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汉-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寒风呼啸,放眼望去。纵是今rì死在这里,却油然教人见得那一身的铮铮铁骨,虽死何妨。一身傲骨,满怀壮烈,顿教满城飘零,直教天地动容,潸然泪下。

    旁人笑我嘲我辱我,我自当加倍奋向上。万物于心,是为匆匆过客。百痛百感加身,不过一时泡影。

    我有我志向,纵是途经万难,磨砺无数,也不能阻我。只因我视若不见,听而不闻,一心一意有所求。纵有千山万水障目,却也阻不住我心所向。

    纵是开山劈石,纵是移山填海,也当义无返顾的去做。区区一死,又算得如何。

    苍天鉴我心!

    冀州,可无我张郃,却不可无少主!

    那么,就以我张郃之残躯,为少主铺就一条染血生路,纵死无撼!

    如此想着,张郃的枪,更急了,更快了。

    张郃,拼命了。

    虽是只相识了不足十rì,但,士为知己者死!

    韩非此刻,也差不多到了极限,他之武艺,比之张郃本就有不足,肩上的伤,虽然不重,但是,一直的流血,无形中削弱了他的战斗力,要不是三尖两刃枪的分量轻,怕是早已坚持不到此刻。

    撕杀中,韩非看了张郃一眼,只一眼,再也挪不开。

    他看到,张郃眼中的死志与疯狂。

    心中,猛地一动,沉窒的血液,蓦地又再次沸腾了起来,禁不住长声啸道:“哈哈,何rì荡冠仇?冲天怒气贯斗牛。忍辱含垢多少事?堪羞:羞与鼠辈共神州!拼将少年头,纵死不令万事休。雷霆万钧对天吼,泰斗:打遍天下无敌手!尔等鼠辈,谁敢与我韩非一战!”

    此是憾天动地的壮烈,此是一往无前的决绝,此是酣畅淋漓的痛快。

    此为不屑与宵小鼠辈的绝代傲气,此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铮铮铁骨,此是至死不屈的熊熊斗志。

    朝天一啸。千言万语皆在其中,不知引来多少豪杰动容失sè,不知引至多少人羞愤yù绝。

    长啸声中,韩非杀意盎然的目光,陡然扫向前方。

    前方,两面将旗,一上书“桥”,另一上书为“梁”,旗脚下,两员骁将端坐马上,一提刀,一使枪,正指挥着军兵围堵韩非一行人。

    若不是这两人的指挥,韩非、张郃等早已杀透了重围。

    韩非并不认识这两人,但张郃认识,指给了他。此二人者,一人名桥蕤,另一人名梁纲,皆是袁术麾下的将领。

    张郃不知道的是,袁术军中,桥蕤、梁纲二人,与先前的乐就、李丰关系最好。先前乐就被韩非一枪震得吐血,却侥幸逃了一命,心中却是恨极了韩非。

    桥蕤、梁纲二人,正是乐就找来,为他报仇的。

    他两个,也在乐就那里知道了韩非的不简单,等赶到了营门前,正看到李丰被张郃一枪刺死,二人更是怒火中伤,却又不敢上前对阵韩非、张郃,只是在这里围堵二人,等其力竭,再战不迟。

    “上,给我抓住他!”韩非的一言一句,真好比一柄柄的重锤,一锤复一锤狠狠的砸在桥蕤、梁纲的心间,桥蕤气急败坏,却也唯能喊出一个“抓”字。

    纵然是抓住,顶多也就是打一顿出出气,虽然心中恨不得杀韩非十次,然却不敢。

    韩非,是韩馥的儿子。

    至于是生还是死,那还要等袁术来决断。

    两人虽不心甘,怒火虽是冲到了脑门,却也不敢失了理智。

    杀韩非容易,但他们了不想随后跟着韩非去了。

    韩非舒展双臂,单手擎枪,眼中战意沸盈冲天,杀心炽烈无比,“无胆鼠辈,纵有千军又能如何?桥蕤、梁纲,南阳骁将,今rì一见,也不过如此尔,终是无胆无勇之人!既不敢过来,那某家过去会一会尔等!”

    一提战马,越过张郃,双臂力振,势可凌天,啸声充盈战意,三尖两刃枪好似无坚不摧的箭头一般,破开阻挡,撞开敌军,直取前方的桥蕤、梁纲。

    一声道不尽豪情万丈的吟唱,伴住战意翱翔天地:“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独自遨游何稽,揭天掀地慰生平,纵死尔!”

