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辩,令楚庄王大感恐惧,不敢觊觎周王室,才引兵而去。
问鼎事件后,楚庄王回国整顿兵马,发展经济,消停了几年。九年后,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再兴北进之意。
一年后,公元前596年,楚庄王以反复无常之名兴兵伐郑。此时在位的郑国国君是郑襄公姬坚。
先前,楚穆王去世,庄王即位,见庄王不务正业,楚国忙于楚穆王的葬礼,无暇去管其他的国家。这时晋景公派出使节,出使郑国,郑襄公接见晋使,见晋国主动示好,郑襄公认为这正是一个脚踩两只船的大好时机,于是同意和晋国接好。于是晋、郑结为联盟。
今见楚国来伐,郑襄公慌得没有了主意,急向晋国求救,晋国见楚国势大,没敢立即出兵来救,眼见楚国围城三日,郑国危急,郑襄公忧心如焚,一夜白头!
郑襄公急召巫师占卜是战还是和,巫师五十多岁头发花白,道衣道袍,一派仙风。只见这巫师催动法器,口中念念有词,一声急急如律令法器上显现一个景象,只见那景象若隐若现,模糊不清,郑襄公不知就里,忙问:“先生这是何意?”
巫师道:“战之无功,和之无益,不吉!”
郑襄公来到宗庙,祭祖已毕,大哭失声。群臣见襄公惊慌失措,大哭失声,也随之大哭,百姓见群臣大哭也随之大哭,守城士兵见主将大哭也随之大哭,郑国国都新政之内一片哭声,哭声震耳,惊动了楚庄王。楚庄王见郑国之内一片哭声,心下恻然,令大军退后十里,待郑国想通后再行决定是否攻城。
见楚国自行退军,郑襄公再次令人占卜一卦。此次占卜却是大吉!想必是自己的哭声感动了上天也未可知,这一卦鼓舞了郑襄公和楚国继续周旋下去的决心!遂令全城将士、百姓全力修城,加固了城墙。
楚庄王见郑国修城,知道郑国不准备投降,看来是要坚持下去了,于是再次引兵来到城下!
楚国来到郑国都城新郑城下,围而不攻,看来是想把郑国困死!
楚国围城三月,新郑城内粮草即尽,守城士兵一日三餐只得一次,面有饥色,城内饿殍遍地,百姓人人相食,郑襄公见晋国还不来救,在坚持下去恐怕全城之人都将饿死!只得肉袒牵羊,出城向楚国求降。楚庄王见郑国来降,怒气顿消,遂与郑国订立城下之盟,郑国做楚国的附庸,楚庄王这才引兵而去。
欲知晋国如何应对,请听下回接说。。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十七回 赖祖荫先毅抗命
第四十七回 赖祖荫先毅抗命
书接上回,听说郑国危急,晋景公担心一旦郑国被楚国攻陷,楚国会乘胜进攻晋国。遂派正卿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轸的孙子先毅任副将,统领六百辆兵车,来援救郑国。大队人马来到了黄河边上,探子来报告:“郑国已投降,楚国正在撤兵。”
这荀林父字伯,因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称中行伯、中行桓子。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知道楚国之所以撤军是因为不想和晋国为敌,听说楚国已经撤军,便想就此撤军打道回国。
这时副将先毅不干了,他上前说道:“楚国撤军显见得是怕了我们,我军何不趁机攻击楚国,把楚国彻底打败,免去后顾之忧?难道元帅怕了楚国不成!你不敢去我自己带着人前去便了!”
说罢带领人马冲出辕门径自去了。
这先毅是晋国名将先珍之后,仗着祖先功业,眼高于顶,傲气逼人。对先前晋景公委任荀林父为元帅本就不服,今见荀林父畏首畏尾,大为不满,冲动之下,不顾军令,擅自率军,渡过黄河,径自去了。见先毅敢违抗军令,怕先毅争功,赵同、赵括(两人都是赵衰的儿子、晋国现任相国赵盾的兄弟)也觉得自己父兄劳苦功高,便不听荀林父的将令,带上队伍随着先毅过河去了。
荀林父虽十分生气,要待不管,毕竟都是晋国军队,他和先毅和赵氏兄弟的恩怨本是私怨,怎能以私废公放弃先毅不管?思虑再三,怕先毅等人有失,只得下令军队渡河。
先毅见荀林父跟进,洋洋自得道:“看见了吧,这人就是不吃好粮食,打着不走,赶着倒退。这不最后还不是跟着我来了?”
想着不能让荀林父抢着战功,先自己大败楚军好以后再羞辱荀林父一番。打定主意,先毅和赵氏兄弟并不迟疑,遂命令大军火速前进,追上楚军,争取一举大败楚军。
这边楚庄王听说晋国已经渡过黄河,前来追赶,大感愤怒,遂召集诸将官商议。
楚庄王道:“孤本不愿招惹晋国,奈何晋国不依不饶。我军围郑三月,人马伤亡虽不算惨重,但已粮草无多,应该怎么办呢?”
