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以后不陪着朝廷这帮人玩了。康有为宣布道。
听说康圣人要回乡,翁同龢匆匆赶到康圣人下榻的南海会馆,却惊讶地发现康圣人还躺在被窝里没起床呢……那是谁说康圣人要回家的?
康圣人就这么留了下来—可随后翁同龢就失宠了。
恰好恭亲王病危,这位王爷临终留言,是指责翁同龢破坏洋务,导致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皇上问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恭亲王回答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够铸此等过错。
于是翁同龢和康有为两人脱袍换位,康有为由布衣平民一步登天,入军机处,而翁同龢却由一品大员一头栽地,恢复了出生状态时的平民身份。
康有为初入朝房,就掀起了森森杀机。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变政记》中记载:
康有为在召见那天,与荣禄相遇于朝房。荣漫不经心地看着他说:以夫子这样的磐磐大才,也会有补救时局的办法吗?完全是轻视鄙薄的态度。康答以非变法不可。荣相国说:早就知道法应该变,但是一二百年的成法,是一早上就能变过来的吗?
康愤然回答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刻能变。
荣深怒其狂悖,已有必杀之心。
康有为好歹也是一个“圣人”,怎么说话这么不着边际,当着荣禄的面扬言要杀一品大员!这大清国有几个一品大员?这不就是等于指着荣禄鼻子说要杀他吗?这种事情可能吗?
不是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确凿的史实。
康有为初入朝房,除了他本人的笔录没有提到他扬言要大砍大杀之外,其他人的笔录记载及历史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是细节上有小小的出入,如《戊戌变法》第四卷就曾提到:
荣相国既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到皇帝这里听训,正逢康有为奉旨召见,因而问(康)打算说什么,有为回答说:杀二品以上阻挠变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就行得通了……荣相国即退出,康则告诉人说:荣禄老辣,我不是其对手呀!
总之,康圣人火气很大,不杀几个一品大员,是消不得圣人心头之火的。
然则康圣人何以生得如此之大的火气呢?
听听康有为自己的理由吧:
……二十八日早入朝房,遇见荣禄谢恩,一起说话,谈及变法之事。
荣禄入对,就在皇上面前弹劾我是辩言乱政。
……当时李鸿章一同谢恩,退下后面色大变,对我叹息着说,荣相国既在皇上面前攻击我,又告诉刚毅,皇上如欲赏(我)官职,不要给,应当给个小差事以压制我。皇上问军机大臣如何安排我时,廖仲山想要说授予五品京卿的职衔,而刚毅班次在前,请求谕令(我)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总之是想羞辱我压制我。
—《康南海自编年谱》
看明白了,原来是康圣人嫌皇上给的五品官太小。
官太小,脾气难免要大一些,这是人之常理,可以理解。
14 给我宰了老太太
俗话说得好:铁肩担道义,辣手作文章。
话说那康有为,道义也担得,文章也作得,就是这个国家如何一个治理法,他老兄不知道。
不知道没关系,可事情糟糕就糟糕在,他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
不知道如何治国,却以为自己知道,这种情况最多只是一个糟糕而已。但更糟糕的是:别人也不知道康有为不知道,都以为康有为知道……所以大家都寄厚望于康有为,等着他把百年沉疴咔嚓一下子给解决了。
然而老康纵有满腔热血,却是一脑子糨糊。
他啥也不知道,却撸胳膊挽袖子登上了历史大舞台。等百日维新开始之后,他就什么都知道了。
变法第一步:废除科举!
诏书下达的次日,京城万名举子群起暴动,有分教,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十年寒窗苦读,举子们容易吗?好不容易等到金榜题名的机会了,你老康却要废科举,这还让人活吗?
举子们疯狂追杀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如果不是梁启超逃得快,铁定会被这些穷举子们打死。李鸿章派其幕僚于式枚急急赶到,劝康有为和梁启超先一人雇上十个八个保镖,扯什么变法不变法,性命要紧。
康有为看傻了眼,怪不得废除科举这么简单的事,举手之劳,偌大的大清国竟然没人去做,原来是举子们不乐意。
既然举子们都反对变法,那这条命令暂时就算了。
变法第二步:废除和尚寺庙和老道的道观,寺庙及道观全部改为小学学堂。
诏书下达的次日,全国的高僧名道已经纷纷排队上访,小和尚、小尼姑和小道士则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未几,百姓们都听说康有为喂了皇上迷魂药,现在皇上只认东洋和西洋,不认亲爹和亲娘了……
既然和尚老道都反对变法,那这条命令暂时就算了。
变法第三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凡沾一个寺字的机构,统统撤销,下岗人员自谋生路。
爱谁谁,就这么着了。
数万干部下岗,这帮下岗的公务员却是够狠,当即拆毁衙门,搬走桌椅,连门窗都扛回家去烧火了。
下岗公务员们放出风声,做饭缺米,烧火没柴,今天烧衙门,明天就要烧皇宫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既然公务员如此有意见,这条命令也算了,暂不执行。
变法就这么三部曲,眨眼工夫就全都不算了,那康圣人怎么下台?
