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就是赵氏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就已经怀上了赵俊臣,不仅如此,无论宗族长老如何逼问,赵氏就是不肯说出赵俊臣的父亲为何人,更不肯打掉肚子里的赵俊臣。
在当时,这完全是一个惊世骇俗不容于世的行为。
于是,自然而然的,赵氏被赶出了宗族。
被赶出家族之后,赵氏无依无靠,时时受人欺辱却无言还口,亦无力还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生下了赵俊臣,之后就靠着替人做针线活养家,但同样的活计,因为名声不佳,拿到的工钱只有别人的一半,就靠着这般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她与赵俊臣的生活,相依为命。
不管赵氏犯过怎样的错误,她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收入如此微薄的情况下,她竟然还毫无犹豫的送赵俊臣去私塾读书识字,以期赵俊臣将来能有出息!!
然而,在赵俊臣十一岁的时候,赵氏不堪重负,竟是累死!!赵俊臣也因此而伤心若死,大病了一场,最后,还是当时教赵俊臣读书识字的许老夫子,见赵俊臣可怜,收留了赵俊臣,不仅继续教授赵俊臣诗书六艺,后来更是自己出钱,让赵俊臣进了县学,成为了科举生员。
而赵俊臣也完全没有辜负他那死去的母亲以及恩同再造的许老夫子对他的期望,乡试、会试连连中榜,虽然每次都只是刚刚合格,总在最后几名徘徊,但考虑到赵俊臣那时的年纪不过十七八岁,也算是难能可贵。
如若就这样发展下去,赵俊臣的前途大概就是勉强进入殿试,得到一个三甲后段的名次,钻营数年之后,成为县令之类的小官,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成为知府之类的明朝中层官员。
可是,任谁都没想到的是,由于殿试时只考时务策,而赵俊臣所参加的那次殿试,所考的时务策主要涉及到国家理财方面,而赵俊臣竟是对理财之术有着一种生而知之的天赋,一鸣惊人,最后更是被亲自主持殿试的德庆皇帝钦点为状元,不知羡煞了多少读书人。
科举之后,赵俊臣直接进入户部任职,先从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做起,一年三迁,青云直上,短短三五年间,已是成为了正三品户部侍郎,不久后德庆皇帝更是把内承运库交给赵俊臣管理。
这般的平步青云,是与赵俊臣所擅长的理财之术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这些年来,赵俊臣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在赵俊臣入朝之前,明朝财政周转困难,入不支出,但经过赵俊臣的诸般建议与整顿之后,竟是大有好转,近年来已是渐有结余!
但更重要的,却还是当朝的德庆皇帝对赵俊臣超乎异常的宠信。
基本上,赵俊臣自入朝为官之后,就已是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时时伴驾,多有赏赐,一旦出现可让赵俊臣表现的机会,德庆皇帝就绝不会放过,尽可能的让赵俊臣表现。而赵俊臣旦有所表现,德庆皇帝就一定会抓住机会提升赵俊臣的官职,封赏之厚,朝野上下,皆是眼红不已。
就这样,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赵俊臣年纪不过二十有三,就已是成为了当朝三品重臣!!
正因为圣宠太重,朝野之间多有传言,称赵俊臣很有可能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
理由有很多,比如说,赵俊臣的模样和德庆皇帝年轻时候有六七分相似,而赵俊臣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除了死去的赵氏,无人清楚;
比如说,在赵氏生下赵俊臣之前的那一年,正好德庆皇帝南巡,曾路过赵俊臣的老家扬州府,期间还神秘的微服私访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德庆皇帝究竟去了哪里,却是谁也不知道,但与赵氏怀孕的时间地点,却正好吻合;
再比如说,赵俊臣与当朝陛下第一次相见之时,得知赵俊臣的身份来历之后,皇帝对赵俊臣的身世以及他那死去的母亲赵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在得知赵氏被活活累死之后,还面露伤感之色,沉默良久……
总之,无论朝野,关于“赵俊臣是当朝陛下的私生子”这样的传言,已是人人皆知,言之凿凿了。
对于这般传闻,赵俊臣虽有听闻,也曾暗暗得意,却不敢肯定,而皇帝本人,也是不可置否。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无边圣眷之下,赵俊臣在理财方面的才华展现无遗之余,多有建树之余,他的缺陷也明白无误的表现了出来。
或许是年少时穷怕了,对于钱财一物,赵俊臣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狂热,简单的说,就是贪财,只要看到有利可图,不管是否合法,不管是否该他得到,他都会想方设法的为己谋利,而当今皇帝的宠信甚至溺爱,更是让他有些肆无忌惮,尤其是近两年来,已经渐渐演化成贪得无厌了。
思及赵俊臣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赵刚无奈的叹息一声。
二百三十万两白银!!