令尹孙叔敖上前道:“晋国主帅荀林父为人老成持重,我军可先礼后兵,先和他讲和,如其不允,再战不迟。即使不能将和通过和晋国交谈我们也能知道一些晋国的底细,做到知己知彼。”
楚庄王点头同意。
命副将蔡鸠居带领一队楚兵,前去晋国讲和。我们放下蔡鸠居且说荀林父带领晋国大军渡过黄河,见先毅等人已经走远,怕大队军马有失,不敢继续进军,遂陈兵与邲地,扎营于敖、鄗二山之间。命探马探听楚国及先毅三将的消息。不提。
且说蔡鸠居带领数千人马往北迎接晋国大军。刚走了有五十多里就见前面有一彪人马疾驰而来!为首一杆大旗,上书:“晋国副元帅先。”蔡鸠居知道晋国的副元帅先毅到了,遂令大军驻马等待晋国军队过来。
先毅正在催动人马奔驰之间,突见前面出现一彪人马,遂勒马观瞧。只见中间的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楚”字,知道前面来得正是楚国军队。这时只见那楚国军队里驰出一辆战车,战车上面站立一人,此人相貌清癯,长眉细目,三缕胡须随风飘扬。这人来到离晋军五十步开外停住。那人拱手对先毅说道:“来者可是晋国副元帅先毅将军么?”
这先毅眼高于顶,双目斜视,嘴角微扬,并不为礼,傲然道:“本将军正是先毅,你是何人?敢阻我大军的去路!”
蔡鸠居见前面这人年龄不大,架子不小,先自有气。
但自己为和谈而来,不好先行冷了场子,只好道:“我乃楚国副将蔡鸠居,将军远来,我这厢有礼了!我受大王之命前来和晋国讲和,晋楚两国本是友邦,何必为了一些小事伤了和气!”
先毅却不以为然,道:“你楚国在伐郑时可考虑过我晋国的面子?我晋国堂堂大国岂能任你在我们眼皮子地下撒野?如果不是你们粮草不足,人员伤亡过大,你们会给我晋国讲和么?休要啰嗦,接我一招,如果你能把我打败,我就同意和你国议和!”
蔡鸠居见这个家伙如此不通情理,不由得气往上撞,耐了耐性子,又问道:“你想交战不难,但要回答我最后一个问题,你晋国的元帅荀林父为何没来?”
先毅道:“难道我不配合你说话么?为何非要让他过来!”
孙叔敖道:“好你既然想和我国作战,我们等着你,我只是来此地传递信息的,我们在郔(今郑州北)地等着你!”
说罢,不再和他说话,怒冲冲引兵而去。 。 想看书来
第四十八回 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第四十八回 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蔡鸠居到的楚营,对楚庄王道:“晋国副帅先毅傲慢无礼,不懂人事,急躁冒进。现在晋国将帅失和,此时正是大败晋国的大好时机!”
楚庄王大喜。
于是陈兵与郔,等待先毅前来送死!
先毅到来时,楚军摆开阵势,把战车一律朝向北方,准备出战。
先毅见楚国有备,不由得心中鹿跳,浑然没了主意,但既已来了,只好硬着头皮冲了上去!
楚国大军呼啦一声把先毅及赵氏兄弟三人围住,可怜三人所带领的一万多晋国将士,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就一一做了刀下之鬼!三人拼死力战才得逃脱!
荀林父听说一万多晋国兵马就此战死,不由得失声痛哭!事不宜迟,命令大军陈兵列阵,等待楚国军队到来。
楚庄王见晋国兵马全部被歼,不由得心中大喜,命令大军不得少歇,立即挥兵进攻邲地。
荀林父听探马来报,楚军已经离晋国军队只有十里路了,不由得十分着急,急命魏镐前去议和。这魏镐就是跟随晋文公重耳逃难的魏擎的儿子。魏镐要当大夫,没能当上,一直不满意,恨不得晋军大败。荀林父被治罪,自己好取而代立。荀林父命他去讲和,正中下怀,心想:“荀林父啊荀林父,你的死期到了!”
这魏镐到的楚国军中对楚庄王说道:“我奉我家元帅之命前来向你国索战!请你国大王洗干净脑袋等他来砍!”说罢傲然出去。
楚王大怒,令楚军火速前进,赶往邲地,一定要看下这个可恶的荀林父的脑袋!
荀林父正在等待魏镐的好消息,不成想楚国大军大举前来,并不按规矩索战,而是如疯如狂,像潮水一般地冲向晋国军营。晋国军队被杀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荀林父急令大军撤退,宣布一道命令:“不管用何种办法,凡能顺利渡河者官升一级,赏白银一百两!”
