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随笔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随笔集-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盎然。

  不过这些草本的盆景,如仙客来和野花,过了元宵节,也就差不多都要萎谢了;就是木本的杜鹃花,也很难存活下来,更待来年欣赏,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年年得更新,年年新气象。

  去年春节,我夫人的大侄子和侄媳送了二盆较名贵的花来,一盆蝴蝶兰,一盆君子兰。好大的两个花盆,沉甸甸的,也真是辛苦他们了,而且君子兰盆中的两株君子兰叶腋中已可看见抽出来的花葶了。这两盆花都异常漂亮,室内更是喜气洋洋了。有8枝蝴蝶兰的盆景,与其他草本盆花一样,自然是一天天地萎谢下去了;两株带有花葶的君子兰,厚实的剑形叶片苍翠碧绿而有光泽,对生叶片正中间的花葶一天天地长大起来,一株君子兰一个花葶,花葶中绽放出10余朵小花来,非常好看,而且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以后,蝴蝶兰花做垃圾处理了;君子兰虽然花谢了,苍翠碧绿的对生剑形叶片依然很有观赏价值。这样,君子兰就留存下来了。冬天,花盆放在室内,开春天转暖后,花盆就放到阳台上去了。一年过来,虽然疏于护理,这盆君子兰还算无大碍,就是烂了几片剑叶,又长了几片新的剑叶。

  今年春节前,我夫人早早地就把君子兰花盆搬回了客厅。而且从网上学习了点君子兰的培植技艺。春节期间,君子兰不曾绽放,权当作绿色观赏植物存放着。元宵节一过,一次性的盆景垃圾处理后,就又只剩下了这一盆君子兰了。自从专门学习了君子兰的培植技艺,我夫人对该花的关照明显地大有改进。大凡有太阳的日子,现在都要把花盆搬到阳台上去;天气预报大幅降温的时候,晚上就把花盆又搬进客厅里来。

  元宵节的第二天,2月10日上午,当我搬花盆到阳台时,无意中看到叶腋间抽出了一个花葶。心中很有些纳闷,还与夫人说:怎么就只有一个花葶?!有谁知过两日后,另外一个花葶也抽出来了。现在淡青色的扁圆花葶一天天地在长高起来了,21日大概地量了一下,花葶已有16公分高,花葶的白色花萼约4公分长;二个花葶,一个可见绽放出了12朵青绿色的花蕾,一个23朵淡绿色顶部有着玫瑰红色泽的花蕾,大部分花蕾都已高出了花萼。

  近来几天阴雨绵绵,花盆就一直放在客厅里了。26日早晨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花葶已有约20公分高了,二根花葶宽度相差很多,23朵花的花葶有3公分宽,12朵花的那根仅有2公分宽。更使我高兴的是,23朵花的那株君子兰,又刚抽出了一个可见的新花葶。

  君子兰碧翠、厚实的绿色剑形叶片很具观赏价值。它通常是对称互生的;不过,我家的这盆君子兰,由于疏于照料,培育不佳,叶片早已失衡,不对称了。花葶有23朵花蕾的那株君子兰,左侧有9片剑叶,其中最中间的一片剑叶几乎是直立的了,紧贴着花葶,右侧只有7片剑叶。在花葶抽出的同时,直立剑叶片的左侧也抽出了一片新剑叶;新剑叶长高到15公分时,它与直立剑叶间就又抽出了一个新花葶。花葶有12朵花蕾的那株,倒是左右各有6片剑叶,不过,近几天来,花葶的右侧又抽出了一片新剑叶。又过了几天,3月1日,我发现新叶与花葶间,又抽出了一片新叶。每天早晚观察一下它的生长变化,倒成了我的一项日常工作,很有意思。

  君子兰是一种较为名贵的温室花卉品种。我虽然从未问津过种花的学问,但早有耳闻君子兰的价值连城:据悉70年代名贵的君子兰是以叶片数计价的,一片叶一万元。当然,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除了品种优良外,精心培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盆精美的君子兰,迎面看去互生对称的剑叶,展开像一幅扇面,而自上而下垂直看下去,则又落在了一条直线上,谈何容易!这讲的是些题外话了,我家的这盆君子兰与名贵君子兰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送来时就不过是一盆普通的盆景;但是,君子兰就是君子兰,名贵不名贵是一回事,它们的生长过程应是别无二致的。我姑且认真地观察、学习一番,日后做个秋翁何妨。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读 史 有 感
阅读或者了解历史可以使人睿智、通达,从而提高人们明辨、判断是非、善恶、真伪的能力和水准,增强人们的办事能力,做到见多识广,临危不惧、遇事多谋。因此,人们常常告诫自己应该以史为鉴!但这只是就个人而言的。不知何故老天爷却总是在戏弄人们,翻开整个的一部沉甸甸的中华文明历史,不就是一部不折不扣、不断重蹈复辙、因循守旧的历史:一个姓氏的皇朝更替、取代了另一个姓氏的皇朝,换汤不换药,万变不离其中,依然延续封建*的皇权体制。因此,历史又是不可以引以为训的!也并没有许多值得赞许、称道的内容!