康圣人却是早有胜算,成竹在胸。
他说:我还有绝活没使出来呢。
他吩咐道:给我宰了那个老太太!
这句话他是吩咐给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人的。
这些人当中,最厉害的要算梁启超,如果说民国初年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凯的话,那么第二重要的人物就是梁启超了。
而且梁启超和袁世凯恰恰相反:袁世凯吃亏就吃亏在书读得太少,没文化。梁启超却是吃亏在书读得太多,文化含量太高,拖累了他的革命行动。
谭嗣同的麻烦在于他家境不好,幼年丧母,继母有事没事就虐待他,所以志士谭嗣同只晓得如何被虐待,却不晓得如何杀老太太。其余几位,还比不了谭嗣同,就更不要说了。
眼见这么多改革家凑在一起,却连杀个人都不会,康有为沉下了脸:你们都不行,那就只有等毕永年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15 杀人游戏
话说那毕永年,戊戌变法的1898年,他刚刚十八岁,但此人自幼生长于军中,有一身惊人的武艺,后来成为了哥老会的业务骨干,称得上古惑仔中的老大了,经常往来于汉口、岳州、新堤及长沙等地。江湖中人,多闻其名。
更兼毕永年为人豪放不羁,仗义轻财,所以各堂口兄弟,各地的龙头老大都渴望与毕永年结识—好弄点银子来花差花差。
毕永年的名头之大,不唯是各地江湖老大听得耳朵都出了茧子,就连洋人也听说了。
遂有日本平山周、井山雅二等浪人于烟台找到毕永年,希望傻瓜老毕赞助给他们一点旅费……于是毕永年干脆带这俩穿塌拉板的东洋浪客来到了京城,要大干一场。
当毕永年意气风发地带领日本人向大京城进发的时候,袁世凯也正跟在一个日本人屁股后面回到了京城。
和袁世凯在一起的这个日本人,名气却是大得很。
他便是于甲午海战中击溃了中国海防力量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此番来中国,纯粹是个人私费旅游,来中国他最想见到的人就是袁世凯,因为老袁曾一个人将日本人挡在朝鲜外整整十二年之久,这样的人物,伊藤博文不瞧瞧其模样,那可是死不瞑目啊。
这边会党英雄毕永年和大滑头袁世凯这两拨人,各自带着一拨日本人分路进京,而京城中的光绪皇帝却突然下了一道密旨。
密诏发给了维新六君子之一的杨锐。
之所以将密诏发给杨锐,是因为杨锐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中最为老成持重的。可是老成持重的杨锐有个良好的习惯,喜欢猜谜语,他接到密诏后,先不急着打开,而是放在桌上猜谜语:猜一猜,皇上在这上面写了什么?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如此猜了三天,打开一看,顿时眉开眼笑,哈哈哈,原来是圣上危殆,哈哈哈,慈禧太后生气了,要干掉皇帝,哈哈哈,这真是太好玩了—这离奇到了不可思议的历史,见《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目》第1018页: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废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
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废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
圣上危殆没关系,这不,会党英雄毕永年已经进京了嘛。
毕永年一到,就受到了康有为的亲切接见。
1898年9月14日夜九时,康有为召毕永年到他的卧室中,说道:
你可知道今日面临的危局吗?太后打算于九月天津大阅兵时杀害皇上,到时候怎么办呢?我想要效法唐朝张柬之废武后之举,然而天子手无寸兵,很难举事,我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入京,希望你来帮助我。
毕永年狐疑地问道: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人,而李鸿章又是太后的人,恐怕不可以用吧?更何况袁世凯那人也不是可以谋事之人,我听说他在高丽时被几个日本浪人吓得尿了裤子,私自逃回,像这种无胆之人,能靠得住吗?
