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生的确非常的戏剧性,她及其母(自然也包括她的同母弟卫青)等原都是平阳公主家的家奴,她是主人家专门培养出来唱歌、娱乐的奴婢。尤其纵是至亲,不经常走动也会疏远;况且又是生在帝王之家,政治、利害关系都复杂得很,所以平阳公主这当姐姐的也不得不有心巴结一下弟弟。
话说有一次刘彻出行路过姐姐家,平阳公主看机会难得,于是就把自己平常物色到的十几个良家出身的美女一齐叫到了弟弟旁,准备让弟弟挑个把中意的,可是最后刘彻都没有什么表示,那当姐姐的心那叫一个“哇凉”。到了酒宴时,唱歌助兴的奴婢们又一齐进来,没想到这一回刘彻的眼睛居然放亮了,他看上了这其中的一位——显然她就是幸运的卫子夫。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啊。
接着,就在刘彻起身更衣的当儿,卫子夫跟着皇帝去侍侯他换衣服,就在那轩车中,刘彻把她临幸了。当皇帝回来后,显然非常高兴,于是就索性赏赐给了姐姐黄金千金,而当姐姐的更乐于顺水推舟,遂奏送卫子夫入宫。刘彻爽快地答应了,当子夫上车时,公主就连拍着她的背语重心长地说道:“好好去吧,努力振作,如果以后富贵了,千万不要忘了我啊!”主子的希望在此时似乎就全寄托在她一个奴婢身上了。
可惜的是,好梦不过只是一夕之间,子夫“入宫岁余,不复幸”,一进入到美女如海的后宫中,一个小小的卫子夫马上就被淹没掉了。后来过了一年多,皇帝选择宫人中“不中用者斥出之”,卫子夫这才又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跑到皇帝跟前,“涕泣请出”,大约的确是绝望了。也许是见她哭得太伤心,刘彻哀怜之心顿生,于是再一次临幸了她。
仅仅是这一次,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了卫子夫身旁——她居然怀上了!这对于其他皇帝也许没什么,但对于还没有子嗣的刘彻而言无疑是新的完美人生的开始。甚至以后,但凡能给他生儿育女的,除了赏赐和晋封以外,他都一律要另眼看待。
而从这以后,卫子夫也便大受皇帝宠幸,为他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到第四个的时候,终于结出了果实来——元朔元年(前128),她生下了后来的太子刘据;年近30的刘彻一高兴,于是就把出身微贱的卫子夫立为了皇后(那时候显然还是不怎么看重门第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煊赫一时的卫氏外戚家族此时便奠立了。
以后随着时光的无情流逝,青春不再的卫皇后显然已吊不起食色成性的皇帝的胃口了,尤其出于对卫氏家族的莫大猜忌,卫皇后开始慢慢地受到了冷落。但是她可不像陈阿娇那般自讨没趣,她乖巧、懂事得很,自己后来虽然无宠,但绝不表现出嫉妒之情来,但“善自防闲,避嫌疑”,所以能够“虽久无宠,尚被(刘彻)礼遇”。
卫子夫的大半生命也就在后宫的养尊处优中度过,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就等着寿终正寝了,可是没想到半路上又杀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江充来。正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中,她才决定与儿子共诛江充,最后在皇帝派人“收皇后玺绶”的情况下,她不愿意受辱,以至自行做了干脆的了断。
而卫子夫的儿女们也没有一个是好下场的:大女儿卫长公主倒是一向颇受宠爱;先是被嫁与了平阳公主的儿子平阳侯曹襄,并育有一子曹宗;可是曹襄不幸早逝后,她又被老爹狠心地嫁给了方士栾大,而结婚才几个月后栾大就反被她的父皇残忍处死,她年纪轻轻就再次成了寡妇,自然心中也是悲苦不堪;从此史书上就再没有关于她的记载了,只是野史中说她大概是发了疯,因为她唯一的儿子曹宗也在巫蛊之祸中被牵连致死。卫子夫的后两个女儿则一同于征和元年(前92)公孙贺父子的“巫蛊之狱”中被处死,刘据死后更是被恶谥为了“戾太子”,一个暴戾不逊的太子;而实质上,在强横的父亲的巨大阴影之下,他只是一个“仁恕温谨”的好儿子。后来,连卫青的儿子等也被一并有意株连,乃至最终“卫氏悉灭”①……
“不重生男重生女”,到头来仍然是一场南柯一梦的虚妄;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可富贵又岂是可以白白享受的?不过,还须看是生在了哪一个帝王家而已。碰上了刘彻这种个性矛盾、思想复杂的皇帝似乎就合该着人倒霉,假使他真的算不上是一个好爱人、好父亲的话,那也因为他实在是一个了不得的君主、政治家,而历史的病态恰恰即在这里——大义灭亲不是目的,而它却是威慑的手段。
