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君能有几多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得不指出的是,由于李夫人临终的托请,才致使像李广利这样的庸才在汉武帝后期的军事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大汉后期军事的失利也因此多与此人有关。虽然刘彻有重视外戚的传统,但是他这一次的确有了因私而废公的嫌疑,最后他就只有用鲜血来给自己彻彻底底地洗刷了。

  国家、政治、私情等等纠结在一起,不是怠慢了江山,就必定是委屈了美人。

  
  ① 那时的妓院应该是只卖艺不卖身的,据明文记载,一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只有营妓(军妓)是例外的。而名臣管仲在齐国首开娼妓制度的具体细节问题一直都是个谜。

  ② 这又让人不仅想起了刘邦赠自己的爱姬戚夫人的那首《鸿鹄歌》:“鸿鹄高飞兮一举千里,羽翮已成兮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兮将奈何,虽有矰缴兮何所施。”刘邦在其晚年因为非常宠爱戚夫人,因此便决意将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废掉,而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这样一来刘邦百年之后戚夫人的性命也就有了保障,因为他太了解吕氏的忌刻和歹毒了。可是在张良的干预下,由吕后所延请的“商山四皓”出面,最终迫使刘邦无奈地收回了成命。他乃作此歌向戚夫人表达最深切的歉意。 txt小说上传分享

6、成为政治牺牲品的钩弋夫人
6、成为政治牺牲品的钩弋夫人

  假使刘彻的感情能够专一些,兴许汉家也就不会那么多事,更不会被人借此推波助澜。

  他晚年最宠幸的女子号为“钩弋夫人”,大约是因为她居于钩弋宫吧。正史中关于她的记载很少,只说她家在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当初武帝巡狩路过河间,方士便上前言说此地有个奇女子,刘彻遂命使者召来相见。

  倒是《汉武故事》中很是传奇地记载道:当皇帝巡狩路过河间时,见有青紫气自地属天,此为异常之兆;有会望气的方士遂上前向皇帝进言说,此气之下必有奇女,此女必天子之祥;当皇帝的随从们找到这名“奇女子”时,只见她处身于一座空馆之中,“姿貌殊绝”,两只手抱成一个拳头。于是好奇的皇帝就命人把她的拳头分开,可是数百个大力士上去都愣是无计可施,结果刘彻就亲自出马,“手即伸”,那手立即就伸开了……《汉武故事》中还说:“(钩弋夫人)解黄帝素女之术,大有宠”,也即是说她精通房中术,所以才能把个皇帝迷得神魂颠倒的。

  而为此便有人推断道:“武帝一生很迷信,多次受方士欺骗,钩弋夫人的奇事,应是地方官吏与方士为讨好武帝而设的圈套”。但不管如何,钩弋夫人很是得宠是不假的。

  《汉书&;#8226;外戚传》中记载道:太始三年(前94)钩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弗陵,号“钩弋子”;不过刘彻却听众人说这个孩子是“任身十四月乃生”,于是他便感叹道:“过去听闻说尧帝是十四月而生,没想到我的这个儿子也是这样,真是吉兆!”这样,他一高兴就又下令把钩弋宫门改称为“尧母门”——别看只是改了改名字,这其中的文章却大有深意。

  而又有人借此推断:钩弋夫人其实与刘彻的生母王夫人都是一个德性,她们“皆善于编造故事固宠弄权”。而她的得宠,自然更加大了刘彻与太子儿子的感情距离;尤其那“尧母门”一改,感情的倾向便可想而知,以至被江充那小子利用。

  对于刘彻的这种举止不当,《资治通鉴》中就批评道:“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卫)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

  后来,“巫蛊之祸”发生过后,刘弗陵被立为皇储几乎已成定局。这时候她已经5、6岁了,“壮大多知”,长大高大结实,人也很聪明,所以刘彻经常说他很像当初的自己。“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有心立他为储,但是皇帝又担心自己百年以后,子幼母少,恐怕到时候年轻而不甘寂寞的钩弋夫人会(像吕后那样)“恣乱国政”,以至犹豫了很久也没能决定这件事。

