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君能有几多愁-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彩辏205)的时候,刚刚平定了冀州,暮春的一天曹丕骑着一匹偶然得到的名马和自己的族兄曹真(字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看来是收获不小,不然也不值得如此炫耀。

  另有一次,大军在南征孙权之际,当时的尚书令荀彧奉皇帝之命到军营来犒劳,他见到了曹丕,闲谈之余,荀彧就不禁说道:“听说二公子擅长左右开弓,这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吧?”曹丕一下子就听出了这荀彧是个外行,于是就给荀彧上课道:“您还没有见过从颈项或口边射箭,俯首中马蹄、仰首中月支①的吧?”荀彧笑着说:“是的”,看来他真是个单纯的书生。曹丕来了兴致,便继续给老荀上课道:“靶场有一定的范围,靶子有一定的位置。虽然每发必中,但也算不上是最好的……要奔驰在平原茂盛的草场上,拦截走兽飞禽,使弓不空弯、被射倒的猎物皆洞穿要害,这才是真正最出色的啊!”这一回老荀可是大长见识,当时在旁的一位随军祭酒张京也一边看着荀彧一边兴奋地拍着手说:“好,好啊!”

  这番对话其实也显示出了曹丕的大家风范和弦外之音,他并不着急让荀彧简单知道自己是个骑射高手,而是旁敲侧击、以相当委婉的方式暗示了一下对方,如此高明的寓意自在不言之中。

  
  ① 马蹄、月支都是古代练习射击的靶帖。

2、当仁不让的剑术行家
2、当仁不让的剑术行家

  还不仅如此,曹丕的剑术也非常高明,不过有一回他的表现就有些显得争强好胜了。这倒也是年轻人的本色,曹丕其实一向是很善于作秀的,但总有例外的时候吧。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他从小就学习击剑,请教过不少的名师。通过长期的学习,他还总结出各地的剑术都有所不同,而以京城洛阳的最优。他说,在汉桓帝与汉灵帝年间,有一位名叫王越的虎贲将军擅长击剑,一时名满京城;河南又有一位名叫史阿的人说自己过去曾随王越游学,并且还把王越的剑法都掌握了;于是曹丕便慕名跟随着史阿学习,并达到了“精熟”的地步。因此就有那么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人在一块喝酒,他早就听闻邓展手臂灵活有力,善于击剑并且通晓五种兵器的使用,还听说他能“空手入白刃”(指古代武艺中徒手对付兵刃的特殊、高难技艺)。真是棋逢对手、难得遇上行家,曹丕于是兴致勃勃地就和邓展讨论了很长时间的剑术问题,这时候的曹丕也是有些喝高了,最后他居然直言不惭道:“邓将军哪,你的剑法可是很有问题啊!”

  听到这样的话,邓展心里自然很不服气,这时候他也喝高了,于是坚决要求要同曹二公子比剑。比就比,正是彼此“酒酣耳热”,两个人干脆就拿着用来解渴的甘蔗离席比划起来。结果几个回合下来,技高一筹的曹丕竟一连三次击中了邓展的手臂,围观的人无不喝彩。这一来邓展更不服气了,强烈要求再来。而这时曹丕又开始志得意满地给邓展上起课来:“邓将军哪,我的剑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捷,一般来说是很难看清对方的面部的,所以只能击到你的手臂以避免危险。”自己真要出手可能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意思分明就是让邓展干脆知难而退。邓展什么都顾不得了,于是两个人又比划起来:邓展想要突然袭击曹丕以求出奇制胜,不过曹丕果然不是吹的,只见他却装作朝对方纵深进击,邓展则不得不向前抵挡,而曹丕却又改用脚去袭击他,邓展又穷于招架,乘其不备,曹丕终于一下子就击中了邓展的脑袋……

  “坐中惊视”,这一幕令在座的人都看得惊呆了。于是曹丕便安然地回到了座位上,当着大家的面笑着对邓展说道:“从前名医阳庆(又名仓公)要求淳于意丢弃以前的医方,再传授他秘藏的医术。现在,我也希望邓将军能够放弃过去所学的(错误)剑法,再来接受我精要的剑法吧。”真是得意之至!好在他是曹操的儿子,邓展不仅不会嫉恨,大约也是输得心服口服了,于是“一坐尽欢”。

