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当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在当下-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的未来,并不在现在,所以,只有奋力再奋力的奔跑、追赶。
  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已有的,却常常看到自己没有的,于是,没有的就成了理想——我们的理想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因为有理想,所以必须不断追赶;因为有理想,所以对现在总是不满;因为有理想,所以把现在过得很不理想,一直无法放松下来,直到在睡梦中还在不停地追赶。
  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不少了,但心却不在已拥有的东西上,结果,越去想自己欠缺的,就越发沮丧,而越沮丧就越会去想所欠缺的——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不快乐;所以,在得到越多时变得越迷茫,让追赶的路也变得没有尽头。
  也许,我们没有遇到一些事,没有触摸到生命的本质,如果有一天,当生命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会得到新的领悟。
  艾迪是一位已经很成功的商人,他想要更大的扩展商业版图,把生意做到太平洋的西边去。就在前往西岸的考察途中,他和他的同事突遇灾祸,被困在太平洋中,毫无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21天,最后才被获救。
  这一事件后,艾迪好像变了一个人,缩小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办起了一家养老院,每天和老人在太阳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声不断。
  当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回答说:“我从那次海上遇难的事件中,学到了最重要一课,那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就绝不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环顾四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里都躲藏着真实而美好的生活,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快乐,一味的追赶并不代表就能拥有一切,拥有一切也不代表就一定会幸福。
  也许,幸福的生活正在后面奋力地追赶着我们,只要站住不动,它自然会与我们会合,可是我们越跑越快,不肯停下脚步,实际上这是在拼命逃离幸福啊!
  

用减法过生活
很欣赏于丹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她说:“人一过而立之年,就要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三十岁以后,人就应该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自己舒服呆着的地方,于是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东西……”
  这段话印证了一个主题:人生的前阶段,我们也许都在用加法生活,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平衡生活,人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满,最后就会为所得所累。
  也许,当我们减去生活的旁枝末节越多,保留的主干越清晰,迈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拥有的快乐也会更多。
  只是,懂得用减法生活的人并不多。
  原晓娟,一个已离我们而去的才女。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曾参与创办《婚礼》杂志;参与创办《信息与家庭?美食》,任主编;参与创办时尚集团第15本杂志《美食与美酒》,任编辑部主任。她以“鼠尾草”为笔名,在新浪及搜狐网上创立的博客“花花世界”受到广泛欢迎。2006年11月,“花花世界”参加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评选,获得“国际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奖。此前,她曾参加新浪博客大赛,获得最佳私人日志一等奖。
  她很优秀,并执着于完美,一刻不停地追赶成功的背后,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她不停在为人生做加法的时候,却让她失去了最为可贵的——34岁时,她被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
  工作超时、压力超载、身体超负,不仅得到的来不及享受,反而会如鲜花凋谢般,早早的毁掉了自己的健康。
  也许我们都还健康着,所以忽略了很多东西,其实,生命有时很脆弱,一不小心,就被它轻易背叛了。
  佛教有一个观点:“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所求太多、太繁杂。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求自安”,但是起码可以采取“减法”——当自己痛苦的时候,要勇于删除一些需求。
  当今在大力提倡“慢生活”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倡导“用减法平衡生活,顺应人体生物钟节律,慢慢享受生活,还生活一个真实状态。”
  杨澜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之一,喜欢她不仅因为她拥有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谈吐,更因为她拥有懂得平衡生活的智慧。
  杨澜在她18年的电视生涯中,前15年一直在做加法。当她做了主持人,就问导演能否让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就要求导演让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自己能否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能否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就想能否办个频道。她就这样一直做着加法,“加”到后来创办了阳光卫视。
  2000年杨澜在香港创办的阳光卫视,由于最初的策略、定位有偏差,遭遇到挫折。她经过冷静的思考,豁然明白,自己的优势可能只有一、两项,人生中也不可能什么都能要。于是她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开始了人生的减法。
  杨澜说她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活,学会减法恰好能给她这种平衡。因为学会了减法,所以生活找到了平衡,更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今天她把自已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更多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平静而幸福。
  时间越往后退,生活越清楚,减法让生活的重心突出,更易成就自己。
  其实,人生不应该太满。太满便没有空间去享受生活,会让心灵衰老很快。过简单生活,主动摒弃一些东西是种成熟的心态,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要什么了。减少并不意味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减法,化繁为简了。
  化繁为简做减法也不是懒惰的不思进取,而是主张剔除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负累,不被名利所左右,不被物欲所驱逐,不让生活终日忙忙碌碌,不让健康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还原生活的本真,真实体验生活中的自由、轻松和属于生命自身的意义。有节奏地适当放慢脚步,给生活多做减法,生活才会从容,身心才会舒畅。
  

幸福的婚姻是平淡
朋友珊近来有些不开心,常听到她在抱怨婚姻生活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平淡得近似无趣。
  她说:当新婚的甜蜜和激情褪去之后,周围其他的人都变得可爱起来,相反,当初被我认为浪漫多情、细致体贴的他却变得不讲道理、懒惰起来,不再为我多花心思。加上家务的繁琐,工作的压力,两个人似乎很难再有激情的火花碰撞,说不到一起,做不到一起,矛盾、争吵、分居,甚至,各自负气出走。难道婚姻真的就是爱情的坟墓吗?婚姻生活就真的这样无趣?
