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自卖自夸
原本,懂得或是善于推销自己是一门艺术,但要是过分地一味地推销自己,就不再是如此,就会变得浮夸和不切实际。
这样,就算你再怎么说得天花乱坠,但终究要么是遥不可及,要么是脱离实际,就会变成自吹自擂,最终没人会相信你自己。
如此,就会适得其反,非但没有将你自己成功推销出去,反而与你说的话语背道而驰,最后落得个得不偿失。
所以,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需要有一个度。做不到的就不要轻易许诺于人,而说出的、许诺过的则要言出必践。
其实,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并不需要那些啰嗦的话语。只要你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表述出来,说话留有余地,这也便就足够了。
至于别人是什么想法你是猜不透又左右不了,说得再多也只是被对方当成你所说的全是废话,到头来只是白费唇舌,倒不如现实实际点,实事求是就好。这样别人自然会去理解分析,对错与否,自有它自己的一番道理。因为并不只你一个人是主角,唱的是独角戏。而偶尔将角色互换一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并非是与你的“多费唇舌”的功劳有关,而是对方让你觉得也让他(她)认为都彼此重要,没有主、配角之分,都是同样的人——中国人,黄种人!
做对了的,做错了的,都不必十分在意。做对了的,不必沾沾自喜,骄傲的大肆炫耀;做错了的,也不要灰心丧气,自卑的甘为人后。
也许,分数并不能代表和权衡一个人的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的独特领域,只要你善于去发觉,去发挥自己的长处。但前提是,你不能因此而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也不能妄自尊大地去炫耀自己的长处揭别人的短处。否则,你将只能回到落后的晚清时期,一辈子止步不前,永远没有了进步的空间!这将是多大的损失——你将没有了自卖自夸的本钱,甚至连自卖自夸都不如!
九既往不咎
也许我们都曾犯过错、做错事。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既已犯错,我们就要从中吸取教训,让别人能够重新理解你、原谅你。这既是对自己的仁慈,也能让别人从中得到宽慰,何乐而不为?
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见过的人,其实都只是一种过程,一种历程。那是一种容易被人遗忘的人生过程,是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心路历程。
历经过的每一段人生与心路,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能让你学会从容理解他人,从中宽容他人。细一斟酌,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其他人也许并不能从中领悟出什么,因为别人也许从未经历过,但相信你已经为你自己的人生添加了一笔巨额附加值,这是别人求之而不得的。
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是一种天性,是天经地义之事。父母不会因你偶尔犯一次错,就棒棍相加,拳打脚踢,而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吃一堑,长一智。而这也是增长知识的另一种方式。
不必介怀你失去了什么,而要在意你从中领悟得到了什么。这也是一种进步,别人也会对你青眼相加,刮目相看。对你所犯过的错,做错过的事,会一笑了之。同样,别人也会从你身上获益匪浅。
时间容易患上精神病,有时清醒,有时发疯。清醒时,让我们在岁月中学会淡忘,让流逝的光阴来证明一切;发疯时,让我们在交际中变得荒唐,用虚伪的世界来见证世态炎凉。这是岁月的沧桑,这是时间的悲伤。
但我们还是要学习,要生活。对于人生路上的坎坷,荆棘与脚步同在,困难与努力并存。我们面对改变不了的学习,面对左右不了的生活,对待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件事情时,不必太过执着,让它顺其自然,让它在平凡中孕育芳香,让它在绽放中满面笑容。
我们都围绕着某一规律自行地运转着、前进着,只因每个人的目标有所不同,会因某一冲突发生一定的碰撞,但并不是生死不息,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是未待时间来证明罢了。
既往不咎的高贵,让我不再在人生大海中溺水。
十实事求是
也许,我不知道世上真有我笔下的那么多的不堪,只是突发奇想,只是想披露一下世间的浑浊气息,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无法呼吸,快被窒息。所以,以此来揭示,以此来求取新鲜空气,用来净涤这个充满朝气的二十一世纪。
我想去改变,无奈我人微言轻,无奈我无知名度,只能写下这么的“一纸空文”,但愿能够有有识之士“一睹涩言”,也就不枉我荒废了一个星期来写作。而高考已不足一个月了。
我只是想能够做些什么,做点切合实际的事情,写点合乎现实的东西,以表达我个人的内心感受,以披露对某种现象的心痛——为何无实质性的转变,为何只是以分数来取人的态度,太多太多……我只是想让以后的学弟学妹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好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为学校、社会、国家作出真正的贡献,输送真正的人才。
而社会存在的某种(类)的丑恶现象,也许这是我们世代遗传下来的通病,任凭现代医学技术多么发达,也根治不了病痛,只是治标而未治本,终究会复发。除非有那么一位仁人志士,不!应该是人人都要有那么一颗博大之心,有容纳万千事物的宽广胸襟,一起奋发图强,一起努力,一起做些实际现实而有意义之事,想必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分外美好……可是,我还是无能为力,只能作为幻想,但愿能有智者发觉吧!我不敢奢望什么太多超脱现实的东西,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是现实,因为这就是实际。还是做到实事求是就好。
此章也可以算是后记吧!
