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名相 管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名相 管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踏寻中华嬗变为大国的“黎明”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或许会静思:我是怎么来到世上的?吮吸了母亲多少乳汁才姗姗学步长大成人?作为一个国家,自然也会追思,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啜饮了哪些思想的营养,才从诸侯割据的中华嬗变为大国?离开了这些思想的营养,我们会变得瘦小,或者变得懵懂弱智。所以,人们常说:不要忘本,为什么不要忘本?因为,离开了根本你就站立不稳。

  管仲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军事思想家。读懂管仲,就读懂了半部春秋历史。你能感受到,作者并不是在写管仲这一个人,而是在探寻中华嬗变为大国的那个黎明。那段黎明,既有黎明前的黑暗,又有催生中华成为大国的思想曙光。你随着作者的笔触,慢慢会感悟到一个答案:为什么先秦的中华打打杀杀八百年没有形成大国,而秦一统中国为什么又瞬间灰飞烟灭?其原因就是:大国需要的以民为本的公众意识,需要有大国的政治制度,需要有一个有永久作为的、能应对权利挑战的组织体系,要有老子那样的辩证思维的哲学,要有来自实践的经验和智慧等等。离开了这些,历史就要反复。

  所谓“大国”,是一种国家形态,例如说,当今“西方大国”中的多数国家(英、法、德等),其国土和人口只相当我国的一省或数省,但科技水平、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都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

  而管仲很早就意识到了大国的含义,他说:“所谓同者,以先后智渝者也(渝:疏导、变化的意思),均则同争,倍则说,十则从服,万则化”。《管子。侈糜》。这句话的意思是:国与国的融合,是以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智思想智慧资源(管理与科技水平)来决定的,彼此均衡,就有竞争;如果超人一倍,别人则佩服你,如果你高人十倍,人家就愿意臣服你,如果高出万倍,人家就愿意被你同化融为一体。

  西方学者也开始读懂管子和春秋战国的历史。例如,风靡全球管理界的名著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就曾写道:“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中国与希腊正处在形成大国(萌芽)的时期。随着大型组织拥有的制度性权力增加,人们必须面对组织权力带来的危机,需要有领导管理哲学,中国的管子与稍后的孔子为中国领导哲学方面打下了基础,两者相距百年,我认为这不是偶然。”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矗立着一位值得民族骄傲的历史名人塑像,他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尊称管子。管仲( 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汉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 管仲;名夷吾;颖上人也”(今安徽颖上人),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管子》一书并非都是管子所写,但它集纳了管子和先秦社会的治国思想和智慧。

  梁启超说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台湾大学者杨柏在所著的《中国人史纲》里说:在国史中,堪称为政治家的不过六七人,管仲是第一人。

  人们习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个“霸”,是“伯”的意思,是“老大”、“盟主”的意思,管仲辅政齐国四十年,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民富国强,内无逆臣公开作乱,外无强敌入侵寸土。这其中最重要的,初步构建了实现了大国所必备的政治制度以及重民、顺民的政治思想体系。

  简言之,平民宰相管仲的政治成功就是:“亲民的政府加上亲民的政策“。这个逻辑看似简单,但是,要实践这个逻辑,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管仲究竟作出了那些历史贡献呢?在阅览本书之前,简要列举管仲在国史上的第一:

  ——亲民的政府与亲民的政策,最早提出“重民、顺民”“富民强国”的治国主张。过后两、三百年,才出现儒家宣示“民重君轻”的政治学说;

  ——最早设立类似今天总理府这样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府机构:司马迁说:管仲设“轻重九府”贵轻重,慎权衡。则桓公以霸.”

  ——最早规划国家行政区划:设 “三国五鄙”,(三大城市五大行政区),奠定了中华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的大国的行政体系;

  ——最早提出国家要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政治主张,实施盐、铁专营的“官山海”,主张“利出一孔(渠道)”,由物价要由国家来主导;——最早实施原始的社会保障,齐国实施“九惠之教”,“九惠之教”的具体内容是:“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赈困;接绝。”奠定了

  法制理念;

  ——最早提出大国秩序所需要的社会意识形态,鲜明地指出:";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认为臣民如果不讲";礼、义、廉、耻”,国家就没有长治久安。过后的百年,才出现儒家传承这一观念;

  ——最早提出社会化分工,实施“农、工、商、士,四民分居”;

  ——最早领悟人有精神需求,故建“女闾三百”的商街,发展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产业;

  ——军事与外交政策方面:主张“慎战”、“先修内政而后外举”,认为穷国要走过和平崛起的历史阶段;并且提出 有限的军事透明度,要“事有所隐”,“寄军令寓内政”,实行兵民结合;管仲在齐国的外交和对外军事斗争方面有着独特的建树,所以,齐鲁的后人,孙武和孙膑,才会深受先贤包括管仲的军事外交交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写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兵书《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管子》语录
1、论治国

  “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霸业》

  “和合故能谐”   《管子。兵法》

  “明乃哲,哲乃明,明哲乃大行!”                              《管子。宙合》

  注译:明智才会领悟哲理,懂得哲理才能明智,明智且懂得哲理,路会走得更宽。 

  “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节时于政,与时往矣,不动以为道,期以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进取。”                                                   《管子。侈糜》

