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
《心经》是世界上最短的佛经,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心经》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全经虽然只有二百六十字,却在佛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被认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获得人生解脱的真谛。
《心经》自流传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此经文约而义深,除非高僧大德的指引,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
世俗的网罗遮覆了许多美好的人性,商业性的繁忙带来灵性的消蚀。而那些开悟的禅师,在灵性与现实的撞击中闪耀出光照千古的机锋。他们超拔于红尘之上,在对人间万象的徐疾指点之间,足具警醒世人的法力。他们以禅者之身顺性而为,躬体力行,大智大勇,洒脱神奇。
禅者以自身的修为开拓着心灵的家园,生命的净土。他们的世界,深邃广袤,灵动空明。其言其行所蕴涵的般若智慧,阐发的顿悟思维,使人契入宇宙真谛,理解自然之道,融于天地之间,由此直指生命的本真,人生的奥义。
今人为事业奔忙,无一日休息,身心俱疲,岁月流逝,茫然若失,遂发川上之叹。偶读《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方悟心灵中蕴藏的大智慧,对生命倍感珍惜。万事纷纭,事过心清,心达明,觉正圆,参悟内心空灵之境界。始觉十位大德原来是人生智慧的传播者,吾侪之良师益友。
按佛门的理解,佛经只是佛祖宣讲无上佛法所行的方便法门。因此,众生读经不应执著于佛经的文字。所以,《心经》虽只有二百六十字,但不同的大德对它的断句、标点,往往有自己的理解和讲法,望读者在阅读时予以留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谨祈愿本书的出版护佑中华苍生,启迪人类善根,襄助世界和平。
空了居士
前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深山古刹中,随着晨钟暮鼓的敲击,这超越时空的诵经声就会响起;
在都市寺庙中,随着朝云晚霞的升腾,这空灵亘古的诵经声就会传来。
无论是出家的僧众,还是在家的居士;无论是修行高深的高僧大德,还是皈依佛陀的善男信女,都将这部经典作为每日早晚的必修功课。
这部佛家经典也成为流行歌手咏唱的内容—王菲的歌声让这部经典成为传遍华夏大地的优美旋律;黄慧音的玉音又使海内外多少人狂心顿息,归于宁静。
即使在穷山僻壤,那目不识丁的老妪,那天真蒙昧的孩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能随口而出……
古老的中华,数千载来是佛化最广泛的国度,而这部经典就如同阳光一样,普照到这个国度的每一寸土地上!
这部经典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人们一般简称它为《心经》,经文最简要,义理却最丰富,寥寥二百六十字,包罗了佛法的精华、般若的心要。
《心经》在佛教经典乃至整个佛法兴衰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高僧大德都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唐代高僧法藏大师说:“《般若心经》者,实谓曜昏衢之高炬,济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
清代永觉禅师说:“兹《般若心经》者,文约而义寔丰,词显而理殊奥。首开空色两门,专破有无二执。有无尽而实相可显,色空合而妙义方圆。”
民国时的高僧弘一法师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近现代的应慈法师、圆瑛法师、太虚法师、圣严法师、净空法师、圣一法师、梦参法师、印顺法师、济群法师等海内外知名的高僧大德,都极力推重《心经》,并借各种机缘向广大佛教信众和善男信女们进行讲解。
如果把二百六十字的《心经》所包藏的义理充分展开,就是一部六百余万言的《大般若经》。如此深奥的义理,若没有高僧大德的讲解与引导,一个工作和生活都很繁忙的现代人显然是很难钻透的。有鉴于此,笔者编选了这部《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
为了贴近现代读者的语言习惯,让广大读者能轻松快速地悟解《心经》的甚深奥义,本书,将上述10位近现代高僧大德的《心经》讲义、讲记、讲录收罗一册。这样读者朋友就能一卷在手,不必他求。并且能够各家对比,前后参照,极有利于打开眼界,从不同的角度参悟《心经》的真谛,而不会因为囿于一家之言而失之偏颇。
据佛典记载和民间传说,从古至今,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功德和感应殊胜。
《心经》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能“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星球就经历了难以数计的苦厄,人生也充满着说不尽的苦痛。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诵《心经》,受持《心经》,解悟《心经》,为自己祈福,为亲人好友祈福,为中华复兴祈福,为世界和平祈福!愿佛光普照宇宙万物,愿佛陀保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杨健
庚寅年初秋
谨识于五台山普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心经》的由来
关于《心经》的由来,佛教界的说法是,玄奘法师在阅读经书时,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唯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为感谢玄奘的调治之恩,无以为报,唯有一部经书,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老和尚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现在佛教界流传最广的,便是玄奘法师的译本。
那位老和尚又是什么人呢?有人说他是观音菩萨,也有人说是鸟窠和尚。为什么叫鸟窠呢?他在树上搭个小篷,像鸟窝一样住在树上,生活多简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鸟窠和尚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些话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觉得很有道理。
后来,玄奘法师在取经途中,经过茫茫大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唯多鬼怪。在如此危险万分的绝境中,只要玄奘法师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立即消弭无形。依仗着《心经》的功德神力,玄奘成功到达印度取经,15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佛学经典。