  不过,也许有人据此就以为曹丕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了,甚至是一员了不得的战将了,其实未必见得。所谓剑术,归根结底与战场上的实际较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俗语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泼妇不按套路出手甚至都能把一个长年习武的老师傅给打倒;而且剑术也往往显得华而不实,容易脱离实战的要求,所以在明朝名将戚继光的军队中,他就严禁士兵练习这些“花法武艺”。就像今天的击剑一样,也许它不过只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运动罢了。尤其,曹丕可能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即使上过也肯定为数不多,而要想赢得那番生死搏杀可不是光靠平时训练就能立竿见影的,更不可能轻易就成为绝顶高手。说来,那时大家的身手其实都是不错的,比如刘备,虽然他的武艺没有他手下的“五虎上将”那样高超绝伦,可是一副双刀却也用得相当精熟;再如孙权,建安二十三年在一次打猎中,他的坐骑不期被老虎咬伤,勇武的孙权却毫无惧色,掷出双戟就轻易把那老虎杀死了。

  当然,不像骑射那样,因为曹丕并没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血腥考验,所以他的身手问题也就不能妄下结论。但是他的学养和文才,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他自己引以自豪的,即使说他的文章难能与曹植一较高下,但他的博学、识见却未必是曹老四及得上的。

  曹丕自言从小就不怎么喜欢那些公子哥儿们常玩的娱乐游戏,只有“弹棋”还算玩得比较出色,但却遗憾没有机会和一些高手切磋过。“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曹操相当好学,还经常在夜深或清晨时分从容自若地读书;他也常对儿子们说:“一个人从小好学,就能思想专一;年纪大了才知道学习,就容易忘记了。年纪大了而能勤学的,也只有我和袁伯业(袁绍的从兄)了。”受老爹的教导和影响,曹丕因此从小就诵读《诗经》和各种文章、经典,到成年时已经阅读完了儒家五经和各种相关书籍;至于增长实际才干、扩大见识方面,像《史记》、《汉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更是无不毕览。

  另外,曹丕还吐露了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学青年的事实:“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六十篇书论和诗赋就今天看来绝不能算是高产,它应该只是曹丕丰富内涵、增加才干的一部分罢了,还包含了他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吧。显然,曹丕对于自己丰富而全面的素养和才学是非常自负的,所以他才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在父亲创业的基础之上继往开来,他也才敢于让历史对自己作出公正的评价:“至于我是否能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以仁义待人接物,以宽容对待下属,还有待后世良史作出结论。”

  一个人在做事之前,没有自信心自然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的,所以曹丕的这种勇于担当的自负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太过于骄傲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组织核心
曹丕确实是有干才的,而且作为二十几个兄弟中的老大,他也被老爹布置了很多任务,这也算是对于他才能的一种检验和锻炼吧。

  除了经常追随大军出征以外,他更多的还是坐镇后方。如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建安二十年西征张鲁,建安二十四年西征刘备,数次留守大后方邺城的职责,都是由曹丕来承担的。而在留守期间,他也算不负父亲的重托。如建安二十四年的那一次,西曹掾魏讽等人乘大军出征在外、邺城空虚的时机,竟然潜结谋反,结果曹丕及时发现了这一阴谋并予以迅速扑灭。对此,曹操相当满意。

  而曹丕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生活在作为曹操统治中心的邺城,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他快做皇帝为止。在这期间,他除了完成相应的政治任务外,作为丞相家的公子哥,他在邺城的生活还是相当奢华和丰富的。他最喜欢的就是宴饮游乐、击剑田猎等活动,吴质很受曹丕的器重(也是和司马懿等人一样,都是曹丕所倚重的智囊人物),两人关系相当不错,过从甚密,后来曹丕还经常给已不在身边的吴质写信,他在第一次《与吴质书》中就专门提到了自己先前的那段精彩生活:“每当我想起那年在南皮的游乐,便实在难以忘怀。那时大家既在六经中神思妙想,又在诸子百家中游览涉历。偶尔还玩玩弹棋的游戏,最后又以围棋决定胜负。高谈阔论,身心舒畅;古筝弹奏,优美动听。有时奔驰在田野上,有时闲坐在饭馆中会餐。让甜瓜漂浮在清清的泉水上,随意取用;把朱红的李子浸泡在寒冰中,解渴消暑。白天过去,夜以继日……”当然,这样逍遥畅快的生活也不是常有的,而且每每回忆起来也让人很是伤感:“今果分别,各在一方……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的心中多么忧伤!”

