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俊臣尝了几筷之后,也真心实意的夸赞了几句,认为苏秀宁的推荐没错,“知味轩”里的徽菜确实正宗美味。



  然后,赵俊臣与陈芷容、苏秀宁、崔倩雪三女边吃边聊,时间缓慢流逝着。



  因为经历了“悦容坊”的事情,众人之间的气氛不似最初那般的尴尬沉闷,即使崔倩雪也逐渐恢复了一些活泼,所以吃饭期间赵俊臣的心情还算愉快。



  当桌上菜肴吃到一半的时候,陈芷容的妙目向着窗外瞄了一眼,然后轻轻一笑,道:“赵公子,咱们等的人终于来了。”



  听到陈芷容的提醒后,赵俊臣也向着窗外看去,却见在街头拐角处,许庆彦正领着两位老者、以及一位年轻男子向着“知味轩”走来。



  两位老者并肩而行,左边的老者衣着华贵、身型富态,但表情间满是焦急,而右边的老者则身材普通、穿着朴实,白面无须,但气质文雅,神色也要平静许多。



  至于那位年轻男子,正是赵俊臣等人在“悦容坊”里见过一面的吴公子,此时他随在两位老者身后亦步亦趋,垂着脑袋,神色间满是沮丧,手中还捧着两个木盒子。



  “嗯,终于来了。”赵俊臣点了点头,表情波澜不惊,并缓缓补充道:“要比我想象中迟一些。”



  陈芷容笑道:“恐怕是因为吴公子的父亲到处托关系、搬救兵,所以才耽搁了时间吧?嗯,那位身材富态的老者应该就是吴公子的父亲了,至于他旁边那位老者,难不成就是吴公子的姨夫、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



  “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赵俊臣说道:“听说曹文斌也随着南京户部尚书唐臻来到徐州迎驾,只是我在徐州码头的时候。只顾着与王保仁、唐臻二人周旋,并没有注意其他人,所以也不认识他。”



  陈芷容又笑道:“这次吴公子招惹了赵大人,恐怕是被他父亲骂惨了。也不知他父亲打算如何向赵大人你赔礼道歉。”



  赵俊臣却是神情温和,好似胸怀宽大一般,淡淡道:“说起来,我与吴公子之间只是寻常的争执,双方各有道理。并不能说谁对谁错,更何况那位吴公子也没什么坏心思,所以也不用他们赔礼道歉,只要将那两块水晶胰子割让给我,这件事情就算揭过去了……说不定,借此机会,我与他们还能成为朋友,今后会有合作的机会。”



  听到赵俊臣这么说,陈芷容微微一愣,隐约觉得赵俊臣心中有什么计划。但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却无论如何也猜不明白。



  只是,这种猜不明白的感觉,反而让陈芷容对赵俊臣愈加有感觉了——陈芷容喜欢揣摩他人的心思,也喜欢掌控他人的命运,但对于陈芷容而言,想要成为她的丈夫,却必须是一位聪明且又强势的男子,既让她猜不透,也让她无法轻易掌控!——这是女人的天性。即使是陈芷容也不例外!



  另一边,听着赵俊臣与陈芷容的谈话,苏秀宁与崔倩雪屡次想要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不由皆是有些郁闷。



  不得不说,虽然苏秀宁娴静文雅、崔倩雪天真单纯,但陈芷容与赵俊臣才是同一类人,他们看待问题的眼光、分析事情的角度,皆是有些相似,所以也有共同语言。



  *



  就在赵俊臣与陈芷容闲聊的时候。许庆彦也带着两位老者与吴公子来到了“知味轩”二楼。



  “少爷,我将您的名帖送到‘荣发船行’之后,‘荣发船行’的大东家吴有珍就跟来了,说是要向您赔礼道歉,同行的还有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曹大人,还有咱们在‘悦容坊’里见过的那位吴公子。”许庆彦来到赵俊臣身前,面带不屑的禀报道。



  当然,这种不屑是针对他身后几人的。



  随着许庆彦的话声落下,他身后的两位老者齐齐迈前一步,皆是拱手躬身,行礼问候。



  “下官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拜见赵大人!”



  “草民荣发商行吴有珍,拜见赵大人,逆子今天有眼无珠,多有得罪赵大人之处,草民在这里替他向赵大人赔罪了!还望赵大人您宽宏大量,念他年幼无心,不要怪罪于他。”



  正如陈芷容之前所猜想的那样,在这两位老者之中,体型富态、神色焦急的老者是“荣发船行”的大东家吴有珍,而衣装朴素、气质文雅的老者则是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



  见两位老者主动行礼,赵俊臣笑道:“原来是曹大人与吴老板来了,今天我与吴公子之间,确实出现了一些争执,为了避免误会,就派人给吴老板送了一张名帖,以示双方和解之意,却没想到不仅吴老板来了,连曹大人也来了……嗯,两位不必多礼,我这次是微服出游,咱们就不必讲官场规矩了。”



  说着,赵俊臣转头看了吴公子一眼,又是一笑,道:“说起来,我还不知道这位吴公子的大名呢!怎么?不自我介绍一下?”



