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因为这些消息,郭浦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赏钱,然后就欢天喜地、千恩万谢的离去了。



  与此同时,得到了这些消息之后,赵俊臣、鲍文杰、霍正源三人却是各有所思,但并没有深入交流、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约定了第二天一同前往淮安知府衙门查案之后,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然而,回到各自房间之后,三人并没有一味歇息,而是分别有不同的行动。



  其中,鲍文杰将自己身边的随从们全都派了出去,让他们继续在民间查访关于李欣的各种消息——根据郭浦的描述,李欣完全不像是一位贪官该有的模样,但鲍文杰又不愿意相信太子朱和堉错判了案件,所以想要获取一些不同的情报。



  鲍文杰的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赵俊臣的眼睛,但赵俊臣并不打算理会。



  事实上,赵俊臣也有着自己的计划。



  这一晚,趁着鲍文杰没注意的时候,赵俊臣突然秘密拜访了霍正源。



  霍正源确实是累了,当赵俊臣拜访他的时候,他已经睡下有一段时间了。



  不过,得知是赵俊臣秘密拜访之后,霍正源也不敢怠慢,连忙起床穿衣,并在第一时间接见了赵俊臣。



  *



  在霍正源的房间之中,赵俊臣与霍正源客套了几句之后,就直奔正题。问道:“霍大学士,咱们三人这次奉旨查案,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虽然不需要咱们太过于劳神费心。但也不能轻视怠慢,否则陛下那边就不好交代了……然而,我看霍大学士对于查案的态度有些消极敷衍,却不知是何原因?”



  赵俊臣的询问太过直接,没有丝毫的遮掩。虽然是一副开诚布公的模样,但还是让霍正源有些无法适应。



  所以,霍正源并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只是沉吟片刻后,缓缓道:“赵大人误会了,并非是我敷衍了事,而是案情复杂、有些扑朔迷离,如今真相未明,我并不愿意轻易发表意见。”



  赵俊臣却是毫不留情面,直接揭穿了霍正源的真实心思。笑吟吟的说道:“恐怕,对霍大学士而言,扑朔迷离的并不是案情,而是陛下的态度与心思吧?”



  霍正源面色一变,有些接受不了赵俊臣的直接作风。



  然而,不待霍正源反驳,赵俊臣又说道:“其实,古往今来,上位者派人到地方巡察、巡视,许多情况下并非是想要查明真相。而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真相’,然后再利用这些所谓‘真相’达成某些目的,至于这些所谓“真相”究竟是否完整,又是否准确。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所以,陛下这次派我们来淮安府查案,我们首先应该考虑陛下他需要什么‘真相’,然后再根据陛下的需要来完成任务,霍大学士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俊臣的话语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露骨,甚至到了“大不敬”的地步。



  但也正因为如此。霍正源反而放心了许多,觉得赵俊臣并没不是在套自己的话,而是想要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所以,霍正源同样是直截了当,反问道:“然而,赵大人这般悠然自在,想必是已经猜到陛下的真实心意了?”



  赵俊臣笑道:“前些日子在临清的时候,我陪着陛下微服私访,期间遇到了一位告御状的女子,名叫李佳敏,是前任淮安知府李欣的女儿……我看陛下的样子,似乎很喜欢这位女子,这次派咱们来复查李欣的贪污案,恐怕也是因为这个李佳敏的缘故。”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霍正源眼中精光一闪。



  霍正源本就是足智多谋、老谋深算之辈,之前没有猜到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只是因为手中掌握的情报太少了,如今得到了有用的情报之后,也顿时就明白了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思。



  “因为这个李佳敏的缘故,所以陛下要为李欣平反?……不对!李欣的贪污案是太子亲自审断的,若是为李欣平反了,难免会损及太子的声望……哦,是了,陛下是想要将李欣的罪名减免去一部分,然后再避重就轻,让李欣只受轻罚即可,这样即是让李欣避过了牢狱之灾,也不会让太子的声誉受损……”



  听到霍正源的喃喃自语,赵俊臣抚掌笑道:“霍大学士果然睿智,竟是一点即透!”



