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真谛: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学真谛:让你的心像大师一样空灵-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无明尽,亦无老死尽”。
  为什么又叫十二因缘呢?因为这十二支里面“无明”与“行”二支是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是现在果。“爱”、“取”、“有”三支成未来因。“生”、“老死”二支属未来果。但“果”又为起惑业因缘之“缘”,所以它包括在“缘”的里面,不别立“果”的名目,这个叫做“因缘观”。因为它一共有十二支,所以叫“十二因缘”。空十二因缘是缘觉乘的观法,缘觉乘即辟支佛乘,所以又叫“支佛观”。
  以上是讲缘觉乘的修法,下面再讲声闻乘的修法。
  【无苦集灭道。】
  这一句是说四谛空。
  “苦”、“集”、“灭”、“道”叫做四谛。谛即真理之意,它的道理真实不虚,所以说做“谛”。
  第一是“苦谛”。苦谛是说三界六趣的苦报,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六道。讲到“苦”字,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十苦、无量等苦。它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所以不用再说。
  第二是“集谛”。“集”是“召集”之意。有贪、嗔、痴等烦恼,与善恶等行业,能召集三界六趣的苦报。所以叫做“集谛”。集谛是苦谛之因,苦谛是集谛之果。此二谛是说世间因果,又叫做“流转门因果”。
  第三是“灭谛”。即“涅槃”,即灭除惑业,出离生死,而达到涅槃寂灭境界。
  第四是“道谛”。“道”是“道路”、“方法”之意。亦即指八正道而言,盖谓由此道路方法而能至涅槃岸。八正道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又此灭、道二谛,道谛是灭谛之因,灭谛是道谛之果。此二谛说出世间因果,又叫做“还灭门因果”。
  上面苦、集、灭、道四谛,包括世间、出世间两重因果。然而都是先说果,后说因,因为果是显而易见,因是幽而难明。所以先说世间苦果,灵空样一师大像心的你让令吾人生厌离之心,然后教吾人断其苦因。又先说涅槃之妙果,使吾人生欣羡之心,然后教吾人修出世之法。

应慈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说(10)
总而言之,心经说这四谛,是教吾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但是为什么又说无苦集灭道?因为苦、集二谛所依凭的,还不外乎五蕴,今五蕴既空,则苦、集二谛自然无所依凭。苦谛、集谛都没有,自然更不用说什么灭谛、道谛了。
  又从大乘菩萨看来,五蕴诸法,当体即空,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无苦可舍,无集可断,无灭可慕,无道可修,无舍无断,无证无得,便是大乘第一义法门。
  【无智亦无得。】
  这一句是说观照之智慧,与所空之境界统统是空。
  或者要问观照之智慧是空,还说什么观照般若呢?所空之境界是空,又说什么实相般若呢?我说不然。因为五蕴、十八界、四谛等法本来是空,故能证诸法本来是空之般若智慧亦空。此般若之智慧既空,故由般若智慧观照所得之真空实相亦空,盖有证有得,总非真空。要到无修无证、无智无得的地位,才可以说是真空。我们用般若智慧观照五蕴、十八界、四谛空,譬如用药医病,病已好了,药亦自除,所以说无智亦无得。
  但是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我说无智亦无得,便去灰身灭智,那么又成了“断灭空”。要知道无智之智才是真智,无得之得才是真得。佛之所以说“空”,原为要人照见空相;等到空相既显,则空理亦无,所以说无法可得。无得则无空相,无智则无知空相者;无空相则知无实相,无知空相者则无观照。无实相,无般若波罗蜜。此不可得之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
  以上无苦集灭道,是说声闻乘的修法。下面是说菩萨乘的修法。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故”一句,承上文而来。一切诸法,既无得而得,故菩萨亦无修而修。无得无修,即是真正般若波罗蜜。
  这一节的意思是说,不但观自在菩萨依此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一切凡夫亦咸依此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而空十八界;缘觉乘依此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而空十二因缘;乃至一切菩萨亦依此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究竟涅槃。
  故吾人若真要修行证果,第一要知道诸法无所得。无所得则心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恐怖。若有所得,则必有挂碍恐怖。譬如吾人有色身,则必有色身之挂碍,与饥寒忧患之恐怖;有财产权位,则必有财产权位之挂碍与恐怖。总之,有一物则必有一物之挂碍与恐怖;若一切都无,自然用不着挂碍与恐怖了。老子说:“无则无忧,有则足患。”也是这个意思。
  “远离颠倒梦想”者,因吾人日间既然有种种挂碍恐怖之念存在心头,所以夜间便形之于梦寐,虽在梦境之中,精神还是不得安闲。由此可见有所得的痛苦,若使吾人直下彻悟一切法无所得,身心世界一齐空寂,自然没有什么挂碍恐怖和颠倒梦想了。
  所以,我常说,一切法无所得,便是真正的般若智慧,便是究竟涅槃,便是吾人安身立命的处所,也便是一切菩萨修行的真实法门。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节是说不但菩萨乘依此无所得的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究竟涅槃,就是三世一切诸佛,也无不依此无所得之般若波罗蜜多,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应慈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说(11)
“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三”是“正”字之意,“藐”字是“等”或“遍”字之意,“菩提”即“觉”字之意。合拢来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遍觉者”。无上正遍觉者即佛也!
