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蒙山军-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周毅起身向王士珍和曹锟敬酒,黎元洪抓住机会,“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咱大清陆军如此多的俊杰凑在一起,干脆咱们一起干一杯,愿咱大清陆军称雄当世!”

“宋卿兄说的是,干杯。”曹锟立即响应。

段芝贵挨着周毅而坐,在落座的时候低声对周毅说,“周兄席后少留,有几句话想单独对周兄讲,请周兄务必赏光。”

周毅一惊,又不好拒绝,目光不由得瞟向了蒙山军诸将所坐的那一桌,却没有发现他要看到的那个人。正在此时,袁世凯端着酒杯过来了,“喔,这位就是周毅周协统吧?久仰大名了!”

“不敢,周毅贱名,有污袁大帅清听。”周毅急忙站起身来。

身材五短的袁世凯伸手在周毅肩头按了一下,“坐,坐嘛。他们都是老夫的老部下了,我过来可是专门敬周协统的,说起来咱们也算不打不相识,哈哈,龙退思虎踞山东,为朝廷练出如此精兵!周协统居功甚伟,我是知道的!对了,周协统表字如何称呼?”

“坚如……”这个字是陈超后来帮他起的,一般也不用。

“坚如今年青春几何?”

“回大帅的话,周毅是甲戌年生人……”

“喔,才三十三嘛!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英雄正当少年时!香岩(段芝贵字),原来你也算北洋年轻一代的才俊,比起坚如老弟可就差远啦。”段芝贵今年虚岁三十八,在北洋诸将中算是年轻的了。其实袁世凯年龄也不算大,作为北洋主将,他不过四十八岁,正在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纪。

“那是,那是。我可比不上坚如老弟。”段芝贵笑着说。

“哈哈,一直想会一会龙退思,可惜命运弄人,竟然至今未见令老佛爷激赏不已的北洋之龙。坚如此番回山东,替老夫带个话给龙谦,就说老夫邀请他来直隶,无论是治军还是办实业,老夫都想当年讨教啊。退思将军若是亲来直隶,老夫定将倒履相迎!”

“大帅的话,卑职一定报告提督……”

“好!坚如啊,这次你打的好!算是替老夫教训了一下仲珊他们,平时总以为自己了不起,现在应当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吧?坚如,老夫虽不善饮,这杯酒还是要敬你,也敬第五镇的健儿……”

周毅诚惶诚恐地跟袁世凯碰杯,目光不由得再次投向那一桌。

周毅席间留意的那个人便是江云。今晚的宴会江云没有出席。此刻,在据酒店不远的一处民宅里,江云召见了便装而来的段永清。

“谁允许你擅自行动了?”江云锐利的目光盯着段永清,“我给你的交代都忘记了?”

“卑职不敢,卑职知错了……请处长处分。”

“安插你到现在的位子不容易,坐吧,”江云缓和了语气,“瑕不掩瑜,你的任务总体上完成的不错。司令几次向我提起你,要我确保你的安全。目前你的任务仍然是休眠,好好当你的差,针头线脑的情报,用不着你来提供。懂吗?”

“卑职懂了。”

“这次你的情报帮了部队的大忙。但司令并不在意一场演习的胜利,演习就是演习,不是战争!过早地引起朝廷的重视未必是好事,你要引以为鉴。这次的错误,我就不做处分了,但没有下一次了!”

“是。”段永清擦了擦额头的汗。

“这次会操北军失败,他们怎么说?”

“据说袁世凯十分震怒,骂了段祺瑞。但铁良却很高兴……估计秋操结束,北洋第三、六两镇的指挥权将要收归兵部了。而兵部将要改组为陆军部,尚书都说是铁良……”

“嗯,还有呢?”

“昨日京师有急报传来,良弼已经动身回京了,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哦?回去的还有谁?”

“目前除了良弼,其他人都在。”

江云沉吟片刻,从怀里摸出一张银票,“这是给你的活动经费。记着,要从里到外站在北洋的立场上说话办事,不得流露出一丝对山东的同情和赞扬。广交朋友,但花钱要适度,不要引起他们的怀疑。”

“是。”

“没有新的任务给你,”江云站起身,在房间走了几圈,“你的任务除了潜伏,还是留意北洋高层的动态,特别是他们对山东的态度。每两个月写一份综合性的报告给我。从现在起,你有一个新的代号‘百灵’,旧的联络方式废止,如何联络,会有人找你的。如果有急事,到天津轮船局马路广福源茶庄找赵老板,你说‘听说新出一种叫百灵的白茶,你这里有没有?’他就知道你是谁了。没有特别紧急的情况,不准主动联系。”

“明白了。”

“好好干。司令知道你,完成好任务,你便是咱蒙山军的一等功臣。”