  不过,一部因循守旧的历史能够做到一成不变、苟存数千年之久,也绝非易事。其间,不乏出谋划策的所谓思想家,或者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朝臣,在不影响皇权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兼顾民生的生存大计,从而,使劳民得以苟活,社会得以延续,乃至于长治久安。以此,伟大的中华文明,以其罕见的“韧”性磨炼并造就了中国人逆来顺受的奴性。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哀,却是历代皇室的福音,否则中国皇朝的历史何以能亘古不变地延续长达数千年之久!同样贵为“天子”,日本明治天皇忧国至于茶饭不思;而清朝的慈禧太后却大兴土木,不惜重金建造颐和园,连北洋舰队购买炮弹的钱也一股脑地消耗殆尽,招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历史的前车之鉴,发人深省!

  上个月读了一遍华盛顿自传,感触颇深。被尊为美国国父的华盛顿总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身为“大陆军总司令”,虽然也是临危受命,但通过“大陆会议”集合起来的各州反英同盟似乎还比较松散,并未能赋予总司令太大的实权,困难重重;贵在坚持,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综观全过程却是失多胜少的。由于战线太长,拖不起,最终英国政府不得不妥协,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整个的自传平淡而真实,流畅而贴近心灵,毫无夸大不实之辞,值得一读。而且,书末的结束语更是沁人肺腑,叫人久久难忘:“以上这些是我所经历的路程。但是,我不希望你们从中只看到所谓荣誉,而是希望你们能看到我前进的脚步;我不希望你们只看到我的幸运,而是希望你们看到我勇往直前的意志;我也不希望你们忽视我的失败,而是希望你们从中看到我失败后的坚持。”

  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华盛顿总统不留恋炙手可热的权力和地位;他憧憬山水间美丽的家园和家庭生活的宁静。这是否就是*政体与专制体制的天壤之别!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机械与机械设备
这一标题,一般人看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但是,江苏省外贸机械和机械设备公司的老职工,对此应是一目了然的。

  80年代初期,省级外贸公司,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还是刚刚组建起来、方兴未艾的新兴公司。业务上是垂直领导,由北京外贸部下属各个总公司统管,省级公司原则上是服务总公司,以货源收购为主,出口业务在各总公司的卵翼下还刚起步;行政和人事归属省外贸局管理。那时的外贸是外贸部的一统天下,省外贸局的经贸大院里,活跃着的是各个总公司麾下的省级公司。总公司实力雄厚的,麾下的省级公司自然就日子好过些,当时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就是各省级公司拥有的各总公司下拨的豪华进口汽车的数量。那个年代,大院里粮油食品、土畜产、纺织品和服装几家公司,可是如日中天,财大气粗的;相比之下,机械公司就显得很寒酸,一辆进口轿车也没有,只有一辆国产吉普和一辆旧的三菱面包车。在大院里比较低调的机械公司,事情可并不少,当时省机械厅也在蕴酿筹办自己直属的进出口机械设备公司;兄弟厅局之间携手,帮帮忙,支援个把人总是情理之中的。就这样,大院里最不显眼的角落里,不仅有一家机械公司,还又冒出了一家机械设备公司。

  当年在大院里,机械公司,毫无疑问总是提不上筷子的小弟弟了。对此,机械公司的老总们并无怨言,自己的“老子”不如人,有什么可说的,怨天尤人;不过渭泾分明,条块之间经营的项目差别很大,可以不争高下,但条内的行业,总得见个高低吧,即便没有挑明,也是暗里较着劲的。机械设备,一家新筹办的公司,要人没人,要业务没业务,现有的人马中还有机械公司乐意支援的人在内,可算是知根知底了:机械公司的老总们,可是一天也没有高看过机械设备公司的,心里暗想,大院里我也终于有了个垫底的了。

