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警卫员只得反复给他摁头,或用凉水冲头以减轻疼痛。实在支撑不住时,粟裕还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6)
尽管如此,1950年上半年,粟裕仍然坚持在抓紧准备解放台湾的工作。7月7日以后,当得知毛泽东亲自点将,交给他抗美援朝的新任务后,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泽东对自己的信任,理应勇挑重担。但又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恐怕顶不下来,下面就难以指挥了,会耽误大事。因此,粟裕向毛泽东提出,是不是可以考虑另外的同志。毛泽东仍坚持要粟裕去。
  粟裕立即为新任务做准备工作,指令华东军区暨三野司令部选配东北边防军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指令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军委建议增调原准备用于攻台作战的三野主力9兵团(辖20、23、26、27军,共15万人)参战。粟裕说:“如果毛主席一定要我去,我就不能推辞了,我还是要去。”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左右环视都困难,吃饭时要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粟裕不得不向军委和毛泽东请假治疗,力求尽快康复。7月14日,经中央军委、华东局批准,粟裕到青岛疗养。三野参谋长张震后来在《张震回忆录》中记载,毛泽东和军委决定,只要身体恢复情况良好,粟裕还必须准备执行抗美援朝的新任务。书中说:“粟裕同志因操劳过度,身体很差。因此,就在那次华东局常委扩大会议上,研究并报请军委批准,让他病休两个月,后经毛主席批复,只同意他休息到8月中旬,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还要准备执行新任务。”临行前,粟裕还带病主持召开了三野会议,研究了朝鲜战争问题,并对其余各项大事作了必要的部署。张震回忆说:“粟裕在去青岛休息前,主持召开了三野会议,研究了朝鲜战争问题。”
  因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去青岛治病,毛泽东专为他配备的两个副手也就可以不急于到职了。副司令员萧劲光在海军司令员任上,副政委萧华主持总政治部日常工作,都有自己一摊子事情。因此,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也就建不起来。加上其他一些情况,周恩来深为焦虑。7月22日,他与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联名致电毛泽东,提出自己对边防军工作的建议:
  原来军委确定之边防军指挥机构,虽从作战上来说较为有利,但目前似有困难。(1)、边防军粟裕司令员需要休养,副司令员萧劲光、副政委萧华一时还难以离京北去;(2)、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等感到层次太多,有所不便;(3)、边防军的供应需要强有力的后勤组织方能胜任,而中南只能组织轻便的后勤机构,刚到东北恐亦有困难。基于以上情况,请主席考虑边防军目前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并统一一切供应,将来粟、萧、萧去后,再成立新的边防军司令部。
  毛泽东于7月23日复电表示同意,批准东北边防军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指挥,并统由东北军区供应,边防军后勤司令员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边防军的日常训练工作暂由13兵团统一组织,并先后任命洪学智、韩先楚为13兵团副司令员,赖传珠因离职养病,由邓华兼任兵团政委。
  军委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暂归高岗指挥,“将来粟、萧、萧去后,再成立新的边防军司令部”。可见,此时军委在等待粟裕病情好转,尔后前往东北组建指挥机构,因而一切只做临时性的安排。应当指出的是,东北边防军原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指挥,此时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代替指挥,同样清楚地表明,东北边防军是野战军、大军区级单位,粟裕与高岗的军内级别是等同的,如同边防军的后勤司令员李聚奎可以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显然二者是平级的。
  但是粟裕休养半个月后,病情仍未见好,他心急如焚。8月1日,粟裕特地托到青岛探望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信中说:
  “在此休息期间除两手已不如在宁(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总部驻地南京)时之颤抖外,头晕头痛症并未见好转,文件书籍均不能阅读,每日只能看看报纸,且每次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出外游览超过一小时,亦即头晕目眩不能支持,但因新任务在即,而自己病症未见转好,心中甚是焦虑,以致愈加不能定心休息。据医生及一些患神经衰弱症之同志谈,此种病非短期所能治愈,愈重则治疗愈费时日,职以为依目前局势发展似有一时期之间隙,因此请求能批准职给予较长的休息时间,以便于专心休息以期早日恢复工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7)
粟裕信中所说的“新任务”即指抗美援朝指挥作战。尽管病情严重,他还是表示:在“目前局势发展似有一时期之间隙”的情况下(毛泽东也认为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请假休养较长时间后,能早日恢复工作,即履行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的职责。
  8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朝鲜战争的形势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周恩来也在会上指出:“如果美帝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可见,毛泽东与周恩来都强调了出兵朝鲜的必要,毛泽东还再次明确指出东北边防军出动时“用志愿军形式”。
  8月上旬,13兵团第38军和第39军由河南、第40军由广东进至东北边境地区,完成集结任务。之后,军委又调第四野战军第50军及部分高炮部队、工兵部队编入边防军。至此,边防军第一批各部已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毛泽东于8月5日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边防军各部现已集中,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9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志负主责,于8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务使士气旺盛,准备充分,部队中的思想问题必须予以解答。我们当令萧劲光、邓华、萧华参加这次会议。”显然,鉴于粟裕需休养,而各项准备工作又不容松懈,毛泽东只得令萧劲光、萧华先去部队熟悉情况,并做必要的战前动员。
  8月8日,毛泽东收到了粟裕托罗瑞卿转交的信,对粟裕的病情十分关切,当即复信:
  粟裕同志: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
  问好!