  吴公子自从来这里之后,就一直垂着脑袋,但依然会时不时的偷瞄陈芷容,只是他如今已经知晓了赵俊臣的身份,明白自己根本没资格与赵俊臣“争女人”,所以神色颓唐,竟是有些灰心丧志的意思。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吴公子还没表示什么,但吴有珍已是转头大声喝骂道:“孽子!还在这里发呆干什么?还不快向赵大人赔礼道歉!?”



  听到吴有珍的喝骂,吴公子的面色有些难堪,向赵俊臣躬身垂首,道:“草民吴荣德拜见赵大人,今日草民有眼无珠,得罪了赵大人,这全是草民的不对,还请赵大人您看在草民年幼无心的份上宽宥一二,草民今后绝不敢再犯了。”



  语气平顺流畅,但诚意欠缺,就好似背诵账本一般,让吴有珍再次瞪眼怒视。



  另一边,吴荣德的话声刚落,曹文斌也是趁机说道:“赵大人,这吴荣德乃是我的外侄,今日他与赵大人冲突的经过,下官已经听说了,确实全是他的不对,还请赵大人放心,下官今后一定会严加管教他,绝不会再让他在外面惹是生非。”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赵俊臣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就不要追究了。



  见吴有珍、曹文斌、吴荣德三人皆是态度凝重、表情认真,赵俊臣失笑道:“三位误会了,我并不是要追究什么,刚才也说过了,我派人送名帖给你们,只是为了表示和解之意,仅此而已。”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转头看了陈芷容一眼。



  陈芷容明眸一闪,瞬间已是明白了赵俊臣的深意。



  于是,陈芷容突然拉起一旁的苏秀宁与崔倩雪,笑道:“苏姐姐、崔妹妹,我突然发现这‘知味轩’的旁边竟是有一家胭脂铺,你们陪我去逛逛好不好?”



  说完,不待苏秀宁与崔倩雪答应,陈芷容已是拉着二女离开了。



  如此一来,闲杂人等皆已经离去,赵俊臣也终于可以说正题了!



  ……



  PS:因为一些意外的耽搁,今天先更新一个小章节,又因为情节并未写完,所以明天会有二到三更!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意外的联想(上)。
  ……



  ……



  看着陈芷容拉走了苏秀宁与崔倩雪二女,赵俊臣不引人注意的轻轻叹息了一声。



  其实,赵俊臣并不喜欢陈芷容,因为赵俊臣觉得陈芷容心机太深、手段太毒、思想也有些扭曲,但陈芷容对于赵俊臣的态度与暗示,却总是心领神会、一点即透,反之赵俊臣对于陈芷容的心思与想法,也总是洞若观火、心照不宣,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竟是有些默契十足的样子。



  正如前文所讲,赵俊臣与陈芷容在本质上是同一类人,两人看待问题的眼光、思考事情的角度,皆是有些相似,所以两人有如此默契,也不足为怪。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才会轻轻叹息。



  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赵俊臣有着自我厌恶的心理。



  *



  不过,对于赵俊臣而言,这种心理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轻声叹息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快赵俊臣已是收敛了心思,脸上也重新换上了笑容,并抬头向着吴有珍与曹文斌邀请道:“两位可吃过了午饭?若是还没吃的话,今日相遇也是有缘,何不一起?”



  说话间,赵俊臣已是唤来了店小二,又添点了几道菜肴。



  受到邀请之后,吴有珍与曹文斌不敢驳了赵俊臣的颜面,纷纷表示“还没有吃饭”,又客套了两句之后,也皆是坐在赵俊臣的旁边,与赵俊臣同桌共餐,而吴荣德也是陪在一旁。



  就这样,赵俊臣与三人边吃边聊,只是说些闲事,气氛还算融洽。



  期间,吴有珍与曹文斌二人见赵俊臣确实没有追究的意思,也就渐渐的放松了许多。



  就在这时,赵俊臣话锋一转,谈到了“荣发船行”的现状。



  “吴老板,我听人说,你们‘荣发船行’的近况不大好?”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吴有珍出于商人本能,产生了一些警惕,但“荣发商行”的近况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犹豫了片刻后,还是实话实说,叹息道:“我‘荣发商行’扎根于徐州,自从徐州河道渐渐萧条之后,我‘荣发商行’也就每况愈下了,近些年来也只是勉强维持着没亏本罢了,根本没什么赚头,反而费心费力、十分幸苦。实不瞒赵大人,若不是徐州境内还有近五百位船夫、脚夫依附着‘荣发船行’讨生活,若是我‘荣发船行’倒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妻女也就失去了生计,我怕早已是放弃‘荣发船行’、转而经营其他生意了。”



