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策(章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策(章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员俸禄由民众提供,官员也是经营国家的受托者,委托者是民众,其职责是对民众负责。君王的本质是官员,是最大的官员,除此之外,与其他官员没有区别。如果官员忠于君王,则是官员忠于官员,小官员忠于大官员。这在君王忠于民众,大官员忠于民众情况下是可以的——最终结果是君王官员都忠于民众。在君王背叛民众,大官员背叛民众情况下是不可以的——最终结果是君王官员都背叛民众。忠于民众是忠于目标的最终灯塔,忠于君王、忠于大官员是间接灯塔,最终灯塔一定正确,中间灯塔可能正确、可能错误。

  忠官与奸官

  官员有忠官与奸官之分,在主观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把民众利益放在首位,为民众谋福祉,为民众服务,恪守权责;在实际效果上,提供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则这样的官员就是忠官,忠官是忠于民众。在主观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把官员及其家庭利益放在首位,让民众为官员及其家庭谋福祉,为官员及其家庭服务,亵渎权责;在实际效果上,降低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则这样的官员就是奸官,奸官是奸于民众。

  为国为民、清正廉洁,是官场正道

  政者,正也。以正治天下,则天下正,此乃正道;以邪治天下,则天下邪,此乃邪道。为国为民,清正廉洁是官场正道;为君为己,贪污*是官场邪道。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体,为人民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做官的人应当有政治理想,以德服人、以才服人,把自私定义在自己权责范畴上,为管辖百姓谋福祉。百姓是善良的,做官要有官德,不可做伤害百姓、丧失良心的事情;不应当把自私定义在家庭范畴上,这样做太狭隘,当官的人家庭物质生活水平已经高出平民较多,过多物质享受意义不大,应当追求些精神利益,为人民、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对民众尽大忠,对君王(或上级)尽小忠

  忠于人民,忠于国家是大忠,这是忠心的最终标准,是君王(或上级)与官员的神圣职责。符合这条标准,就是忠君,就是忠官;违背这条标准,就是奸君,就是奸官。忠于君王(或上级),忠于自己是小忠,只可以在大忠与小忠一致的情况下,在成全大忠的同时,兼顾成全小忠;或者在不违背大忠的情况下,成全小忠;在大忠与小忠相悖的情况下,只能成全大忠,不可成全小忠,否则就是不忠。小忠服从大忠,小忠为大忠牺牲。

  大臣需要明大理

  能够匡世辅政的大臣,务必要认清君王的品行,明白盛衰的道理,通晓成败的原因,清楚治乱的形势,知道取舍的权宜,面临复杂形势而不迷惑,遇到疑难问题能够决断。只有这样,才能君臣相得,与世无违。

  用权力培养实力

  每个官员都有缺点,但不是所有缺点都致命。官员最不能有的缺点就是不会用人,如果有了这个缺点,那么再多的优点都不再有用处。广结豪杰,靠合力打天下,靠合力治天下。把权力转化为实力,权力如果没有实力作为保障,就很难保持。所谓实力,一方面是个人才干,另一方面是看你有没有人,有人就有实力。把你的权力转化为使用人才,让人才掌管权力,则你的权力就转化成了实力,只要你提拔使用的人才不倒,你的实力就永远存在。要善于利用各种人力资源,把人力化为实力,聚集在你身边的人越多,你的权势就越大;在你有权力的时候,首先要极力扩大你的影响,让你的人得到权力。

  各为其主

  各为其主这句话,表面上看天经地义,无可置疑,但仔细想来并非如此。如果其主正确,各为其主固然不错,因为是在维护正确;如果其主错误,各位其主就有问题,因为是在维护错误。如果不加分析地各为其主,就容易造成宗派主义,从而丧失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准则。官场上的实际情况是:在很多时候是不顾是非、各为其主,官场上的斗争大都是宗派之间的斗争。

  权力以势力为后盾

  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指官职的大小,官职高者权力大。势力是什么?势力是指拥有的人的多少,人多者势力大。权力的较量最终表现为人的较量,有了势力,便有了一切;空有其名,空有其位,有权无势,都是没有用的。在历史上,有其位而无其政的君王将相不在少数,难道权力与职位不是对应的吗?的确如此。即使得到了相应的职位,也需要有一个收揽权力的过程;收揽权力的过程,就是收服人的过程,就是把权力转化为势力的过程;没有收服人的权力是不能使用的权力,收服了人的权力才是可以使用的权力,使用权力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使用人的过程。

