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些也是归郭嘉主管,谁让韩非手下人才不多了呢。陈群来了后,一直是在辅助郭嘉做事,粮草的统筹,现在归他分管,郭嘉主管。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陈群特意的加重了够用一个月等字眼,意思当然是还很足够不用再去购买,或者增加了。
韩非确定的规矩除了每rì一顿肉食以外,还规定每个士卒的肉食不能少于半斤。一千多士卒,一天大概能吃一头猪左右的样子。
“不够,我准备让士卒们,早上训练后,立刻就能吃到肉食,上午训练后,中午也能吃到肉食,下午训练后,晚上也能吃到肉食。这样的话,士卒的体魄就会强大,战斗能力就会上升……唔,这样的士卒大概在五百的数字,其他人,伙食照旧。”韩非没有意思到这两个幕僚的难处,按照自己的想法道。
韩非其实没有被的办法加强军队素质了,只有从rì常膳食出发,提供充足的营养,把这群士卒养的像牛一样的强壮。
身体强壮了,战斗力以及其他一切素质都会相应提高的。这就是韩非的想法。简单直白,但应该有效。
也为了能多二百的“破军营”!
陈群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豁然抬头,对着韩非谏言道:“少将军,此事不妥啊,虽然军中多有钱财,够养得起这支小军队了,可这毕竟是州牧大人的支援。少将军将来并不是只为了养这一千军队啊,若少将军以这等方法大养士卒,现在还好,但若到了数千数万的时候,根本支撑不住的啊。”
郭嘉也道:“主公,长文所言甚是,如此做,主公将来只能是为钱粮所拖垮,此事不妥,不妥……况且,虽说兵者贵jīng不贵多,但是主公想过没有,按照目前养军队的办法足可以养五千名普通士卒了,而主公所言的五百人战斗能力,顶多达到以一挡五。也就是两千五百名士卒的战斗能力。亏了足足一半啊。”
见韩非一脸的执意,郭嘉不得不和韩非算起了细帐。
陈群连连点头,“少将军,奉孝所言不差,这中间足足亏了一半啊!”(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贾诩回来了?!
这会儿,吕布也咂摸出不对味的地方了,心里把韩非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可也只能打碎了门牙再吞回肚子中。
无从辩解啊!
“真就如此吗?”李儒嘿嘿冷笑着。
当时,吕布的脸sè更是难看了,“李文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莫非你在说,这信上我某家涂改的不成?!”
“不敢,”李儒继续冷笑,“非我怀疑吕将军,只是李某实在想不通这信为何会涂改成如此!”
说不怀疑,可话里话外哪有半点不怀疑的意思!
“你……”
吕布张了张嘴,yù辩无词,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擅辩之人,甚至可以说是嘴笨,如今,更拿不出半点的证据来,如之奈何。
“好了!”
主座上的董卓沉喝了一声,本来听了李儒的话而变得难看的脸sè稍见晴缓,“文优,这一事怪不得奉先,实在是那韩非小儿jiān诈,使计yù离间我等。想那小儿狡诈异常,素来诡计多端,次番使文和稍信回来,怕是正打了这等心思,奉先乃忠厚实在之人,又怎识得那小儿的jiān计?文优,还不与奉先道歉。”
“义父大人明鉴!”吕布连忙口称义父,心中却是长出了一口气。
刚才,他还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李儒愣了愣,眼中闪过一丝的不愉快,不过,董卓让他道歉他却不能不听董卓的话,迟疑了下,只得上前,道:“奉先,适才是儒想多了。还请不要挂怀才是。”
“哼!”
吕布鼻翅一扇,冷哼了一声,别过脸去,却并不理会李儒。
董卓打了个老大的哈欠,懒洋洋地声音道:“文和先生身处敌营仍变本相。矢志不改,真忠诚之士也!本相绝不会亏待为本相忠心办事之人,这样吧,前番你为讨虏校尉,今就封升你为太尉掾,左中郎将。汝可满意。”
“贾诩拜谢丞相大恩!”贾诩大喜,忙躬身称谢不已。
“好了,本相乏累,你先下去吧,明rì本相再为汝设宴,以为压惊。”董卓点点头。
“是。丞相,诩告退!”