  大约84年,国家归口管理,将农机产品的出口经营权划归机械设备公司,这样机械公司机械科的陆秀洲先生等几位原来经营农机产品的同志也一并调入了机械设备公司。说实话,当时谁也不愿意去机械设备公司;不过,工作调动,身不由己,只好顺其自然了,尤其是陆秀洲先生,他是分管农机的副科长,首当其冲,非去不可。刚去的时候,条件是很差的。但世事难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千真万确!陆秀洲先生的这次调动,却成就了他干一番事业的夙愿和梦想。

  进机械设备公司不久,他的副科长头衔磨正,少了一个副字;没几年,机械设备公司的老总仙逝人间,荣荐陆秀洲先生接任。从此,他有了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抱负和拳脚的舞台。

  三年工夫,利用广东华侨公司使用侨汇(视同外汇)购买出口家电的便利,在侨汇不足的情况下,设备公司出售些许外汇额度给该公司来购货;这样等于一趟生意,二笔做,盈利丰厚。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有些违章操作的嫌疑,但这第一桶金却使机械设备公司拥有了长江路上一栋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四层楼办公大楼。

  陆秀洲先生精明能干,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的爱好,一心一意仆在工作上,公司业务操作规章制度化,是他取得工作成功的根本原因。

  80年代、90年代初,是国营外贸公司的黄金年代,只盈不亏,光是公司可控制使用的外汇额度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和财富。公司富了,财大气粗:一些公司的老总们,为了争功邀宠,经常要做点诸如进出口规模之类的数字游戏;反正有钱、亏得起,有些赔本的买卖,只要他头脑发热、高兴,也能做,而且必须做,非做不可,说不定做大了,还能飞黄腾达、升官有道呢!这些老总们的心思很少用在发展产品和客户方面,都集中精力在迎合上级领导的心意和要求上。90年代后期,国家放宽了自营进出口贸易的规定和限制,大批的工厂自营进出口业务,同时,大批的外商独资企业落户在中国的土地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国营外贸公司一枝独秀,独占国家进出口业务的一统天下。从此,国营外贸公司的黄金年代过去了,但数十年沿袭享受的优惠条件不可能在一瞬间消逝,与一般公司相比它们还是略有些便宜好占。几年下来,很多经营不善的市级国营外贸公司都纷纷倒闭了;各个省级公司的状况,由于多年经营情况的好坏,也初见分晓,显出高低差别来了。拿机械和机械设备二家公司对比一下,孰好孰坏情况就很清楚了:现在,机械设备公司在长江路上自己拥有一栋独立的21层楼的公司大厦;机械公司只享有在中华路50号的经贸大厦5个楼层的产权。机械设备的老职工,公司分配的自留产权住房面积大约140平方米;机械公司的不足80平方米,只有几位老总拥有140平方米。单是这二项固定资产的差价,应有大约10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样的差距!?值得深思!再拿二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对比一下:机械设备公司要求尽量少使用银行的贷款;而机械公司长期使用的银行贷款应不少于7、8亿人民币。因为经营有方,原来直属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的江苏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现在与总公司平起平坐、享受同等的司级礼遇,共同由一家升级为付部级的公司来统一领导。不同的领导、不同的经营方式,产生了天壤之别的反差,真是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而且,更有甚者:路头一差,愈骛愈远。好的会越来越好,差距越来越大。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机械设备公司因为历年来经营得当,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十多年来为职工每人谋取了一套140平方米4室2厅的自留居住房,这是何等的福利啊!同时,矗立在南京市繁华热闹的长江路上21层楼的公司大厦美观挺拔,总经理余本礼先生谦虚谨慎、与时俱进,正引领着公司员工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差别在哪里?如何产生?关键全在领导!全在制度!健全的制度管理远远胜过指手画脚的乱指挥。机械设备公司不允许给客户放帐、做D/A项下业务的硬规定,使公司领导少烦了很多神,使公司规避了很多不必要、无谓的风险;而其他许多公司的领导,往往美其名曰把生意做活些,把这项权利抓在老总们的手里,结果是很少有哪家没有或多或少的闪失,给国家和公司造成相当可观的损失。

  精明的领导,手伸得不长,不乱指挥,该做的事、该说的话写在规章制度里了,省心而有章法,科学而有法可依。改变了个别公司领导自命不凡,玩弄权术的手腕:把权利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政策的灵活性由自己把握,有损失是国家的,有责任别人担,自己只担一个不负责任、毫无风险的领导责任;有功劳,则当仁不让,记在自己的名下。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制度和管理出成绩!精明的领导只管制度的制定和规范,不必事事躬亲、手足无措地人对人直接管理,这样很轻松,好像无事可做,公司却有条不紊地运作着,趋于无为而无不治的境地,真是棋高一着!

  机械设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