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详细叙述李国辉在五十年代初期在金三角的“发家史”,就是因为这一段历史在外面很少有人知道。下面的叙述,就不妨简略一些了。
简单地说吧,李国辉的“光辉业绩”,震惊了东南亚,震惊了全世界,特别震惊了台湾。蒋介石听到了金三角三千人战胜了一万两千有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的政府军,惊讶地问当时正在台湾的李弥:是谁在那里指挥的战斗,可是李弥根本就说不出来。蒋介石对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十分欣赏并寄予很大的希望,授予李弥“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和“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两个头衔,要他立即到金三角地区去发展壮大这支队伍,成为反攻大陆的南方基地。
李弥是云南腾冲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滇军中当勤务兵出身,抗日战争中任第八军少将副军长,在著名的松山战役中亲自带兵冲锋,以英勇善战而著称。1948年秋天的淮海战役中,已经是第八兵团司令的李弥,曾与邱清泉、孙元良联合作战,后来败退云南。1949年年底,李弥在台湾当面接受了蒋介石“死守云南”的重任之后,正在西昌出席胡宗南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得悉蒙自吃紧的消息,于1950年元旦从西昌飞回蒙自,打算亲自指挥作战。但是当他飞临蒙自上空的时候,见县城正在激战,而机场则已经落入共军手中,无法降落,只好无可奈何地下令飞往台湾,从此成了没兵的光杆儿司令,什么权力也没有了。
1950年秋天,李弥到达泰北。他是坐船先到香港,在香港停留了一些日子,与一批旧部和反共志士广泛接触之后,这才飞到曼谷,在清莱打扮成马帮,到达泰缅边境的孟板,在一家小布店里会见了李国辉和谭忠。他不敢立刻就到孟萨去。他这个“新任总指挥”,依旧是一个兵也没有的光杆儿司令。他怕现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不肯交出军权。如果李国辉和谭忠不肯交出兵权,那他可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幸亏李国辉和谭忠都是黄埔出身的正统军人,得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就坚决服从,表示一定效忠校长和老长官,把军权完全交出。
1951年春节,李弥带领一批扛着少将、中将肩章的随员到达孟萨,受到了大土司和军民的盛大欢迎。正在举行阅兵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李弥的夫人龙慧娱和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突然从大陆找到这里来了。
这事儿颇具戏剧性,但的确是真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1949年12月,龙云和卢汉在昆明发动起义,借开会的名义,把李弥和柳元麟请来,想迫使他们就范。昆明是云南王龙云和卢汉的天下,李弥孤身深入,如果有不同意的表示,很可能就出不来了。因此他假装愿意与龙云、卢汉一同起义,留下副军长柳元麟和自己的老婆作人质,这才有可能离开昆明到台湾向蒋介石面禀此事。云南全境解放以后,柳元麟被当作起义将领对待,基本上没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所以才有可能被他带领李弥太太和部分随员逃出昆明,在滇西南的畹町越过国境线,进入缅北地区。
当时柳元麟不可能知道有朝一日李弥要到金三角来。他的进入缅北,完全是无可奈何的误打误撞。是后来听说李国辉在金三角有了辉煌的战绩和业绩,这才千里迢迢从缅北找到缅东北来,想与李国辉汇合。没有想到恰恰就在李弥阅兵的时候,在孟萨会面了。这件事情,当然立刻就被解释为“是天意”,是李弥一定能够反攻云南成功的先兆。
李弥正式宣布云南省政府、云南绥靖公署和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部成立。各级长官都由他带来的随员出任。原来的总指挥李国辉名义上升为九十三师师长,钱运周升为师参谋长,实际上这个新编九十三师,还不足一千人。
从此,金三角的“李国辉时代”宣告结束,进入了“李弥时代”。
一年之后,不被重用的谭忠提前退伍,到台湾开了一家小面馆。后来李国辉也退伍,到台湾办了一家养鸡场。
1951年3 月,也就是李弥接管金三角兵权之后的两个月,他一者为了向蒋介石显示自己的忠心和力量,二者也为了收买军心,三者更为了向美军讨价还价,确实发动过一次“反攻云南”的军事行动。因为“打回云南去”不仅仅是蒋介石的希望,也是大多数云南籍官兵的希望;而李弥想要得到美军的装备和物资支援,更必须先进入云南:因为美国顾问只答应把美援空投在中国境内。
李弥兵分两路,一路是疑兵,渡过大垒河在中缅边境以南集结,摆出一副要攻打景洪的样子来;一路是主力,以李国辉为前锋,李弥为中军,悄悄儿往缅西北方向走,渡过南卡江,沿着南卡江溯流北上。