虽然这并不容易为大家所理解,虽然它作为残缺的现实距离完美的理想还无法以道里计。不过当一年后真相已得大白时,老皇帝追思太子,遂在长安修建思子宫,还在他处修建了望思台,聊寄哀思……
① 其实就像刘据的孙子刘询一样,卫家也有幸运的漏网之鱼。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令刘彻惆怅不已的王夫人
4、令刘彻惆怅不已的王夫人
按照《史记&;#8226;外戚世家》中的记载说,“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为齐王刘宏。
可惜好景不长,这赵地来的王夫人突然就于元狩四年(前119)死去。当时刘彻非常思念她,这时候方士齐地人少翁投其所好,“言能致其神”,居然在夜间布置好道具就果真招引来了“王夫人”的鬼魂——像《长生殿》中唐玄宗的那一幕类似,刘彻只是能够隔着帐帷才可以望得见他所欲见的人。这时候,只听他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①!”真的是你吗?难道不是你吗?我站在这里内心焦灼地在期盼着你,可是你又为什么那般脚步迟缓呢……
刘宏死后无子,封国被去除。有人认为刘彻那首脍炙人口的《秋风辞》②可能就与纪念王夫人有关,它写景喻情,感情真挚,表达了刘彻对于人生苦短的喟叹及已故佳人的深切怀念。其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而它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起刘邦的那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有人认为:虽然“风起云飞,起写秋景,(刘彻)意象笔法直拟乃祖,而意蕴不及”。
不过《秋风辞》里的感情无疑更加绵密得多,尤其优美动人,更多了一层感伤老大的人生共鸣。
① 据《通鉴》考异中道:《汉书&;#8226;外戚传》中将这件事安插在了李夫人身上,可是另据《史记&;#8226;封禅书》中的记载,此处又应为王夫人。不过,也许我们倒都倾向于李夫人吧。后来这短短几句话又被当成了一首诗歌,刘彻还“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② 也有人怀疑此辞非汉武帝所作的,而它最早的出处是《昭明文选》,但萧统是持肯定态度的。
5、最爱之倾城倾国李夫人
5、最爱之倾城倾国李夫人
也许是因了她临终前的那番聪明睿智的话,我们才更加同情李夫人吧,愿意承认她就是刘彻一生的最爱。
她出身倡家①,父母、兄弟、姐妹们因此均通音乐,他们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专门艺人。想当初她的哥哥李延年因为犯法而被处以腐刑,是故得以入宫。李延年通音律、善歌舞,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刘彻的喜爱(前面已经提过,可能他们之间也不单纯),有一次他突然记起了自己家中还有一个姿色绝人的妹妹,于是借着侍奉皇帝的当儿,他乃起舞唱歌,自撰胡曲《北方佳人》一首,其歌辞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哦?这世上难道还有他刘彻所不晓得的“倾城倾国”的美人吗?聪明的刘彻已经分明听出了这弦外之音,只听他叹息道:“善!世岂有有此人乎!”既然你李延年吹嘘如此,那如此佳人不妨让朕一睹芳容吧。
当时,平阳公主也在场,她说李有一个妹妹芳名在外。如此,李延年就把自己“妙丽善舞”、生性*(非*也)的妹妹引见给了皇帝,刘彻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由是这李小妹便开始大受宠幸。
李氏一门系北方边陲的中山国人,所以说她可能并不是汉族人,而有些野史中即如此记载道:(李夫人)肤白如雪,瓜子脸,高鼻梁,双目幽深澈亮,青丝如瀑,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异域气质,类似于今天的俄罗斯塞族女性。不过姿色出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的才艺修养也高得很,所以能够一直得宠,且爱之深,就像后来的杨贵妃一般——因此说,女人可能只有貌还不行,必须有生活情趣、艺术情趣,诚所谓“琴瑟合鸣”,而惟有这种情趣才可以填补人那种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感!