康有为道:这个你尽管放心,袁世凯两天前已经到了京城,我已令人去他那里行反间之计,袁世凯愚蠢,必然中我妙计。现在袁世凯已经深信他之所以升官太慢,就是因为太后与荣禄作梗,此时已经恨透了太后和荣禄。而且我已经奏知皇上,在召见袁世凯的时候,隆以礼貌,抚以温言,又当面赏给茶食,这样袁必愈生感激而图报答了。
最后,康有为吩咐毕永年:你且耐心等待着,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让你来办。
饶是那毕永年久惯江湖风波,但等康有为用他的时候,还是让他大大地吃了一惊。
16 灌你两句迷魂汤
袁世凯到得京城第三天,就有圣旨下来:
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忠勇勤奋,校练认真,著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著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惟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俾成劲旅,用副朝廷整饬戎行之至意。钦此。
老袁运气硬是好,又升官了。
从地方三品的按察使,一下子擢升为中央的二品候补侍郎,那差不多相当于一下子升了三级。
这道圣旨,却是康有为说服了光绪皇帝下达的,说是让老袁升官,其实是一道救驾圣旨。
但袁世凯何许人也,又如何不知道这道圣旨实无异于催命符?所以他的反应,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
(袁世凯)自知非分,汗流浃背,立意上疏辞谢。随即有郭有琴等诸友人前来贺喜,都告以无功而受重赏,绝不是好事,有何可贺?即商量草拟疏稿,将力辞,将力辞。诸友人全都劝阻,于是托友人代办谢恩折。
于是袁世凯闭门不出,谁也不见,独居郊外法华寺,只是苦苦恳求皇上放他回天津继续练兵。但政治这东西却由不得袁世凯,袁世凯越是往后躲,政治就越往前逼,不把袁世凯逼到绝路,这事不算完。
袁世凯升官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是夜晚八时,康有为正在用晚餐,他当即丢下馍馍不吃,拍案叫绝说:天子真圣明,比我们所献之计还要隆重,袁世凯必然是喜极而泣,以图后报了。
于是康有为起身,命令毕永年随他前往卧室,毕永年硬着头皮去了,进去之后康有为坐下,劈头就问毕永年:你觉得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
毕永年回答说:事已至此,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按预定计划行事了,但我还是怀疑袁世凯不是可用之人。
康有为笑道:差矣,老毕你极是差矣,袁世凯是极可用之人,而且我已经得到他允诺的凭据了。
说着话,康有为从茶几间取出袁世凯以前写给康有为的书信,给毕永年看,这封信中袁世凯极力感谢康有为的引荐与提拔,并声称:赴汤蹈火,亦所不辞。
康有为得意地说道:你看袁世凯都说出这样的话了,还不可以用吗?
毕永年只好说:就算袁世凯可以用好了,那么先生你打算让我做什么呢?
康有为道:我想派你去袁世凯的幕府中做一名参谋,替我监督袁世凯,怎么样?
毕永年苦笑:我一个人在袁世凯那里有什么用?而且万一袁世凯另有异志,又岂是我能够对付得了的?
康有为说:那就给你一百个人好了,怎么样?等到袁世凯奉我之命兵围颐和园的时候,你就带着那一百人奉诏直进,捉住西太后,把她给我废了!
毕永年只好说:那我应当在哪一天去袁世凯那里呢?
康有为回答:这事再商量吧。
正说着,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弟子梁启超一起进来了,梁启超对毕永年激将道:这件事,你就不用再怀疑了,只管去做好了,只是不知道老兄敢做此等事情吗?
毕永年回答:这有什么不敢的?只不过我应该深思熟虑地处理此事,况且我从来就没有见到过袁世凯,不了解他的为人啊。
梁启超冷笑:袁世凯的为人没任何问题,现在有问题的是老兄你敢不敢担当?
毕永年犹豫不决,一边的康广仁勃然现出怒色,毕永年最后叹了一口气:
此事我终究不敢独自担当,是否可以请唐才常进京商量?
唐才常?康有为听了这个名字顿时大喜,那可是一位有勇有谋、能担大事的英雄,可是……我们想就在这几天之内发动,等不及唐才常啊。
大家商量不下,就一起去了南海会馆谭嗣同的房间,让谭嗣同给大家拿个主意。
谭嗣同听了双方的意见,道:稍缓几日发动,也不打紧吧?如果此事能有唐才常这样的英雄人物参与,那就更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