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送去。那天政君开会中午没回家,于是庆勇就交代给冯莉让政君给父母送过来。这个冯莉真是典型的她母亲的翻版,货一到手,一看品质不错,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当天就给自己的家人寄走了。唉,至少胳膊肘也是往里拐,但是却搅浑了一锅水。政君的父亲打电话到政君办公室告诉政君下班方便的话就把小米送过来,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喝上新鲜的小米粥了。
政君回到家一推门就问冯莉:“庆勇的小米呢?晚饭我就不吃了,我把小米给爸妈他们送过去,就在爸妈那儿吃一口饭再回来。”冯莉不以为然地回着:“这么晚还去什么,小米我给我爸妈他们寄走了。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挺认真的,北京不有的是。真爱喝,哪天再买吧。”冯莉不动窝地靠着餐桌看报纸,脚边散落着一堆零七碎八的杂物,她还用脚往一起推了推。
政君虽然在家排行老小,有些受宠,但严格的家教让他深知礼数的重要,更何况他又是极孝顺父母的。东北人特有的方刚劲儿一上来,他一个箭步蹿到冯莉跟前,一把就把冯莉手上的报纸扯了下来,被激怒地吼道:“什么?你再说一遍?你还是不是我妻子?你家里人是怎么教养你的?你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这样处理了,你简直……”政君最后强忍着把骂人的话压住没吐出口。他第一次对冯莉露出了青筋。冯莉倒也不示弱,她仗着新婚不久的威严,噌地站起来,不高的个儿,都能让烫着微卷上翘的短发打到政君的脸上。她提高了本来就高的嗓门回敬道:“我就是没打招呼,已经寄了,你想怎么样?你孝顺父母,我还孝顺父母呢!都是父母,你凭什么说我错?不就是一袋小米吗?你爸妈就是成心挑事!你想骂人,你敢,有本事你骂。”平房的隔音都是很差的,两个人怒吼的声音惊动了紧挨的邻居,邻居用开门的声音警告他们已经影响了周围的安静。敏感和爱面子的政君把拳头砸到了桌子上,冯莉喝水的杯子颤动了两下,溅出了几滴水。政君一个回身,“嘭”的一声摔上门走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印 七(4)
政君赶到国营商场旁蹲守的个体户那里,用粮票换了些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小米,挤上公共汽车,直奔父母家。政君的父母一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还没等政君敲门就赶紧把门打开了,平时政君已经习惯了,一般都会自然地关门进屋。但是今天政君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调整好状态,有些不太对劲儿。政君的母亲最了解儿子,她觉出了政君不同以往的神态。政君进了飘着他最爱吃的豆角焖肉和青椒炒土豆片香气的屋子,径直走到米柜前,直接把小米放到了柜子里,没有让懂行的母亲看到。因政君的母亲有过农村种地经历,她能一眼认出粮食的品质。心虚的政君强装笑脸讨好着:“爸妈,这是庆勇带给你们的,挺沉的我帮你们放好。”政君洗了手,坐上摆着六菜一汤的饭桌,端起母亲刚盛好的米饭,一边说“太香了”,一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的父母高兴地看着他。他也有一段时间没来了,一是确实忙,二是结婚不久,冯莉总是要求他单独陪她,不愿意来他父母家。
母亲起身去厨房了。政君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局级干部又是技术带头人,临退休从东北调进北京,在此退了休,便于今后的技术指导工作,所以父母的房子比较大,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不像政君他们还要到外面上公用厕所,厨房在平房对着的只能放下灶台和煤气罐及一个碗架的、容一个人进身的小屋,赶上冬天菜从厨房端进屋里要遭受突然冷却的一个过程。唉,那时结婚能有一个像样的居所已经不容易了。政君跟父亲聊起来,父亲对他不像以前那样回家有了些埋怨。这时母亲从米柜那边捧个钢盆走到政君面前,奇怪地问:“小君,这不是庆勇老家的特供小米,这也太普通了吧?北京哪都是这样的小米。你拿错了吧?妈还想给你煮一碗喝呢。”毕竟是五个孩子的老小,又是唯一在北京工作的,被父母宠爱的政君还是没有挺住自己的委屈,道出了缘由。
