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孙子兵法-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将帅有才干而国君不干预的胜,国君不干扰有智慧将帅的军事指挥,就可以政令畅通,就可以出奇制胜。

  如果战争来临,只要具备了上面提到的这五个要素,就可以预知胜利了。

  所以说:即了解自己又了解敌人的,历经百战不会陷入困境;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的,互有胜负;即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近代中国历史的屈辱,使得我们的工业水平落后了,出现了企业管理的空缺,于是我们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和探索。

  我原工作单位是国营特大型企业,培训工作可谓细致入微。我们系统的学习过原苏联的管理经验、日本的管理经验、美国的管理经验,最终发现最好的管理经验在中国,于是我们又开始学习“邯钢”的管理经验。原苏联也好,日本也好,美国也好,这些国家通过长时间的摸索,结合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总结出了适合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并不是通用公式,各个国家都可以互换、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究竟何在?

  我们不能回避,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是在摸索中求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模式囫囵吞枣、生搬硬套拿来就用。无论别人的管理经验有如何的先进,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自己的特点去粗取精、物尽其用才是真理。这就是我大力倡导的“拿来主义”要和自己总结的经验“加起来除以二”的企业管理哲学思想。

  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即不能脱离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又不能违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就是中国式的管理。

  人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式管理的关键“以人为本”。但是,很少有人提到适合高度固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人的“以人为本”,换言之,就是中国式的管理就是要“以中国人为本”。

  中国人以勤劳智慧而著称于世,一旦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迸发出的能量将非常之大。我认为,要管理好中国人,就一定要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式的管理是在摸索中求发展的,我们摸索的就是如何把现代管理科学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3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那里崇山峻岭,绵延不绝,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解放军容易立足生根。占据大别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沙,瞰制中原。毛主席提出,进军大别山应采取跃进的方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再夺取城市。

  当时军委的战略意图是:以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由陈赓、谢富治率领太岳兵团主力为右后军,趁胡宗南陷在陕北,豫西敌军处境不利的时机,以雷霆万钧之势,从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依托伏牛山作战,创建豫陕鄂根据地;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两翼牵制是彭德怀率领陕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地区,调动进攻陕北的胡宗南集团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引向海边。中国共产党中央一再要求做到:两翼配合中间,三军确保主力。周恩来曾说:“刘邓直插大别山,朝蒋介石的胸膛刺进一刀!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再砍他一刀!陈毅、粟裕大军进入鲁西南,挺进豫西,再扎他一刀!这三路大军,在战略上就布成了‘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协力配合,在南起长江,北至黄河,西从汉水,东到黄海的中原大地上,向敌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刘邓大军与随后挺进豫西、豫皖苏的陈谢、陈粟两路大军,形成“品”字形阵势,它们互为犄角,以鼎足之势,直逼国民党长江防线,使广大中原地区成为夺取全面胜利的前进基地

  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战略上从内线转向外线时,首先选择的就是刘邓大军。1947年7月中央军委指示刘邓挺进大别山时的电报上说:“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然甩开敌军,分兵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千里跃进大别山,说起来容易,可是让一支大军孤军深入到国民党统治区,没有后方,没有补给,的确是很危险的一着棋。毛主席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退回来;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一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这着棋显示了毛主席作为一个战略家的巨大气魄,但实现这个战略意图,要有刘邓这样既有军事才能,同时又顾全大局的指挥员。

  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需要休整,但接到毛主席“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后,刘邓二话没说,不到10天,即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当时面临的困难是绝对难于想象的。前面有强大的敌人在堵,和黄泛区等等障碍,后有敌军在追,天上飞机轰炸,弹药给养也供给不上,刘邓大军被迫放弃了所有重武器和辎重,以“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克服重重困难挺进大别山。

  从开始进军大别山;到在大别山立足至建立起根据地;刘邓面临着极其残酷的困难;因为大别山原是红四方面军根据地;大别山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刘邓所带部队的老底子,就是徐向前元帅多年培养的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现在老红军老部队回了家乡,谁不想打好仗,做好群众工作,站稳脚跟呢?可大别山在国民党统治下已搞得贫困不堪。大别山人民也真够苦的。四方面军撤离后;国民党对其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围剿;常常是十里无人烟;到处无鸡鸣。老百姓生活已经无法维持;刘邓进入后;老百姓不敢接近;怕国民党报复;刘伯承、*指挥部队一面作战,一面开展地方工作,发动党员骨干群众进行土改;*地主;打击土匪。严明军纪。

  至11月,共歼敌3万余人,发动群众建立了33个县的*政权,一部分青年开始参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初步完成了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

  因为这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刘邓就带头纺纱织布制作军衣、冬装。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刘邓在大别山终于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党中央指出的最理想的前途。刘邓曾说: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其他战场可以减轻些,更多地消灭敌人。刘邓这种勇挑重担、顾全大局的观念,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要在大别山站稳脚,刘邓把高度集中的大部队撒开,变成麻雀满天飞,准备在半年里同蜂拥而来的敌人周旋它几个回合。在威严的大别山,这对我们的部队是何等复杂何等严峻的考验!当这种周旋进行到第三个回合时,蒋介石动用4个整编师、33个旅的绝对优势兵力,命令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九江统一指挥,采取强大纵队寻找我主力决战的战法,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

