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河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带河畔-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槐村的大棚种植当初市里本就投有关注,虽然效果不如预想中的完美收官,可终究不是还有林民这个成功案例在在这儿么!于是这年五月份,市里下来的两个技术员回调不久,县里便花时间专门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表彰丁槐村大棚种植的突破性进展,并着重表扬了“科技大棚种植能手”李林民同志,还发了一张奖状和一台电视机。奖状被解建斌挂在了村委的办公室里,电视机林民搬回了家,放在了自家客厅里。
  这后不久,市里召开农业发展会议时,又给林民下了邀请函,作为本市农业创新的典范之一,参加经验总结与学习报告。
  赶巧了,林民开会时遇上以前卖葡萄时认识的一位姓徐的客户,跟林民的温室大棚专业户一样,他是以葡萄种植专业户的身份被邀请来的。虽然请了他们过来,可实际上本次会议发言的却是台上的几位领导。林民俩人在下边听得无趣,又见周围的人都是各忙各的,连台上的领导都有眯着眼睛打盹儿的,遂也凑着脑袋悄悄地拉起呱来。
  “葡萄徐”全名徐志刚,家住本市新城的批发市场一带。说是葡萄专业户,其实徐青主要是下乡收购葡萄再联系客户出省倒卖的,因着在本市葡萄园种植区颇有名气,又自己在几个镇上开了些个门头,也算是个农民致富的典范。是以,这次也被作为代表邀请了过来。
  徐志刚听说青云的事儿后,便劝慰林民道,强按驴头不磨磨,强按牛头不耕地,既然孩子不愿上学,也别太强求,这年头工作好找,不用非得挤大学那根独木桥。又介绍说市里一家新开张的超市正在招收银,一个月工资六百还多,林民要是愿意,他可以找人给青云看看。
  林民还惦记着让青云继续上学,听了徐志刚这话,虽有些心动,又盘算了一下,终究有些不甘心。
  徐志刚做生意惯会察言观色,见林民并不吱声,就知道人家心里估计是另有打算,便不再提这事儿,三言两语,将话头转到了别处。
  市里的会开完之后两三个星期,便到了麦收时节。
  以前农村的学校都有春季挖草药、麦假拾麦子、秋收揽花生的勤工俭学劳动,每个年纪段的学生有自己年纪段的劳动份额。完不成任务的话,要么家里帮忙填补上,要么周末不休息由老师带着继续去干,跟每个村的义务工一个性质。这几年正逢朱总理推行教体改革,山区几十个镇子上的中小学校从上往下都将那义务劳动给取消了,可虽然免了麦收时的义务劳动,作为本地比较忙的麦假却还一直保留着,为的是让孩子能回家搭把手,帮忙拾个麦子看个场院什么的。
  初三下学期的课本就因为技校招人上得有些断断续续,这会儿又赶上了近一个周的麦假,青云直接托人将铺盖从宿舍给捎了回来,这是打算连学校都不去了。
  林民又恨又恼,可因为正忙麦收,青云这妮子又耍了个心眼,这半天躲到她大姨家去另半天又躲到她邻村的同学家里,林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修理这混账姑娘,便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由着她去了。
  这时候是两千年出头,虽然大型收割机还没在全国普及,可半自动化收割机却已经悄然出现在丁槐村的田间地头。麦收时极忌讳阴雨天,特别是半路雷阵雨,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偏偏能浇倒好大一片麦子,湿了麦穗儿生了芽。到了这个时候,只要麦子有那趋熟的迹象,家家户户便是宁可赶着月亮捎了黑,也要将麦子收回到场院里才算安心。
  已是春末夏初,白天太阳忒毒,为防中暑,林民跟玉秀便赶在月亮明亮的夜里下地割麦子。
  割倒的麦子一捆捆地矗在地头上,像一个个小蒙古包,蹲在田间地头,等着白天用拖拉机拉回家。若有那地头儿正好临着大马路或麦田周围地势颇平的,便一边叫来收割机,一边叫来打麦机,再在马路上或三轮车上铺一层塑料油纸,那边田间机器割下来的麦子刚送到打麦机里,这边塑料油纸便直接拢着麦粒了。这样出来的麦子,回家只需在平房上晾一晾,扬一下场即可。这是最方便快捷的法子。