  佛为什么叫做“无上正遍觉者”,因为凡夫之“觉”范围极狭,不能普遍。唯佛之知觉,能普遍一切法界,而不遗漏,所以叫做“遍觉”。外道魔宗往往能知道常人所不能知道的,但是他们的“觉”来得不正,唯有佛的知觉是“正知正见”,所以叫做“正遍觉”。菩萨亦有正遍觉,但菩萨的正遍觉,尚有待进步,未臻圆满,唯有佛的“正遍觉”是究竟圆满,无可再进,所以叫做“无上正遍觉”。到了佛的地位,便是“无上正遍觉者”。
  这一部经,是以般若为智慧,以观心无所得为法门,以到涅槃为究竟。三世一切诸佛既依此而得成就,现在诸菩萨又依此而得入圆明,所以我们这班凡夫亦应该依此法门而后能离苦厄。依此而修,方是真修。修此而得,方是真得。若舍此法门而别求修证,那么,真所谓南辕而北辙了!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前面已经将修般若波罗蜜多行的效力详细说过了。所以此处把般若波罗蜜多的好处,再赞叹一番。
  “咒”字又名真言,梵文谓之陀罗尼,乃是一种有力量之言语。能使吾人心中所想所念的成为事实。又能持善使不失,持恶使不生,所以叫做咒。
  这里所说的“咒”字,其实就是指“般若”二字。不必专指后面“揭谛揭谛”四句。揭谛揭谛为密咒,又名密说般若。般若为显说之咒,又云显说般若。
  因为般若能驱除生死烦恼之魔,具大神力,所以叫做“大神咒”。因为般若的光明能照破生死长夜的黑暗,所以叫做“大明咒”。因为世出、世间所有诸法,无一能够超过般若者,所以叫做“无上咒”。般若为诸佛之母,能出生无量无边功德,世出、世间一切之法,无一可与般若相比拟者,所以叫做“无等等咒”。此咒能度脱人生一切的苦厄,无论身苦心苦、生老病死、八苦、十苦等,皆能度脱。
  真实不虚者,佛与菩萨不为妄语,且使人人深信不疑,依此而修行也。
  又此心经,开头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末了又说“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无非劝人修般若行、离苦得乐之意。这是大家所应该知道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前面是显说般若,此处是密说般若。
  因为咒语是梵文,我们用不着去穿凿解释。只希望大家常常把它读诵,日久功深,自然有神通妙用,自然可以消除惑业,开发智慧,自然可以度生死流,到涅槃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照宋朝施护译本,观自在菩萨说完此经之后,佛从定而起,对他所说的般若观行印可赞叹。所以有好多人以为是佛说的,其实是观自在菩萨所说的。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1)
圆瑛大师小传
  圆瑛大师(1878—1953),俗名吴亨春,法名宏悟,字圆瑛,福建古田县人。圆瑛大师幼时学习儒学,过目不忘,被乡人称为“神童”。18岁时考中秀才后,萌生出家之念。后皈依佛门,先后师从禅宗名师修习,又到各地游方参谒名师,对佛教诸宗有深厚的造诣。
  圆瑛大师博览三藏,一生弘讲过许多经论,在佛教理论上,无门户之见,主张各宗平等,性相通融。其一生精研佛儒经典,辗转名山大刹,讲经弘法,著述颇丰,后被编为《圆瑛法汇》,传播广泛。圆瑛大师不仅佛学造诣精湛,且擅长诗文、书法,国内主要禅林都留下他的遗墨。
  圆瑛大师毕生热爱祖国,致力于和平事业,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表现令人敬仰。圆瑛大师的弟子明旸法师称:“大师毕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主张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事迹感人至深。”