  赵俊臣恰到好处的流露出了一丝钦佩,道:“原来吴老板竟是为手下的船夫、脚夫们思虑如此之多,实在是菩萨心肠,赵某钦佩……此外,徐州如今百业萧条,吴老板能够维持着‘荣发船行’不亏本,这般生意手段也已是远超旁人了,来,我敬吴老板一杯。”



  吴有珍连忙端起酒杯与赵俊臣对饮,又见赵俊臣待自己客气,心中的警惕也就消散了许多,感慨道:“其实,我倒也不是菩萨心肠,实在是有些骑虎难下了,我船行里的那些船夫、脚夫们,皆是自他们爷爷辈起就在‘荣发船行’做事,对船行也是忠心耿耿,我若是就这么抛弃了他们,他们恐怕会找我吴家闹事啊!”



  赵俊臣好奇问道:“自从泇运河开通之后,徐州在京杭运河的地位已是被枣庄取代,既然如此,吴老板何不将‘荣发船行’转移到枣庄?那里机会很多,或许就可以扭转局面。”



  吴有珍苦笑道:“故土难离啊,我‘荣发船行’已是扎根于徐州,我吴家的诸般产业皆在徐州,船行里的船夫、脚夫们也大都是徐州人,如此情况之下,又岂能说走就走?更何况,朝中无人难赚钱,我在枣庄那边没有官府门路,怕是竞争不过其他船行,到时候反而会丢失徐州的生意,却是得不偿失。”



  说到这里,吴有珍满脸的愁容,一旁的曹文斌也跟着叹息,反倒是吴荣德不见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是轻轻的撇了撇嘴。



  显然,吴有珍只是守成之辈,虽然生意手段不错,但并没有开拓的雄心与魄力。



  反倒是一旁的吴荣德,似乎有不同的观点。



  于是,赵俊臣转向吴荣德问道:“吴公子是否与令尊的观点相同?”



  吴荣德微微一愣,没想到赵俊臣竟会询问自己的看法。



  原本,吴荣德并不想认真回答,只是看了一眼父亲吴有珍之后,却改变了注意,缓缓说道:“依草民的想法,不管是放弃船行转营其他生意,还是将船行生意迁移到枣庄,都是可行之策,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认真想办法,就总有对策。但无论如何,总不能像如今这样半死不活的拖着,必须要求变,不变就只能等着关张大吉了……”



  这般说法,已是有些指责自己父亲的意思了,自然是引起了吴有珍的怒目相视。



  不过,对于吴荣德的说法,吴有珍虽然神色恼愤,但并不意外,显然他们父子二人已是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又看了吴有珍一眼后,吴荣德神情不变,只是继续说道:“在草民看来,‘荣发商行’如今不赚钱倒还是其次,但办生意的最大忌讳,就是一潭死水、让所有人都闲着!这样一来,上面管事的人会失去进取之心,下面办事的人也会滋生惰性,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如今的‘荣发船行’就是这样,每年的生意就那么一点点,大部分人都闲着,并渐渐习以为常,即不思进取、也不想改变,大量的人力与银子都因此浪费了,若是这些被浪费的人力与银子用在其他方面,不管是转营其他产业、还是将船行迁到枣庄,怕已是有些成效了……”



  说到这里,吴荣德连连摇头,一脸的遗憾。



  在悦容坊的时候,赵俊臣就发现了,这个吴荣德虽然有些纨绔气质,但头脑清晰、思维有逻辑,并不是泛泛之辈。



  如今,听了吴荣德的这些想法之后,赵俊臣的眼中更是闪过了一丝赞赏。



  其实,吴有珍的守成思路虽然有些保守,但并非就是错误的,因为“求变”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办起来却很难,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一系列连锁效应,所以吴有珍的慎重也是应该的。



  而吴荣德的进取求变的想法虽然令人赞赏,但也并非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个世界非常的残酷,“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很大程度上只是安慰人的,而吴荣德显然还不明白这一点,只考虑了成功,却并未考虑失败。



  但无论如何,吴荣德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见解,即使有一些“眼高手低”之嫌,但足以让赵俊臣再次另眼相看了。



  一旁,吴有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