李弥心里其实很清楚,就他这几千人马,要想反攻云南,无异于以卵击石,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出此下策的。此次出兵,除了上述那三个原因之外,他的真正用意,是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在缅北的势力。所以他并不急于赶路,而是一路上与土司头人山官频繁接触,请客吃饭,进行反共宣传,还慷慨大方地给钱给枪,以总指挥的名义封了许多将级纵队司令或支队司令,最小的也是上校独立大队长,然后据此以“反共救国军实力扩大了几倍”向蒋介石请功,并要求发给粮饷装备。
4 月初,前锋已经到达沧源以南,李弥的中军也到了岩城。岩城中国古称永恩,与云南的西盟县紧邻。岩城和西盟都是佤族地区。岩城的山官屈鸿斋号称“岩城王”,不过却是个云南的汉人。他因为杀了人,逃到岩城,做了山官的女婿,后来就继承了世袭的领地,当上了山官。李弥给了他一个少将纵队司令的名义,要他竖起反共救国的旗号,联络中国境内的佤族山官作内应。
就在这个时候,佯攻景洪的部队遭到了解放军的反击,要求增援。李弥无法回师,就命令前锋立刻攻打沧源,让岩城王鼓动当地的佤族武装积极配合。当时沧源只有一条小街,人口不过几千,解放军驻守沧源边境的军队并不多,经过激战以后退到了县城,后来又奉命退到临沧,打算把李弥引进口袋里来加以歼灭。李弥作为一代名将,心里当然明白,并不上当。不过他却大做文章,举行了隆重的“光复沧源”入城式和阅兵式,表示他一定要打到昆明去的决心,通过台湾来的记者报道,台湾的军政两界欣喜若狂。
老谋深算的李弥接连得到耿马、双江以后,尽管“光复昆明”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按兵不动了。
在耿马县东北一个叫孟撒的地方,抗战期间为了保卫滇缅公路,曾经修建了一座小型军用机场,不过一次也没有用过,早已经荒芜了。十几天以后的一个夜间,飞来了一架无国籍标志的飞机,空投了许多武器弹药。此后的两个月中,飞机一连来过几次,除了武器和物资之外,还送来了两名美军顾问。
1951年7 月,解放军两个师向李弥占领区包围。李弥物资得到了,声势也造够了,立刻把部队撤回了国境线以南。这场小规模战争,对李弥来说,就算是“空前”的大胜利了。
李弥得到了美援,扩充了地盘和实力,回到孟萨以后,先整编军队,任命柳元麟为副总指挥,设立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北方作战指挥部、四大军区、三个主力师、十八个挺进纵队和四个边区独立支队;接着召集大小土司到孟萨开会,宣布三项决定:第一,凡是反共救国军辖区之内的居民,除土司、头人、山官之外,都要交税交公粮;第二,实行鸦片统购政策,任何私人不得私自买卖鸦片;第三,商人进入辖区经商,必须持有军管区的通行证。
这一来,等于剥夺了土司们的权力,但是一者迫于李弥的势力,二者有钱运周的老丈人刀土司的带头表示拥护,何况所谓的税收和公粮,暂时还只能通过他们征收,因此也只好敢怒而不敢言地勉强答应了。
从此,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生产和贩运,就成了李弥的专利,财源滚滚而来。李国辉靠“护商”养军的时代从此结束了。
这时候李弥实际拥有兵力两万人左右,加上收买的各路地方武装,对台湾谎称十万,要求按十万人马配备枪支弹药。为了便于台湾空投,他在孟帕亚东南一个叫做孟杯的湄公河西岸峡谷中修建了一座简易机场。蒋介石成立了一支七百多人的“支援大队”,派少将段希文出任大队长,通过空运来到金三角地区。后来与坤沙紧密合作的张苏泉,就是第一批从台湾空运而来的。
李弥在孟萨开办了一所“反共抗俄军政大学”,轮训下级军官并在东南亚各地招收学员。后来在金三角赫赫有名的坤沙,就是第一期学员。坤沙1934年出生于缅北,祖籍云南大理,他的父亲张秉尧入赘于掸邦当阳莫奈山寨的土司府,继承了土司的职位,所以他是个有一半汉族血统的掸邦人,并从小在祖父的课读之下接受汉文化。后来他父亲被佧瓦山官所杀,他逃了出来,在外面流浪了很久,这一次是以华侨子弟张奇夫的名义入校的。一次李弥到军校检阅,见坤沙拆卸军械动作娴熟,当场提拔他为少尉军官。──只是李弥绝没有想到这个十八九岁的孩子,他年竟会取代自己成为金三角的主人。
李弥从沧源退过国境线,中国军队不能越界追击,就向缅甸政府提抗议。缅甸政府迫于国际舆论,也怕允许中国军队越境征剿,会像清兵追明皇似的赖在缅甸不走,不得不出兵攻打李弥。于是一次叫做“旱季风暴”的金三角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爆发了。
缅甸政府军力量不足,除了政府军和北部山区的克钦兵之外,不得不花钱请英属印度国际军团来参战。这支雇佣军的指挥官是英国人,而战士都是尼泊尔的部落民族廓尔喀人。
关于这次血战的惨酷,我就不仔细描述了。总之是战争的最后,尽管雇佣军和克钦兵一向都以英勇善战著称,但是在国民党正规军面前,先后都全军覆没,英国指挥官自杀,缅甸政府军更不堪一击。尽管李弥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他总算是胜利了,而且在缅北稳稳地站住脚跟了。
战事之后,1952年李弥在曼谷接受西方记者采访,说了一句大话,没想到竟为此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并结束了他在金三角的统治。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有个记者问他:“李弥先生,您是云南省主席,您这个云南王,什么时候能回到昆明啊?”
