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造登城的大车,制备各种器械,三个月才能齐备;
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堆积土山,又要三个月才能完备。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将军们不能忍受愤怒,强迫士兵像蚂蚁一样爬城墙,士兵战死了三分之一,城还是没有攻下来,这都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所以,善于指挥战争的人,不需要战争就可以使敌人屈服,夺取敌人的城池不需要强攻,毁灭敌国不需要很久的时间,必然能够全胜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所以无需人困马乏就可以获得全部利益,这就是用计谋攻取的方法。
笔者感悟
孙子提出了一个中国人最优秀的军事观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非常反对穷兵黩武,大力提倡用谋略战胜敌人。
孙子认为战争无论大小,都要遵循用兵的法则,运用谋略迫使敌国屈服为上策,采用军队攻破敌国为下策;迫使敌全军屈服为上策,攻破敌全军为下策;迫使敌全旅屈服为上策,攻破敌全旅为下策;迫使敌全卒屈服为上策,攻破敌全卒为下策;迫使敌全伍屈服为上策,攻破敌全伍为下策。也就是说:要运用谋略,迫使敌人不战而屈服为上策,用军队打败敌人为下策。
如此说来:百战百胜的将帅,并不是最好的将帅;不战而使敌人屈服的将帅,才是最好的将帅。因为不战就不会大量的消耗财力,使敌人屈服,还可以得到大量的物质,可以极大的丰富财力,其优点实在是太大了。
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就要按照如下的顺序来谋划战争:
最好的用兵之道是:与敌人较量谋略,比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多,比谁的准备更充分,比谁的谋略更深,比谁的谋略更奇。
其次的用兵之道是:与敌人较量外交,比“得道多助”,比外交谋略,比外交优势,比外交辞令,比靠山,比气势,比诡道。
再次的用兵之道是:与敌人较量军队建设,比说的将帅有谋略,比谁的军队训练有数,比谁的军队气势高涨,比谁的军队阵型变化多。
最不好的用兵之方法是:攻城,除非前面的办法都用尽了,实在是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时候,迫不得已而攻城。
攻城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修造登城的战车,制备各种攻城器械,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准备齐备;堆积居高临下的土山,用弓箭攻击城内的敌人,又需要三个多月才能准备完备。这样一来一去就去掉了六个月。指挥打仗的将军们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的,他们无法忍受内心愤怒,就会强迫士兵像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士兵战死了三分之一,城还是没有攻下来,这都是攻城带来的灾难啊!
所以,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他们靠谋略战胜敌人,不需要残酷的战争就可以使敌人屈服,夺取敌人的城池是不需要强攻的,毁灭敌国是不需要很久的时间的,像这样的将帅,必然能够全胜于天下。
无需劳师动众就可以获得全部利益,这就是“谋攻”的奥妙所在。
市场竞争最可怕的就是“低价竞争”,这种竞争方法的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有人认为低价竞争获利的是消费者,其实不然。因为任何产品都是有成本的,企业为了生存,低价竞争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只有采用降低产品品质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受害的最终是消费者。所以,低价竞争相当于《孙子兵法》中的“攻城之法”,是一种“被动挨打”的竞争方法。
其实,竞争就是帮助别人提高,同时也是激励自己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竞争,才能使全行业的水平不断提高。全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我们不能把竞争简单的理解为“你死我活”,而应该理解为“互利互惠”“共创辉煌”。所以“竞争对手”应该改为“竞争伙伴”。没有宝马,奔驰也不可能一枝独秀;没有福特,通用也不可能一枝独秀;没有本田,丰田也不可能一枝独秀。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吧?
中国的市场经济时间不久,企业中还存在“龙蛇混杂”的现象,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间互相拆台、互相诋毁,市场竞争没有做到共利共荣,相反还出现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来得及共同面对,内部就已经先打起来了,结果让外商坐享了渔翁之利,同时还损伤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市场规则会限制住不平等竞争,那种共利、共荣、共发展的良性竞争,必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流。
全国人民都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中受益了。早十几年,手拿“大哥大”就是身份的象征,今天如果有人手拿“大哥大”,在大街上大声打电话的话,可能要被人笑掉大牙。*和中国联通这一对竞争伙伴,在给全中国人民带来实惠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全中国人民都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捏着一把汗。那时候,中国的老百姓还认为家用汽车只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望。几年过去了,中国的汽车工业,非但没有自生自灭。恰恰相反,还得到了飞速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上,飞速奔驰的是95%的国产车。“一汽”、“二汽”、“上汽”这*中国汽车工业主流的竞争伙伴,在竞争中茁壮成长起来了。
所以,在竞争中互相提高、共创辉煌,才是市场竞争的真正目的,这种竞争方法相当于《孙子兵法》中的“伐谋”和“伐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和平解放北平
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北京),拥有二百十万人口,是华北第一大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辽、金、元、明、清及北洋政府均以北平为首都,名胜古迹很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著名的高等学府,国立北平图书馆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达数百万册。完全可以说,当时的北平集中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早在1919年,李大钊就在北平建立了*主义小组。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北平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解放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建立了北平市委,以刘仁为书记,下设学生、工人、平民、铁路、文化五个工作委员会,分别领导开展斗争。后来,北平市委撤消,改为华北局城市工作部,仍由刘仁任部长,直接领导上述五个委员会工作。北平地下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不断壮大了力量,到平津战役前夕,北平地下党党员已发展到三千多人,外围组织*青年同盟、*青年联盟等已有五千余人,在工厂、学校、铁路、报社,以及国民党的党、政、军、警、宪、特机关中,甚至傅作义的身边都有地下党。北平地下党还掌握有三个地下印刷所,三部电台,能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随时报告北平市内的情况。为加强对北平地下党的领导,1948年11月成立“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以余涤清为负责人,协调各工作委员会之间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华北局认为傅作义虽然*日久,但他在抗日战争中与中国共产党曾有过很好的合作,1933年6月中国共产党就派张经武到归绥动员傅作义抗日。1933年8月又派南汉宸和彭雪枫持毛主席的亲笔信与他会晤。抗战时期,周恩来、彭德怀也多次与他会晤,双方关系融洽,在作战中,多次并肩战斗相互支援。而且与蒋介石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在蒋介石政权即将崩溃之时,是有争取傅作义和平解决北平的可能。因此,指示北平地下党,利用有利的军事形势,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直接做傅作义的工作。