  使用权力的过程,就是使用人的过程

  使用人的过程,就是使用权力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实力的过程,权力是由人才掌握使用的;培养人才、招募人才、使用人才,只要有人才、有很多人才,则就有了不可动摇的权力基础。政治就是权势,就是争权位、争人才、争人多。既拥有权力,又拥有势力,是最好的权势状态,有权有势的力量无坚不摧。如果权力与势力不可兼顾,则宁肯放权、不可丢势,这是其次的权势状态,这是一种占上风的权势状态,只要牢牢地掌握着势力,就不怕没有权力;有权无势的力量是虚幻的力量,无权有势的力量是真实的力量,名誉上无权力,实际上可以行使权力——这是垂帘听政的理论基础。如果可以取得权力,不可以取得势力,则先得到权力,再逐渐培养势力,这是权势的再次状态,名誉上有权力,实际上不能行使权力——这是傀儡权力的理论基础。

  培养人才,笼络人才

  增大权势,形成朋党的方法:不断地培养人才,笼络人才;把人才放出去,赋予他们权力,多占权力山头,争取都独当一面。这些人在争得权力与利益的同时,增大了提拔者的恩德,增大了提拔者的势力,这样势力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既要夺取权力,又要巩固权力

  站稳脚跟才能清除障碍,追慕权力的人,不可只知夺权、不知固权。要注意夺权节奏,打打停停,夺取一部分权力后,要消化稳固,让权力与势力相吻合,此后再追求更高目标。只知夺权、不知固权的人,权位越高,可能摔得越重,甚至性命不保,因为权位与权势相脱节,没有形成权力基础。

  没有基础的权力是危险的

  你获取的权力大小,应当与你的功劳、才能、资格相一致。如果你善于伪装,善于投机,善于谋划使诈,则你也可以谋取到权力,但是这样的权力往往没有根基,容易给你带来祸害。不该拿的权力拿过来,就等于把火种带回家,尽管一时风光,最终结果是玩火*。权力是有归属的,不应该属于你的权力,千万不能动;如果你应该得到的权力是五分,你拿五分,则人们会认定你公平,你会获得公平对待;如果你只拿四分,则人们会认定你谦逊,你会获得尊重;如果你拿六分,则人们会认定你贪婪,你会受到打击。

  可刻意为之,不可刻意得之

  事情可以刻意为之,不可刻意得之;只得功到自然得之得,不得功不到强得之得。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违背人性,这样得到的东西,才能避免这样那样的矛盾,才能与自然和谐,才能与人性相符,才能长久、稳固。

  权力是重大利益

  权力是特定主体因为某种优势,而拥有的对社会或者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权力关系到利益,大权力关系到大利益,小权力关系到小利益。人们为了权力舍生忘死,你争我夺,表面看是争夺权力,实际上是争夺利益。

  权力的真正价值是做事情

  做事情必须依靠权力,这是权力的真正价值所在;权力的威力,也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谋权、揽权、固权,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做成大事。善用权者讲究效果,经国则天下治,治民则四海安,在运用权力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功勋;滥用权者不讲效果,做的事情越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罪恶。

  “审势”而后动

  “审势”就是审权、审人、审天时、审地利,就是比较“武力”,比较“人力”,比较“财力”;就是审察时机、权衡形势,然后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行使自己的权力,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政策,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便使权力发挥最大效果。

  运用权力不可拘于形式

  运用权术不可执着于一途,不可拘泥于形式,运用权术要讲究效果。一味地讲究光明正大,就可能缺少变通与机谋;阻力重重,艰难曲折,事倍功半;路走不通,也不知拐弯,耗时费力,一事无成。一味地搞阴谋诡计,则阴气太重,能算人几把,但终究会反算自己,使自己丧失做人的根本。应当正邪兼通,以正为主,以邪为辅;正为根本,邪为形式;把权谋运用得既高效、又顺通。