  据说曹丕还喜欢狎妓,这大约是公子哥们的通好吧,曹丕就曾经纳过一个名叫王孙琐的歌伎。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深情的人,他在感情方面似乎还很淡薄。当时邺城还盛行斗鸡,虽然曹丕不喜欢玩,但未必不参与。据说他就一度是斗鸡主角之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应鞯摹抖芳Α肥小靶值苡蜗烦。萦诒觥保傅挠Ω镁褪遣茇值堋

  而以上并非人们所热心关注的,他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活动,应该就是作为的组织核心而存在的。曹操父子把全国各地的文学之士延揽到自己的麾下,组成了邺下文人集团,这样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就是于此时掀起的。可以说,它对于整个中国文学史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邺下文人集团”本来完全是在曹操的一手倡导和扶植下形成的,曹操是他们的当然领袖,可是由于曹操繁忙的军政事务,在文学创作方面既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也不可能整天和这些文人泡在一起。因此,只有曹丕、曹植兄弟以公子身份能够真正成为这个集团的一分子,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而且,邺下文人们既然都是曹氏政权中的幕僚属吏,曹丕兄弟自然对他们也就形成了一种主从关系,所以一些文学活动也就常常是围绕着他们而展开的。

  因为曹植太过放纵,平常都不太着调,相反曹丕却比较扎实、稳重,又是主官,所以基本上都是曹丕在打理圈子里的事。他在《又与吴质书》中写道:“过去在一起交游相处,出门时共坐一辆车,休息时共睡一张床,不曾有过片刻的分开。每当杯觞交错,音乐演奏,酒酣耳热之时,仰面赋诗……”,这就是当日文人们的活动情状。曹丕在《诗序》中又写道:“为太子(五官中郎将)的时候,在北园和东阁讲堂赋诗,并命王粲、刘桢、阮瑀、应热艘黄鹦醋鳌!彼凇豆迅靖承颉分谢剐吹溃骸俺铝舻娜钤ぃㄈ瞵r)与我素有旧情,他薄命早亡,每当想到他留下的妻子儿女,没有不凄怆伤心的,因此写作了这篇赋,以表达自己对于他们悲苦之情的深切怜悯,还命王粲①一块来写。”这里就说出了他在文人中的特殊地位。另外,陈琳在《马脑勒赋序》中说:“五官中郎将(指曹丕)得到了一块精贵的玛瑙,并将它雕琢成了一块宝贝,它的光彩是那样得让人心动,所以中郎将就命我为此作一篇赋”,此事也证实了曹丕确乎居于邺下文人创作活动的中心。而从具体作品来看,像曹植的《侍太子坐》、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四首》等等,无不同曹丕有关。所以说,对于建安文学的繁荣,曹丕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在当时,曹丕的文学活动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一是游园欢宴中的赋诗;二是命题赋诗;三是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四是文学家彼此鼓励创作、赠阅文章、品赏作品与修改文章;五是文人集团的诸人相互赠答诗作;六是品评同时代的诸文学家。七是以文坛领袖的身份和地位为先逝世者编诗文作品集。

  曹操也曾亲自组织过一些文学创作活动,比如建安时有“命诗”、“命赋”之风,此风正是始于曹操。最著名的就是建安十五年(210)铜雀台建成,他让儿子们一齐作赋。

  而更需要一说的,曹氏父子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实在是厥功甚伟。李白道:“蓬莱文章建安骨”(《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以说,没有曹氏父子也就没有风骨独具的建安文学;鲁迅先生更直接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显然,建安时期对于中国文学的独立地位的确立和积极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好比是一个从小靠父母过活的孩子终于要迈向独立的成人了。

  大概是承续了汉灵帝刘宏的遗风,曹操本人对于文人既有好感,而在他下诏求贤时,又强调什么“唯才是举”,所以他便将对于文人的看重体现在实际当中,即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相较而言,汉代的帝王虽然也是大力的招揽、奖掖文学人才,但从不把文学家的地位当作一回事,除非是综合素质过硬者,如《汉书&;#8226;枚皋传》中的记载就说:“枚皋这个人不通儒家学术,诙谐、谈笑都类似戏子一般,所作的辞赋歌颂等,里面又较多夸饰戏侮,所以他才得以依靠专擅文辞而得到皇帝的宠幸,只是他的地位却只能等同于东方朔、郭舍人等滑稽之流,而不能像严助那样得到尊显的官职。”严助既是文人又有纵横家的才能,尽管枚皋也经常为此而愤愤不平,可是根本无济于事。

  到了汉灵帝那里,情况开始有些转变,而到了曹操这里,文人们的地位又得以进一步提高,以至文学本身也成了帝王们所不懈追求的一种“荣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