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对王孙满道:“贵使节少年英才,孤甚为羡慕,周王室羸弱无力,何不跟孤家回郢?孤定然重用与你。”
王孙满道:“承蒙楚王抬爱,奈何小可已蒙大王厚爱,封以大夫之职,小可愿以此身报效周朝,不敢他想。再说,楚王作为大周的封疆诸侯,必然也想报效国家,我们齐心协力,共保周王岂不更好?”
楚王见不能如愿,想想自己不可能跟周天子争天下,于是退兵而去。
王孙姬满以一己之力吓退楚军,得胜还朝。
周定王好不容易保住了他的王位。自此后他又在王位上坐了二十年。
周定王登上天子位第十年的时候(前597),楚庄王发兵包围了郑国,郑伯无奈投降了楚国。郑伯投降后,郑国人自发采取游击战术,抵抗楚军。为平定叛乱,楚军四处出击,左支右绌,占用了大量的军力和财力。楚庄王见长期在郑国驻军得不偿失,令郑伯发誓效忠楚国,并且同意受楚王节制后,恢复了郑国。
又过了六年(前591),楚庄王去逝。
此后周王室一直寂寂无闻,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周定王逝世,儿子简王夷登位。
简王夷是个历史的看客,一生碌碌无为。
简王十三年(前573),晋人杀了他们的国君厉公,从周迎回了子周,立为悼公。
十四年(前572),简王逝世,儿子灵亡泄心登位。灵王二十四年(前548),齐国的崔杼杀了他们的君王庄公。
二十七年(前545),灵王逝世,儿子景王贵立。 。。
鸡肋之争——激烈争夺王位的景王子孙
鸡肋之争——激烈争夺王位的景王子孙
景王十八年(前527),王后所生的太子精明通达却过早去逝。二十年(前525),景王喜爱子朝,想立他为太子,这个景王也是个没远见之人,可还没等到他下旨,景王就驾崩了。
景王驾崩以后,其子姬丐的党徒和子朝明争暗斗,激烈争夺王位。谁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他们两人争斗的热闹的时候,朝臣周卿单穆公、刘文公却悄悄地拥立景王的长子猛为王。猛就是悼王。
争了半天谁都没争上。子朝不干了,联络一帮人攻进洛邑,把悼亡猛杀了。杀了悼亡猛的子朝自立为王。史称“子朝之乱”。
子朝袭杀悼亡猛后自立为王,居洛邑。
子朝的二哥公子匄恐子朝斩尽杀绝,率领一帮近臣仓皇逃亡到王城以东的狄泉躲避。公子匄逃亡到狄泉后,在大臣刘卷、单旗的扶持下继位,称敬王。
自此后周朝出现两为周王,子朝居洛邑在西称“西王”,子匄居狄泉在东称“东王”。二人和平共处了四年,这期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周朝同时出现了两个君主,而且这两个人都自称自己才是正宗。
晋国国君晋倾公闻知此事,派大臣景伯前往调查,经景伯调查,晋倾公得知此事实为子朝理亏。子朝夺位后广派使节游走于诸侯之间,争取诸侯的认可,周使到晋国后,晋倾公拒绝与其会见。
且自古以来就有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周朝突现二主导致天下无所适从。于是,在第四年的时候,由晋国发起,约了其他几个诸侯一起打着勤王讨逆的大旗护送周敬王还都洛邑。
大队人马护送敬王浩浩荡荡杀向周朝国都洛邑。到得洛邑城下,子朝见晋国势大,不能力敌,知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北面称臣,迎接敬王还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让你坐着,晋国不可能天天跟着你吧,等晋国和各路诸侯走了有你好瞧。”子朝心里说。
子朝很殷勤的搀扶敬王坐下说:“我已经给你留了很久了,正盼着你来呢,你好歹是来了!”并拜以臣子之礼。敬王及晋倾公见子朝如此乖巧,便没再深究。好像是觉得敬王的王宫太旧了,诸侯又给周朝翻盖了王宫。
盖完房子后,晋国和各路诸侯都走了,走时敬王依依不舍,晋倾公说:“周朝一定,国家安宁,我等还须回国处理国事,恕不能继续陪伴圣上了。如以后国家有事,圣上尽可再召唤我等,我等还会齐聚于此,为大王孝犬马之劳。”说罢与敬王洒泪而别。敬王依依惜别,送至很远,直到晋倾公大队人马消失在地平线才招呼人回宫。
但子朝的反叛之心一直未消,子朝知道此时反叛为时尚早,因为晋国还在看着呢。于是他耐心的等,这一等就是十二年。
等晋倾公去世后,他想:“既然晋倾公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晋定公也许不会再像悼公那样庇护这个无能的家伙了吧!”于是招呼近臣密谋再次作乱。
于是在敬王十六年时(前504),子朝与他的党羽再次作乱,发兵攻占敬王所控制的瑕、杏(今河南禹县北)两邑。敬王部署苦苦支撑,终于不敌,于公元前517年兵败奔滑(今河南偃师南)。晋定公听说敬王又一次被子朝欺辱,遂派知跞、赵鞅率军往援。晋国兵马一到,子朝大臣召简公见大势已去,遂投靠敬王,发兵逐子朝。子朝不敌,逃往楚国。晋国助敬王攻占巩地。
这次子朝又估计错了,晋定公也和他的父亲一样支持周敬王,道理很简单,这个周敬王懦弱无能,好控制——听话。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天子得好挟持才行。你一个刺头谁敢挟持你?既然不能挟持你,保护你还有什么价值?