  林民家的二等地便靠着丁槐村通老钟家村的大马路。因林民嫌收割机割得麦茬太高,不便宜种苞米,他们家的麦子仍由夫妻俩手把手地割着。白日里割好的麦子这会儿正一垛垛地堆在地头边上,而地里尚有一亩有余的还没割完,不过是明日白天的功夫。
  一连两三天,夫妻俩都是从吃了晚饭一直抢收到晚上十点多。之后,林民便直接在地头上撑起拖拉机斗来打个地铺,方便在这看着麦子,玉秀则抱着早已睡熟的儿子回家。
  明媚的月亮带着几丝清淡的云彩直愣愣地挂在天上,夜晚的田地里一片祥和,连麦穗上都笼着一层淡光。尚未入夏,知了猴儿还没从地里钻出来,自然地,夜晚也没有“知了知了”的嘈杂声儿,倒是不远处的水塘边上时不时会有几只癞蛙呱呱叫那么几声,合着远处林子里传来的布谷声儿,显得有些单调寂寥。
  林民斜躺在麦秆儿堆成的地铺上,一手捏着一支烟,一手压在脑袋后权做枕头,心里想得,却是自家那倔犟不听话的闺女。
  一直以来,林民对闺女青云的喜爱就超过儿子雷达不少。或许是因为家里一直是兄弟俩,乡下小子又是淘气惹人厌的,所以对小子就没那么多稀罕了。再加上青云是他跟玉秀的第一个孩子,不得不说,林民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多深,那期望就有多高。
  林民到现在都寻思不明白,当初那个年年拿学习奖状、回家就知道写作业的好娃子咋就对上学这般不待见了呢?!瞅瞅整日里跟自家姑娘一块儿上学的解家四丫头,平日里到他们家串门,看到桌上有个韭菜炒鸡蛋都馋得挪不开眼,身上的衣服穿得也破,腿上的牛仔裤没有一条不带补丁的,鞋子总有一只露着脚丫子,更不用说挂在身上的那一眼就能看出是肥料袋子改成的书包了。偏偏即使这般光景,人家姑娘那学习成绩却那叫一个好哟!到现在都在青云他们学校的尖子班里排名前十。再看看自家姑娘,新书包一学期一换,一开学就治一套新衣裳,还有那零花、那辅导书,哪本不是姑娘看上了他立马就给掏钱买,偏偏这书买了一本又一本,这正儿八经看书的倒成了人老解家姑娘。
  林民原想着两个娃打小一块上学、一块玩耍,自家闺女即使没有解四丫头爱学习,最起码也不出大格吧!哪知这熊丫头这回子竟然连学都不想上了?!这熊丫头,真真是要气死她老子哟!
  林民忽然想起前两年打工时碰到的雇主刘家的大儿子!那奇状怪异的头发,那腿上满是窟窿的裤子,还有那被烟熏得发黄的指头……不中!他家的娃子,绝对不能长成这般模样!林民一个猛子坐起来,狠狠地将烟头捻到泥里。
  镇中心中学麦假过后的第一天,林民便拎着两条泰山一箱杏花村去了青云的班主任姜老师家。
  姜杰今年二十七,尚未结婚,便一直住在学校后边的单身职工宿舍里。林民去时,他正在宿舍外的公共水池子台上洗黄瓜。
  技校招生一过,姜杰班上剩下的学生名额不到三十,走了整整一半。而剩下的这些学生里,李青云既是同事的外甥女,又是班里有名的问题学生,她的家长,身为班主任的姜杰自是认识的。
  两人一打招呼,林民便赶紧放下手中的烟酒,将姜杰手里的盆子强接了过去,捋了捋袖子,卖劲儿洗了起来。姜杰本不同意,只是林民很是坚持,互谦不过,便索性放了手由着他将东西端回了屋子。
  林民本就是掐着中午头的点儿过来的,除了带着烟酒外,还自学校边上的熟食店里称了半斤酱牛肉、一只烤鸭。将牛肉切了切,撕了半只烤鸭,姜杰又拍了个黄瓜,糖拌了个西红柿。两人就坐在马扎上,就着门口支起来的折叠式小学习桌喝起小酒来。
  林民的来意其实姜杰也明白,来这里找他的家长哪个不是为了自家孩子能有些出息?家长都希望老师在学校里多抓抓自家孩子,能提提成绩。可关键是,班里有这么多孩子,又有那么多来找的家长,即使要抓,也得抓那些上进的、晓得学习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上帝,不是菩萨,老师带学生,或多或少也是要为着自己的利益着想一下,别鬼扯那些什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连奖金工资都没了,见天喝西北风那才真是没了油的蜡头!
  姜杰自认为自己不是那不管学生的班主任,可李青云同学,真真不是他能镇得住的。看看这半学期来李同学的“辉煌纪录”吧!期中期末月考皆稳定于班上后十位,课间操基本次次旷操躲去女厕所看小说,晚休时因为跟同学吵架被值班老师逮住七次,上数学课偷看小说被数学老师逮住送到他那三次,被语文老师没收小录音机三次……一个女同学,能在班主任这留下这么多“案底”,连带了四五茬学生的姜杰都不得不感叹,真是个罕见的刺头啊!
