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同退为妥。”…
………
当李成离开后,赵俊臣再次拿起周尚景传来的密信,又细细的看了一遍。
然后,却是一声叹息。
这封密信,却是周尚景在向赵俊臣通报计划进度,里面详细描述了从京城到江南,沿途各地方,在太子朱和堉的主持下,因为南巡准备,而造成的诸般祸害。
简单地说,这诸般祸害,祸国殃民之处,百姓损失之高,还远在赵俊臣当初的想象之上——他终究还是小觑了如今大明地方官员的肆意妄为。
虽然太子一党如今依旧懵然不知,但实际上,因为南巡的准备安排,地方官府的私下作为,如今民间已经是怨声载道了。甚至在官府迫害之下,还出了不少家破人亡、百姓流离失所的惨剧。
按照周尚景的计划,很快的,这般民怨民恨,就会汇聚于京城,爆发开来,并将矛头直指太子朱和堉。
虽然这般计划,本就是赵俊臣亲自谋划,并是主要推动者之一,虽然赵俊臣在谋划之时,也早已有了觉悟与准备,但想到如今民间的诸般凄惨景象,赵俊臣还是忍不住有些心有戚戚。
毕竟,他自己就是造成这些民间惨剧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虽然已经残存不多,但赵俊臣终究还有些“良心”存在。
所以,虽然明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复出,能加大对太子一党的打击力度,并能在事后分到一些好处,但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用何般心情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民怨民愤,所以赵俊臣还是下意识的不想再继续参与。
“心态终究还是不行啊,明明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不敢亲自面对,没法像周尚景他们那般眼中只有利益,却没有善恶是非……”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许庆彦已是觉得赵俊臣情绪有些不对,问道:“少爷,你在想什么?”
赵俊臣悠悠道:“我之前曾听过一番言论,说是若是由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绵羊,绵羊也会养成狮子一般的性子,悍勇嗜血。若是由一只绵羊去带领一群狮子,狮子也会养成绵羊的性子,懦弱胆怯。两相争锋,由狮子带领的绵羊,能够轻易击败由绵羊带领的狮子。”
顿了顿后,赵俊臣却笑道:“原先我还觉得这般言论颇为有理,但现在看来,狮子就是狮子,绵羊就是绵羊,由绵羊来统领一群狮子,或是由狮子统领一群绵羊,又哪里能改变绵羊与狮子的本性?狮子与绵羊相处,绵羊注定是要被吃掉的。就好比贪官与清官,由一个清官统领一群贪官,只会被下面贪官整治的体无完肤,反倒是由一个贪官统领一群清官,说不定反倒会把下面的清官全部拉下水,最终同流合污……”
赵俊臣这番话,前面的狮子与绵羊的论调,许庆彦似懂非懂,但后面清官与贪官的论点,许庆彦却理解的极快。
所以,许庆彦理所当然的说道:“这是自然,贪心乃是人之本欲,世人虽说无数,但终究是顺从于**的十占其九,有毅力有决心能抵挡本欲诱惑的,却是少之又少,否则这世上又哪里有这么多的贪官?”
听许庆彦这么说,赵俊臣不由愣了。
这般有哲理的话,不似许庆彦能说出来的。
转头向许庆彦看去,见许庆彦一幅理所当然的样子,赵俊臣恍然。
对许庆彦这种小人而言,这番看似深妙的话语,只是小人们眼中最浅显的道理。…
而最浅显的道理,往往也是最不容置疑的真理,哪怕这般真理只是存于小人眼中。
摇头失笑后,赵俊臣突然问道:“庆彦,咱们府里,如今可用的银子有多少?”
许庆彦暗暗计算片刻后,说道:“总有一百多万两吧,少爷你要用银子?”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取出十万两银子来,其中一部分以‘悦容坊’的名义,在直隶各地开些粥棚与免费医馆,若是我所料不错,接下来就要有流民拖家带口的来京城告御状了,不管出于私心还是本心,总要让这些流民活下去才是。另外一部分,则让人拿着,沿着京城到江南,在陛下南巡途经各地,想办法救济一下受损百姓,这次咱们造孽不小,虽说有些虚伪,但能补救的话,还是补救一下为好。”
………
就在赵俊臣带着矛盾的思绪,打算做些亡羊补牢的事情,来安慰自己残存不多的良心之际,那李成已是回到了周尚景府中。
在周府,却不仅仅只有周尚景一人,黄有容、沈常茂两人也在,三人正商议着什么。
听了李成的禀告后,周尚景还未说些什么,沈常茂已是冷哼一声,说道:“这赵俊臣究竟在搞什么鬼?该复出的时候不复出,躲在一旁看戏,难道还想把咱们几人当做棋子,为他冲锋陷阵不成?”
