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曾炜的这番言论,是十分符合赵俊臣的真实心意的。
只是,看到一众新科进士们对此并不是十分赞同,甚至隐隐有些排斥,赵俊臣暗暗叹息一声后。却也没办法直接赞成曾炜的言论,并要求这些新科进士们强行按照曾炜的方法行事,否则只会让他们心生叛意。
于是,赵俊臣只是点头道:“曾公子的这番言论,颇有可取之处,如今朝堂之中,正是风起云涌之际,所以我等今后在行事之间,也需要谨慎一些。不可太过出格,否则我在朝堂中也不好为你们遮掩,至于何为出格,又何为不出格。就看你们自己的把握了……我朝的俸禄不高,若只是死守着一份俸禄,那么别说是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了。怕是连自己府中人都养不起,但万事皆有度。为官之人更要有为官的作为,关于这些你们也要心中有数……当然了。若是你们能像曾公子所言一般,有了不逊于清流的声望、信誉,对我会有怎样的好处暂且不提,但我今后在提拔你们的时候,也有了充足理由,除此之外,尚且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如今我就不一一点明了。”…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只是点到为止,虽有一些隐约暗示,但并没有强求,眼前这些新科进士们究竟能够领悟到多少,还要看他们自己了!
这些新科进士们,虽然品行不端、志向也有些浅薄鄙陋,但终究不像左兰山、詹善常等人一般已是贪性深入骨髓、再也难以扭转,虽不能说是一张白纸,但毕竟尚未受到污浊。
所以,有了曾炜的这一番话,又有了赵俊臣的这番暗示,再有赵俊臣日后的刻意引导——对作风稍显清廉者加大培养力度,甚至给予各方面的奖励,对不知收敛者加以打压,甚至刻意放弃,那么想来这些新科进士们也就大都会顺着赵俊臣给他们指明的道路走下去。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今赵俊臣正是这些新科进士们的“上者”,只要赵俊臣表现出一些偏向,那么这些新科进士们不论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必然会有所改变,即使他们依旧会贪赃受贿,但至少会懂得收敛作为、以及装点门面。
对于赵俊臣而言,这种改变就已经足够了。
这一批新科进士们,对于赵俊臣而言是“千金马骨”的作用,只要他们的作风能够稍稍廉洁一些,为赵俊臣营造一些好名声,再加上赵俊臣自己的经营努力,那么日后自然就会有品行更加高洁的读书人愿意投靠赵俊臣,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或许会耗时良久,但赵俊臣对此并不缺乏耐心。
只是,在此之前,赵俊臣还需要减少这些新科进士们与其他赵党官员的联系,如此才不会被其他赵党官员们轻易带坏,也才能避免赵俊臣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于是,赵俊臣在沉吟片刻后,又补充道:“如今殿试结束,根据陛下的旨意,你们各有官位不同,在这里,我给你们一项承诺,今后在你们为官之际,不论是遇到了什么难处,都可以直接与我联系,而我也会尽力为你们解决,如今在朝堂之中,有许多与我交好的官员,比如工部尚书左兰山左大人,户部侍郎詹善常詹大人、通政使司童恒童大人等等,不过你们如今的官阶与他们相差远了些,也尚不熟悉,而且他们各有事情要忙,所以你们就不必打扰他们了,若是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我自然会有安排。”
听到赵俊臣这么说,一众新科进士们纷纷大喜,有了赵俊臣的这一句保证,官场的崎岖险道,对他们而言已是变成了通天坦途,于是众人一时间也无心细思赵俊臣这般决定的深意,只是连忙向赵俊臣致谢!
事实上,在一众新科进士之中,也唯有曾炜能够明白赵俊臣的深意。
赵俊臣这么做,明显是要把赵党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旧赵党”,一部分是“新赵党”,“新赵党”在赵俊臣的刻意引导之下,作风会相对廉洁,再等到“新赵党”逐步成长之后,赵俊臣就会用“新赵党”逐步替换“旧赵党”,让“新赵党”成为赵党的真正主力。
想明白了这一点,曾炜眼中闪过一丝喜意,只觉得自己投靠赵俊臣的选择,果然没有错,赵俊臣自有一番大志向,并非像其他贪官一般只懂得贪污受贿、庸庸无为!