这下自然一场硝烟弥漫在了政君父母家中。选择的错误已成事实,父母心疼的是儿子政君,心痛的是儿媳的没有教养。政君的母亲在农村下放过,虽然具有知识分子的知书达理和宽容贤淑,但是当然更有着东北女人的耿直和爽朗。她决定到政君的家里去看看,会一会她的儿媳妇。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政君的母亲来到了政君的平房。一进院子拐个弯,就能看到政君家的窗帘依然遮挡着,但是对面的厨房已经有了动静。政君的母亲紧走几步推开厨房的门,一看政君正在热豆浆,煮鸡蛋,这让平日里疼爱儿子的母亲有些不得劲儿,“小君,冯莉病了吗?”诧异的政君赶紧出了厨房:“妈,您怎么来了?”“我来看看你们,给你们做了两个菜,也不知她爱不爱吃?”母亲保持着姿态。“哦,妈您别担心。冯莉工作挺辛苦的,每个周日都是这样,她要睡到九点多。我习惯早起了,睡不着,就我准备早饭吧。”政君尽量缓和着。其实愚蠢的解释还不如不说,谁都知道,冯莉因为嫁给政君,组织上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把冯莉调到北京的一个图书馆,哪里谈得上忙。这时母亲看到了厨房地上放了一盆正要洗的衣服,男女的衣服都有。因为刚加了热水,衣服上面还有些热气,洗衣粉、肥皂、搓衣板摞在盆旁的小板凳上。政君的母亲二话没说,转身推开了政君家的门。冯莉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不情愿地起来慢腾腾地穿着衣服。
心印 七(5)
政君的母亲推开门,愕然看到政君居然生活在如此糟糕的家庭环境里,满眼的狼藉,满眼的灰尘,满处的灰色调,哪里像个有女人的家,简直就是一个男人的单身宿舍。冯莉打着哈欠的磨蹭,实在让政君的母亲生气。“妈,你来了。”冯莉有些心虚地小声说。母亲铁青着脸把裹着毛巾的两个铝制饭盒从兜子里掏出来,重重地放在还留有昨晚碗筷的桌子上。母亲给了冯莉一句:“我的儿子是你的丈夫,请你自重一些,请多关心和照顾他一些,对你没有坏处。想必你的家人是应该教育过你的,如果没有,那我的儿子太委屈了,他看走了眼。”说完,政君的母亲斜了一眼身旁的政君,想说什么又没说,扭头走了。政君追出去,母亲摆手回绝了。政君知道母亲受了很大的刺激。
自此冯莉与政君和政君的父母的矛盾正式拉开了序幕,政君的家人几乎不和冯莉及家人来往了。本身冯莉的家人也经常在当地数落政君家的不是,让政君及家人也略有耳闻。孤注一掷的冯莉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她不断向政君提出她家里的需求,越来越养尊处优,就连喝杯水都会让政君去倒。
在外面威风十足的政君回到家里,却成了“妻管严”,但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因为政君的忍耐和认命是没有办法的。冯莉的歇斯底里让政君曾经愤怒到动了手,冯莉居然回敬了他,把家里能砸的贵重物品砸了个遍。当晚政君写好了离婚协议,谁想当冯莉看到那一纸离婚协议,立刻就跪在政君面前忏悔,号啕大哭。政君不敢相信这就是蛮横不可一世的冯莉,他开始恐惧冯莉的行为,一个女人可以这样正反地演绎自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害怕了,躲回了父母家。但仅仅在第三天他就放下工作赶赴医院抢救室,因为冯莉服安眠药自杀正在抢救。冯莉这场自杀的戏,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政君的粗暴导致的,让几乎所有的人都异样地看待政君。她成了受保护的弱者,而政君成了被责难的对象。
也就在那个时候政君想到了两句话:“离我远一点”,“不要走近我”,其实是一个意思。但说两句比说一句感受更强烈。
他时常问自己当初为何鬼使神差地娶了她?归到最后宿命的观点就是上辈子他欠了她,这辈子他要还,命吧。在婚姻可以影响仕途的时代,官场的人自觉地守着一个原则,宁可分床也不离婚。所以离婚是政君不可实现的梦想,离开才是解决一时困境的现实。
政君想方设法让冯莉有机会就出差,有机会就出国学习,回避、躲避、逃避成了政君困苦中的消遣。人们总是在追求一种平衡,但平衡的支点很难持久。平衡是暂时的,发展破坏平衡,也创造新的平衡。家中布满了尘土,没有馨香,也没有生气,然而家终究是家。这里可以躲开社会的各种“辐射”,踏踏实实地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支配自己。日子恢复了平静,政君的心却不平静。他知道缺少的那一半,使生活失衡,这是他自己造成的过错。权衡得失,政君感悟到:我不知所为,我一无所得。
后来在几乎缺乏性的生活中,他们的儿子出生了,短暂地成了政君的寄托。自从他的妻子协同岳母执掌了明明的教育后,政君又陷入了麻木,他唯一的安慰是,儿子毕竟流着他的血液,孩子的善良和宽厚还算保存着李家的本分,娇生惯养也就罢了,不指望儿子能够怎样,嘴上叫着儿子就够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心印 七(6)
婚姻和家对于政君而言只是一种形式和责任,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对事业有了更多的紧迫感以及高度的热情和理想。但是随着人情、官场、市场的不断变化,他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变化。
