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秘密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淮海战役秘密战-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何基沣将下一步三绥区部队的作战计划却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杨斯德。他知道对我方来说,这就是当前最需要的情报。
  何基沣说:“最近冯治安又将我请到徐州开会,把他们那套高明的作战计划整整谈了一个上午,准备搞什么诱敌深入,在徐海地区决战,正面凭借微山湖和运河坚守,消耗‘敌人’的实力,然后大军从两翼包围攻击,可一举而大破###,尔后再以全力分左右进击豫鲁,如民国十七年北伐那样,则大局可定也,云云。冯好像痴人说梦一般,竟是那样的津津有味,我只好在心中暗笑。”
  其实,冯治安的这套作战计划的“发明权”应属于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
  作为蒋介石最信得过的宠将,在济南被我军攻占后,杜聿明曾经想要打一个大仗,以“收复若干城市,振奋舆论,激励士气”。
  杜聿明此时从情报部门获悉,华东野战军所辖16个纵队,于9月24日攻占济南后,相当疲劳,尚无发动攻势的打算,在解放区内亦无防御阵地及据点工事,仅有“消灭黄百韬,再打邱清泉”等标语口号。为此,杜聿明估计约在20天或1个月之后,我军将发动一个战役,其进攻矛头则为处于陇海线上的黄百韬兵团或徐州附近的邱清泉兵团。为达到“先机”之利,所以杜聿明准备先干一下。
  可悲的是,尽管国民党动用了各种侦察手段(包括无线电窃听),派出了大量情报人员,但对我军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的淮海战役却一无所知,直到战役发起的前一天,还摸不清我军的主力在哪里。这既说明了我军保密工作做得好和反情报战的成功,也说明国民党的情报人员实在是一群酒囊饭袋。
  杜聿明秘密制定的“对山东###攻击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徐州前进指挥所(杜为主任)指挥四个兵团,以迅速奇袭之战法包围华野之一部而歼灭之,进而击破其主力,一举收复泰安、济南,在兖州、济宁、大汶口间捕捉华野之一部,并迅速包围歼灭,不可旷日持久,与之对峙,坐失良机。如对方避免决战,第一步应该将之压迫于东平、大汶口以北及泗水以东地区,不再深入;第二步作战计划即实行“钓鱼”战法,即以一个最坚强的军选择一个最适宜坚守的据点,留足粮弹,独立固守,主力骤然撤退,诱惑华野来攻受挫后,再由外线包围击破。
  杜聿明之所以口口声声要与华东我军决战,因为其时他手中掌握着24个军约70万左右的大军(还不包括蚌埠、安徽、苏北及华中地区的部队)。他认为解放军数量上在徐州方面少于蒋军,装备也劣于蒋军,特别是炮火少,飞机、坦克没有……如蒋军争取主动,先发制人,在中野未东来之前,先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华野之一部,他是蛮有信心的。
  今天我们来看半个多世纪前的这段历史,深感杜聿明也非无能之辈,70万国民党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我军筹划不当,麻痹大意,那么杜聿明以求一逞也非纸上谈兵。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西北军大同盟(9)
战争,本身既是双方力量的角逐,也是双方指挥员智慧、谋略的较量!
  冯治安的三绥区部队在杜聿明的棋盘上虽不是主力,但其任务是和主力兵团一起,由贾汪方向出动,沿微山湖和津浦路向北“进剿”,充当开路先锋。反正是“杂牌”,打得好固然有功,打不好被“###”杀伤大半,也达到了“消耗”“###”和削弱异己的双重目的,何乐而不为也!