  1929年,圆瑛大师被推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此后连任七届。为分担社会责任,他力倡佛教界“自食、自养、兼利社会”,开办各种慈善福利事业,使佛教界的面貌为之改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界纷纷声讨。圆瑛大师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他以佛教界领袖的身份,通告全国佛教徒建立“护国道场”,并致书日本佛教界,谴责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呼吁日本佛教徒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界纷纷响应支援。圆瑛大师主持召开中国佛教会理监事紧急会议,号召全国佛教徒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担任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团长,还到各地帮助建立抗日救护队,成立难民收容所和佛教医院。为筹集资金,他到南洋诸地募捐,在华侨中提倡 “一元钱救国运动”,以爱国热情感得华侨踊跃捐献,他将所筹捐款寄回国内,以作抗日救护之用。
  1939年秋,圆瑛大师在上海圆明讲堂成立莲池念佛会,日本宪兵闯入寺院内,将圆瑛大师抓到日本宪兵司令部。日军对他严刑逼供,胁迫其承认抗日有罪。继又劝降,诱其与日方合作,但他始终坚持民族气节,严辞痛斥,并绝食以示抗议。日军无计可施,迫于社会舆论,只好将其释放。
  圆瑛大师出狱后,对外宣称闭门谢客,在潜心研读经典的同时,时刻关心国家命运,曾给中国佛学院师生题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1945年,圆瑛大师在上海创立圆明楞严专宗学院,自任院长,培养大批高级佛学人才。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师在新加坡等地的弟子,纷纷函电劝其出国安度晚年,有的还专程劝驾。但圆瑛大师明确表示:“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死在中国,决不他往。”
  1952年9月,圆瑛大师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和平会议”,同与会的佛教界代表发表联合声明,号召全国佛教徒团结起来,“制止侵略,保卫和平”。会后,圆瑛大师回到上海,启建“祝愿世界和平法会”,登台讲演,衷心祷祝“国运日昌隆,人民常安乐,世界永和平”。
  1953年,圆瑛大师被推选为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不久,圆瑛大师食道癌恶化,写下遗嘱“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1953年9月12日,圆瑛大师圆寂。一代高僧离开了我们,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圆瑛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2)
解题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乃大乘经,如来为发大乘心者说。是摄取大部般若六百卷中之要义,故前无“如是我闻”,后无“信受奉行”。计二百六十字。其文虽约,其义甚丰。不仅六百卷《般若》之奥旨,收摄无遗;即一大藏圣教之要义,包括殆尽。实为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宝也。无论僧俗,均宜研究。
  今则先解题目,后释经文。题为一经之总,经是一题之别。题中之总纲既明,经内之别义自易。此题须分通别:前七字是别题,别在此经,方是此名,与诸部不同故。后一字是通题,通于经藏,皆名为经,与诸经无异故。 “般若”是梵语,即印度语。印度人自谓是梵天苗裔,故其语称梵语。此二字乃翻字不翻音,字是华文,音是梵音。又即古来五种不翻中,尊重不翻:(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义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无不翻,如阎浮提等。般若二字尊重,有翻作智慧即轻薄,以智慧尚不足以尽其义。世间科学,亦有智慧,制造无线电等。但能令物质文明进步,不能令生死轮回解脱,故仍存梵语不翻。
  若欲翻之,当翻妙智或翻净慧,以是出世无漏法故。此般若妙智,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何以知之?昔日世尊,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三叹:“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