    隐隐地,韩非觉得,自己的枪,似乎更快了些,枪上的力量,又大了几分……

    难道……

    只是,此刻,已容不得他去多想什么。

    “上,给我上,快拦住他!抓住他!”
正文 第三十二章 郑玄崔琰
    ()    “不过,能到陈留见一见那少年,却也不失一乐事。”苍老的声音微微一顿,转而笑道。

    “恩师说的可是那韩馥之子,叫韩非的?”那须长四尺之人闻言,不禁问道:“莫不是恩师动了收徒的心思?”

    (此人须长四尺,倒不是狂琴在这杜撰的,确是历史上记载,比关羽的胡子还长……老天爷,四尺啊,古人也就七尺左右,一部胡子,竟占了半拉身子,实在是无法想象,不可想象啊……)

    “嗯,正是那少年。”苍老的声音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呵呵,却是一个有意思的孩子。至于收徒……”

    车厢内沉默了片刻,好半晌,一点的声音也不曾传出。

    那长须骑士知道老师在思考,故也不敢出声打扰。

    片刻后,只听那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季珪,你也听说了,那孩子好武厌文,虽有才华,却未必有向文之心呐……不过,此皆传言,不足为信,说实话,老夫倒是真想见一见这个孩子,如果可能,尽量劝他不糟蹋了这才华。”

    长须骑士眼中升起一丝的奇sè,他知道,老师这是动了爱才收徒之心。

    之所以奇怪,是他的这位老师还不曾主动收过什么学生。

    老师一生,门生又何止百数人,说是遍布天下也是不为过,声名,更是无人能及,纵是有着四世三公的袁家,见了老师,也要尊上一声“康成公”!

    不错,车厢内的老者,正是yù往洛阳上任的北海高密人,郑玄,人称康成公!

    而长须骑士,正是郑玄的一学生,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幼年质朴木讷,喜爱剑术、武艺。二十三岁时,乡里举他为正,才感奋而读《论语》、《韩诗》。此时,年二十八岁。正在郑玄门下求学,其相貌俊美,又兼聪颖好学,为人又极为的正直,故尔是深得郑玄的喜爱,郑玄此行往洛阳为官,也将他带在了身边。

    崔琰也是爱好武艺之人,有着一颗上阵杀敌之心,对于韩非的这《从军行》,也是深喜之,闻言便道:“许是年少轻狂,其人如何,见过便知,恩师此刻还是不要多想了。前方有一处破落的房舍,不若先去那里休息,毕竟您老人家年事已高,颠簸了半rì之多,还是早做休息的好。”

    崔琰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年轻时,还不是同韩非一般,直到乡里举他为正之时,这才有所感悟,奋学文,今年才得以拜在恩师的门下。在他看来,韩非和他是如出一辙。

    崔琰又哪里知道,韩非曾经拜过师,还是自作主张拜的师,只不过,结果却是被人拿扫帚给赶出来罢了,两个人,根本就不能同rì而语。

    韩非要知道崔琰这么想,一定会是叫苦的。

    不是我不想学啊,是没有合适的老师!

    崔琰抬眼,看到前方有一处破落的房舍,瞧其破败之像,想来也不是什么人家。郑玄年事已高,如今已是六十四岁的高龄,更兼早年有牢狱之苦,如今上了年纪,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虽说照这样赶下去,天不黑也能赶到陈留,但崔琰却担心恩师的身体受不了。

    能早歇息,就早歇息吧,哪怕是多走几rì。

    “也好。”车厢内,郑玄当然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的想法,沉吟了一下,表示赞同。

    ************************************************************************

    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已过去六载,可当年战乱留下来的疮痍,仍依稀可见。

    沿着大路走,有时候往往走一个时辰,都看不到人烟。荒芜的土地里,不时能看到裸露在外的森森白骨……

    寒冷的天气,荒凉的狂野,还有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疮痍景象……

    或许说,汉末,很凄凉。

    但是,如果叫韩非来说,未来会比如今更凄惨……

    三国鼎足,固然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同样也产生了无尽的灾难。

    在他的前世曾看过一本书,记载了一些三国时期的数据。三国鼎足之前,北方有人口约四百万,近八十万户;曹魏灭亡后,北方却只剩下了五十八万户,二百余万人。巴蜀,在这个时期也有三四百万人口,可是当蜀国灭亡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二十八万户,九十六万人口;江东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三国鼎足之前,大概有二百万人,东吴灭亡之后,还剩下五十二万户。

    听起来,东吴似乎最好!