  何基沣对国民党嫡系的这种阴谋看得一清二楚。他曾规劝冯治安不要上当,以保存实力为第一。五十九军军长何振三也说:像我们三绥区这点力量是碰不过“###”的。人家下一步挥师南下,我们纵然决心死拼,怕也白费力气。
  说完作战计划后,何基沣向杨斯德详细介绍了三绥区的内部政治思想和人员情况。
  三绥区下辖两个军,目前担任着东到邳县,西到临城、峄县、枣庄一线的守备,拱卫着徐州的北大门。本来它还担任徐州城防,由于“剿总”总司令刘峙不放心,让守备部队临时撤出,改调李弥部队担任城防。这使三绥区上上下下非常气愤,更增加了离心倾向。
  第七十七军是何基沣的老部队,下辖两个师。第三十七师师长叫过家芳,很进步,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任七十七军军事训练团团长时,对团里共产党的活动就暗中支持。抗战胜利后该师奉命到平汉线花园接受日寇投降,蒋介石秘密下达手令让其“清剿”安陆县东北的新四军,过家芳想方设法避免与新四军接触,并对何基沣说:蒋介石一定要发动全面内战,我们要有所准备,趁接收日寇物资时多搞些装备。1946年冬,何基沣在北平见到叶剑英,回到贾汪后暗中将叶剑英的指示内容、特别是选择时机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起义一事悄悄告诉了过家芳。从此他们两人即对该师官兵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这个师起义是不成问题的。在谈到五十九军的情况时,何基沣说这是张克侠的老部队,与自己历史渊源不深。军长王长海是个大烟鬼。副军长孟绍濂则是个老实人,军衔是中将,年纪较大,快60岁了,早年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军校。北伐时在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当过中将参谋。“九一八”事变后到第二十九军任军务处长,先后待了十七八年。张克侠曾悄悄告诉何基沣:“孟希周(孟绍濂字希周)诚朴热情,很老实,缓急可以依。”
  杨斯德在进入敌营前,就听有关部门介绍过孟绍濂的情况,知道他是个爱国进步将领,联络部门还特地派出韩文圃同志以陈毅司令员的名义对他进行过秘密策反。他对起义的态度一直是比较积极的。
  五十九军下辖两个师,第三十八师师长叫杨干三,少将,49岁,江苏丰县人,从小放羊、当长工、16岁到冯玉祥部队当伙夫,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当到副师长、师长。受到西北军“真爱民,不扰民”传统的熏陶,为人比较正直。第一八○师师长叫崔振纶,山东淄川人,47岁,少将。少年时代在家务农,上过私塾,粗通文墨,20岁那年到冯玉祥部队当兵,从班、排、连、营、团长一步步升迁上来,打日本鬼子很勇敢,1933年在喜峰口保卫战中打得很出色,不久后从副团长升为团长。他对蒋介石打内战一直持反对态度。
  通过何基沣、张克侠介绍和亲自找人谈话,杨斯德很快摸清了三绥区的主要军官对起义可分为下列四种态度:
  第一种是进步分子,政治上倾向我们,并掌握着一定的实权,是我们组织起义的依靠力量。
  第二种是不满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同时看到大势已去,出于个人和“团体”的利益而想另谋出路,但对我党我军的政策疑虑重重。
  第三种是冯治安、王长海、刘振三等,他们对蒋介石排斥异己、歧视“杂牌”虽有不满情绪,但仍然有幻想,又特别迷恋现有的生活方式,舍不得他们的权位、金钱、美女等既得利益。要动员他们起义难度很大。
  

西北军大同盟(10)
第四种是以副司令官李文田、参谋长陈继淹为代表的顽固分子,主要是特务和政工人员,他们是起义的主要阻力,危险性很大。
  经过密商,何基沣和杨斯德确定工作的重心放在第二种人员身上。具体做法是:先由何基沣出面找他们个别谈话,谈到一定的“火候”,即由杨斯德正式出面“亮相”。不过杨在“亮相”时的身份已不是国防部派来的“少将高参”,而是共产党派来的陈毅司令员的代表。这会促使被谈话人对我党我军更增加信任感。
  杨斯德以高屋建瓴的气概,向被谈话的每个人员分析了他们面临的形势,使他们认识到蒋介石发动全国性内战已到了最后失败的前夜,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这个政府必然被全国人民所唾弃。济南已经解放,东北亦将全境解放,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杨斯德诚挚地希望每个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历史巨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千万要郑重作出抉择,勇敢地抛弃“旧我”,自觉地站到人民方面来,而不要被时代潮流所淹没。
  国民党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有地位、有财产,他们都十分关心共产党的政策。有的人向杨斯德详细作了询问,如家庭出身为地主的人问:起义后搞土改家里人会不会被扫地出门,个人的财产,包括开的商店、房子、手中持着的法币以及金银首饰、做生意贩卖的粮食布匹西药等等,会不会被没收。简直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问题都提了出来。
  这也难怪。长期以来,国民党总是诬蔑共产党“共产共妻”,并对官兵不断进行灌输,难免造成官兵们对我党政策的疑虑。杨斯德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一一进行解释和正面阐述,并向他们保证起义后成建制地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列入正式序列,军官保留原职,私人财产不没收,仍归个人所有。这使他们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深感满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了解和考察,何基沣和杨斯德商定:以七十七军一三二师及七十七师的一一一团为基础准备起义,同时力争五十九军共同行动,并准备了出现最困难情况的预案。
  毕竟,要把手持武器的敌人拉到自己的营垒,并且不是几个人而是两三万人,其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保证起义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杨斯德打入敌营前华野首长和有关部门的指示,在敌营内部成立了一个临时党支部,负责人是杨斯德,成员有孙秉超、李连城、王世江(一一一团三营营长,地下党员)、冯治中(二营炮连连长)等。
  在党的领导下,三绥区的起义准备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秘而不宣又富有成效。
  但杨斯德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仍然是:陈毅司令员要求争取冯治安一同起义,这可能吗?
