们体会到了扼杀朋友的梦想是残忍的,于是重新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夏培和雷恩将音乐剧选拔赛时间恶意更改,使篮球赛、学术全能比赛和音乐剧选拔赛同时举行。出乎意料的是,队友们信誓旦旦地向他们保证一定会让他们参加比赛,并设计了策略使篮球赛的计分器发生故障,学术比赛中化学物品产生毒气从而让两项比赛暂停。当特洛伊和加布里埃拉赶到剧场,音乐剧选拔已经结束,在两人和钢琴家的恳求下,他们终于获准参赛,所有的队友都到场为他们鼓励加油。
加布里埃拉和特洛伊唱出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最终获得了冠军。在篮球赛和学术比赛中他们因为勇气再次获胜。夏培和雷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祝贺他们,加布里埃拉和特洛伊原谅了他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结局圆满。这就是《歌舞青春》的故事,简单却励志。
这样简单的剧情改编起来没什么难度,难得是将其改编为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不过这对姜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编舞和编曲那就简单了,其中编舞找专业人士就好了,中国也不少舞蹈家,而编曲姜成自己都能做。
其实在姜成的记忆里,在未来也有一部中国版的《歌舞青春》,是由美国迪士尼公司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G)和华谊兄弟旗下环球热力兄弟作为投资合作伙伴在2009年一起投资拍摄的,为的就是将H**(HighSchoolMusical)这一席卷全球的流行文化热潮引入中国,将青春歌舞片这一电影类型推向大众。像当年的《霹雳舞》一样,对现今的青少年产生旋风般影响。
当时三大媒体巨头都显示出了对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强烈期待与信心,可惜现实却给他们上了残酷的一课。后来《中国版歌舞青春》被评为2010年最奇葩的电影(带有贬义的),据说最终只有60万票房!面对高额投资,三家公司都是亏大了。
只能说那三位公司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大众却并不买账,原因自然是因为美版《歌舞青春》珠玉在前,改编版的怎么也超越不了原版。尤其是——改编的剧情还这么烂!
开场的歌舞是在女主角的梦境中的,用节奏欢快的一曲介绍了主要出场人物,很欢快,很有视觉冲击,只是让人印象不够深刻,男主角一身白西装坐在白色钢琴旁真的很帅。之后就是似曾相识却又很刻意的本土化剧情:小女生转学到新学校,父母辛苦赚钱供孩子并对其寄予厚望,与原版很像。进入大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