子朝的错就错在他太有能力。十七年(前503),晋定公又一次把敬王护送回周,登上了王位。
三十九年(前481),齐国田常杀了他们的国君简公。
四十一年(前479),楚灭掉了陈国。孔子在这一年去世。
四十二年(前478),周敬王逝世,儿子元王仁登位。元王八年(前469),逝世,儿子定王介登位。
定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三家消灭了智伯,瓜分了他的土地。
二十八年(前441),定王逝世,长子去疾登位,这就是哀王。
哀王登位三个月,他的弟弟叔袭杀了哀王,自己登上王位,这就是思王。思王登位五个月,他的小弟弟嵬(wéi,围)攻杀思王自立为王,这就是考王。这三个王都是定王的儿子。
考王十五年(前426),逝世,儿子威烈王午登位。
考王把他的弟弟封在黄河以南,这就是桓公,让他承续周公这个官位职事。桓公死后,儿子威公继任。威公死后,儿子惠公继任,把他的小儿子封在巩地以护卫周王,号为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九鼎震动。
这一年,周王命韩、魏、赵为诸侯。
自此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魏、赵、韩、齐、楚、秦、燕这七个诸侯强国,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中华大地上展现了一出宏大、壮烈、瑰丽的画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诸侯称霸的认证人——越来越衰弱的周王室
诸侯称霸的认证人——越来越衰弱的周王室
周威烈王死后,他的儿子安王骄立。安王骄登基的这一年,有小毛贼杀了楚声王。安王登基后基本没干什么正事儿。在周王的位子上尸位素餐了二十六年后安王逝世,儿子烈王喜登位。
烈王二年(前374),周太史儋不在周朝安心做事,却跑到了秦国,(dān,有人说儋就是老子,也有说不是的。等于没说。)拜见秦献公说:“当初周和秦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分开五百年之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一位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
看来这个周太史儋已预言了秦国的称霸。此后,果然按照他的预言发展下去了。此人真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谁有知道,这不是一个伟大的马屁呢?
周烈王继承其先祖的遗志,啥也没干。在王位上呆了十年死了。
周烈王死后,他的弟弟扁登位,这就是显王。此时,周王室已衰弱不堪,已不复称霸天下的实力,只能看着谁崛起便去奉承谁,以取得片刻的苟安了。
显王见秦国在诸侯中最为强大,便祝贺秦献公,这个祝贺其实更像是现在的认证。
不要小瞧了这种认证,未经认证前虽然也很强大,但毕竟未取得证书,在自己在别人还不是非常令人信服。等证书颁发后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所以说周王在诸侯的眼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它的作用就是他是唯一的、公正的证明谁才是诸侯中的霸主的超级中间人。
他到谁哪里谁就是当然的霸主了,谁还不欢迎他的光临?经周王显认证,秦献公称霸。五年后(前360),显王又送上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zuò,作)肉。这可不是一般的肉,这是祭祀文王、武王的肉。这代表着,秦献公也享有和文王、武王同样的待遇。是何等的殊荣!
秦国长期和西戎打交道,一直被视为蛮夷之族,虽然军事非常强大,但相对于中原各路诸侯,时常感到非常自卑。周显王的到来,显然给了秦献公以自信。
二十五年(前344),秦献公召集各路诸侯到秦国开会,俨然以诸侯盟主自居了。
既然秦国已经是实际上的诸侯盟主,周显王是个聪明人,何不在送个顺水人情?