末了,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头的一首诗。此诗如是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09年4月13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全本
序
也许写作仅为发泄而写,但也存在着对现实与现状的痛心,想披露出来,想听听世人的看法。愚昧拙劣无知的文字,也许不堪入目,但写下来只为警醒某些人或是界内人士。可能是贻笑大方,也许是不值一提,但已下笔,但已鼓起勇气,心中不可名状不可思议的想法欲使写下来。
仅此而已。
一不可思议
当某个人的心扉真正敞开,也许便会释怀,可能犹如佛家所言的“顿悟”一说,豁然开朗。
也许会有一种莫名的悲哀,藏在胸口,挥之不去,不呼亦来。佛曰的顿悟,也便在九霄云外,似乎豁然开朗,仿佛心在顷刻间释怀。
也许,教育的失败就在于此。也许,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成为了悲哀。
不知是人性使然,还是社会*,抑或是社会本就是如此。不知所以然。
应试教育不知何时已被素质教育所取代,似乎本该为皆大欢喜之事,却因并无什么实质性的转变——依旧是例行考试,布置作业后一完了事,一副学生学习怎么样关我屁事的态度。说得冠冕堂皇,说得怎样受用动听,到头来也只是“空头支票”,空欢喜一场。什么应试教育,什么素质教育,都只是混淆视听,披着的外套不同被眼前虚有其表的假象所迷惑罢了。
如此,便成了焕然一新的美其名曰的“素质教育”。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人整天绘声绘色地头头是道地讲述着素质教育怎么怎么好。却不知这“好”从何而来?还不照旧是每天布置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每月颁发习题试卷、解答试卷?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是不是一人站在三尺讲台上讲着所谓的学习重点(即考试要点),要同学们记得滚瓜烂熟这样?至于是死记硬背还是理解识记,那就是教师们的“天机”了!自以为是高考便会应付自如,发挥自然行如流水,名次也许金榜题名。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悲哀。诚然,这和“应试教育”又有何分别?
那么,我认为,不要也罢!
是什么让教育如此,抑或说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会如此?是自古流传,还是风气腐浊所致,抑或本就如此?简直——不可思议!
二不过尔尔
距高考仅有58天。
三年,对于努力者来说,光阴荏苒,一闪而过,嫌时间太短,仅仅只有58天了,我还有很多很多复习资料试卷没做、好多地方没复习到呢。这该怎么办才好?
而三年,对于无所事事者来说,漫长遥远,度日如年,厌时间太长,怎么还有58天啊,我还有好多好多游戏没有玩够(过瘾)呢。这该如何是好?
对于教育,春梦与噩梦并存,天堂与地狱共在,“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对于教育,一丝不苟与桀骜不驯并存,兢兢业业与吊儿郎当共在,“两极格局”坚不可摧。
教育是如此,学习亦是如此。
学习不外乎就是听讲、理解、做习题、读书等等,但必须在此前提下加一个形容词:认真。
学习的目标需要有动力,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动力——如将父母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同学间的竞力转化为动力,或是爱情(早恋)的魔力转化为动力。如此,便有了孜孜不倦地学习,聚精会神地听讲,一丝不苟地做题。也许,这便是亲情的压力,友情的竞力,爱情的魔力所给予的。拥有了它们,在学习上,便会不可战胜,在“三管齐下”的力量下,谁还能够阻挡你学习的动力。别人不能,除非是你自己!要么自甘堕落,要么知难而退,却不能坚持不懈,却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你是被你自己打败的,输了负了,怨不得别人,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哪还能怨天尤人?
