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阎锡山这条老狗实在老了,他是咬不过刘昊的。”板垣征四郎无奈的摇摇头道,虽然知道此时的阎锡山绝对不敢和刘昊撕破脸,但是挑拨一下双方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命令石门的皇军部队,向东南方向突围,撤入山东境内。”
“哈衣!”
“照现在的形势来看,日军肯定会选择在东南方向突围!”聂司令指着墙上的地图分析道,“我已经给总部发了电报,请求朱老总派部队在宁晋,新河,南宫一线阻击日军。”
刘昊点了点头,“如此就太好了!就算不能将这伙日军全部留下,最少我们也要斩断它一条腿!”放虎归山的事情,刘昊是绝对不会干的,这种难得的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刘昊更是不会放过。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主要还是如何避免和阎锡山的晋绥军起冲突的问题,当前还应以抗日大局为重,尽量避免和友军起摩擦。”聂司令皱着眉头说道。
“聂司令说的即是,但是石门我们是志在必得。我们会尽量避免和晋绥军的冲突,但是如果阎老西不识相,那我也不介意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个阎老西。”刘昊轻描淡写的说道。虽然阎老西现在还有十几万晋绥军,但是刘昊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抗战爆发之后,太原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全部落入了日本人之手,虽然之后阎锡山收复了太原从建了太原兵工厂,但是由于之前日本人已经将大部分先进的设备运到了东北,太原城破之前小鬼子又进行了破环,所以现在的太原兵工厂已经不是原来的太原兵工厂了,虽然还可以勉强生产出步枪和子弹,但是产量却是低得可怜,根本无法满足十几万大军的装备,现在的晋绥军虽然比历史上要强上不少,但是跟三十七集团军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刘昊相信阎锡山肯定不傻,眼前的形势还是能够看清楚的,绝对不会因为一个石门而跟刘昊彻底翻脸的。
第二百零五章 抢占石门!
7月14日晚上,驻守石门的日军开始匆忙撤退。没办法三十七集团军的攻势实在是太猛了。如果再不撤,恐怕就撤不了了。
为了帮助阎锡山抢占石门,日军将石门的伪军全部留给了晋绥军。于是在阎锡山的命令下,这些汉奸伪军立刻摇身一变立刻成为了晋绥军石门守备旅。
此时孟祥超率领的警备师一个团和独立三师的两个团已经赶到了石门城外。孟祥超看着石门城楼上刚刚升起的中央政府军旗,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独立三师二旅立刻绕城追击日军!警备师三团准备攻城。告诉他们立刻缴械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当三十多辆坦克出现在石门市西门的时候,并将城头上的军旗一炮炸飞的时候,城内的伪军哪里还敢抵抗,纷纷开城投降。孟祥超率领部队成功的进入了石门市。这时晋绥军的先头部队虽然已经赶到了石门,并派出联络军官和孟祥超交涉,但是被孟祥超以城内日军尚未清剿干净,担心日军趁乱出城为由,拒绝晋绥军军入城。
而晋绥军的那位先锋团团长,在看到了警备师由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组成了那道钢铁防线时,不得不放弃了硬闯的念头。随着双方的大军越聚越多,面对严阵以待的三十七集团军士兵,晋绥军更不敢有所异动了。
得到消息的阎锡山气的破口大骂,刚想发电报给刘昊抗议,但是刘昊收复石门的邀功电报却到了。至于那支伪军改编的晋绥军,则被刘昊直接定义为了冒充国军的汉奸伪军。到了这个时候,阎锡山虽然心中生气,但是也不得不吞下了这个哑巴亏。没办法呀,形势比人强呀,刘昊虽然年轻,但是也不是什么善茬儿,阎锡山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刘昊彻底撕破脸皮。而现在的刘昊从大局考虑,也不想和阎锡山翻脸,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扯皮之后,刘昊上交给阎锡山一批缴获的日式武器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从石门撤退的日军在三十七集团军的追击和八路军的拦截下,损失惨重,两万大军最后成功逃回山东的不足万人。
