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感激大家又一次的陪伴。因为有你们在看,在催,在吐槽,在挑剔,写书才是那么有意思的事情。
………【第四章 攀高枝】………
一枚枞树心,这当然也算是妖核,至少在永安,这种东西就是归在这个行市里做生意的。可是,看到了这种东西,几位大商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居然连一个出价的都没有。大家的眼光,渐渐聚焦在了木恩的身上。
“姜先生,这东西,对我们这行市来说,绝对是一桩大事。枞树心,据我所知,哪怕在全天下所有的行市里,或者在别人的收藏里,也不超过三枚。这一枚还是那么完整,几乎连一丝划痕都没有,而且灵力充沛,原来的外观就润滑漂亮,几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玩意。这样的东西,哪怕是我们这边,恐怕也没办法给你一个合适的价钱了。这种东西,恐怕还是得看到底是什么人需求得最迫切,而且,又最舍得出价了。光是为了这颗枞树心,鄙号就值得专门进行一次拍卖会,让大家来共襄盛举,也算是一起开开眼界,您看如何?”
“行啊。”姜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反正我们这次来行市这边,需要的银子已经足够了,接下来几天我们都要在这里进行各类采买,准备再次进山探索。那就在这边等着好了。拍卖会,不会要我们等个十天半月吧?”
“这怎么会?你们等得及,这边的商家还等不及呢。”木恩笑着说:“主要是需要让这些个商家管事们有时间向上面调头寸,这样,拍卖也能热闹一些。另外,就是有些人还会专门赶过来参加拍卖会。泰丰、兴业两个城距离这里可也就一天多点的路程。拍卖会,在五天后,你们觉得如何?”
“可以。”姜枚说道:“这东西是寄放在这边?还是我们自己保管。”
“我们哪里敢保管,还请您自己多小心几天吧。”木恩连忙说:“这东西,拿在手里太过胆战心惊了。”
“如此也好。不过,既然认识了诸位,这几天在城里的采买之类,也请照顾多关照些。我想着,大概大家的买卖都不会只有这里一摊吧。”姜枚朝着大家拱拱手。轻松地说。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在场的大家都是晓事的人。看出来这个姜先生在楼里这么亮相,摆明了是要高调地在本地的商圈里打开局面,这才故意一层层楼地爬上来,把东西掰扯给大家看。他手里有那么多妖核,自然从各种妖兽身上获得的其他物品也不会少,在这回,已经有人打听清楚了 。这些人进入永安城才一小会,带着几辆板车而已。猎获了那么多妖兽,只留下来几辆板车的货?那这些货物的价值和品质肯定会让人满意。
这会,已经有商家准备去货栈等着看这边会不会直接就和大家开始谈生意。
不过,结果或许会让大部分人都有些失望。姜枚还没兴趣谈其他那些物资的生意,理由是他自己还没完成清点。还得在货栈里稍事休息之后再说。那些个商人虽然失望,却越发不舍得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开始,姜枚就让彭泽、成邦各带这一组人外出进行大采购。山里需要许许多多的物资,最重要的就是基本的药品。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十方大山中获取大量高级货色来救治伤患,但缺少了基本的药材,缺少了君臣佐使的配置方法,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小,原先没条件的时候用来应急那是不错。但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应该恢复比较正常的用药方式上去。虽然每种药品数量都不大,从几斤到上百斤不等。这些药材分别从几家药材行里走的。就算回头被有心人发现,也无法从这种单子上看到太多内容。
其次则是各种各样的言纸、近期出版的笔记、传记等。这些玩意在永安城不太多,但他们却也没有时间跑去楚国的其他城市来进行采买了。找寻这些,则是为了寻找蛛丝马迹,了解楚国的各种动态、动向,也能对各地的豪门大族以及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