在赵俊臣的诸多记忆碎片当中,连他自己所处的朝代与环境都不甚清晰,但这个数字,却是无比清楚。
这是他五年来的贪墨所得——要知道,他升为户部侍郎、得以位列朝班,还仅仅只是一年前的事情,五年来大部分时间,他只是在为原先的户部侍郎打下手,就算是这样,在那段时间里,他也能贪墨四十万两白银之巨。
而升任户部侍郎之后,短短半年间,他又贪墨了八十万两白!!兼任内承运库总管后,又是仅仅半年时间,他再次贪墨了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是的,在赵刚接收地那些记忆碎片当中,这些数字都很清楚,非常清楚!!
这是一种怎样的贪婪与疯狂啊。
赵刚见过贪官,但从未见过贪墨的如此疯狂地贪官。
权钱交易,明取豪夺,贪污受贿,诸般手段,只要能让他获得巨利,他就绝不会拒绝放弃。
再加上,赵俊臣年少得志,多有人眼红嫉妒,仗着德庆皇帝的宠信,做事肆无忌惮,更是得罪了不少人。满朝上下,嫉妒与怨恨赵俊臣的大臣,恐怕不下于半数。
只不过,赵俊臣实在太受德庆皇帝的宠信,而且赵俊臣贪污之余,在国家理财方面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算得上是功勋卓著,所以那些眼红、怨恨赵俊臣的大臣们,一时之间还奈何不了他,但在暗中,已是开始处处针对于他。
官场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秘密,赵俊臣是否贪污、贪污了多少,那些同殿为官的大臣们皆是知晓。为了败坏赵俊臣的名声,为日后收网埋下伏笔,他们自是添油加醋的把赵俊臣贪污受贿的事情满天下宣传,搞得路人皆知。
以至于到了今日,赵俊臣虽然不会是满朝文武中贪墨最多的——毕竟他为官时间尚短——但绝对已是满天下最著名的贪官。
当然,在诸般宣传材料中,他还是皇帝身边的弄臣,至于他的诸般功劳,满朝大臣们皆是选择性的忽略掉了,而那些整日里唾骂诅咒赵俊臣的平民百姓,更是丝毫不知。
以上这些情况,有些是赵刚从赵俊臣的记忆碎片中得到的,有些只是从现有情报中得到的推断与猜测,但与实际情况也八九不离十。
而这,就是原来的赵俊臣!!
但让赵刚无奈的是,现在他就是赵俊臣,赵俊臣所作的一切,所有可能会导致的后果,都需要他来背负。
想到这里,赵刚不由苦笑,摇了摇头,无奈道:“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我怎么觉得,这个赵俊臣,已是到了灭亡的边缘了?本以为虽然穿越了,但作为一名古代官员,至少安全无忧,不愁温饱,没想到竟会是这般情景,不过到了现在,我就是赵俊臣,赵俊臣就是我。将来如何作为,却要好好谋划一番,否则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下去,恐怕不得善终啊。”
第四章 未来的路(上)。
在穿越之前,赵刚只是一个普通人,最大的特点,不过是爱读书罢了,虽然在政府任职,但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务员,对于官场上勾心斗角的事情,一向敬而远之。
但这并不是代表着,赵刚在面对困境之后,就会束手无策。
按照赵刚自小所得到的评价,他是一个长于谋划,却少了点急智的人。
所以,当赵刚面对突然撞来的汽车时,会因为受到惊吓而身体反应慢了半拍,当赵刚发现自己穿越的事实后,他会大脑空白,有些无所适从。
总之,面对突发事故时,赵刚的表现,并不会比普通人更好。
但是,一旦赵刚冷静下来,再给他一些时间,再困难的事情,他也会完成的很出色,少有犯错。
这或许是因为赵刚擅长分析的缘故,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他都能冷静下来,有条不紊的分析清楚,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
就像现在赵刚所做的这样。
虽然现在他的名字叫做赵俊臣。
…………
(从此处开始,本书的第一人称,改为赵俊臣)
…………
“从今天开始,我就不再是赵刚,而是赵俊臣了。”
赵俊臣暗暗想道。
“我如今所处的状况,虽然还能得意一时,但怎么看都是最终不得善终的局面,虽然因为德庆皇帝的宠信,地位暂时还算稳固,但德庆皇帝如今已是五十有四了,这个年代的人寿命都不算长,哪怕是皇帝,也少有能活到六十岁上的,德庆皇帝又能护得了我几年?他一旦驾崩了,以我现在的名声,以及树敌之多,会落得怎样的下场,可想而知。”
有句话说得好,“万夫所指,无疾而终”,因为敌对大臣们的满天下宣传,赵俊臣虽然有些“名过其实”,但正是应了这般局面。