正文 上部 第四卷 鹿死谁手 第四章 机遇与抉择

正文 第一节 湘赣边界暴动

没有任何证据指明1906年秋发生在湘赣边界的大规模反清暴动与孙文与暴动有直接的联系,但确实有同盟会的主要干部参与其中了。

就在清廷精心组织了彰德秋操,对各部新军进行了全方位展示的当口,在湘赣边界,一场前所未有的武装起义发生了。

彰德秋操已经结束,最先离开彰德的参演部队是山东军。这个名称据说是袁世凯给的,通行于清军上层,由此足以证明第五镇彻底成为一支独立于北洋之外的武装。

先期离开彰德的江云发出了指令,启动他初具规模的情报网努力查明中枢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导致了良弼的提早离开。某种事情肯定发生了,周毅也证明了这点,在秋操结束后第二日下午临时召集的关于大军补给及返回的会议上,不见了袁世凯和铁良,那两位重要人物也走了。江云相信段永清的情报,那是一个证明非常可靠且很能干的高级间谍,他所提供的情报还没有出过任何的问题。

那天主持会议的是兵部侍郎徐世昌。数万大军云集彰德府,每日所耗的粮草数目惊人,徐世昌受袁世凯和铁良的委托,尽快安排诸路兵马各回各家。

湘赣边界事件冲淡了彰德秋操带来的气氛。

消息在第三天(10月27日)得到证实,在湘赣边界,一场自捻军覆灭后的大规模民变爆发了,湖南及江西两省严重动荡不安。令清廷极为惶恐的是,暴动者自称承继太平天国的未竟事业,公开打出了反清的旗号。

近年来,孙文逆党一直在折腾,小规模的起义在两广及两湖此起彼伏,让朝廷极为头疼。如果这次大规模民变是孙文一党所操纵,问题将更为复杂。朝廷召回袁世凯、铁良等重臣就是商议如何迅速扑灭这场突乎其来发生的暴动。

在叙述朝廷的反应之前,有必要简述一下暴动的情况。

1906年10月,湖南醴陵、浏阳及江西的萍乡发动了以哥老会为主要力量的起义,他们自称承继太平天国的事业,公开打出了反清的旗号。

起义的力量主要是会党,但同盟会会员在里面起了领导作用。

在叙说这次影响深远的起义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哥老会。哥老会起源于四川,也叫哥弟会,与天地会(洪门)、青帮合称清末三大帮会。原起源于川江水手,纤夫们所结的行会组织,顺江而下后,在两湖、江西与天地会等接触之后,由武装劫掠集团转化为秘密会党。并无一定的政治主张,其人员也以下层贫困人民为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夏,留学日本的刘道一(刘揆一之弟)和蔡绍南回到湖南,通过明德学堂一个名叫魏宗铨的人与醴陵、浏阳、萍乡一带的哥老会建立了联系。

刘揆一曾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组建华兴会,刘道一也是骨干。魏宗铨是个富商之子,在长沙的明德学堂上学时受到同盟会的影响。其老家在萍乡的上栗,靠近浏阳,曾与当地哥老会结交,于是刘道一和蔡绍南便让他回乡开设纸笔店,作为联络哥老会的机关。魏宗铨将附近的一百余名哥老会组织起来,用开山堂的形式成立了洪江会,推举农民出身的龚春台为大哥。

之所以将组织的名称叫做洪江会,是纪念湖南会党大首领马福益,马福益被斩首于洪江镇,因此洪江会之名具有复仇之意。

洪江会成立后,蔡绍南与魏宗铨留在上栗帮助龚春台主持会务,积极发展会众,刘道一则留在湖南负责对外主要是与同盟会的联系。

洪江会的组织完全延续哥老会的组织形式,入会是喝血酒盟誓,誓词为“誓遵中华民国宗旨,服从大哥命令,同心同德,灭满兴汉,如渝此誓,人神共殛。”

从誓词看,洪江会已经接受了同盟会的基本主张,公开地反满了。

依靠哥老会原来的底子,洪江会在江西一带发展的颇为迅速,萍乡安源有大煤矿,矿上有个叫肖克昌的领班是哥老会的头目,人称“老龙王”,在矿工中很有威信。此人曾是去年被清军捕杀的马福益的部属,一直暗中策划为老上司复仇。在肖克昌的工作下,安源煤矿有数千矿工秘密加入了洪江会,使得刘道一等策划的起义有了一支可靠的基本力量。

刘道一与蔡绍南策划的起义本来是定于年底的,但在十月十九,醴陵的洪江会却因形势所迫提前发动了,让洪江会总部陷入被动,无奈,蔡绍南、龚春台和魏宗铨召集骨干在浏阳高家台深山商议对策,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洪江会一个廖淑宝的头目已经集合了二三千人,打出了“大汉”大旗,正式起义了。这样,龚、魏、蔡等人只好顺势提前发动起义了。

