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同题异旨,蒋介石想“合并融化”,共产党想“独立自主”
八毛泽东表示,国民党有“光荣的历史”,有孙中山、蒋介石“两个伟大的领袖”
九蒋介石反对“跨党”,坚持“合成一个组织”,拟约毛泽东面谈
十周恩来明确答复:两党合并“不可能”,谈判最终破局
十一国民党制定《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两党关系转入多事之秋
十二两次合作与分裂,历史何其惊人地相似
对日策略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一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二“不抵抗”命令确实发自张学良
三多年来,张学良一直坦承个人责任
四张学良为何决定“不抵抗”?
五“不抵抗主义”的历史源头
六蒋介石的《铣电》,有耶?无耶?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说明它默认并且赞同张学良的处理方针
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思想
一程思远回忆错误
二陈诚与“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方针
三蒋介石的“持久战”思想
四*对国民党的作战建议与两党“持久战”思想的交流
汪精卫出逃与蒋介石的应对
一汪蒋之间的和战分歧
二汪精卫出逃与蒋介石的反应
三从劝汪赴欧到开除汪的党籍
四刺汪未中,汪精卫发表《举一个例》
五争取龙云站到抗战一边来
“桐工作”辨析
——真真假假的日中特务战
一谈判过程与日中两方记载的异同
二军统局对张治平的审查与“桐工作”的结束
三张季鸾企图借机拆穿日方“把戏”与中日秘密谈判的延续
四“宋子良”是冒牌货,蒋介石的亲笔“委任状”等是伪件
五日方急于求和,军统借机玩弄日方
国际外交
跟德国还是跟英、美站在一起?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抉择
一德国在欧洲大胜,英国对日妥协,孙科、白崇禧等主张“联德、绝英、疏美”
二蒋介石坚持外交政策不变
三中国外交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避免了在二战中沦为战败国的噩运
拒绝德国拉拢,阻挠德日会师印度洋
——抗战期间中德关系探秘之一
一德国继续调停中日战争,蒋介石一再拒绝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目录(2)
二德方多次与桂永清会谈,要求秘密缔结《中德军事密约》,合攻印度
三德、日的“会师”计划与蒋介石拒绝德国拉拢的意义
四纳粹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蒋介石与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的地下运动
——抗战期间中德关系探秘之二
一德国内部反纳粹力量求助于蒋介石
二蒋介石决定派齐焌赴欧,联络德国反纳粹力量
三齐焌赴欧,转报反纳粹力量的举事时间和条件
四德国军队中的反对希特勒运动与1944年的未遂政变
宋美龄与丘吉尔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之一
一反对丘吉尔的“先欧后亚”论,批评其战后排挤中国的图谋
二不访问英国,不和丘吉尔见面
蒋介石正告丘吉尔:“藏事为中国内政”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之二
一宋子文舌战丘吉尔
二事件原委
三蒋介石大为动怒,指责丘吉尔“帝国主义真面目暴露”
四罗斯福质问丘吉尔,蒋介石批评罗斯福
五蒋介石决定“隐忍”,等待西藏当局觉悟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对待亚洲国家的态度之一
一促进在华韩国抗日力量的团结
二支持朝鲜义勇队与韩国光复军
三确定先于他国首先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的原则
四推动韩国临时政府改组
五在开罗会议上倡言保证韩国战后独立
六反对国际共管与南北分割,继续支持韩国临时政府
七蒋介石是抗战时期援韩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决策者
蒋介石与尼赫鲁
——对待亚洲国家的态度之二
一尼赫鲁访华,会见蒋介石,确定中印两党合作原则
二蒋介石亲自策划戴传贤访印
三蒋介石夫妇访印,渴望会见甘地与尼赫鲁,英印政府多方设限
四蒋介石与尼赫鲁的三次谈话
五蒋介石向英方进言,英印谈判失败
六蒋介石要求罗斯福出面调停,罗斯福劝蒋不采取行动
七蒋介石为甘地、尼赫鲁的被捕呼吁,不理睬丘吉尔的访华示意
八为印度独立尽力,叮嘱尼赫鲁不可继承英国的西藏政策
史迪威假传罗斯福指示,策划暗杀蒋介石
——开罗会议前后侧记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史迪威向助手多恩宣称,暗杀蒋介石的命令来自“最高”,暗指罗斯福
三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与罗斯福关系密切,互动良好
四罗斯福认为,蒋介石虽有“短处”,但只能依靠他
五“厌烦”蒋介石及其“脾气”的不是罗斯福,而是史迪威,伪造“最高”口头命令的也是史迪威
六早在开罗会议之前,史迪威即已起意谋杀蒋介石,与罗斯福根本无关
七史迪威利用中国战场失败,逼迫蒋介石交出军权
国内政治
“飞机抢运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
——一份不实报道引起的*
一从抢救“要员”的飞机上走下来几条“洋狗”
二昆明学生上街*,大喊“打倒孔祥熙!”“枪毙孔祥熙!”