自古以来,身为贪官而得善终者,自然有不少,但那是因为这些贪官会搞“面子工程”,长于装点门面,贪是贪了,但少有人知晓,甚至表面上还会是一个受世人称赞与尊敬的青天,事实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这句话多少有些愤世嫉俗、将满天下的官员一棒子打死的意思,但也可以看出,在这个封建社会,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清官,而百姓们心中所谓的“清官”,其门槛也是极低。
只要你能让百姓有口饭吃,那你就是青天大老爷。
而像赵俊臣这样贪得肆无忌惮路人皆知的大贪官们,哪怕再受圣宠,哪怕权势再大,却从无一人能落得好下场,李林甫、秦桧、严嵩等等,哪一个不是权势滔天?哪一个不是深受宠信?又有哪一个落得了好下场?即使可以平安老死,死后也会累及子孙。
为何?你名声太臭,危及了江山社稷,累及了朝廷名声!!若朝廷社稷根基动摇,皇族们统治什么?清官们怎么施展抱负?贪官们怎么继续贪赃枉法?你贪污受贿没多少人管你,但你不能挡了大家的路。
所以,那些名声太臭的贪官,不仅恨你的清官们要杀你,原本宠信你的皇帝要杀你,本是你朋党的其他贪官们,为了撇清自己,为了能继续贪赃,为了消灭证据,还是要杀你。
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想着杀你之时,你怎能不死?怪只怪你连贪赃都不会,竟然搞的世人皆知!!
以赵俊臣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虽然还远远不及李林甫、秦桧、严嵩等等这些“前辈”,但仅论名声之臭,却已是可望其项背,如若不出意外,哪怕他真的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下场绝对也好不到哪去。
值得庆幸的是,赵俊臣现在的名声作为,还远远没有达到危及江山社稷的地步,虽然敌对大臣们——尤其是那些清流们一直在极力宣传,但赵俊臣毕竟不过为官五年,时间尚短,他“贪官”的形象,虽然人人皆知,但还没有深入人心。
“还好,事情尚有挽回的余地……”
冷静下来之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赵俊臣现在只想着一件事——好好的活下去。
…………
现在的赵俊臣,之所以在朝野之间声名狼藉,却又地位稳固,是因为他会理财,是因为他受当今德庆皇帝的宠信。
当然,也不排除他真的会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但这一点其实无关紧要,甚至从某方面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继承的诸多记忆碎片当中,最清晰深刻的,一是他自幼以来的成长经历,二是他所贪墨的银两数字,而接下来的,就是德庆皇帝的为人,以及这些年来户部与内承运库的状况。
看起来,原先的赵俊臣,为了拍德庆皇帝的马屁、为了大明德财政,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记忆竟是这般深刻。
简单地说,如今德庆皇帝不仅喜欢赵俊臣,而且离不开赵俊臣。
德庆皇帝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昨天还要翻新宫殿,今天就要南巡,明天指不定就会派人靖清边患,而这一切,都需要钱,皇帝也是缺钱的。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德庆皇帝,如今明朝的财政周转,绝不会如此困难。
在赵俊臣出现之前,德庆皇帝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常常会为户部与内库没钱而困扰,想法很多,能实现的很少,而自赵俊臣出现之后,总会想方设法的挤出银子,满足德庆皇帝的种种欲望。
再加上赵俊臣多年来对德庆皇帝了解颇深,极是懂得他的喜恶,善于揣摩德庆皇帝的心思,往往德庆皇帝刚想要做些什么,赵俊臣已是提前将一切准备妥当,一言一行,莫不是让德庆皇帝即满足又开心。
所以,从某方面而言,世人皆言从前的赵俊臣不仅是一个贪官,还是一个弄臣,其实是一点都没说错的。
从前的赵俊臣,确实如此。
而这般作为,如今已经更换了灵魂的新生赵俊臣,自然会义无反顾的……继续保持下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