北平地下党主要通过三条渠道做傅作义的工作:
一是通过傅作义的女儿,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傅冬菊。傅冬菊的公开身份是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为了开展对傅作义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指示天津地下党,通过关系将傅冬菊和她的丈夫也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的周毅之一起调到北平。傅冬菊就留在傅作义的身边,一边利用机会劝说其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一边将傅作义的各方面情况,包括他每天的神态、情绪等,及时报告给地下党,再转到平津前线指挥部和中央军委,为指挥部作出正确判断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是通过傅作义的老师,少将参议刘厚同。刘厚同参加过辛亥革命,具有*进步思想,对蒋介石排除异己的做法很不满。他与傅作义私交很深,时常一起讨论时局,他对傅作义说:政治是军事的根本,没有政治不修明而军事能取胜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政治*,官吏贪污腐化,失败是必然的。刘厚同的女儿刘杭生是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成员,通过女儿的介绍,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地下党选择他为主要工作对象,由地下党的负责人崔月犁和杜任之去做刘厚同的工作,再通过刘厚同去做傅作义的工作。当傅作义和战难决之际,刘厚同做了细致的说服工作。当平津战役逐步发展,刘厚同更是规劝傅作义当机立断,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北平负责。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北平地下党的劝说下,刘厚同放弃了鼓动傅作义发表和平通电,力促傅作义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刘厚同的劝说,对傅作义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通过地下党员李炳泉的堂兄李腾九做傅作义的工作,李炳泉的公开身份是傅作义创办的《平民日报》的记者,李腾九则是傅作义的联络部长,是傅作义的心腹之一。李炳泉经常与李腾九讨论时局,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逐渐作通了李腾九的思想,再通过李腾九去做傅作义的工作。当1948年12月中旬,傅作义让李腾九去找个真正的共产党,李腾九就乘机把李炳泉引荐给傅作义,李炳泉向傅作义转达了中国共产党北平地下党的意见,要求他作出决断,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就这样,李炳泉就成为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的联系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北平地下党还发动各界群众,开展和平解放北平运动。使和平解决北平问题成为当时北平人民的一致要求。12月中旬,傅作义邀请许德珩、徐悲鸿、周炳琳、马衡、郑天挺、朱光潜、杨人缏、贺麟、叶企荪、王铁崖、胡先骊等二十多位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到中南海座谈,畅谈时局。与会者一致认为只有和平,才是唯一出路。徐悲鸿说:“北平两百万市民的生命财产,系于将军一身。当前战则败,和则安,这已是目前的常识问题。”杨人缏更是言语激扬:“内战已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仗不能再打了,如果傅先生顺从民意,采取和平行动,作为历史学家,对此义举,一定要大书特书。”傅作义感慨地说:我的要好朋友现在都主张和平谈判。
此外,中国共产党地下党还给北平的国民党党、政、军、警、特、宪负责人寄发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规劝他们起义,投诚。在这些工作的影响下,蒋、傅系统的一些军长、师长、团长,甚至军统的北平站站长都表示愿意起义。
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在解放军巨大军事压力下,在地下党有力策动和争取下,在北平各界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傅作义终于正式派出代表与解放军进行和平谈判,从1948年12月19日到1949年1月16日,双方共进行了三次正式谈判。
1月19日,双方拟定出《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并经平津前线指挥部和傅作义的批准。
1月21日,苏静和王克俊、崔载之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同一天,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高级军政官员会议,先由参谋长李世杰讲述了当前形势及和谈经过,再由王克俊宣读了协议条文,随后征求与会者的意见,绝大多数人表示赞同,只有少数中央系将领不愿留下来执行协议,要求回南京。为减少执行协议的阻力与破坏,在征得解放军同意后,傅作义允许第四兵团司令李文、第九兵团司令石觉及第13军、16军、31军、94军团以上军官于23日乘飞机返回南京。会后,傅作义即将协议正式下达到各部队执行。
1月22日,《北平日报》等报刊刊登了协议的要点,北平市民得知后,奔走相告,欣喜万分。
为保证北平的守军顺利开出城外,使傅作义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部署,中央军委指示平津前线指挥部,傅部第一个军的部队在22日按照原定计划出城外,其余各部适当可以推迟。傅作义也作出了精心部署,以嫡系骑兵第4师于22日最早出城,其余各部从26日起陆续出城,以重建的嫡系第104军负责维持北平治安,最后出城。
平津前线指挥部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任命第13兵团司令程子华为警备司令兼政委,由第4纵队担任北平的警备任务。在第4纵队入城前,特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城市政策纪律教育,由于政策纪律教育细致深入,使第4纵队在北平警备过程中赢得了“仁义之师”的盛赞。
1月31日上午十二时三十分,第4纵队之第10师从西直门进入市区,与傅作义部第104军交接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也宣告结束。
2月2日,第4纵队的第10、11师入城,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也同时入城办公。自此,北平――这座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怀抱。
孙子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北平的和平解放,确保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了一座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完好无损,简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善莫大焉!
诸葛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