只见黄河岸边,晋国军队人马杂沓,一片混乱,腿快的逃上了船,有腿慢的只好抓住船帮,更有大批人马被挤得落进河里,被滚滚黄河冲走,有的见船负担不起如此重量,纷纷挥刀斩断把住船帮的晋国士兵的双手,一时间血水横流,哭声一片,染红了整个黄河!
荀林父带领人马逃过河来,清点人马,见人马损失大半,再次失声痛哭,抽出宝剑便欲自刎!
众将官垂泪道:“本次战败,乃副帅不听将令所致,非元帅之过,元帅就此自杀岂不是正好中了某些人的下回啊了吗?元帅勿虑,我等回国以后一定向主公禀明。还元帅一个清白!”
荀林父道:“大军败绩,岂能和元帅无关,将帅不和,是因为本帅调度不力,不能及时执行军法所致,我若不死如何向晋国交代,向主公交代!罢、罢、罢我暂且留着我这条性命,等待回国由主公决定便了!”
遂吩咐整顿人马,等待楚国渡河,阻击楚国。
且说楚庄王见晋国大军败退之惨状,不仅叹息。手下诸将均道:“目前晋国败退,何不乘胜追击,全歼晋国军队,占领晋国?”
楚庄王道:“吞并一个国家如同吃饭,一个人吃下比自己小的东西易如反掌,但吃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东西,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样道理,晋国是个大国,和楚国不相上下,目前我们还不能吞下它。既然我们已经实现了威吓晋国的目的,为何还要纠缠不休?穷寇莫追随他去吧!”
楚国撤军。荀林父见楚国撤军也只好回国。我们不说晋景公在荀林父等回国后如何处置先毅等人,我们先说一下楚庄王。
这楚庄王回国以后,对内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军备,对外趁着大败晋国之际积极结好各国,利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连拉带打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十九回 背盟约秦桓公伐晋
第四十九回 背盟约秦桓公伐晋
时光如电,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四年过去了。晋国晋景公去世,其子晋厉公姬寿曼即位。晋厉公即位之时,楚国称霸,秦国不逊,晋国所处的形势十分不利。为避免腹背受敌,晋厉公决定结好秦国。于是派大夫吕相出使秦国,商谈秦晋结盟之事。
这吕相到得秦国,求见秦桓公,秦桓公心系辅氏之辱,托故不见。吕相连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秦桓公,不由得心生烦恼!但此人真是个有耐心之人,第三次再来求见。
秦桓公正在西垂宫中与众大臣商议谋晋之事,听得晋国的使节吕相又来了,要待再次拒绝,大夫史颗上前道:“晋国远来,秦为东道主,不管他是为何事,秦国当今东道主之谊。他几次三番前来求见必是有要事相商,我若不见,显失我大秦大国风度,不如见他一面,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拉倒,痛痛快快,方显我主公之气度。”
秦桓公听得有理,命传晋使进来。
少时,这吕相来到大殿以内。这吕相一身儒生打扮,容貌清俊,气质儒雅,倒也并不让人讨厌。此人见到秦桓公后,向秦桓公深施一礼。秦桓公命他坐下说话。
桓公问道:“孤这几日政事繁忙,未暇接待,慢待先生了,请先生赎罪。敢问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吕相道:“我家主公派我前来是为秦晋结好之事,秦晋原是邻邦,自繆公文公以来友善相待,亲如一家,近日随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那都是暂时的,相对于长期的大趋势来看,和平友好才是主流。故此我家主公约同贵国在令狐结盟,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秦桓公道:“晋国既然有此番好意,我秦国也不是小气的国家,但此事体大,请先生暂且到驿馆休息,容孤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吕相告辞出去。
吕相走后,秦桓公对群臣道:“晋国两面三刀屡次与我订约,又屡次背约,今又将订约之地选在令狐,莫非在提醒我令狐之辱么?”
史颗道:“晋国将订盟约之地选在令狐确为不妥,但订盟之事总是好的,如果我国加以拒绝,则会给了晋国不想和晋国和好的口实。以我之见,不如先去,看一下晋国真正的意图再做打算。”
秦桓公点头表示同意。遂派史颗出使晋国,看晋国的真正意图再便宜行事。
遂修书一封给吕相,令他带给晋厉公,说明秦国同意修好订盟之事。
晋厉公在令狐大摆筵宴,等待秦桓公到来,并遍告诸国秦晋订盟之事。
晋厉公正在等得焦急,突听传令官来报:“秦国订盟的大队到了!”
晋厉公整整衣衫,亲自出得大殿迎接。见遥遥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之人头戴冲天冠,身穿蓝靛官袍,身材瘦削,身板挺直,看年纪有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