第三部分就比较复杂了。山里需要大量的成衣和布匹,尤其是那些结实耐用又耐脏的衣料。要是再没有这部分补充,阳山营那边可就要糟糕了。山里的各种活动,对衣物的消耗都是很快的,时不时就会磨破点什么,或者被树枝勾坏了。虽然也有皮衣等等,但毕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身着皮衣。除去衣服之外,一座营地里需要使用布匹的机会还有非常多。这部分的采买,基本上就是扫货了。包租下了货栈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之后,他们几人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几乎填满了。成邦负责购买布匹等等,结果一下子采购了从加厚了的帆布一直到最为轻薄的雪纺纱一共超过四百卷。光是这些布匹,就堆得和小山一样。
粮食的采买不可能很大规模。一方面因为现在前线大军正在开进中,粮食对于保持部队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前线军队的供给,要保证大部分城市的口粮供给,还得有一定的储备,甚至还包括饲料等的消耗,充其量能够买到几十人一个月的口粮。而且,就算是这点口粮,也让成邦、叶依晨忙活了好久,讨价环节了几乎有一个时辰。
其他就都是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比如谁谁谁要的调味料啊、香草啊、茶叶啊等等,还有诸如剪刀、铲子等等日常常用的工具。
他们当初从妖核行市获得的超过十万两白银,很快就变成了大堆大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资。的确这都是他们的需要,却也向整个城里的许许多多人展示了野心:他们,是真的要准备在十方大山里待很久的。之前他们在妖核行市里卖掉的那些玩意,已经成为了他们实力的注脚,让这一行来历似乎有那么点神秘的家伙,在永安城里走到哪里都能引来一些人的关注。
叶依晨一开始有点担心,会不会被关注着之后,容易泄露了行臧,让他们陷入不可名状的危险中。不过,很快这种疑虑就打消了,永安城这时候并没有那么审慎和理性,绝大部分人也没办法去想到,这帮人是从哪里出发,怎么能在十方大山里待那么久的。这年头,想要悄悄干点什么,本来就不需要充分的理由,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以前可能是需要低调,需要跑去十方大山里避祸,而现在,似乎这种阻碍消失了,那他们自然可以肆无忌惮地跑出来了。哪怕是这些,已经有好多好事者,结合楚国的朝局,脑补出了若干个故事版本,这些故事里,差不多已经将楚国所有的豪门,尤其是那些有着强大实力的军事贵族们一网打尽了。
彭越一边采买着各种物品,一边有意无意地为种种推测推波助澜,经常随口扔下些似是而非的话,总是能引来更多的浮想联翩。在这种事情上,他可是专业的,连成邦、叶依晨他们,都会在这方面听取彭越的意见。不到三天, 这个有实力豢养强力妖兽,进入十方大山避祸结果却有了累累硕果的神秘冒险团,已经红遍了永安。
第四天一早,货栈迎来的一个特别的客人。一开始,耿业康并没有认出来那一行人是谁。一辆马车在六个卫士的簇拥下来到了货栈门口,坐在马车的车辕上的一个看着有六十多岁的老管家跳了下来,虽然说话的腔调似乎已经是刻意放低了姿态,却仍然改不掉语气中的傲然:“老板,那位姜先生可是在这个货栈这边?”
“欸?”耿业康挠了挠头,说:“又是来找姜先生的啊。请问诸位是……”
耿业康总觉得眼前这些人有点眼熟,但一下子怎么都想不起来是什么人了。
“耿老板,在下杜三。”老人点了点头,平淡却自得的态势扑面而来。
“杜……杜三爷!”耿业康醒悟了过来,眼前这个老人可不寻常,他是为杜家管理在永安城的所有生意的杜三爷。杜三爷不过是一个管事,但在永安,又有谁敢把这个叱诧风云了几乎有二十年的老人真的当作是一个下人,一个仆役呢?在永安城,只要让杜三爷盯上了,那可是寸步难行。可是,今天,杜三爷却真的作为一介仆役、管家,坐在了车辕上,为自己的主家打前站来了。
这是什么情况?他们肯定不是来对付姜先生和他们这个小小的冒险队的吧?真要料理他们,压根用不着这样的排场吧?杜三爷打前站,来的往小里说,也是威慑永安南方的杜家的前五号人物中的人啊,这种大人物,才不会卷入要覆灭一个小小的冒险团的行动中呢。那么,这真的是来拜访来了?让杜家的大人物亲自登门拜访,这该是什么样的状况啊?这姜先生和他的冒险团,这下可要抖起来了。只要杜家发了话,可以想见,他们几乎必然可以成为能在永安城称之为一方势力的存在了,哪怕他们现在只有那么几号人。
“还请给我们通传一下。鄙家主人不变透露名讳,耿老板您就麻烦给我们解释下。毕竟,这可是不太礼貌的。”杜三很和蔼地说。
“是,是!”耿业康点头如捣蒜:“几位稍待,我这就去。”(未完待续。)
………【第五章 很为难】………