于是,曾炜此时也学着其他新科进士一般向赵俊臣行礼答谢,只是在神色之间,带着一丝敬佩。
……
这一天,太子党出现了分裂的趋势,作为太子党在朝中的死敌赵党,竟也同样出现了分裂的趋势。
只是,两者虽然同样是分裂,但前者是因为利益分歧而不受控制,后者是为了改良性质而刻意为之,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却是天差地远!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力所能及的帮助(上)。
……
随着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讨论,这场酒宴也很快就结束了。
在宴会结束之后,赵俊臣出乎意料的邀请了曾炜与柳子岷二人与自己同车而行,却是羡煞了其他的新科进士们。
这也是赵俊臣所表达的一种态度偏向,表示赵俊臣对于曾炜与柳子岷二人在宴会上的提议很感兴趣。
虽然,赵俊臣并没有强求什么,但已然摆出了态度,想必其他的新科进士们看到之后也会有些领悟。
……
在赵俊臣的马车之中,赵俊臣、曾炜、柳子岷三人相对而坐。
柳子岷与赵俊臣已是很熟悉了,而曾炜也自有一番气度,所以他们在进入赵俊臣的马车车厢后,并没有表现的太过拘谨,只是向赵俊臣行礼之后,就静静等待着赵俊臣的吩咐。
他们皆是猜到,赵俊臣这次主动与他们二人同车而行,除了表明态度之外,恐怕也还有事情要吩咐他们。
见柳子岷与曾炜皆是猜到了自己的用意,赵俊臣颇感欣慰,只觉得自己总算是找到了一些可堪重用的人才。
与曾炜相比,柳子岷在酒宴的表现虽然要相对逊色许多,不过依旧超出了赵俊臣的想象,至少他已是从“盲目的听从赵俊臣的吩咐办事”,变成了“可以自主思考并揣摩赵俊臣的心思”了,想来柳子岷这些日子为赵俊臣收罗人才、营造声势之际。也成长了许多。
×于曾炜,则更是让赵俊臣惊喜不断,虽然年轻了一些。但见识、眼光、手段皆是不凡,远远超出了赵俊臣最初的预料,一番接触下来,赵俊臣对他也是愈加的欣赏。
事实上,柳子岷与赵俊臣相处较久,能够在酒宴上猜出赵俊臣的想法并不奇怪,而曾炜只是第一次见到赵俊臣。竟然也同样猜到赵俊臣的真实心思,这份眼光与判断力已是远超同侪。甚至还要强过一些朝堂大员,却也让赵俊臣对他更加重视了。
而这也是赵俊臣要与他们二人同车而行的原因,以曾炜与柳子岷二人如今的眼光、见识、以及手段,虽然还欠缺一些经验与历练。但已是可以为赵俊臣稍稍分忧一些事情了。
于是,赵俊臣打量二人片刻后,突然一笑,说道:“今天在宴会之上,真是难为你们了,说出了那么一番见解,怕是其他人会因此对你们二人心生不满,而你们二人本应是这批新科进士之中理所当然的领袖人物,只是经过今天的事情。你们的声望却要降低许多了。”
柳子岷讨好道:“我等只是一心为赵大人分忧,其他的事情,只是细枝末节罢了。与赵大人的大计相比,些许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曾炜则神色平淡道:“学生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罢了,若是其他人会因此而对我产生不满,也只能说明他们的见识浅薄!对于那些见识浅碑人的看法,学生又何必在意?更何况。声望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本就不是定数。今天因为一些事情减少了声望,那么日后再找机会补回来就是,所以赵大人您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赵俊臣愈加欣赏曾炜的见识与气度,却是话锋一转,问道:“柳子岷他与我相识数月,期间多次接触与交谈,能够猜到我举办这场酒宴的用意也并不奇怪。然而,曾公子你与我只不过是第一次见面,竟也能猜到我的心思,并且还暗中相助、替我表明了心意,让我幸喜之余,却也十分好奇,不知道曾公子你是如何猜到我心意的?”…
随着赵俊臣的询问,曾炜终于露出谦逊之色,说道:“赵大人智深似海,您的心意与谋划,又岂是学生可以猜到的?其实,学生并非是猜到了赵大人您的心意,而是学生这些日子以来,通过诸般见闻与消息,早已是明白了赵大人您心中有大志向,如此再逆向推演,才略微猜到了赵大人您的心意。”
“哦?”听曾炜这么说,赵俊臣饶有兴趣,并示意曾炜进一步解释。
曾炜解释道:“赵大人您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虽然隐晦内敛,却也皆是表明赵大人您其实并不满足于今日之成就,还想要更进一步!然而,作为陛下的宠臣,又因为门下官员良莠不齐的缘故,您如今的权势已是接近了极限,今后除了还能在地方上扩张权势影响之外,却已是很难再进一步了。
若是想要突破瓶颈,却唯有重组赵党、并逐步转变赵党的性质才可行!也唯有如此,在清浊并蓄之下,赵大人您才能真正的与首辅周尚景等人相提并论!如今,正好有许多新科进士们纷纷投靠,有了这些新生力量,正是赵大人您开始重组党派的最佳时机,也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学生才冒险一试,说出了在宴席上的那一番言论,没想到竟是侥幸猜中。”
另一边,赵俊臣听到曾炜的这一番话后,心中却是震惊莫名——他本以为曾炜只是猜到了自己想要扭转名声的想法,却没想到曾炜竟还猜出了自己打算重组赵党的心思!