有人说,五千字的《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华,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则是五千字《金刚经》的浓缩精华。所以,一部《心经》所包含的意义,非常广阔。《心经》在中国大约有十八种译本,其中以玄奘法师的译本最为简洁、流利、清楚。至于《心经》的注疏,自古以来有一百多家,可见《心经》研究之众与传诵之盛。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经》白话浅释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译本和注疏呢?因为《心经》很难看懂,所以不断有人在尝试新的译法和注解。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同样是如何看懂《心经》。最简单的做法,也像《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样,让各位读者自己去领悟。或者,直接引用某一位高僧的注疏。但是,这两种办法都不合适,因为其中的梵语和宗教术语始终是让读者费解的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次完全通俗、完全白话的注疏。
值得注意的是,让《心经》完全白话,不仅难度很大,而且违例;不仅吃力不讨好,而且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因为《心经》含义宏丰,白话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把最粗浅的理解拿出来,给读者一点启迪。真正要理解《心经》的奥义和美妙,还是要去阅读原文,自己去体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经文的大意是:观世音菩萨在深入思考人生的终极目标问题时,透过纷繁的俗世生活,看清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因此超脱了一切的痛苦和厄运。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俗世的生活需要生命真义的指引,生命的真义也需要通过俗世的生活去实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俗世的生活中有生命真义的存在,生命的真义也体现在世的生活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色蕴,也同样适用于受蕴、
想蕴、行蕴和识蕴等尘世间所有的物质与生命现象。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真正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既不会消亡或更新,也不会由于人的好恶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增加或减少这些法则中的某些条款。所以,生命的真义不会因为物质条件、个人感受、世间百态、我们的视野和意识等而有所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否愚昧,以及是否考虑生老病死问题而有所差异,不会因为你是否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苦难的折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否聪明和拥有多少财富而产生变化。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有所得者,有也;无所得者,空也。所以,自然法则是真切可信的,于是我们能够觉悟到自然法则给予众生的那种公正无私的恩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心无挂碍,去追随人生的真理。因为心无挂碍,我们就不会畏惧任何困难,就会远离那些乱七八糟的妄想,最终让自己超脱尘世的烦恼。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世音菩萨举证说明:三世诸佛,就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追随了人生的真理,最终成了高尚而又正直、待人平等友好、知道自己何去何从的觉悟者。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从这些成功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生的真理乃是能够消弭生活烦恼的大神咒,是能够破除人间愚昧的大明咒,是能够带来光明前景的无上咒,是无可替代的无等等咒。它是如此真实灵验,绝不虚无。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所以,《心经》的主题就是告诉各位:去吧!去吧!让我们一起去追求人生的真理吧!希望我们中间的每一位,都能够尽早地成就自己的一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应慈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说(1)
应慈法师小传
应慈法师生于1872年,俗姓余,名铎,号振卿,法号显亲,晚年别署拈花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其父是新安江上游的一个盐商,家中资财富有,但其父在应慈幼年时就病故了。
因为其母笃信佛道,每天念诵《金刚经》《阿弥陀经》《大悲咒》等时,应慈听到就心生喜欢,暗暗诵记于心。12岁时应慈法师就随母亲一起吃素。
1898年,应慈辞家去南海朝礼普陀山,发誓在佛门净土守住自己。
1900年,应慈乞戒于寄禅和尚座下,后又随镇江金山寺的大定和尚说浅经心多蜜罗波若般习禅。
1903年秋,应慈奉师父之命到常州的开宁寺参谒冶开禅师。1904明镜、月霞、惟宽一起被冶开法师引为入室弟子,受记为临济宗第42世。其后,又随月霞法师参研《华严》奥义,历12寒暑。
1912年,应慈和月霞法师经人介绍在上海的哈同华严创办华严大学。在那里,他除讲授佛学外,每日还坚持修习禅定。
应慈法师一生计讲经论大小诸部24种,70余次讲经法会,其中大部经典如《华严》《法华》《楞严》等有32次法会,而宣讲三译《华严》占14次,加上《华严悬谈》和《华严经探玄记》8次,合为22次法会,有的法会长达1年。
1957年85岁时,仍在上海玉佛寺弘讲全部《华严》。
应慈法师80岁时,有人劝他多加休息,法师说:“八十老翁,日薄崦嵫,余光垂微,不以说法利生,供养尘刹,复何图耶?”
1965年,应慈法师圆寂,世寿93岁,僧腊63载。归葬于庐山冶开祖塔墓之侧。
今天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一部经,在中国曾经翻译过九次。最早的一部,便是东晋十六国姚秦的时候,鸠摩罗什译的。第二部是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唐朝除了玄奘法师所译的一种之外,一共还有五种译本,就是法成、般若利言、法月、智慧轮、不空,五人所译的。此外宋朝施护译了一种,慈贤译了一种。并上面一共九种。
在这九种里面,唐朝不空所译的一种,同宋朝慈贤所译的一种,都已经失传了,所以现在只存七种。在这七种里面,其最普通最流行的,便要算唐朝玄奘法师所译的了。今天我所讲的,便是用唐朝玄奘法师的译本。
这一部经,是《大般若经》里面的一部分,《大般若经》有六百卷,而这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只不过二百六十个字。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一部经虽然只不过二百六十个字,可是它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它包括了无穷无尽的义理,它叙述了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观心证果的修行法门,它指示了我们凡夫观心修行的一条大路,使我们各各证真断妄,离苦得乐。
这部经又叫做《心经》,又叫做《般若心经》。有人说,这部经是《大般若经》的心,能总持一切法门,所以叫做《心经》。又有人说,三藏十二部,经籍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