李夫人最后为刘彻生了一个儿子,也算得一正果。只是可怜的是,偏偏她短命。就在她病重的时候,刘彻亲自临床去探视,而她却蒙着被子说:“妾久寝病,形貌毁坏,我不能见皇上,只愿把我的儿子及兄弟们拜托给您(请您厚待)。”刘彻起初对她的小性儿还不以为然,说道:“夫人病甚,恐怕咱们以后就再难得见面了,你一边眼看着我一边再拜托你儿子及兄弟们的事,这样岂不觉得安慰吗?”而李夫人却仍旧坚持道:“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见帝。”
这个劲儿还较上了,于是刘彻对她利诱道:“夫人一旦见我,将加赐千金,还给你的兄弟们封官加爵。好不好?”她又道:“封官加爵不过在于皇上您的一句话罢了,多见一面也没有意义……”刘彻还不死心,上前去拉拽她的被子,可是她立马将头转向里面,只是哭着而不再说话。最后,刘彻很是不悦地起身而去。
皇帝走后,李夫人的姐妹、宫人于是责问她说:“贵人您最后都不让皇帝见一面,又怎能嘱托兄弟之事?您为何恨皇上到这种地步呢?”而她只是淡然一笑,接着就说出了那番聪明睿智的“名言”:“(我)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是为了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恋恋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惧、厌恶而吐弃我,怎么还会再追思而录用我的兄弟呢?”说完之后,众姐妹们都沉默了。
什么爱情?什么恩泽?不过都是由一张表“皮”来决定、维持着罢了——他与其爱的是我这个人,倒不如他爱的其实是我这张脸而已。残忍吗?可这是真实。
果然,刘彻不仅没有因为李夫人固执着不让自己见她最后一面而有所迁怒,反而在她死后还破格以皇后的规格将其“礼葬”,并画其形象于甘泉宫,以慰相思之情;而且,他的兄长李延年则被升迁为协律都尉,兄长李广利(后来的“贰师将军”)被封为海西侯。
而最值得一道的便是,为了追思李夫人,据说刘彻还作了一首《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女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可见相思甚苦。
不过上篇也据说是后人托作,但确实的,刘彻是真的作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悼亡)李夫人赋》②,只是此赋由于年代久远文辞显得过于古奥了,不要说诵读,校对起来似乎也有难度。
其辞曰: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牵X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如果从纯文学史的角度言之,此赋便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开了文体上的先河,而且艺术手法也有创新,比如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
它在直抒情感、沉痛悼亡的同时,与他的《秋风辞》等一样,也体现出了对生命易逝的思考,它“代表了西汉人对生命存在的集体沉重思考。在这里,对功业的乐观心绪已踪迹全无,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珍视。”
如果再往大了说,“这些作品与《战城南》、细君公主《悲愁歌》等同类作品一道,昭示着汉代文学创作的抒情方向:以抒写内心悲感、思考生命存在为主。这种文学风尚,正体现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意义之重大,值得我们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汉武帝与西汉文学》)
然而,就像那个时代的其他人、家族的悲剧一样,李家后来也是渐渐失宠,更由于李广利搞巫蛊等阴谋败露而降匈奴,她的弟弟李季又奸乱后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终李氏家族包括李延年在内都被皇帝诛杀,还有她的儿子也未能逃脱厄运,成了权势斗争的典型牺牲品。
不得不指出的是,由于李夫人临终的托请,才致使像李广利这样的庸才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