  可现在孩子的家长来了,还是在技校招生完之后来的,可见这家家长对孩子抱有无限希望的。姜杰也是农村长大的,也能理解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情,大热天的,赶十几里山路不说,便是出来一趟,心头还得惦记着场院里晾着的麦子,和地里尚未忙完的农活儿。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只为了让老师多关照一下自家孩子,即使再远,即使再忙,这些做家长的,也心甘情愿地赶过来,只为能从老师嘴里听一句“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好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就这样,两人一个有意奉承,一个真心体谅,喝了一中午小酒后,姜杰便拍着胸脯保证道,只要这孩子呆在学校里一天,他就将人给看严了抓紧了,争取让这孩子中考能考上个上得了台面的高中!
  青云姑娘固然别扭,可在她爹给断了零花、她妈给收了小储蓄罐的强力压迫下,也只得委委屈屈地继续上学了。这一来,最高兴的倒是老解家的四丫头了!原来刚过去的这波技校招生后,丁槐村里还正经去上初中的竟只剩下青云、解家四丫头和村西头的一个姓刘的男娃子了。其他几个,要么去读农技中了,要么便直接借着这个由头外出打工了。若是青云真不上学了,那以后可就是自己一个人走这十几里的山路了。现在好了,青云继续上学,自己不光有了作伴的,以后若是碰到个下雨下雪天,还能蹭李叔家的摩托车坐坐,解家四丫头高兴地晚上睡觉都想在炕上打几个滚。
  期间,青云又找借口逃了几次学。可李家亲戚本就不多,青云能去的地方也没几处。玩得好的同学要么外出打工了,要么去市里上农技中了,口袋拮据的她更没法去找。是以,每次只要班主任的电话刚过来没多久,林民便骑着摩托车往那几家亲戚家走走,不到两个钟头,便将人又遣回到了学校。后来,林民索性截了青云的零花,伙食费也按月直接交到姜杰手里。青云身无分文,即使逃课逛街也因为手头紧没了兴趣,后来慢慢地,也逐渐息了辍学的心思。

☆、地莓

作者有话要说:  三五颗小叶,妥妥地聚在抽头儿,嫩红的果子藏在叶中。摘一粒深红拾如口中,一口甘甜一口凉,轻轻青草香,淡淡粗茶味,一席藤蔓萝,不输一地梦——地莓。
  春去秋来,眨眼又到了秋收季节。先是拾花生,接着掰棒子。忙碌的秋收过后,大棚便开始起塑料膜了。
  继上一年的实验试棚成功之后,今年秋天刚过一半,市农业局便下了《落实到村各级定额建棚脱贫致富全市农村奔小康》的红头文件。丁槐村作为种大棚的典范村,市里特别指出,要建不少于六十个的高标准、科技化蔬菜大棚,一方面让丁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村,一方面要做到让全市市民自今年冬天起,年年都能吃上本市产的新鲜蔬菜。而镇上为了创优争先,则发文时直接将建棚数额提到了一百个,美其名曰,每户一个棚,种菜齐上阵,科技改革新农村,发家致富只一冬。
  通知经村支书解建斌一念,村里立刻炸了锅。那刚推了大棚泥墙的人家便说,有能耐解建斌自己去种吧,反正他们是不种了,去年都赔了上万了,今年可不去作那傻不愣蹬的冤大头!
  村里其他人想想也是,这种大棚除了林民家挣回本了外,其他几家还真没挣上几个钱。这要真让全村人都去种大棚,那还不得亏死?!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村里人便三三五五地嘈嚷着到村支书家讨说法。
  解建斌也是无奈,虽然年前技术员在时事事都夸得奇好,说种大棚本就第一年成本高,投入较多,只要把第一年熬过去了,以后便是只等着回钱的一本万利了。可这话说的,不光村民不信,就是解建斌自己也不咋信,要不是几个人眼红林民是个能挣钱的才跟着起了大棚,去年那种棚标兵可真真就成了“光杆司令”。
  话说回来,倒是技术员讲的果园病虫害防治,极对种果园的乡民胃口,大家趁着技术员在,三天两头就追着问果树问题。到了晚上技术员专讲病虫害防治时,来听课的村民多得更是连落脚的地儿都没了。
  丁槐村这几年种果树的农户越来越多,连带着邻近的几个村子都兴起了果园子,可苹果多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扎堆了,先是每年必经几遭的病虫害,后又有丰年果贱伤农频出,来收苹果的代收商要求也高了,型号七五以下的根本不值钱,更别说不少家果园里还种着国光、乔纳金等杂果了……这个时候,技术员的到来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比起整日里这里打听一点那里询问几句来说,技术员的指导着实方便了不少,可信度也高。细说起来,大家伙儿对技术员其实还蛮矛盾的,既骨子里相信佩服,有时又带着浓浓的质疑。无他,大家尚未从中看到能纳入怀里的福利而已。
  听技术员讲病虫害防治不需要花钱,反正农药啥时都得买,不过是换种配药法子而已。可听他们之言建大棚,那可就不大成了。毕竟两千年出头那会儿,万元户虽有,却也不多,谁家也不会舍得一下子便往那不靠谱的棚里投一万块钱资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