    可实际上呢,如果不是东吴政权连年征伐山越,大量掠夺人口,其人口基数未必能强过蜀国。

    而三国之后,便是五胡乱华……

    那也是汉人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北方汉人十不存一,甚至被那些异族胡人,当作口粮,称之为“两脚羊”。

    这处破落的房舍,就是最好的写照。

    词语,已不足以来形容它的不堪,似乎,风稍大一些,就会被吹倒一般。

    站这这里,四下望去,一片的平旷与荒凉。

    郑玄还清楚的记着,他早年游学的时候,曾经路过这里,记忆中的这里,虽然谈不上满眼的屋舍俨然,但是,却也是有着几十户的小村子,只如今,连残桓断壁也化为了尘土。郑玄忍不住感叹道:“好一个乱世,只苦了这无数的百姓!”

    “恩师,里面休息吧。”崔琰走到郑玄的身后,恭敬的道。

    这时,那些骑士(其实就是下人),已将破落的屋舍内收拾了出来,四周残损的墙壁,倒是比野外强了不少。

    “好。”郑玄点点头,应了一声,转身走了进去。

    几名骑士搬着两副坐榻进屋,摆在屋子中间。而后,有人拎着一桶木炭,倒进了已废弃不用的火塘子里,并迅燃起。随着炭火点燃,这破落的房间里一下子变得温暖许多。郑玄坐了下来,看着火塘子里熊熊燃烧的火炭,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季珪,不必拘束,也坐吧。”郑玄笑道。

    崔琰笑了笑,也不客气什么,在火塘子旁边坐下。

    其余人则站在屋外,或是jǐng戒,或是生活准备做饭……

    “恩师,既然你不愿为官,又何必千里迢迢的赶去洛阳?朝廷前几次征兆恩师,恩师不是也推辞了吗,怎么这次……”崔琰挑着瑭里的木炭,使火烧得更旺一些,脸上有些不解的问道。

    “董卓占了京师,天子却是落入了虎口,为师怎么说也是大汉子民,当行忠君之事,此一行,也是看看能不能救天子脱身虎口。”郑玄仰头叹息了一声,苦笑道。

    “不是有十八镇诸侯吗?”崔琰道。

    “十八镇诸侯?”郑玄冷笑了一声,不屑地道:“为师虽是不通兵事,却也看得出,所谓十八镇诸侯,玩笑耳!,凭他们,根本对董卓造不成什么威胁。而且,这些人的动机根本就不纯,即便是他们能击败董卓,救得天子,天子怕也是才出狼穴,又入虎口。我观那十八镇诸侯,亦非辅国之臣,此次他们讨伐董卓,正应了‘汉以十八失天下’之谶语,季珪,如此谶语,你真当是凭空而来?”

    “莫不是十八镇诸侯所撰?”崔琰也不是糊涂之人,闻声知意,顿时明白了老师话里的意思。

    “虽是为师的猜测,但想来,也是仈jiǔ不离十。”郑玄沉声道:“所以,为师这才不顾千山万水,赶去洛阳,以期能救得天子脱离虎口。”

    汉以十八失天下,是一句最近流传天下的谶语。

    究竟是从何而出,已无法查缉……

    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句谶语,怕是和十八镇诸侯脱离不了干系,尤其是袁家两人,袁绍、袁术!

    只有他们二人,有着四世三公的出身,名气最大,其他的诸侯,远远不及。如此谶语,无可否认的,他们二人的受益,将是最大。

    若不然,为什么巧巧的是十八镇诸侯?

    天下,又何止这十八镇诸侯?既然是会盟套贼救天子,这些人,为什么不联络同是汉室宗亲的刘表、刘焉、刘虞等诸侯消息,而汇集的全是汉姓之外的人?

    其意,不言而喻也!

    崔琰张了张嘴,却是又摇了摇头,闭口不言,怔怔看着火塘子里的炭火,脸上露出一派迷茫。

    “季珪……”

    “不好了,不好了,家主,外面来了一队骑兵,正望这边而来……”

    郑玄刚想和崔琰说什么,远方陡然响起沉闷的马蹄声,师徒二人神sè不禁绷紧,这时,一名骑士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满眼惊惶的叫道。

    崔琰闻听,豁然跳起,右手按到了腰间的长剑。

    “季珪,莫要冲动。”郑玄眼中闪过一丝的了然,摆了摆手,叫崔琰坐下。

    崔琰急声道:“可是,老师……”

    郑玄笑了笑,道:“放心吧,这伙骑兵根本就不是什么贼寇,如果为师没有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陈留派出寻找老夫的人,不必担心,他们不会伤害我等的。”

    “可是,万一……”崔琰还是有点犹豫。

    仿佛是要印证郑玄的话一般,滚滚的马蹄声已响在了耳边,轰隆声中,一声音高喝:

    “吾乃后将军袁公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