  注译:错误政策,治理不好国家,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把不变动的看成真理,把看法一致看为忠实品德,这实际上是消极避世,不可能进取。

  ";礼、义、廉、耻,乃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

  注译:礼、义、廉、耻,是四根网绳, “四维”不申张,国家就会走向衰亡。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注译:仓储充实了,自会注意礼节文明,丰衣足食了,自会区别羞耻和荣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牧民》

  注译:治理国家的道理,先富民众,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所以,善于治国者,必须先实施富民举措,然后治国。

  “明主之治也,明于分职,而督其成事”。                      《管子&;#8226;版法》

  注译:明君治国,要明确分工与职责,加以监督履行职责。

  “上无事,则民自试”                                      《管子&;#8226;形势》

  注译:即使君主不亲自过问,人民也会自己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业。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管子。牧民》

  注译:天下不担心没有良臣,怕得是国君不知如何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富,怕得是没有人会为政理财;所以,知时代变化而变革之人,可以立为长官,无私的贤臣可以为政,对他们使用审察之后,可以从中选拔出辅佐国君的栋梁之才。(分,是分理、理财的意思。)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

  《管子。牧民》

  注译:以治家的视野管理乡,是管理不好的;以治乡的视野管理国家,是管理不好的‘以治理国家的办法来处理国际事务,也同样处理不好。

  “得人心之道,莫过于利人,利人之道,莫过于教之。”          《管子。牧民》

  注译:要得人心,就要关心民众利益,利人之道,莫过教化鼓励民众致富。

  “道之在天也,其在人者心也。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王者用之而天下治。人主不可以不慎贵,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                                             《管子。枢言》

  注译:道在天,其实在于人心。爱民、利民,益民、安民。四者实行,天下治。国君不可以不珍惜自己的尊贵,要珍惜尊贵,在于选拔贤臣,慎待人民,就要慎重选拔官吏,珍惜自己的富贵,在于管理好土地。领导人的卑尊轻重,就在于这三个方面。

  “能为民富之,则民甘愿为之贫”                              《管子。牧民》

  注译:能为人民富裕着想,人民必愿意为了国家忍受贫困。

  “蓄藏积陈腐朽,不与人者殆。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牧民》

  注译:仓库里的财物都放腐朽了,也不拿出去借贷给百姓,会失去人心,做事就要失败。所以,懂得“给就是取”的道理,是为政的法宝?

  “政与教孰急?政教相似而殊方。教者,标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生往。                                           《管子。牧民》                                                              

  注译:政令与思想教育谁更重要?其实,两者目标相同只是方法不同,思想教育犹如秋天的云朵一样高远,激动人悲悯的情怀,又如浩浩流水,促人思考和向往。

  “地不垦,非吾地;民不牧。非吾民”。                        《管子。牧民》

  注译:地不开垦,那里还算是国家的土地?民不管理,等于不是自己的百姓。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於朝者,则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见於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国有德义未明於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於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

  《管子。立政》

  注译:君主要监督的方面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品德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这三个根本问题是治乱的原本。德义不显著的人,不可授予高爵尊位;功业不显著的人,不可给予厚禄;不能取信于民的人,不能让他做大官。所以,让有德行的官吏位居低微,叫作“有过”;德行浅薄而尊高,叫作“有失”。德义不显于朝廷而身居高位,贤良的大臣就得不到进用;功劳不著而享有重禄,勤奋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励;不能取信于民的人任高官,有才能的大臣就不会出力。这三个根本问题不加审查,奸臣就会接近君主,君主则耳目闭塞,政令不通,正道受阻,歪风横行。

  “强与短而立齐国,之若何?高予之名而举之,重予之官而危之,因责其能以随之。犹戚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犹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此所以为之也。” 《管子。侈靡》

  注译:能干和不能干的人都在齐国怎么办?应该以荣誉表彰和举荐优秀者,以压担

  子的办法让贤臣的才干表现出来,假如是亲友的关系,那就要保持距离,避免他遭人嫉妒中伤,假如与他关系一般,就要多接近一些,免得他遭人打压冤枉,这些都是保护良臣的措施。

  “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管子。权修》

  译注:国家有三大忧患:君王独断专行,社会贫富悬殊,财政入不敷出。

  “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士,衰主积于贵人,亡主积于妇女珠玉”。《管子。枢言》

  注译:成就王业的国君聚集民众,成就霸业的国君聚集武将和战士,衰败的国君聚集官僚贵族,亡国之君则积聚珠宝和美女。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                                   《管子。权修》

  译注:以商人交易的意识主导朝廷,则财货贿赂就流往上层。

  “上好诈谋闲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民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

  《管子。权修》

  译注:君主喜好阴谋欺诈,官吏就争着聚敛私财,使役人民偷取一时之快,百姓就会怨恨,这样,要求得人民亲近君主,是办不到的。

  “民变而不能变,不可服民取信。”                            《管子。侈糜》

  译注:民众要求变革,而官府不能适应变革,是不可能说服和取信民众的。

  “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节时于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