拥有这份眼光与见识,从某方面而言,曾炜已是不逊于赵山才了!
一时间,赵俊臣也不知自己应该为招收到这么一位大才而幸喜,还是应该为自己的真实心意被曾炜猜到而担忧。
而一旁的柳子岷,此时却完全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他从前只是觉得赵俊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想要扭转自己在朝野间的声望,却远没有曾炜所想的深远,更没有想到赵俊臣如今风头正劲,然而已是居安思危,开始着手重组赵党了!
打量了曾炜良久之后,赵俊臣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叹息道:“本来,在这一届的新科进士之中,我最看好赵山才,也一直想收为己用,奈何赵山才一心想为太子效力,却是拒绝了我的屡屡招揽,这本来被我视为一大憾事,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想到曾公子你竟有这般眼光,今后有了曾公子相助,失去赵山才对我而言也不再是什么遗憾之事了!”
说话间,赵俊臣目光炯炯的打量着曾炜与柳子岷二人,郑重道:“既然曾公子已是猜到了,那我也就不再隐瞒你们了,曾公子你并没有猜错,如今我确实打算重组自己手中的力量,并借着重组的机会,逐步转变自己这一派系的性质,然而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传了出去,我门下的那些官员们必然会生出许多想法,所以这件事情你们绝不可透漏出去。”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曾炜与柳子岷皆是答应、并连连慎重保证。
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至少在表面上,他是一副非常信任曾炜与柳子岷的样子——并又问道:“那么,曾公子可知道我今日要你们二人同车而行,原因为何吗?”
曾炜显然已是猜到,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没有任何的犹豫,答道:“赵大人是想让我与柳公子二人今后以身作则,在众新科进士中起到带头作用,并引导他们向着赵大人您所期望的方向变化,除此之外,也是让我等二人成为他们的领头者,在赵党之中另起炉灶,不受赵党中那些老人们的干扰,保持相对独立,只为赵大人您一人效命!”
赵俊臣笑着点头,意味深长道:“带头的人,总是很幸苦,但好处也最多,你们二人皆是聪慧之人,具体怎么做也不必我多说,今后我就看你们的手段了。”
……
接下来,赵俊臣又与曾炜、柳子岷交谈了许多事情,并且亲自把他们送回了各自所在的客栈。
当送回了曾炜与柳子岷之后,赵俊臣也不再耽搁,只是交代许庆彦回府。
一路上,因为曾炜的才智远远出乎了赵俊臣的预料,所以赵俊臣颇是开心,这些日子以来紧绷的心绪,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只是,当赵俊臣回到府中后,刚刚下了马车,就有赵府下人禀报,称三边总督梁辅臣的幕僚徐文清再次求见赵俊臣。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帮助(下)。
……
“还是太年轻了,虽然心智聪慧、眼光敏锐,但终究是历练太少、经验不足,又有些年轻冲动、锋芒毕露,今天他一心想要在我面前证明自己,但说话办事之间,却还是欠缺了许多考虑……”
赵府书房之中,赵俊臣在等待着徐文清出现之余,又回想起了自己与曾炜的一番交谈,暗暗评价道。
今天,与曾炜的一番交谈,实在是让赵俊臣惊喜异常,没想到曾炜竟只是通过一些表象,就看穿了自己想要重组赵党的打算,仅凭这份聪慧与眼光,就要强过了赵党之中绝大部分老人。
以赵俊臣看来,曾炜只要再历练几年,未必就比赵山才、周素文、李纯臣等人差了!得到了如此的良才美质,对于一向是求贤若渴、又手下缺乏人才的赵俊臣而言,实在是一件幸事!
而曾炜的表现,也让赵俊臣对于“新赵党”的未来,增添了许多信心。
是,曾炜虽然聪慧、也家学渊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