  明白了德庆皇帝的心思后,霍正源只觉得一身轻松——在此之前,霍正源因为不明白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对查案之事只能采取敷衍的态度,借此尽量撇清自己的责任——如今明白了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霍正源心中豁然开朗之余,也有了一个趁机讨好德庆皇帝的机会。



  所以,赵俊臣这次算是送给了霍正源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



  不过,霍正源依旧想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突然间待自己这般友好?



  “难不成,赵俊臣这是想要收买自己?”



  终于,霍正源想到了这种可能性,但又觉得赵俊臣有些自不量力了。



  毕竟,霍正源是朝中的大学士,地位尊贵,并不是任谁都可以收买的,而赵俊臣近段时间以来虽然权势渐长,心机手段也皆是不俗,但不过是一位户部尚书罢了,无论资格还是资历,皆不足以收买霍正源。



  然而,就在霍正源打算试探赵俊臣的时候,赵俊臣却突然起身告辞了。



  看着赵俊臣离去的背影,霍正源表情有些复杂,并且若有所思。



  事实上,霍正源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他的靠山黄有容此时正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



  ……



  PS:虽然迟了一天,但还是祝读者绝版瓜子生日快乐!永远十八岁,越来越漂亮!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京城此时(上)。
  ……



  ……



  到目前为止,德庆皇帝的南巡计划虽然会偶尔出现波折,但总体而言还算是平稳顺利。



  但与此同时,京城中枢的官场局势,却逐渐的出现了一些混乱。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满朝上下,有能力掌控大局者不外乎两人,一人是德庆皇帝,另一人则是首辅周尚景。



  如今,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皆是不在,京城之中再也没有人可以掌控大局——不管是监国的太子朱和堉、还是辅政的阁老黄有容,他们在声望、经验、手段、谋略等方面均有不足,又都是不甘于寂寞之辈。



  如此一来,京城的局势出现一些混乱,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



  这种混乱,主要体现在朝中各党派相互倾轧情况的愈演愈烈!



  德庆皇帝离开了北直隶之后,黄有容为了报复赵俊臣,当先按耐不住,迫不及待的再次点燃了“赵党”与“黄党”之间的冲突,借助自己辅政阁老的职权,屡屡出手打压“赵党”官员、并趁机抢夺赵俊臣派系的权势,而“赵党”因为群龙无首的缘故,则是尽落下风、连连败退。



  对于这般情况,太子一党自然是喜闻乐见,甚至还抛弃了过往的成见,与“黄党”联手一同打压赵俊臣的派系势力。



  一时间,京城里的“赵党”官员们尽皆是狼狈不堪,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弹劾与责罚,其中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顾全与吏部侍郎刘长安二人,甚至还被罢免了官职,而户部侍郎詹善常也被勒令停职反省。



  可以说,这是“赵党”自从成立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段时间,有许多赵党官员因为顶不住压力与恐慌,也是为了谋求自保,纷纷抛弃了原先的立场,转而投靠了其他派系。



  当然。这种情况本来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但赵俊臣并没有准备太多的应对计划!



  因为,在赵俊臣的眼中,黄有容与朱和堉的这次联手打压。对“赵党”而言未尝不是一次淬炼的机会,可以将一些立场不坚、心性不佳的官员趁机排挤出去,这样一来,赵俊臣将来改革“赵党”的时候,也会减少许多阻力。



  并且。根据赵俊臣的猜想,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太子朱和堉与阁老黄有容二人绝不会一直联手下去。



  而接下来的发展,也正如赵俊臣的预料一般,朱和堉与黄有容的立场不同,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计划,再加上利益分配的矛盾,两人很快就抛弃了合作态度,开始彼此冲突了起来。



  其中,朱和堉是监国太子。黄有容是辅政阁老,朱和堉的地位更加尊贵,留在京城中的势力也更加完整,而黄有容经验丰富,手段也更加老道圆滑,并且还得到了沈常茂派系的全力支持!这样一来,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所以两派的冲突也格外的激烈,彼此牵制、势均力敌,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也正因为如此。朱和堉与黄有容皆是将注意力转向对方,渐渐有些忽略了对“赵党”的打压,而“赵党”也借此有了喘息的机会。



  而且,党派倾轧的情况也不仅仅只是出现在“赵党”、“黄党”与“太子党”之间。局势逐步混乱之下,朝中所有党派都受到了牵连,不论是周尚景的“周党”、还是沈常茂的“沈党”、又或是中间派,皆是无法避免。