  眼前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刘彻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在将刘弗陵正式立为皇储的同时,而将生母钩弋夫人赐死!这个方法的确有些残忍了,也尽管刘彻没少有过失策,却只要他无情起来,他似乎就总是英明之极的。

  有一个事实就明显地证明了他的英明:以后,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的皇帝们就都学着汉武帝的样儿,为防止女主专权,凡选定储君,必将其生母杀死;所以连累的那个有名的同样少儿登基的魏孝文帝三岁时生母就被赐死,一直长大以后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

  虽然是反人道,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女主专政(魏孝文帝前期就有冯太后专政),可是此举毕竟增加了国家政权稳定的安全系数,“使如一家人哭强如一路人哭”!司马迁即评论道:怎么能够说武帝不是贤君呢?深谋远虑,为后世打算,这并不是一般浅陋的儒生所能组哦到的,因此谥“武”,难道名不副实吗?

  历史的现实就是这样矛盾和血腥、冰冷而残酷,不忍卒读呵!温情脉脉只在于不切实际的空洞幻想中,只有等梦醒了,我们才更有勇气面对现实……

  后世便有首诗哀悼钩弋夫人道:“河间佳气望中腾,玉手如钩独见征。一去甘泉仙路杳,空留衣履在云陵。”

  她死后就被安葬在了云陵,刘彻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于是便造了一座通云台,希望再见到他的仙子。而据有些记载说,通云台自建起以后,每天都会有一只传说中青鸟光顾这里,直到十多年以后汉宣帝即位。

  对于她的死,人们也都是非常感伤和怀念的。

九、托孤及茂陵之葬
九、托孤及茂陵之葬

  1、他的其他作品

  刘彻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元狩元年(前122),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元鼎四年(前113),六月获宝鼎于汾阴,作《景星歌》;元封二年(前109),四月祠泰山,临塞决河,黄河复故道,乃作《瓠子歌》;六月,甘泉宫产九茎灵芝,作《芝房之歌》;太始四年(前93),修封泰山,作《交门之歌》等等。

  这些作品大多失传,其中,有一首传为群臣共作又疑似伪作的《柏梁诗》却得以流传开来,还有一首颂瑞诗叫《朝垄首》,约作于他35岁时候:“朝垄首,揽西垠……抚怀心。”尤其,《瓠子歌》二首也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其辞曰:

  (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

  鱼弗郁兮栢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

  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

  久不反兮水维缓。 

  (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需要注意的是,他的这些作品自史学大家司马迁就开始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如《史记&;#8226;河渠书》中所云:“余从宣房,悲《瓠子歌》之诗而作《河渠书》。”着一“悲”字,即说明它连这位冷静客观、与皇帝又私怨甚深的史官都感动了。

  而后世的评价也不低,如有诗评家如是说:“(刘彻)悲悯为怀,笔力古奥,帝王著作,冠冕西京。”(《古诗赏析》)又有明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曰:“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鲁迅先生在其《汉文学史纲要》也不吝赞道:“武帝词华,实为独绝……虽词人不能过也。”

  显然,这些应该都是知者之论。

  2、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然而又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刘彻他乃是一个身份极为特殊的文学家,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注意到他的政治人格。

  其实,早在当初,当极擅诗赋的严助、朱买臣二人结盟陷害致死刘彻的宠臣张汤,严、朱二人又勾结了另一极擅诗赋的淮南王刘安意图不轨时,皇帝即如大梦初醒一般,终于发觉了文学创作中贯穿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诏书中就指出淮南王、衡山王谋反,就源于“修文学”、“怵于邪说”(《汉书&;#8226;武帝纪》)。

  因此,待到刘安等人被*而死后,刘彻虽然还忍不住创作过一些骚体作品,但鉴于刘安等人的教训,他逐渐认识到要在政治上统一思想、稳固政权,就必须摈除那些所谓的“邪说”,因而便对楚辞的进一步解读与传播开始有所冷落。这于元狩元年(前122)以后大汉朝堂之上楚辞创作的沉寂局面,也略可体现他的这种故意冷落的态度。