  刘邓部队此时吸引了国民党大批军力,大大减轻了陕北的军事压力。

  这时在外线,有陈粟、陈谢两军在郑州至信阳段发起攻击战役支援刘邓,以调动大别山的敌人。大别山的部队,一方面继续坚持内线作战,同时决定在外线再开辟三个战场,以求彻底撕破敌人的阵势。刘邓命令南下的后续部队十纵和十二纵分别向桐柏区(大洪山、桐柏山)和江汉区挺进,同时命一纵由大别山内线向北转出,前进500里,北渡淮河,在淮西展开。

  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刘邓二人又分开了。*同李先念、李达组成前线指挥所,指挥大别山内线开展游击战争。刘伯承、张际春率后方指挥部随一纵转移至淮河以北,指挥外线各纵。

  12月10日夜晚,刘邓二人在王家湾(黄陂站西北)分别。*说:我到底比你年轻,留在大别山指挥,你到淮西去指挥全局。刘伯承说:警卫团都给你留下,我只带一个排就行了;你在大别山行动频繁,我带电台在淮西给你提供敌情。

  当天夜晚宿营,刘伯承率领的野战军直属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机关,即与敌军混住在一起。真巧,刘伯承住的是一个没有敌人的小村庄叫何小岩。这时敌我都没有发现对方,因为双方都疲劳不堪了。当敌人电话兵把线架到野战军机关二局电台时,大家听到了北面的零星枪声,于是各个机关分队立即闪电般地集合起来,迅速向南走。此时已听到北面担任掩护任务的一纵方向机枪声、炮声大作,敌机也很快来到我军上空盘旋。天亮了,只因云低雾大,敌机才始终未发现我军。

  *那里,当晚听到北面的枪炮时担心得很,估计刘伯承遇到了敌情,马上令六纵派一支部队向北策应,以吸引敌人到南面来。直至不久以后接到报平安的电报,他才完全放下心来。

  这以后,敌人在大别山处处围攻,处处扑空,处处受到*在内线指挥的或集中或分散的部队的打击,驻广济的敌青年军一部被我歼灭。在外线,一纵卡住了淮河,在淮西十几个县展开。进入江汉区的部队越过汉水直抵潜江、石,威胁了武汉,威胁了敌人的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十纵和十二纵先后创建了桐柏军区和江汉军区,吸引大别山的敌军向外扩散。

  在敌情这样紧张的时候,刘邓分成两个指挥部,但在上报下发的电报中,这一点从未露出来,一切电报仍是签署“刘邓”二字。这时留在大别山的*政委,发了不少关于战略战术的指示电报,都是签署“刘邓”二字。直到他们快要重新会合的时候,刘、邓才分别向中央、军委发了一份个人署名的电报。

  经过我军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内外配合,积极作战,四个月歼敌万余人,解放县城近百座,创建了长江、淮河、汉水之间的新的中原解放区,把南线敌军总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调动和吸引到中原战场,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

  至此,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已届完成。

  孙子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孙子阐述的“知胜之道”的五个要素全部都站齐了,所以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

甘茂巧谏秦武王
甘茂巧谏秦武王

  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问哪一个丞相愿意带兵出征。右丞相不同意。左丞相说:“要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才有力量。魏王那里,我可以去做工作。”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议。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说服魏王一起发兵攻韩。可是,他担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动作,到时攻韩不成还会丢了性命。于是派人向秦武王汇报说:“魏王方面的工作已经做通了,我们是不是改变主意不要出兵为好。”

  ?/p》

王翦以逸待劳计
王翦以逸待劳计

  战国末年的一天,秦王赢政把大将王翦送到灞上后,还要再送爱将一阵。王翦赶忙再次拦住君主的马头。

  “大王,您不要再送了。千里送行终有一别,何况,宫中大臣们都在等着您。”

  “好,老爱卿呵,这次重振我大秦威仪的希望,就寄托在您身上了。上次我没有听您的话,让李信他们出战,吃了败仗,丢了咱秦国的脸。王老爱卿能识大体,顾大局,体谅朕的难处,朕很高兴,很感激。”

  “陛下,您说到哪里去了,为大王开疆拓土,荡平天下,是咱大将的本分事。陛下,请回吧。”

  “老爱卿,那我们就此作别,预祝爱卿马到成功。”

  “多谢大王。”

  王翦与秦王在灞上长揖而别,统率着60 万大军直入楚地。

  “将军,我们是否要即刻组织进攻。”

  “不,传我的令,全军进入阵地后的首要任务是构筑营垒,然后好好休养。”

  一到达楚国境内,王翦便向部将下达了命令。大军于是就地扎营,高筑营垒,精修工事。

  不久,楚国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来对阵,一日数次地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可是,秦军高悬免战牌数月,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例行的操练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还特地让军需部门从后方调运了大批牛羊到军中。宰杀给官兵们享用。不久,秦军士兵便被养得像一头头健壮的公牛了。

  王翦闭门不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于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胆怯畏敌。

  “不要瞎猜想,王老将军自有破敌良策。”秦王对王翦充满了信赖。

  果然,不久,前线的捷报传来了。秦军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秦军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休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一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挡,顷刻间便把楚军打得大败。 。。

张飞战张郃
张飞战张郃

  张郃所屯兵三万,分为三寨,各傍山险:一名宕渠寨,一名蒙头寨,一名荡石寨。三寨军各分一半,去取巴西,留一半军守寨。张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