杜家?听到耿业康跑来通传,姜枚咦了一声,显得很是惊讶。他们对永安这边的势力稍稍进行过一番了解。毕竟他们人生地不熟,说不上能知道多少,可对这边的一些最强大的势力,总还是能听到不少事情的。不管在哪个说法里,杜家都是永安城这边附近当之无愧,几乎可以算是独一无二的巨头。镇守在永安城的那位夺神期高人,据信也是杜家的供奉,只是因为和楚国朝廷达成了一致,这才在永安城的衙门里挂了个职位。
其实,永安城的历史甚至还没有杜家在这里周边开拓的历史来的长。之前,杜家也不过是楚国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家族,还是因为朝中出现了变动而被贬斥,甚至可以说是放逐到了当时还叫且安镇的地方。
看看当时的这个名字,大概也能了解到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缺乏安全感的地方。且安本来只是个军镇,只有少量的随军的民夫、家属以及实在是走投无路的赤贫户跟随着不到四百人的一支疲惫杂乱的边军驻扎在这里,无休止地用大木料修建围栏、拒马,挖掘陷阱,就是为了避免从十方大山中涌出的妖兽侵袭距离这里只有一日路程的泰丰、兴业两座毗邻水道而得以兴旺起来的城市。说这边是个无足轻重的附庸,大概都是高看了。
可是,随着杜家的到来,情况却渐渐变化了。杜家虽然是被贬斥到且安,可家族的基本并没有很大的损害,也就是说,当时他们手里其实还是挺有钱的。为了自家的安全,杜家拿出了一大笔钱,将且安面向十方大山的这一面的土木城墙修成了厚实的石质城墙。当时,还有人觉得杜家人这是在自找没趣,但第二年发生的一次兽潮,却让这边几乎所有人对杜家的观感完全倒了过来。要不是杜家捐资修建的石墙,恐怕且安连一天都顶不住。但他们却凭着仅有的人手。顶住了整整两天半的兽潮,并斩获大量妖兽材料。
姗姗来迟的泰丰、兴业的援军连打扫战场的份都轮不上,这让因为上层的纠葛而错过了支援且安镇最好时机的那些校尉们很是恼火,在他们看来,之后他们之所以会被且安镇的军人、百姓看不起,全都是那些个莫名其妙的都督、城守们的错。这些援军在且安呆了一个月,协助且安恢复城镇。还帮助修了一部分的新的城墙。之后,整整六年,且安镇的居民们自动自发地,将整个且安镇修建成了规制上达到了朝廷允许的上限,但在安全性等方面却更好的整个城池,且安镇给人的那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在那之后,且安报奏朝廷,希望改名为永安,在经历了前后三批前倨后恭的朝廷的考察官员之后,改名的要求通过了。且安不再存在,而永安,不仅改名成功,更是从镇升级为城。并开始有一千以上的精锐士卒们驻守。
永安的发展这才是个起步。随着杜家的持续经营。永安不再是被动地应对着妖兽的侵扰,而是开始不断主动出击。士兵们训练了起来。得到了不错的功法传承,战力稳步提高,来自其他地方的武者、修士也来到了这里,组成了最初的冒险团体,有计划地清理起妖兽来。杜家来到永安应该已经有超过一百年了,妖兽在这一百年里,后退了差不多有五十里地。
人们对杜家的感觉很复杂,因为杜家从来不是主动地要为老百姓做什么,他们一次次实际上给永安城带来巨变的尝试和决定,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杜家在这边过得更舒适一些。他们建城墙是因为怕造好了大宅子被妖兽破坏了,整修道路是为了运输各种生活所需、奢侈品方便,力主规划城内的布局是因为几个家里老人小孩出去逛街差点迷路,修建了下水道、引水管是因为他们喝不惯永安地里的水,觉得井水不够甘甜;引来了几个名医常驻永安,则是因为家里的老人身体不太健朗了……他们那么多年来为永安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为了日益增长的永安百姓,而是为了他们一家一族的享受。这个重新在永安崛起的家族,也从来没有忌惮过让人知道这点,他们并不是施恩,也不屑于施恩于人。但是,永安百姓,乃至于驻军、冒险者等等,没有不感激他们的。
杜家在永安的买卖做得很大,明里暗里的各种份例加起来,差不多达到整个永安的妖兽材料市场的三成以上,已经有了垄断价格的能力。不过,杜家永远是冷艳高贵的,他们也不屑于垄断市场压低价格,而是很认真地以平常心做买卖,主要是用来培养家族的年轻子弟。他们永远这样淡定平和,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不挣不该挣的钱,不介意别人如何评判如何看待他们……数十年上百年都是这样。后来,大家也就慢慢明白,为什么杜家会从楚国都城里的大户人家,被贬斥到了边陲小镇穷山恶水。有这么一户人家杵在和光同尘的官场核心,实在是太碍眼了。
杜家登门拜访,能有点什么事情呢?姜枚看向成邦和叶依晨。成邦很无所谓地说:“才带了这么点人,不是来打架的吗?”
“看起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