说着,贾诩退了出去。
“奉先啊,”董卓又看了看吕布,和声道:“吾儿,你之身体还不曾康复,回去后早些休息吧。”
“义父也当早早歇息。”
……
堂内。静了下来。
“文优,”董卓突然出声打破了这短暂的静谧,眼中闪烁着莫名,“贾文和归来,此一事,你怎么看?”
董卓借口困乏将贾诩、吕布支出,只留下了自己,李儒哪还不明白董卓这是有话要和自己说,听董卓问起,李儒稍是沉吟了下。组织了下词汇,说道:“岳父大人,贾文和此人最擅于保护自己,以此人的xìng情,断不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小婿与他颇有些交往。非是小婿妄自菲薄,说起才华,贾文和当是远胜于小婿,以之能力,即便是镇守一方也足能胜任。只是他收敛自己的羽毛,就好象惟恐别人知道他的才华一般,这才不引人注目。”
“要说起他这回归来,依小婿来看,当有十之**为真。”
“哦?”董卓轻哦了一声,眉头不由得轻挑,一为贾诩竟被李儒评价如此之高,二来,不解李儒的后话。
“岳父大人请想,以贾文和之jīng明,又岂会不知归来会被人猜忌?猜忌之后,则是随时的杀身危险,以其不立危墙之下的xìng情,若是假,其断不会归来,即便是韩非逼他也是一样。贾文和有一句话说的不错,韩非不会杀他,至少,韩非要顾及自己的名声。如此一来,其归来,当有**成为真!”
“至于其之才华……”李儒沉吟了下,接着说道:“其确实是有大才,然其xìng情,若岳父大人适才所封乃大,只会招其不喜,中郎将,不大不小,则是正好……岳父大人,贾文和就是这般人,如果什么时候其不再吝啬其羽毛了,届时,才是真为岳父大人所用之时。”
“这样啊……”董卓缓缓点了点头,虽然他不知道贾诩有什么大才,但是,他相信李儒这个女婿,随之,也相信他的话。
只是,他不明白贾诩为什么有才,却又爱惜自己的羽毛;为什么出来当官,而不是隐居山林,与世无争。
在他看来,真正爱惜自己羽毛的,是那些高人隐士才对嘛!
贾诩——
好不矛盾的存在!
“岳父大人,那封信……”眼珠子一转,李儒又道。
这会儿,他还没忘了那封信的事。
“好了,此事我心中有数,休要再是提起……文优啊,为父困了,你也下去吧。”董卓打了个哈欠,这次,却是真的困了。
李儒不甘,却也只能道:“是……”
……
吕布怒气冲冲回了自己的住处,坐回了塌上,此刻,却是没有了半点的睡意。
夫人严氏不解,款步上前,柔声问道:“夫君,何来这般的生气?”
“还不是那个李文优!”吕布猛拍了下座下的卧塌,不提李儒还好,这一提起了李儒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下,将适才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严氏闻说也是为丈夫抱不平,拿起被吕布摔在了一旁的那封书信,仔细地看了起来,第一遍,并不曾看出来什么,信里的内容并不复杂,只说是仰慕将军之名久矣,可惜未能与将军结交……云云的话语。
可等配上那些涂涂改改再看上一遍,味道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整封信显得非常的怪异。
严氏大族女子,见识自然是不凡,前后看了两遍,皱眉道:“夫君,这乃是韩非的离间之计,从夫君看信的那一刻起就已中计矣!”
吕布点点头,经过了刚才的事,他要是再转不过这个弯来,那直接找棵树撞死算了。
“现在的问题是,怕丞相那里已对夫君起了疑心。”严氏皱眉道。
“这……不会吧?”想起董卓为自己说的话,吕布有点不确定地说道。
严氏冷冷一笑,反问道:“若不疑心,何至于半夜找夫君要信观看,难道他就不知道夫君身体不便应该多多休息吗?若是深信于夫君,又何来要信一看之说?”
“这个……”(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du8du8。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贾诩回来了?!
“哦,对了,那小儿还给了诩一封书信,言带给吕将军……不过,具体写了些什么,诩就不得而知了。(/)”忽地想起了什么,贾诩话音一转,连忙说道。
吕将军,那自然是指吕布了。
“哼,又一沽名钓誉之徒……”董卓不屑的冷哼了一声。
对于贾诩的猜测,董卓倒是信了八分,那些士人大夫,董卓早就品好了,一个个对自己的羽毛爱惜的无以复加,如果因为这个不杀贾诩反放了他,倒也有请可原。
只是,韩非小儿给吕布写信?