  毛泽东
  八月八日
  粟裕将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保存了多年,在1983年4月才赠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同时亲笔做了如下说明:“这是1950年我在青岛休养时向主席写信报告我的病情后主席给我的回信。信中所指新任务是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因我的病经久未愈,后来改由彭德怀去担任了。”当时美军还没有越过“三八线”,朝鲜局势不很明朗,毛泽东预计东北边防军“8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还没有到主帅必须立即出马的地步,所以说“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延长了原来“只同意他(粟裕)休息到8月中旬”的时间,要粟裕安心养病,以便尽快康复上任。
  8月11日,根据毛泽东8月5日的指示,边防军所属13兵团召开各军、师干部会议,听取部队情况汇报。边防军副司令员萧劲光也遵照军委命令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会议,并宣布了边防军未来的作战任务是:“准备赴朝鲜作战,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部队出国作战时将使用‘志愿军’的名称。同时中国不准备对美公开宣战。”随后,高岗于8月13日至14日主持召开了东北边防军高级干部会议,对边防军的任务、出国作战的目的和意义、军事准备的要求等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东北边防军师以上主要领导均参加了会议,高岗受军委委托在会上作了报告,萧劲光、萧华和邓华均在会上作了讲话。高岗说:
  “如果美国侵略者占领了朝鲜,毫无疑问,一定会准备力量,来进攻我们的东北与华北,进攻我们的祖国。那么我们究竟是让它打下朝鲜,让准备力量,增加气焰,等它打到中国来的时候再去消灭它呢?还是现在争取主动,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保卫自己好呢?显然地,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是有利于我们,有利于我们的朋友,有利于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平民主的事业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8)
……
  “边防军出动时,到朝鲜去是志愿军的名义出现,穿朝鲜服装,用朝鲜番号,打朝鲜人民军的旗帜,主要干部改用朝鲜名字。这样的处置,可以使朝鲜人民喜欢,又很策略。”
  “我们曾经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消灭了八百万美蒋军队。现在党和人民要求我们去消灭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队。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这一光荣的战斗任务。”
  8月11日及8月13日分别召开的这两次会议,因连续在沈阳举行,通常被合称为“沈阳军事会议”。从萧劲光、高岗等人的发言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时东北边防军的任务更加明确,即准备入朝作战。
  需要指出的是,边防军副司令员萧劲光、副政委萧华出席了沈阳军事会议,说明尽管海军与总政治部工作千头万绪,但他们还是能丢开手中相对次要的工作,随时就任边防军新职的。最终志愿军出动时,他们没有到职,最关键的因素是粟裕因病未能到任,作为中央专门为粟裕挑选的“作战上来说较为有利”的副手萧劲光、萧华,也就没有必要出动了。同时也说明,为有利于作战,方面军指挥机构的建立只能由主官牵头,否则萧劲光、萧华完全可以先行建立指挥机构,然后等待粟裕到任即可。
  从7月7日周恩来提出东北边防军一旦参战,则“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到8月4日毛泽东再次明确指出“用志愿军形式”,以及萧劲光、高岗等人关于边防军准备以“志愿军”名义出国作战的讲话,均有力地说明中共中央、军委在组建东北边防军时,就曾考虑和提出,一旦赴朝参战,即采用志愿军的名义。而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实际上也就是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决策,也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
  在7月7日提出“志愿军”的名称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最初曾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援助朝鲜人民军作战。在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时,黄炎培向毛泽东、周恩来提出:自古道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好打。周恩来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嘛。黄炎培说:支援军那是派出去的。谁派出去支援?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毛泽东听后说道:有道理!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这是民间的事,人民志愿帮助朝鲜人民的。毛泽东说着,拿起笔来将“支援”两字改写成“志愿”。周恩来说:对,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的志愿兵。黄炎培频频点头,笑道: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此后,“志愿军”的名称就定下来了。
  显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这个重大策略是正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军队,是官方的,如果东北边防军以此名义出国参战,这就表明是国家派出去的,等于中国向美国宣战。而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是民间的,是群众志愿组织的。这样做,不给美国对中国宣战以口实,比较策略,对中国有利。
  后来美国军队与志愿军直接交手后,他们知道遇到的是“中共正规军”,而不是什么“志愿军”。但是他们也承认了志愿军这个名字,因为他们害怕把战争扩大,以此表明自己不是和新中国开战,中、美两国还未进入战争状态,以安抚其国内人民及其盟国。关于中国以人民志愿军名义参战,美国出版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说:“中共政府给这些部队起了一个好名——‘志愿军’。中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两全其美。”
  8月中旬,第三野战军主力9兵团奉军委命令开至津浦铁路线,第一野战军主力19兵团也奉命开至陇海线,均处于机动位置上待命。
  出席沈阳军事会议的萧劲光返回北京后,向毛泽东汇报了军事会议召开的具体情况,并反映了东北边防军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毛泽东据此于8月18日致电高岗,首先肯定了高岗在军事会议上所作报告的正确性,同时决定边防军延长至9月底完成各项出动准备,这份《关于边防军务必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给高岗的电报》中说:“萧劲光来告边防军的各项问题都可以解决;边防军完成准备的时间可延长至9月底,请你加紧督促。”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9)
与此同时,总参谋部的作战参谋们对朝鲜战局进行反复研究后认为,美国“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很大”。8月23日夜间,雷英夫将这一结论向周恩来汇报后,立即得到毛泽东召见。毛泽东详细听取汇报后指出:美军在仁川登陆确实是个值得密切注意的大战略问题,并立即决定采取三项措施:(1)检查督促东北边防军各项战备工作的情况,严令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保证随时可以出动作战。(2)将敌人可能在仁川登陆和朝鲜人民军应该有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如部队主动后撤或在仁川加强布防等,告诉朝鲜和苏联方面,供他们参考。(3)总参谋部和外交部要随时密切注视朝鲜战场情况的变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