  就这样,朝中各派系开始沉溺于相互倾轧,已是渐渐不可自拔。所以也就别指望他们会认真的商议政事了。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议政还是行政,京城中枢的效率皆是极低,所有官员都将注意力都放在党争之上,一旦朝中某个党派提出了建议,就一定会有另一个党派站出来反对,所以许多政务都因此而耽误了。



  *



  就在赵俊臣、鲍文杰、霍正源三人到达淮安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太子朱和堉也正为这段时间以来朝廷里的混乱局面发愁。



  东宫之中,除了伴驾南巡的礼部侍郎鲍文杰之外,所有的“太子党”官员济济一堂,商议着近期的朝廷局势。



  环视了众人一眼后,朱和堉缓缓开口,向众人问策道:“近段时间以来,朝中局势混乱动荡,让我等无法掌控大局,不仅耽搁了朝廷政务,连‘商税改革计划’也迟迟不能推行,众位大人可有良策教我?”



  询问之间,太子朱和堉的刚毅脸庞上布满了疲惫,眉头也紧紧皱着,显然这段时间以来的党争让他的身心皆是疲倦不堪。



  另一边,听到朱和堉的询问后,新任阁老程远道、都察院左督查御史吕纯孝、太子少傅郭汤等人相互对视了几眼,却尽是沉默不语。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各种方法都想过了、试过了,然而都不见有太多的成效。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太子党官员都全心全意的支持太子朱和堉的“商税改革计划”,所以“太子党”的实力也一直不能尽数发挥。



  往常,“太子党”的官员最看不惯朝中的贪官奸臣们,认为这些贪官奸臣们除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争夺权势之外,简直再没有其他本事了。



  然而,太子一党如今为了推行“商税改革计划”,却必须要先掌控朝廷的大局、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影响,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太子一党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不遗余力的参与进入党争之中。



  只是,等太子党官员们真正的参与进入党争之后,才发现“争权夺势”绝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已,这里面大有学问,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至少他们就做不好这件事情。



  若是说难听一些,这段时间以来,太子一党就好似疯狗一般四处咬人,无论是“赵党”、“黄党”、“沈党”、“周党”,他们全部都出手打压——这次的党派倾轧虽然是黄有容率先挑起的,但局势混乱到如此地步,却大都是太子一党的功劳——然而成效却并不明显。如今朝中局势依旧僵持着,太子一党耗费了无数的心力,但依然没能获取足够的权势影响,所以“商税改革计划”也迟迟不能推行。



  对于这般局面。“太子党”官员们也尽皆是束手无策。



  见众人沉默,太子朱和堉眼中闪过失望之色,刚准备说些什么,突然有人进入正厅,并快步来到太子朱和堉身旁。轻声禀报道:“太子殿下,七皇子来见您了,如今他正在书房候着。”



  听到禀报后,朱和堉不由一愣。



  自从德庆皇帝南巡之后,七皇子朱和坚的病情就再次出现了反复,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卧病在床,太子朱和堉为此还十分担心,并屡次去探访朱和坚的病情,怎么今天朱和坚突然拖着病体来拜访自己了?



  想到朱和坚的身体情况,朱和堉不由有些着急。再看到众人都没有提出可行的建议,便挥手道:“既然如此,各位大人就先回去想想办法吧,若是想到了可行之策,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来找我商议,若是可行,我也一定采纳。”



  说完之后,太子朱和堉当先站起身来,向着书房方向走去。



  *



  来到书房之后。太子朱和堉顾不得其它,首先向着朱和坚打量而去。



  只见朱和坚满脸病容,一副虚弱至极的模样,但坐卧之间。依然谨守着礼节,见到太子朱和堉出现之后,更是连忙起身,向着太子朱和堉行礼问安。



  朱和堉快行几步,将朱和坚扶起身来,并叹息道:“七弟。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咱们二人是亲兄弟,平日里完全不需要这些虚礼……还有,你身体尚未康复,怎么不在府里休养,来我这里干什么?若是有事,派人通知我一声就好,我自然会去你府里找你,你的身体不好,应该多休息,这般跑来跑去,若是身体再有反复,可如何是好?”



  朱和坚起身之后,却是面无表情,缓缓道:“三哥,我这次来寻你,是为了如今的朝廷局势向你谏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