至此这次被后世史书称为平津光复战的战役正式宣告结束。此战历时近一个月,先后歼灭日军十余万人。收复了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唐山,石门,沧州,邢台,邯郸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察哈尔,河北,热河三省全境宣告收复。(收复石门后不久刘昊又派兵收复了衡水,而傅作义的三十五集团军在钱忠所部的配合下也成功的收复了热河省,热河战役也被列为了平津会战的一部分)
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地盘的扩张,刘昊愈发的感到手里的兵力不足。因此进一步的扩军已经势在必行。虽然这次刘昊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功勋提高了不少,但是离着晋升元帅军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刘昊手中的军队上限仍然只有五十万。
现在刘昊亲自带领的三十七集团军已经突破了三十万人,而钱忠,王寇,杨华,刘楠四人所属的部队,虽然名义上不归刘昊指挥,但是这四支部队的军事主官以及很多中下级军官都是系统战士,刘昊对这四支军队的控制度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这四支部队也被系统默认为了刘昊的直属部队,也在这五十万的限制之内。这四支部队加起来总共有十五六万人之多,这样一来的话,五十万的名额基本已满,刘昊要想扩充军队只能另想它法了。
刘昊首先想到的就是聂司令的晋察冀军区部队,聂司令虽然是刘昊的三十七集团军参谋长,但是还兼任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而刘昊已经不在晋察冀军区任职,所以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不归刘昊指挥。也就不在这五十万的限制之内。
经过和聂司令的商议,最终晋察冀军区部队统一整编为五个纵队。每个纵队下设两个师,一个直属炮团,一个直属装甲团,一个直属特务团,满编为四万人。第一纵队司令员为吕正操,第二纵队司令员为李云胜,第三纵队司令员为洪建勋,第四纵队司令员为钱忠(钱忠名义上仍归晋察冀军区指挥),第五纵队司令员为马守青。部队整编之后,加上军区直属部队,晋察冀军区总兵力突破二十三万人。
但是即便如此,面对日后越来越严峻的形式,这几十万大军也是远远不够用。现在刘昊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有华夏国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这次大战是世界各大势力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也是华夏崛起的一个绝佳的机会,华夏要想强势崛起,就必须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想想欧洲列强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军,刘昊手里的这几十万大军确实不算什么,因此刘昊不得不提前准备。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刘昊最终将主意打到了民兵的身上。民兵预备役自然不会算在正规的部队编制里面,也就不在五十万的限制之内。刘昊在北平成立了华北民兵司令部,任命岳峰为民兵总司令,负责训练刘昊地盘上的所有民兵。刘昊给岳峰的密令就是在一年之内训练出一百万合格的民兵预备役,两年之内最少三百万。这些民兵可不是历史上那些拿着鸟枪,甚至是大刀长矛的民兵游击队,按照刘昊的要求这些民兵每年最少接受两个月的正规军事训练,训练合格的标准也只是比正规部队新兵的标准略低而已,这些民兵这训练合格之后,可是随时补充到各主力部队。当然为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必要的补贴还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因此导致军费激增,但是现在的刘昊不差钱。先不说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不断的未刘昊创造着财富。随着欧战的爆发,刘昊派人去欧洲大肆抛售武器,对于欧战打的越激烈,刘昊便越高兴,因此无论谁买武器,只要有钱,刘昊一律来者不拒,因此倒是发了一笔不小的战争财。
第二百零六章 印度支那入驻事件!