  统治核心一二把手之间关系

  执政政治集团第二把手,如果既有很强的能力,又有很高的威信,如果最高统治者,把第二把手作为接班人培养,则二者可以形成亲密关系。如果最高统治者,只是利用第二把手,不想让第二把手接班,而第二把手没有接班的野心,满足于第二把手的工作,则二者可以形成开诚布公、信任合作关系。如果最高统治者,只是利用第二把手,不想让第二把手接班,而第二把手有接班的野心,则二者会形成仇恨关系。第一把手处于危险之中,其位置有被篡夺的可能;反过来,第二把手容易遭到暗算,可能被撤职或除掉。没有野心的当权者,应当回避作第二把手,应当满意于当第三号以后的人物,第一号和第二号人物容易出现矛盾,因为第二号人物,只要把第一号人物斗倒,自己即可升为第一号人物。位居第三号以后的人物,没有这种机会,他们是第一、二号人物团结拉拢的对象。

  领导憎恶

  领导憎恶宣传他人坏处的人,憎恶在下面诽谤上级的人,憎恶有能力却不懂礼节的人,憎恶做事果敢却顽固执拗的人,憎恶经常给领导惹麻烦的人,憎恶阳奉阴违的人,憎恶敷衍应付的人,憎恶有功不推及领导的人,憎恶有过推向领导的人,憎恶泄露领导秘密的人,憎恶要挟领导的人,憎恶只知工作不知为领导谋私利的人,憎恶领导争权关键时刻不帮助他的人,憎恶有野心篡夺领导位置的人。

  基本的忠还是要有的

  基本的忠还是要有的,否则无人能用。不涉及生命危险,不涉及牢狱之灾,不涉及重大利害情况下,应当尽忠,对他人负责。涉及生命危险,涉及牢狱之灾,涉及重大利害情况下,以自己利益为重,而不可愚忠,对自己负责。

  忠于恩情,忠于正义,忠于道

  上级对下级尊重、爱护、怜悯,为人处事公平、正义、合于道,是下级对上级忠心的基本条件。失去以上条件,下级就没有对上级尽忠的道德上的义务,可以对上级不忠,可以背叛,可以形成敌对关系,这样做不伤害下属人格,这样做合于道。因为人只可以忠于有恩情的人,忠于正派的人,忠于合道的事情;不可忠于有怨恨的人,不可忠于不正派的人,不可忠于不合道的事情。

  官场是圆润之道,圆滑为人,圆滑处事

  大多数官员没有气节,有气节的人,大都做不了官。有气节的人,过于刚直,太刚易折,既不容易升官,也不容易保官。在原来政权即将倒台之前,有些官员离开官场,另谋出路;有些官员背叛原政权,投靠新政权;个别官员维护原政权,成为新政权专政的对象。愚钝英雄为原政权死去,狡猾英雄为自己活着;前者勇于气,后者勇于义,勇于义好于勇于气。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官场有自己的秩序规则,秩序规则就是各谋其政,所有官员都在一定的权责范围内活动;既不缺格,也不越格;既不不及,也不过度;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如果超出自己权责范围,干预他人的事情,即使一片好心,也不得好报,因为你侵犯了他人的权力。要严守本分,一旦超越了自己的权责范围,不但行不通,而且会招惹祸患。只管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管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批评指责他人,过头话不讲,过头事不做。

  阴谋与阳谋

  在政治家看来,无所谓阴阳正反,只要效果好,只要能够成功,就是好谋。如果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造福于人民,就是堂而皇之的阳谋,也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阴谋;如果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设计定谋,即便是在暗地里进行的阴谋,也能成为光明正大的阳谋。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唯心主义道德史观;以成败论英雄,是唯物主义务实史观。

  乱世出英雄,乱世出奸臣

  乱世为英雄成就大业提供了机会,为英雄拨乱反正提供了机会,为英雄取得天下提供了机会,因为这是人民希望的,人民支持英雄的作为;乱世为奸臣弄权谋私提供了机会,为奸臣祸国殃民提供了机会,为奸臣取得天下提供了机会,因为失去了正常的政治秩序,失去了强有力的约束。

  夺取政权

  抢先提出符合历史潮流的理论,抢先提出得人心的口号,用思想和理论感召人、引领人,则就会成为当然的领袖,思想与理论就会成为政治旗帜。批判原政权丧失人心的重大错误,把原政权推向人民的对立面,集结原政权的敌对力量,逼迫原政权下台;如果不果,则以武装夺取政权。

  继承政权

  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要按部就班地走,要循序渐进、不急不躁;要憨厚真诚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靠忠心赢得君王的信任,靠恩惠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