董卓眉头当即皱了起来,“却不知小儿之信如今何在?”
“回丞相,信已交到了吕将军手中。”贾诩说道。
贾诩是先送的信,然后才来见的董卓。
“哦~”董卓长“哦”了一声,点点头,“这韩非小儿竟给奉先写信,当真是令人好奇这信中究竟是写了些什么啊……文优,你说将奉先唤来,咱们也观一观这名头极盛的少年才子大作,可好?”
如开玩笑一般。
但听在有心人的耳中,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熟悉董卓的人都知道,此人多疑!
历史上,因为一点的小事,董卓对吕布颇多猜疑,这也是后来吕布郁郁不得志,最后联合了王允等人宰了董卓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董卓能一直重用吕布,那么,结果还会不会是那般,还真在两说之间。
李儒当然了解他这个老丈人究竟是怎么个意思,更何况。那个是他的对头,当然是迎合着董卓的话了,“丞相,儒也正好奇着呢。”
“好,那就让奉先持信来见!”
……
吕布这时。早已休息了。
本来,他很少这般早休息的,只不过现在不同,毕竟有伤在身,jīng力大不如伤前,在见过贾诩。看过了韩非的信后,就躺下休息了。乍听到董卓诏他前去,吕布也是一脑门的雾水,但不敢耽搁,忙揣了韩非的信赶了过来。
受伤多rì,虽然伤不曾痊愈。但是独自行走全没了问题,毕竟身子的根底在那摆着呢。
对于董卓要看韩非给他的信,吕布并没有想太多,首先,他勇而无谋,脑子中根本就没那么多的弯弯绕;其次,他这人心胸还算坦荡。再者,信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也觉得没什么值得藏着掖着的。
丞相要看信,那就看吧。
接过吕布呈上的信,董卓当着几人的面,展开仔细看了起来。
信,并不是写在了士人常用的帛锦之上,也不是简牍,而是纸张,蔡侯纸!不过。纸虽名贵,可这信上面写的涂涂改改,好象这封信写的非常之犹豫。
董卓虽然不是什么读书人,出身凉州荒夷,。大半生更是在军旅之中度过,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文化水平还真就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顶多也就是个初中生的水平,但是,当官,自然是免不了要接触读书人,虽然他没什么学问,但是这眼界还是有的。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再说了,朝堂之上,什么样的名士没有!
韩非的字,很漂亮!
单看这字,就是董卓,也不得不赞叹一声。
朝堂上,字写的好的人,又岂是在少数?董卓看得多了,自然能分辨出这字的好坏。
这要说起韩非的前世了。
韩非上学那阵,家中父母管得很严,尤其是这字,乃是人的脸,古就有言说“字如其人”之说,是以,字写的好不好,在他年少的那阵,很受重视,自然而然的,也成了他父母严格要求的一部分。在父母的督抚下,韩非没少了临摹字帖,一直到脱离了父母的监视,到头来,也练了一手的好字,在他的前世,他的字拿出去,虽然称不上“大家”,但绝不会让人挑出半点的毛病来。
在他的前世,这样的字体,被称之为“颜筋柳骨”!
“这韩非小儿,倒是写了一手的好字,果然是士族出身……”说到这里,董卓就没了什么话可说了,字,他能看出好坏来,可这信写的究竟怎样,他可评不出半点的意见来。
没办法,文化水平太低了点。
信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只不过就是些说“吕布武艺如何如何高,仰望已久”、“侥幸胜了一场,还请不要挂怀”……云云。
说白了,就是在夸吕布,其他的,并没什么。
当即,董卓也没了兴趣,将信递给了旁边的李儒,“文优也来看看,这小儿的字,端是写的jīng彩。”
李儒也正好奇岳父口中夸的好字究竟是怎么个样子,当下接过信,打眼一看,忍不住击案叫道:“好字!”
论眼界,李儒可比董卓要强得多得多了,董卓只是知道这字好,但究竟好在了哪里,他就不知道了,但李儒就不同了。看到信上的字,李儒迭声赞道:“好字啊!如此之字,全不同于当今各家……唔,可以说,是另辟溪径,自成一家!好字!好字!字遒劲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