10月下旬,起义军占领上栗,成立领导机构,龚春台任中华国民局南军先锋队都督,蔡绍南、魏宗铨任左右卫统领,发布檄文,自称奉中华民国政府命,继承太平天国的事业,历数满清十大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其口气完全是孙中山式的,使得这次起义让江西、湖南官场大为震惊,认为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会党闹事,而是远遁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指使。江西巡抚吴重熹与湖南巡抚岑春蓂一面十万火急上奏朝廷,一面部署镇压。

镇压是肯定的了,而且要严厉镇压,绝不容情。回到北京的良弼在御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方案,调山东第五镇南下两湖,配合湖北新军及巡防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兵,以期彻底剪灭起义。然后以龙谦为广东提督,仍兼第五镇统制,第五镇驻扎广东,不再返回山东。

这是一个一石三鸟之计,立即得到了军机处诸大臣的赞赏,袁世凯也不愿反对,主持会议慈禧表示她要想一想,留下铁良和奕劻密谈。

铁良这一招极为毒辣。作为满清当今最出色的军事领导人,他在彰德接到兵部关于湘赣举事的快报后,便有了这一计划的腹案。在返京的路上进行完善后,御前会议后与慈禧密谈时,铁良讲出的理由就十分充分了。

第一,兵贵神速,剪灭反叛应当从速进兵,绝不手软。所依赖的兵马理论上是首先动用的就是湖北新军,但湖北新军主力仍滞留在河南,且张彪缺少军事上的才干,张之洞又身体不好,需要一员大将统军。这个人,应当是老佛爷一向器重且已证明确实很能干的龙谦。自庚子年勤王救驾,证明了此人对朝廷的忠诚。其后统带威胜军右翼及第五镇以来,扫平山东匪寇,练兵筹饷,编练巡防军诸多方面,才堪大用,是朝廷数得上的军事人才。

第二,彰德秋操已经证明,驻山东第五镇兵马精锐,实堪大用。而山东局面欣欣向荣,各地响马早已被龙谦所平定,不需要留驻一个精锐的镇台了。

第三,由于湘赣局面糜烂迅速,涉及的地域广大,必须从多方进兵,而不是从湖北一个方向驱赶,方可克奏全功。所以,单靠两湖兵马,似有不足,就地域上看,从山东调兵是最适当的。

第四,南方一直不稳,特别是两广尤其如此。孙文是广东人,其主要力量来自广东,必须在广东驻扎一支强兵方可保南疆无虞。

道理够充分了。但慈禧还需要想一想。

铁良和奕劻走后,慈禧独自想了大半夜。她执掌朝政垂四十年,虽说对军事基本是门外汉,但对于平衡各方力量的所谓帝王心术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铁良心里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慈禧已经十分的清楚。但铁良的建议是符合大清利益的,她心里很是赞同。

朝廷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国力的孱弱,更不是民生的苦困,而是大清朝遇到了建政以来的最大危机。海外,孙文等人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通过一次次无谋的举事,制造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内,自甲午战败后朝廷实施军事复兴计划以来,随着八旗及绿营的彻底没落,新军成为了唯一的可以左右政局的军事力量。但这支耗费了朝廷无数财力的武装的指挥权却落在了一帮野心勃勃的汉人手中了。现在建成了八镇陆军及数个混成协,除了第一镇,指挥官全部是汉人。旗人掌控的第一镇战力如何,慈禧不问可知。虽然久处深宫,但旗人子弟是什么样子她一清二楚,哪里还有一点祖先勇武的遗风啊,除了逛戏园子捧戏子,拎着鸟笼子遛鸟吹牛外还能做什么?采取以汉人制汉人便成了唯一可行的策略。铁良是忠臣,也是能臣,与贪婪昏聩的奕劻完全不同,他看出了大清的危机,盯住袁世凯手下的北洋四镇(不含第一、五两镇)下手是完全正确的。慈禧完全支持铁良将北洋四镇指挥权渐次收回。当然,要妥善安置袁世凯,那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袁世凯后面站着庞大的北洋官僚集团,收权可以,但不能逼反了北洋系。据奏报,北洋四镇的军官中,绝大多数知袁大帅而不知朝廷,这是决不能容忍的。

铁良盯住北洋,但也没有忘记山东。这就很好。第五镇本来并不被朝廷看好,朝廷也没有在其身上花多少钱。当初力主将龙谦的威胜军右翼扩编为北洋第五镇,慈禧出于两个考虑,第一是对袁世凯的牵制,龙谦的部队与袁世凯的部队在山东很是打了几仗,袁世凯灰头土脸地吃了大亏。培养一支反袁情绪的武装对于朝廷有利。其二是龙谦救过自己,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尽管这个人来历有些不明,年纪也太轻了些。但在逃出北京夜宿破庙的那晚的恓惶无助,慈禧一直牢牢记着。龙谦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表现堪称完美,他就是救驾的功臣啊。以后在山东干的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