反之,则要改变自己的步伐,让世界蜷伏在你脚下!那么,你将重新回到学习的不可战胜的位置,连任“人中之王”也不无可能!
但“人中之王”岂是那么好当的,一个不慎,便会“打回原形”——成了“人”,不再为“王”。因为“全”才是人中之王,想成就“全”,就必须努力,比常人十倍的努力,才有资格做学习中的人中之王,让“人”骑在“王”的头顶之上!
如此,学习在你面前,也会“俯首称臣”。想来,人中之王,也不过尔尔!
三可见一斑
也许,有很多人都认为在念书学习时期恋爱(早恋)是不可取的。我想,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高中没念完,要么是没有念过高中,未学过哲学——去用辩证的思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殊不知,在东方月下老人的祝福下,是心心相印地用红线绑在一起的不离不弃;在西方丘比特的爱箭上,是情投意合地用弓箭一箭穿心的生死不离!古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传奇!而这——是多么神奇与圣洁!
虽说在学习上会因一定的恋爱原因而荒废学业,但只要双方互勉,在爱情的魔力与恋爱的滋润下,成绩会芝麻开花,为学习提供不竭动力,是怎样的神奇!这些,俱是源于爱情的力量。
喧嚣嘈杂的街道,比肩继踵的人流,光怪陆离的异景,充斥着世间每一个角落。尽管世事无常,尽管时过境迁,但不变的永远是情,真情。不在乎物是人非,不理会沧海桑田,只希望见证爱情的永远。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一晃而过,转眼间就已临近高考。回忆三年里的所作所为,学习上、爱情上都不曾有过什么遗憾,但心里还是会觉得莫名的空荡荡。这是恍如隔世的错觉么?
一直以来,经历过风雨洗礼的爱情,是走得很远的。哭过,笑过;伤心过,开心过;孤独无助过,幸福快乐过……但好像总是有一种落寞恐惧感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是害怕一张幸福微笑的脸庞忽然消失不见,还是害怕即将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可人儿了?如果是,自己将何去何从?如果不是,自己又将如何面对那张落寞的脸庞?
爱情的力量?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让自己突然无所适从?是内心恐惧在作祟,还是不够淡定从容,抑或是害怕面对不知所措的高考?爱情?学习?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相较之,可见一斑!
四各行其是
在我看来,人都比较自恋,而自恋的人通常比较自私,而自私的人也就怀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态度。虽然有着自知之明,但偏偏又自以为是……
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通常都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里,也就无视他人,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主角,任由自己天马行空,任凭自己胡作非为,自诩为“自由主义”的创造者,好不快意!殊不知,别人会在背地里骂他(她)是傻瓜。尽管怒目而视,尽管以武服人,但这又怎么能堵住芸芸众口呢!依旧是我行我素,各做各的,于他人没有丝毫交集。
心中也许会懑愤,但也无济于事,因为我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主角,别人——分得他(她)有份吗?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地球围绕太阳转,水往低处流,都是自然规律,不能违背的。人也应该往高处走,尽管你自己是“主角”,但还是要让别人能够看到你的进步吧!不然,你如何配当“主角”?反之,恐怕连“配角”都没你的份!
一如既往地做着某种(件)有意义的事情时,那叫“执着”——值得为人称颂;处心积虑地想着某种(件)毫无价值的事情时,那叫“固执”——那是不值一提。
世间的万物,都有规律可循,只是看法或方式不同罢了。蛇虫鼠蚁一旦出现什么反常行为,必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人亦如此,开心时,有时候觉得下雨沉闷的“鬼”天气都觉得这是“风调雨顺”;难过时,尽管万里无云,蔚蓝高空,阳光明媚,和煦春风的宜人天气,都让人觉得心烦气躁。
不过,谁也无法改变谁。任凭你有通天彻地之能、移山倒海之法,也是枉然,因为那不切实际,因为那纯属神话!
鸟在空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