  其实,中国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本来就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密切得多:“在古代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尤为紧密。在文学研究中,如果绕开了社会政治,避而不谈社会政治,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在意蕴和艺术精神。”(《汉魏文学与政治》)。

  而皇权干预文学创作,这样就必定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既难以获得,文学也就难以得到其充分自由的发展:不是一派“歌功颂德”,就是一派主流意识形态。

  3、死葬茂陵

  公元前87年,御宇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一代雄主终于闭上了自己疲倦的眼睛。

  还在他弥留之际,他便为自己的儿子精心选择好了未来的辅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等人。其中,霍光(霍去病的同父弟)不仅忠诚可靠,办事能力也特别高,他在刘彻身边二十多年,做事从没出过岔子,因此极受信任。

  刘彻死后被葬在了茂陵,此陵乃是从他即位第二年就开始修建的,直至死的时候,历时53年。同时,这也是汉陵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也是最奢侈豪华的陵墓。它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可惜今天它还没有被正式发掘,我们还不能很真切地感受到那种震撼。

  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更在茂陵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遂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如“汉家天马出蒲梢……茂陵松柏雨萧萧”(唐&;#8226;李商隐)、“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8226;李贺)、“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金&;#8226;赵秉文)等等。

  而据今天的考古学家们称,刘彻的老爹景帝刘启的阳陵附近就发现了上万具尸骨,他们都是因修建阳陵而致死的,大多是一些因参加此项工程被累死、折磨死的刑徒。可想而知,茂陵周围又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在环绕着它,在为我们后人讲述着那一个个哀戚的故事……

  虽然“汉武大帝”刘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封建帝王,但总体上肯定的评价还是要多于否定,比如曹植就赞誉他道:“世宗(其庙号)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他一生及其时代有多达25项的政治、文化等创举,更开疆拓土、征伐四夷,大大地拓展了中国的战略空间和大汉民族的生存空间,嘉惠乃至而今,可谓功不可没。

  尤其,那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又显然是不确的。

  总之,*人物已远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尽由后人去细细评说吧。只须多加意的是,他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帝王——我们世俗的爱与憎、是与非注定了对他无效。

  
  主要参考资料:

  1、罗义俊《汉武帝评传》

  2、杨生民《汉武帝传》

  3、《汉武帝刘彻百谜》

  4、《帝王文化与中国文学》

  5、《汉武帝与西汉文学》

  6、《汉魏文学与政治》

  7、向斯《宫禁后妃生活实录》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接手汉桓帝留下的摊子(1)
引言

  对比自己的远祖汉武帝刘彻的*盖世,衰世登上帝位的刘宏就显得不幸多了,这是一个怎样让人不安的时代啊。曾经,他也很聪明,他也很好学,他也很文艺,他也愿意积极向上,他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好一点。可是,一己的力量又似乎太单薄了,而他的个性也太柔弱了,他对一切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力量都不敢信任,都感到害怕——他*正直、激烈的“党人”,正是因为他惟恐他们群起反对自己,把自己赶下台!

  他的人生充满了可怕的怀疑,他总被自己虚弱的念头牵着鼻子走,加上宦官集团的推波助澜,才让他在挫折和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被后人一致目为“昏庸”、“荒诞”……他连自己最心爱的人的命运都把握不了,心死之余,他只有在不断的寻求刺激中早早地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虽然,他的作品并没有一篇流传下来,但是他曾经确是那样悲哀过,被爱所撕裂过,我们依旧愿意去感受他的那颗痛苦、无奈和忧愁的破碎的心……

  
  一、接手汉桓帝留下的摊子

  1、白皙少年入主洛阳

  往事已越千年,那是建宁元年(168)正月的一天。

  那一天,大路上冷不丁地竟出现了一连串格外扎眼的白盖小车,它们在皇家羽林军的严密护卫下,正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快马加鞭地由河间(今河北沧州一带)驰往京城洛阳。这一路上真是辛苦,终于到了洛阳,威风的小车队便停驻在了夏门外的外寿亭——在那里,早已守侯着引颈东望的文武百官们。这时,只见从其中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