李弥忘乎所以,大笑着说:“我要做云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缅甸王,却易如反掌,就看我想做不想做了!”
他这话,其实不过是得意忘形的一句大话而已,但若以他当时打败缅甸的所处局面和实力来说,倒不是吹牛。为此仰光报纸舆论大哗,学生上街游行,要求总理吴努和国防部长吴奈温下台。联合国也为此开会讨论并做出了“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金三角”的决议,加上蒋介石也得到了确切情报,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正在秘密策动李弥脱离台湾独立,以便出兵配合西藏上层分子的独立运动。据此蒋介石下令要李弥把全部人员撤回台湾。
李弥如果真想独立,他是完全可以不走的。但他并没有野心,所以他忠诚地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从1953年12月开始,直到1954年3 月,台湾官方公布的数字,共从金三角撤出四个军、七个纵队,共计步、炮、工兵及装甲兵一万多人和家属两千多人;其实只撤走了五千四百多人。台湾宣布:金三角地区从此没有国民党部队一兵一卒了。
李弥一到台湾,就让蒋介石给软禁起来,后于1973年病故。大批跟着李弥撤台的官兵,也都遭到遣散。李国辉就是这次回到台湾后被遣散,才在台北县荒滩上办起养鸡场来的。
金三角地区真的没有蒋介石的一兵一卒了吗?当然不是的。李弥时代号称兵力十万,除去土司兵和地方武装,实有兵力三万多人。撤走的五千多人,其实都是李弥的嫡系部队,其余杂牌军近两万人则“自谋出路”也就是分头走散了。以段希文为首的近六千云南籍官兵,则既不撤退,也不走散,他们转移到老缅边界湄公河西岸的江口镇,打出了“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的旗号,柳元麟化名王胡常出任总指挥,重建四个军,实权则掌握在段希文的手中,继续经营贩毒事业,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小金三角”地区。从此金三角结束了李弥时代,开始了“江口时代”。在段希文之后,又崛起了罗星汉和坤沙,把贩毒事业一代代传了下去。
李弥大部队一撤走,缅甸国防部就向金三角地区大举进兵,对山区进行拉网式扫荡。政府军采取的不是安抚政策而是高压政策,许多土司头人被杀,妻女和小妾遭到士兵们轮奸。他们宣布彻底禁烟令,断了头人和百姓的财路,因此不但得不到土司头人和百姓的拥护,反而把民心送到毒贩子一边儿去了。
汉人部队有了喘息的机会,不久就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协助各地土司赶跑缅甸政府军,重新建立土司统治。到了五十年代末,汉人军队扩大到一万五千人,重新控制了金三角一半儿地区。缅甸政府军几次发动攻击,因为不得民心,都没有成功。到了1960年,萨尔温江两岸除缅军司令部驻地景栋之外,基本上都是汉人部队的势力范围。这期间缅军和汉人部队发生过许多次战争,1961年春,汉人部队撤退到老挝境内,引起老挝局势的动荡和国际舆论的反对,蒋介石只得下令该部全数撤回台湾。柳元麟及其属下第一、二、四军通过老挝、泰国的机场空运到台湾,第三、五军多数是云南人,不愿去台湾,自动返回金三角。蒋介石又秘密下令,把这支军队改名为“东南亚反共游击总部”,任命段希文为总指挥。于是金三角地区又进入了“段希文时代”。
缅北金三角地区鸦片的产量,李国辉来到之前的1949年,是37吨。这个数字不算太大。因为同年越南、老挝和泰国所产的鸦片,就超过了100 吨。四国的鸦片产量基本上持平。到1959年,金三角已经经历了李国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