黄有容似笑非笑,道:“怕是俊臣害怕自己这个时候复出,接着又随着咱们一同攻击太子朱和堉,会被陛下怀疑吧?俊臣有时候也太过小心了一些。”
沈常茂却冷声说道:“太没担当,将来又怎能成就气候。”
周尚景缓缓叹息一声,轻声道:“罢了,无论有他没他,计划总要继续。其实俊臣这时候选择暂避也好,他如今还逆不了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到时候逼着他支持太子朱和堉,咱们反而会多些阻力。”
顿了顿后,周尚景又说道:“既然俊臣他只打算看戏,那么咱们就任由他看戏就是。接下来依计行事吧。”
“首先是都察院。”沈常茂冷笑道:“都察院自被太子掌控后,给咱们添了不少麻烦,如今也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随着三位阁老一番定语,京城中枢,风暴开始了。
~~~~~~~~~~~~~~~~~~~~~~~~~~~~~~~~~~~~~~~~~~~~
PS:今天第一更,后面还有两更。第二更正在检查,马上就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十六章。风暴伊始。
第九十六章。风暴伊始。
第二天,早朝之际。k 首发更新
朝会刚刚开始,太子朱和堉就已是迫不及待的向德庆皇帝进呈,称南巡的诸般安排,河工、道路、龙舟、御驾等等,如今皆已是准备妥当。并在他的亲自监管之下,所用银钱,要比预计之中节省近八万两银子,速度进度,亦比预计中要提前了十日有余。在此期间,不仅没有劳民伤财,反而借着机会办了不少惠民之事,增加了民心士气与朝廷声望,民间百姓更是一片赞扬云云。
得到消息后,德庆皇帝自是大喜,对朱和堉的办事能力大加夸赞,诸般赏赐不提。
而朝中清流,又一向对太子朱和堉最为支持,趁着这般机会,更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好似南巡的诸般安排,之所以如此顺利,全是太子一人之功。
舆论之间,太子朱和堉在朝中的声势,也随之愈加高涨。
凭借着声望、功勋与德庆皇帝的支持,太子接下来的掌权参政之路,好似一片坦途。
然而,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事情只是刚刚开始。
………
却说那都察院,身为朝廷的喉舌与耳目,主掌监察、弹劾以及建议之权,不仅是明朝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更是朝廷与民间的联系纽带,其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责,至关重要。
原本,像都察院这般重要的衙门,朝中各大派系自然不会放过渗透的机会,一向最是势力混杂。
只是,随着德庆皇帝的诸般安排,太子朱和堉的两大亲信——李成儒与吕纯孝分别成为了都察院的左右督察御史之后,这都察院的势力,就渐渐开始被太子一党所掌控,如今已是成了太子一党的大本营所在,原先各大派系安插在都察院的棋子,或是被拔掉,或是被压制。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日子以来,都察院给朝中各大派系添了麻烦无数,弹劾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乃至于赵俊臣的折子,与日俱增。
而吕纯孝身为都察院的两大长官之一,对于这般情况,自是居功至伟。
………
这一日,下朝之后,吕纯孝回到都察院衙门的时候,面色红润,心情颇佳。
事实上,今日朝会上,庙堂上那些为太子歌功颂德的声音,正是由他带起安排的。
想到随着太子渐渐被德庆皇帝重视,太子一党在庙堂上的崛起,也就近在眼前,吕纯孝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在吕纯孝身旁,李成儒的心情也是相似。
两人说说笑笑之间,一同来到了吕纯孝的办公房间,商量着接下来的计划。
分宾主落座后,李成儒当先笑道:“吕大人,如今陛下心思明确,不仅不再压制太子,反而找着机会为太子增加声望功勋,想来等到南巡之后,太子殿下再多些镇国代政的经历,陛下他也就能放心的让太子殿下掌握实权,为国分忧了。”
吕纯孝也是笑道:“正是如此,如今的形势,实在是难得的良机,只是随着太子殿下日后渐渐实权在握,与周尚景他们的争锋相对,怕也就不可避免了,我等身为太子亲信,也要早做准备才是。”
李成儒冷哼一声,道:“朝中那些贪官权臣,咱们与他们争锋相对的时候还少了?都察院身为朝廷喉舌,如今已是在咱们的掌控之中,再加上陛下支持,就已是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权臣贪官,就算权势再大,咱们又怎会惧怕?”…
吕纯孝虽然也觉得有理,但终究稳重一些,道:“还是小心谨慎些为妙,先不说周尚景那个老狐狸老奸巨猾,就算是赵俊臣这个小狐狸,交锋之间咱们也从没占到过便宜,不可轻视。”
顿了顿后,吕纯孝又皱眉道:“还有,这次太子殿下他为陛下准备南巡,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他们,竟然至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刁难,今日我等为太子请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任何反对,太过顺利,反而让我有些不安,总觉得他们在谋划着什么。”
李成儒笑道:“吕兄你太过虑了,陛下对这次南巡的重视,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周尚景他们又哪里敢刁难?而这次南巡准备,在太子的亲力亲为下,也确实顺风顺水,不仅没有劳民伤财,反而惠民利民,实实在在的功劳,又哪里是他们能反对的?”