又过了一年(前343年)周王把诸侯之长方伯这个名称送给秦献公,使秦献公成了名正言顺的诸侯盟主。
三十三年(前336),周显王又去祝贺秦献公,实际上是给秦献公请安。过了两年,又给秦献公送上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
周显王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巴结与他,这令秦献公十分得意,他想:“老子的东西,都是老子自己挣来的,和你周显王何干?你周显王有何德何能?你能称王,我为何不能称王?何况你不是还送给我祭祀文王和武王的胙肉了吗?既我能享受王的待遇为何不能转正?”
于是打定主意后,他不再接受周显王的名义上的封赏了,他自己称王了。
上行而下效,自此以后,其他各路诸侯都各自称王了。
诸侯各自称王后,都和周王成了平级,周王室存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多亏这个周显王善于外交,采取了紧跟秦国的外交方针,才没有被诸侯灭掉。
总之,这个周王显一辈子最大的工作就是在讨好秦国了。他是秦国的最忠实的拥戴者和最合格的宣传员。由于抱住了这棵大树,他得以安然任完了他的任期。直到死去。
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这时周王室又分裂成了两个,但诸侯们已经不屑于再去管他家的家事。不就是个认证机构吗,分成两家更好,找谁都行,还可以有点竞争,免得你漫天要价。呵呵!
巧妙周旋于大国之间的赧王延
巧妙周旋于大国之间的赧王延
赧王延从他父亲慎靓王手里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此时周朝已经及其贫弱,其领地已被秦国、楚国等强国瓜分一空,仅剩洛邑这一个巴掌大一点的小地方。
不幸的是就这一点小地方还最后发生了分裂,分为了东周、西周,赧王延地处西周。但赧王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个也是个有雄心的人。
上台伊始,他一改他祖父显王的紧跟秦国的单一的外交政策,改为独立自主以我为主的全方位外交。这一改变无疑扩大了西周的外交空间,给了他们很大的回旋余地。同时给他的大臣们创造了一个纵横开阖与各国之间的机会。
西周展开了一连串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这些手段即使现在的一些政治家也是难以企及的。
他的第一个大的外交姿态性的行动就是,不再对秦国奉命唯谨,学会了对秦国说不。当然,他做的是很巧妙的。
赧王延上台不久,秦国像召见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召见赧王延。赧王延不想奉召,左思右想,终于醒出了一个办法。
他派人到韩国对韩国国君说:“秦国召见我们大王,肯定是想攻打南阳,大王为什么不派兵驻守南阳呢?如果您派兵驻守南阳,周君将以此为借口不到秦国去。周君不到秦国去,秦国就一定不敢渡河来攻打南阳了。”果然,秦王不再召见周君了。
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些有安邦定国之才的大臣,像苏代、苏历、史厌、马犯等,这些人个个都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好样的,且每个人都终于赧王延。他充分信任他们并且和他们合力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外交剧。下面我们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苏代只身退强敌
赧王延八年秦国攻打益阳,楚国想出兵援救益阳,但怕周朝助秦,于是决定先攻周。大兵压境,周王惶恐无助,忙命苏代到楚国说和。
苏代来到两军阵前,向楚王的将士说:“我是周王派来的,快点通报我要见你们大王。”
楚王卫士忙通传楚王,楚王听说周朝的使节到了,命人传他进来。苏代进来后傲不为礼,对楚王说:“我是天朝世节苏代,你为何不下来迎接?我周朝再贫再弱,好歹也是你的名义上的天子啊!”
楚王无奈,只得说:“本王有礼了,贵使节到我处有何事啊?”
苏代说:“听说贵国来*我国,是因为怕我们助秦是吗?”
楚王说:“是的。秦欲进攻益阳,我不忍益阳惨遭屠戮,故欲相助,听说大王与秦交好,故来告知。”
苏代说:“楚王错了,说我们和秦交好的都是些什么人啊?都是我们大王的敌人!他们为什么说大王和秦国交好啊?就是为了离间楚与周的关系。如果您来进攻周,那周就必须投进秦的怀抱。秦对周素来无礼,周因畏秦才和秦交好。如果无论周对秦如何,您都能以礼相待,不刀兵相见,周必感大王之德,必脱离和秦的关系而最终归于楚。那您的愿望不就实现了吗?”
楚王沉吟不语。
苏代又说:“难道您不想和秦国一样享有天子的尊崇吗?周天子虽然实力已大不如前,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