在军事方面,刘昊逐渐的加大扩张的步伐,不仅开始加强民兵训练。更是秘密的派人联络傅作义,卫立煌,甚至是阎锡山也进入了刘昊的拉拢名单。虽然刘昊的实力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毕竟还无法和根深蒂固的中央政府相抗衡,所以要想将这些军阀大佬们拉到自己的麾下,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不妨碍刘昊先和这些人打好关系,未将来华夏的统一提前做准备。
不仅是军事方面的建设,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刘昊也没有停止过。根据地内的临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当然现在的华夏民族资本还比较薄弱,主要发展还是以轻工业为主。但是刘昊心里清楚,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才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重工业方面的投入,始终是刘昊投资的重中之重,可以这么说,这三年来,刘昊用于重工业发展的钱,绝对不比投入军队的要少。钢铁产量是衡量重工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钢铁厂的建设刘昊始终没有停止,在根据地内先后建立了几架中小型钢铁厂,刘昊以王寇的名义在包头已经建立的一家大型钢厂,平津会战结束之后,刘昊决定在北平,唐山,宣化,邯郸各建立一座大型钢厂。有了系统这个超级金手指,刘昊不但可以通过系统购买到各种先进的设备,而且可是通过系统招募到大量的技术工人担任技术骨干,虽然这样的花费比较高,但是缺少时间的刘昊已经顾不了这些了,只有让华夏尽快的崛起,才能在将来二战结束之后的分赃大会上,为华夏争取到一块巨大的蛋糕。
平津光复战结束之后,刘昊忙着扩建军队和基地的经济建设。暂时顾不上对日军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损失惨重的日军华北派遣军已经龟缩到山东默默的舔舐着伤口,准备将来复仇的那一天,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华北战场暂时平静了下来。
但是其他地方的小鬼子就没有那么老实了,为了挽回华北战败的颜面,日军华中方面军决定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没办法,三十七集团军实在是太厉害了,只能捡老蒋这个软柿子捏了。况且日军也希望能够借助这次大战能够迫使老蒋投降,这样日军便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日益强大的第三十七集团军了。
但是令日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军精心准备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再次以失败告终。华夏军队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以惨重的伤亡代价,再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华南的日军也没有闲着,欧战爆发,法国的战败投降让日本看到了欧州列强的脆弱。早就对欧洲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垂诞三尺的日本人,这一次将目光瞄向了法属印度支那。法国战败投降,爱占便宜的日本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次绝佳的机会。日本陆军认为:一旦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地区(即现在越南北部),可以压制滇越铁路,从而断绝从越南到中国的粮道,进而加快解决中国战线。
于是,日本向法国提出要求,并于1940年6月24日派遣以西原一策少将为代表的监视团200余人前往河内。此举可谓趁火打劫。此时法国虽已投降,但是只要老元帅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还存在,日本一旦一步失误,就很可能诱发日法战争,从而被卷入与法国一体的美英集团的大战中。
此时在欧洲,德国空军正在加紧攻击英国本土。7月18日,英国屈服于日本的要求,答应暂时关闭援蒋滇缅公路3个月。局势的发展对日本越来越有利。陆军趁势强迫碍事的米内内阁集体总辞职,成立了近卫文麿第二次内阁。
近卫内阁上台后发表声明,提出要建立包含法属印度支那、荷属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大东亚共荣圈”。
关于进驻印度支那的交涉,一直在东京和河内持续进行。日本海军一方认为:由于目前建造军舰和航运所必需的铁屑、石油等都要依靠美国,一旦武力进驻很有可能引起美国的全面禁运,甚至武力干涉。因此最好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进驻问题,和平进驻为上策。
日法之间的交涉最终于9月4日告一段落。双方约定:为了确保援蒋行为的彻底根除,日本派遣5万人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可以使用当地3座飞机场,并允许日本军队借道通过。
然而在9月6日,驻守边境的日军一个大队却擅自穿越了国境线,武力侵入了法属印度支那。
得到法国的通报后,日本军方迅速把该大队大队长撤职查办,并递交军事法庭查办,不过为时已晚。法国政府以日本擅自越境为由,拒绝日本和平进驻印度支那。
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少将则主张“自主进驻”。9月14日,富永飞抵河内,对日方谈判人员下达了新的指示:把进驻人员减半,改为2万5千人,但是可以使用的飞机场数量要增加到5个。同时,富永还对日本驻河内总领事透了口风,让他迅速做好当地日本侨民的撤离准备工作。
此时,日法双方的谈判仍在继续,双方互不让步,没有什么进展。不过,到了9月22日下午1点,法国人最先做出了让步,同意日本进驻。
日本方面的原定计划是:一旦和平进驻的话,由西村琢磨少将指挥的印度支那派遣军(主要以近卫步兵第二联队为基干构成)从海丰港登陆;如果演变成武力进驻的话,则由位于中越边境的第十五师团发动进攻。
由于法国人已经同意和平进驻,没有必要实施武力进驻,因此参谋总长命令第十五师团停止前进。不过富永少将则以该命令不是天皇命令为由,拒绝服从该命令。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察觉了中央的意图,火速下令停止进攻。由于命令传达延误,步兵第18联队按照预定计划于23日午夜零时发起进攻,与驻守的法军交战。战斗一直持续到25日,71人战死,230人受伤。这就是日本陆军的三大下克上事件之一的法属印度支那入驻事件。
第二百零七章 国际形势!
虽然由于刘昊的关系,历史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但是有些历史任然沿着其原来的轨迹慢慢的滚动。9月25日,日军成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27日,日本,德国,意大利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日本的这些举动,严重的威胁到了美英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这正是刘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