不知为何,听了李成儒这么说,吕纯孝反而心中有些隐隐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对,轻声喃喃道:“但愿如此。”
然而,话声刚落,房外就有敲门声响起,颇为急切。
“吕大人可在?吕大人可在?下官有急事禀报。”
吕纯孝微微一愣,已是听出门外是肖盛的声音。
肖盛身为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乃是吕纯孝的亲信,自然也属于太子一党。
“进来吧。”
随着吕纯孝的吩咐,房门“啪”的一下就被肖盛撞开,然后就见肖盛面色苍白,跌跌撞撞的来到了吕纯孝的面前。
见肖盛如此,吕纯孝皱眉道:“究竟发生了何事?竟然让你如此慌乱?”
肖盛却顾不得解释客套,甚至连一旁的李成儒都没看到,只是把一份折子递给了吕纯孝面前,说道:“吕大人,您先看看这份弹劾折子,刚刚才收到的。”
吕纯孝见肖盛如此急切,神色也严肃了一些,接过折子,打开一看,没过多久,面色也渐渐的苍白了起来。
一旁的李成儒不由奇怪,问道:“究竟是什么事情?竟是让吕大人如此失态?”
吕纯孝双眼有些失神,似乎考虑着什么为难之事,没有回答,只是下意识的把折子递给了李成儒。
李成儒打开折子一看,更是不堪,身体一颤,险些跌倒。
这是一封山东道的监察御史弹劾山东菏泽知府张顺德的折子,称张顺德为了准备德庆皇帝的南巡,近两个月来劳民伤财,大动干戈,仅仅只是为了给德庆皇帝建造一处暂歇行宫,就强征了七十余户民宅,让四百余名百姓流离失所。而为了补足建造行宫的银子,菏泽一地的税赋银子,更是被私加了一倍有余,如此一来,菏泽一地,自是怨声载道。
今日早朝,太子朱和堉才刚刚向德庆皇帝禀呈,称南巡准备万无一失,更没有劳民伤财之举,声望声势也因此而大增,但朝会刚刚结束,这封弹劾折子就到了,这岂不是在扇打朱和堉的脸面?
但事实上,这封弹劾折子,给太子朱和堉、乃至于太子一党带来的危机,却远不止于此。
最关键的问题是,都察院在收到这封折子后,究竟该不该呈给德庆皇帝?
~~~~~~~~~~~~~~~~~~~~~~~~~~~~~~~~~~~~~~~
ps:凌晨前还有一更哦。
wqe
看小说请到ww;w。6.;cm;
第九十七章。左右为难。
第九十七章。左右为难。
这封弹劾折子,都察院究竟该不该转呈给德庆皇帝?
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k 首发更新
吕纯孝在都察院任职多年,经验丰富,对于这封弹劾折子所带来的影响,经历过最初的震惊后,很快就已经想明白了。
这封折子虽然弹劾的是山东菏泽知府张顺德,但矛头却隐隐指向了太子朱和堉。
只是,其真正用意,却未必不是为了图谋如今已经被太子一党所掌控的都察院!
经过早朝上清流们对太子朱和堉的歌功颂德,这南巡的诸般安排,如今已好似太子亲力亲为,大小事情,皆是由太子亲手安排一般。这般造势之下,有功劳自然全都是太子的,但有了过错,也需要太子来担着——至少也是一个监察不利的罪名。
如今太子声势正旺,这种时候,这般弹劾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