三原来是一篇不实报道
四昆明*平息,蒋介石和国民党加强政治控制
又:关于“洋狗飞渝”事件的再考证
二二八事件与蒋介石的对策
一事件的两重性:抗暴与骚乱
二三驾马车,三种政治诉求
三蒋介石的“怀柔”决策与措施
四派兵始末及其评议
迁台之后
国民党迁台与蒋介石的反省
一蒋介石与台湾的因缘
二蒋介石在内战中频频失败,目光转向台湾
三蒋介石进驻台湾,成立总裁办公室
四西南梦碎,国民党完全撤出大陆
五蒋介石的反省
六正确或不正确的反省都深刻影响了台湾历史的发展进程
蒋介石在台“复职”与李宗仁在美抗争
一蒋介石早就想复职
二台湾与李宗仁之间的函电战
三蒋介石复职与李宗仁抗争
四蒋介石和李宗仁都关心美国的态度
蒋介石反对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二蒋介石计划*,美国空军方面向蒋介石表示,可以出借原子弹
三使用“战术核武器”?
婚姻家庭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
一蒋宋的相识与相爱
二蒋介石与毛福梅等妻妾“离异”
三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订婚与结婚
四新人笑,旧人哭
五蒋介石皈依基督教
六宋美龄逐渐介入蒋介石的政治活动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
一蒋经国留苏不归
二蒋介石拒绝宋蔼龄以承认《伯力协定》换取蒋经国回国的建议
三再次拒绝宋庆龄以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的建议
四共产国际决定派蒋经国回国,蒋经国向季米特洛夫保证:“您的全部指示都将完成”
五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相会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1)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动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众口一词,几成铁案。前些年,张学良在接受唐德刚的口述历史访问时,特别声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蒋介石无关。这样,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还有若干问题并未解决。这些问题是: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他的反应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
张学良为何下令“不抵抗”?真的和蒋介石没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认为问题已经彻底弄清楚了。
【一】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蒋介石上午早起后,即与宋美龄同谒中山陵。其后,参加国府会议,讨论工厂检查法等问题。晚9时半,登永绥舰,往南昌督师“剿共”。当日日记云: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山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一、对粤,决令十九路军先占潮汕,十八军集中赣南。余再宣言,以第一、二、三届委员为四届委员。余在四中全会引咎辞职,而嘱陈、蒋、蔡等应之。如果不从,则以武力牵制之。对匪决取包围策略,以重兵掩护修路,以大款赶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则,欲速不达,应难见效也。1931年初,蒋介石因政见分歧,软禁国民党*、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引起国民党分裂。5月,汪精卫、孙科等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与南京对立。同年4月,何应钦调集湘、鄂、赣、闽四省军队,对*领导的江西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蒋介石这一天的日记表明,他在舰上所考虑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广州新成立的国民政府,解决宁粤对立问题;一是如何对待江西的共产党。完全没有涉及东北问题。
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在当晚10时,是不是当日蒋介石早已写完日记,后来的“事变”和对张学良的应变指示都没有写进日记呢?不是。
9月19日,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皓戌《中日关系史料》,〔台北〕“国史馆”2002年版,第1页。。此电现存手迹原件。“皓”,19日,“戌”,约21点至22点之间。可见,蒋介石得知“事变”是在9月19日晚到达南昌之后,其消息来源是上海。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事变的任何消息,也没有从张学良处得到任何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对张学良有任何指示。过去所有关于蒋当晚如何指示张“不抵抗”的说法,有些甚至是很具体的、活灵活现的说法,未必可信。例如,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的。”《东北日报》1946年8月24日。上引蒋电可证,郭说不确。郭维城到1934年才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他的说法应出于猜想和传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2)
又,蒋亲自审定的《事略稿本》称,“十九日,公舰到湖口,换船,经鄱阳湖,抵南昌,忽接急报迭来云。”将《事略稿本》所述与上引蒋致张电两相印证,可以确认,蒋是在“事变”发生整整一天之后才得到“事变”发生消息的。当晚,他写下的日记是: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消息……日记中,称“事变”发生在“昨晚”,表明他9月18日当夜,并不知道沈阳发生了什么事。
【二】“不抵抗”命令确实发自张学良
在公开的函电中,最早出现“不抵抗主义”一词的是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电报。他们于9月19日上午8时左右致电张学良,报告说:“日兵至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又称:“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糜烂。”张学良接电后,即于19日发表通电,中云:副司令行营效日(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臧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20日,南京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在“我未抵抗日军轰击”的标题下,发表了张学良的上述通电,“不抵抗主义”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文字。张电所云,虽系转述臧、荣二人来电,但是,臧、荣二人不会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义”一词,它一定出自9月18日深夜张学良的口头指示。关于此,荣臻报告说: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等因。彼时,又接报告,知工业区迫击炮厂、火药厂均被日军袭击。当时朱光沐、王以哲等,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遂与朱光沐、王以哲同到臧主席宅研究办法,决定日军行动任何扩大,攻击如何猛烈,而我方均保持镇静。《九一八事变之经过情形》,《*重要史料初编》,《绪编》(一),第262页。“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当然就是“不抵抗”。“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云云,说明张学良的指示是立即做出的,并未经过请示或研究。
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NHK采访组时曾说:我那时在北京,在医院养病。当时病刚好。那天我请英国大使去看梅兰芳唱戏。我听到这个报告。立刻回到家里下命令。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形,我不明白,所以我当时是……(此句听不清。作者注),看看究竟是怎么个事情。《张学良开口说话》,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5页。张学良承认,是他“回到家里下命令”,至于“命令”的内容,很遗憾,在关键的地方“听不清”。不过,张学良在他的自传体著作《杂忆随感漫录》中讲得很具体:约在十点卅分许,来人报告沈阳有长途电话,荣参谋长请我说话,有紧急事项,我立刻辞蓝公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