  她的牢骚我是理解的,同为婚姻中的人,其中细节我也有所体会。然而,婚姻的本质就是两人脱去热恋时华丽的包装,归于平淡、真实的生活状态。想获取一份长久的幸福、白头终老的浪漫,就需要用宽容和甘于平淡的心态去对待。
  邻近有一对年近七十岁的老夫妻,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近五十年,岁月的给他们留下了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但他们依然健朗矍铄,常可看到他们脸上慈祥的笑容。
  每天早晨,他们都要去早市买菜,去的时候,大爷拄着拐杖,大妈拎着空篮子,两人并排而行。回的时候,空篮子装满了蔬菜水果,拐杖穿在篮子中央,两人抬着,大爷走在前面,大妈走在后面。
  上午,大妈拿着小凳坐在大树下开始摘菜,大爷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摇着蒲扇看着报纸,时常,报纸会滑落,蒲扇也会停止摇动,大妈拿出薄毛巾被轻轻地搭在大爷身上。
  傍晚,他们在小区里悠然而缓慢地散步,没有电视镜头中的手挽手,也没有温情脉脉的眼神,只是两个人在慢慢走着。偶尔,大爷走快了两步,停下来,回过头等着大妈赶上来,再并排一起走……
  我曾很俗气地问过他们:“是怎么可以让爱情保鲜,让婚姻幸福,白头终老的?”
  大妈回答说:“年轻时我们也像小狗般互相打闹过,不满意对方,不满意生活,可当时间越往后,我们渐渐明白,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如果,婚姻像一堆柴火,火光与激情四射,只会烧得越旺灭得越快。”
  大爷回答说:“让生活像溪水一样细缓、清淡的流,一定就可以做到!”
  珊一直以为,婚姻是甜言蜜语的“我爱你”,是鲜花、礼物,是深长而又诗意的吻,是两个人永远缠绕的激情。但,当家庭菜谱成了必修课,唐诗、宋词成了书架上的装饰品,昔日帅气阳光的男生也开始变得臃肿……婚姻生活逐渐从兴奋刺激的浪尖上冲到了波澜不惊的海岸边,从此没有了王子和公主的童话,只剩下柴米油盐的琐事……对于珊来说,心理当然是有落差的。
  婚姻是两个陌生的人走到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激情过后,剩下的只有各自真实的性格和脾气。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喜好的人组合在一起,也许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何面对这种不完美,去接受,并尽力调和,全在我们的心态。
  也许,他不爱干家务、大男子主义,但他时常在办公楼下接你下班;
  也许,你们没有很富裕的经济背景,但彼此眼神真诚,生活得很踏实;
  也许,他不再甜言蜜语、买礼物给你,但他也不在外面花心,让你觉得放心;
  也许,你们没了浪漫约会和情调,但他下班会带回你最爱吃的零食;
  ……
  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中的踏实。平淡中不是没有爱,爱就包含在平淡的每一瞬中。
  真正幸福的婚姻就像煲汤,需要温火慢慢炖,这样做出来的汤方可醇香,令人回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有一种快乐叫知足
不能成为第一,就坦然充当第二;不能拥有伟大,就甘愿静守平庸,用轻松的人生规则主宰自己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呢?
  适可而止最高明
  最近读了刘禹锡的一篇杂文《鉴药》,我让颇有感触。《鉴药》一文以作者一次吃药治病的经过,说明用药必须剂量适中。若超过了一定的份量,便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治好病,还会使病情恶化。从而告诫人们,处理事情必须掌握分寸,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如果超过了适当的分寸,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好事可能也会变成坏事。
  如喜欢吃的吃得太多,腻了;喜欢听的听得太多,闷了;喜欢看的看得太多,厌了;喜欢做的做得太多,烦了;喜欢要的要太多了,倦了。
  就像一只饥饿的小老鼠,它遇到了一只盛满大米的米缸,看着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兴奋不已,每天跳进跳出,想吃就吃。但是缸里的米一天天地减少,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一天天地拉大。当小老鼠能力所及的跳高高度低于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时,小老鼠没有摆脱米的诱惑,仍与往常一样跳入缸中享受米的滋味,但就这一跳,从此小老鼠再也跳不到缸外了。当缸中的米吃完后不久,老鼠便困死于缸中。 
  怎样才能做到适可而止呢?适可而止,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让一切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
  就拿“洁癖”来说,就是讲卫生过了头。讲卫生是生活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只是有的人不知道适可而止,比如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换下来,还要放在消毒液中浸泡清洗;担心放在办公室的杯子会成为传染源,于是就频繁更换杯子;即使只有自己或家人乘坐的私家车,每天也要用消毒液擦个遍……医学专家认为,过分的消毒卫生措施是没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人们在时间、精力上带来很大负担。
  在对待财富上,也应该持有适可而止的态度。俗话说,贪心图发财,短命多祸灾。不懂得适可而止,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有一个人穷困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他向佛祖祈祷能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只有当你把这个钱袋归还给我后才能使用这些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他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了。每次当他决心归还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直到屋子里全堆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归还钱袋,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应该多一些钱才好!”到最后,结局可想而知,他虚弱得没有了一丝力气,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人心不足蛇吞象,学会适可而止,做事不要贪得无厌,否则无尽的贪欲最终会毁掉自己。要知道,贪欲跟烦恼和失败是成正比的。
  财富就像海水,越喝得多,就越感到渴。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我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名逐利往往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股市炒股中,掌握行情变化,适可而止地将手持股票抛进抛出,才会获得较好的回报;在商场谈判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可而止,也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增强谈判的成功率;在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中,做到适可而止,可以维持和增进朋友间的友谊,等等。
  适可而止就是要选择在最为合适最为有利的时机,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注意分寸和火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