政君一向对工作恪尽职守,循规蹈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他也处于社会变革和价值观的重整之中。默默无闻和两袖清风,似乎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忆和落伍的规范。“说话说得好,办事办得巧”,“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关系就是生产力”,成为新世纪的流行语。政君不情愿地适应着,这方面的无奈其实比婚姻更纠结于他的内心。政君用炽热的公平与公正感去适应着滑溜溜的社会。他不想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想利欲熏心和阿谀奉承。和同学聚会他经常开玩笑说:“婚姻可以无性,工作可以无心。”其实他若真能简单到如此,也许他就不累了,关键是他做不到。
社会上泛滥着权钱交易、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肉体商品化,精神、感情空间不断被挤压,把变革社会中的人们心态扭曲得不成体统。当然,体统不过是面子,面子是别人的,肚皮是自己的。用“传统”的观念看,大家把立命的“差事”倒过来做。政治的残酷性是因为每个对手都是精神杀手。他的心开始不平,但尽量不表现在脸上和行为上,他小心地维持着左右逢源和内心的暂时平衡,把潜伏的危险看成了快乐的驿站。
政治就像跳小步舞,灯暗下来的时候总会有小动作,但又不能出圈。能爬到高层的人,都会玩这种把戏。每次出来,都要受到一次官场的“洗礼”。这是一个生动的课堂,有活灵活现的教材,有鲜明的人物。他被多次暗算和背叛。
有一次,竞争上岗,政君听说自己排在了最前面,心下暗自喜悦。同时竞争的一个老同学,来恭喜他并请他吃饭,酒过三巡,政君东北人的耿直,让他谈起了抱负。那个朋友撺掇着他在座谈会上讲出这些和时政相关的观点。“国家机关就需要你这种敢言的公务员,你的一番言语和思想能够打开一片新气象。”这番话激发了政君骨子里的热情。第二天在座谈会上,政君如实道出,那一天会场上保持了几秒的静寂。在沉默的背后,政君成了争议的焦点,而回避焦点自然成了维护和保持秩序的最好手段。政君的那位老同学得到了那个位置,后来在庆祝酒席上,政君端着他的清高说:“老同学呀,还是你了解我,话我替你说了,事我也替你办了,能力有限,混得还是不如你呀!以后也要提携我一下呀。”
还有一次,一向艰苦朴素的政君,终于在经商的叔叔的帮助下,扔掉自行车改成大众捷达,随着大众认可的公务员的品位走着。叔叔的公司在北京有个办事处,那里放了一辆三菱顶级的越野车,接待客户用。男人骨子里对车的嗜好就如同他们男性的体征一样重要,政君在周末时常开着这部车子载着家人或朋友去休闲一下,摆摆威风。没多久一封检举信让领导找他谈了话。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政君呀,这么贵的车子,让同志们知道不好吧。我相信你的为人,但总不免有人会说闲话的,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你处长的位置是很显眼的,对局里影响也不好,更何况这次的竞争上岗很重要,不要因小失大……”政君的脑袋在那个时候是膨胀的,血液几乎要冲出血管。他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向领导说明了原因。他被朋友背叛了,这件事也一直成为他内心的结,因为他知道是谁。还算让政君平衡的是,他们俩都没得到那个位置,得到位置的是一个平时在单位里非常不起眼的同事,政君感叹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的,政策就是妙在这里,让官场上的局势变幻莫测,让官场上的人相信了运气。政君的最大改变是把“利国、利民、利己”改成了“利己、利民、利国”。
心印 七(7)
老一套的路数耍完之后,新一代年轻人带着底气在局里竞争上岗,可称明争不暗斗。走江湖,圈场子,总要一比高低。政君已经在这个位置快十年了,几次新的权力位置的失去,让他没了信心。看着火力极强的年轻人的表演,他更觉疲惫,关系走动那一套也让他倍觉无聊。他开始有退出的念头,只是在找适当的时机。
有人说,领导就是上帝。只是因为上帝离你太远了,你眼中才没有上帝。没有办法,人心掩盖在雾纱下,看不清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谁也无法说清这种工作之中的感受,但政君还是务实的,他的双重性格最终让他选择了适应,而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下海,成为千万亿万富翁。
二十几年的拼搏,政君得到的评价是:政治素质好;熟悉干部工作业务,工作踏实认真,严谨细致;注重学习,善于研究问题;奉献精神强,不计名利,甘于奉献;作风扎实,为人正派,团结同志。要求自己严格。并希望“进一步发挥传帮带作用”。
经过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