    陈毅多次指示要尽力争取三绥区司令官冯治安共同起义以壮声势。可是冯治安八面玲珑又目中无人,大言不惭地说:“陈毅也不过是个军长,我过去后,谁管谁呀?”
  陈毅为什么要多次指示尽力争取三绥区司令官冯治安共同参加起义?杨斯德从张克侠、何基沣的介绍中,进一步弄清了冯治安在西北军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从而对陈毅的指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陈毅不愧是个大政治家,他总是从战略上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对冯治安的争取工作亦然。
  冯治安,字仰之,河北省故城县人,生于1896年11月。从小家境贫寒,“一条被子盖着八条腿”,不得已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16岁那年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从伙夫干起,当过排长、连长、营长。他为人敦厚,作战勇敢,深为冯玉祥所赏识。冯发动“北京政变”后,提升冯治安为手枪第二团团长,这一年他才28岁。手枪团既是近卫军又是敢死队,是冯玉祥的亲信卫队。不久后冯玉祥又将冯治安提升为手枪旅旅长。冯部南征北战,冯治安多次立下战功,被誉为西北军中期“五虎上将”之一。
  1930年中原大战时,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冯治安任军长,率部坚守洛阳。后来冯玉祥麾下将领孙连仲、梁冠英、吉鸿昌、张印湘等人纷纷叛冯投蒋,冯玉祥大败。冯治安仍忠于故主冯玉祥,对蒋介石封的高官坚辞不就。顾祝同赠他路费500元,冯治安遂回家赋闲。这件事,在西北军系统中被传为美谈。
  

西北军大同盟(11)
冯玉祥残余部队后来被张学良收编,改称第二十九军,下辖第三十七、第三十八两个师。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和冯治安私交甚笃,冯又有恩于张,张乃力荐冯治安回来任职。军长宋哲元委任冯治安为三十七师师长。原任师长赵登禹曾是冯治安的老部下,欣然让位,自请改任旅长。
  第二十九军被称为冯玉祥西北军的“正宗”。老军长宋哲元已去职,张自忠在抗战中阵亡,冯治安遂升任二十九军改称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底,第三十三集团军改称第三绥靖区。这段简单的历史表明,冯治安是地地道道的西北系部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陈毅深知,如能争取冯治安起义,对其他西北系部队必将产生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政治上来说其意义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再从冯治安个人情况来看,争取他起义也非绝无可能。
  冯治安有一颗炽烈的爱国心,对日本帝国主义鲸吞我国的狼子野心十分愤慨。1933年他率部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与日寇多次血战,据说一夜之间用大刀砍杀日寇5000人。
  冯治安和中共地下党员吉鸿昌、进步将领方振武个人感情都不错,尤其和吉鸿昌私交甚为亲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领导的抗日同盟军解体后,冯回泰山隐居,吉、方继续率部与日寇在察哈尔北部战斗。时任三十七师师长兼察哈尔省警备司令的冯治安,曾秘密接待吉鸿昌,并有所接济。1934年11月吉鸿昌被蒋介石下令枪杀,冯治安闻此噩耗后蒙头睡了两天两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何基沣旅长向冯治安(师长)报告敌情后,冯星夜赶抵驻地布置了应战准备。他下令说:此地为平津咽喉,华北锁钥,至关重要,务必固守,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准放弃一寸国土。他命令驻宛平的吉星文团长:一旦日寇挑衅就坚决反击,为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可采取武力自卫断然处置,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吉星文团在冯治安、何基沣指挥下,打响了神圣的全民族抗战第一枪。
  中共中央对冯治安坚决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通电中说:“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这是党和人民对他抗日爱国热情的肯定。
  冯治安之所以成为西北系将领中的代表人物,还由于他曾经担任过二十九军的代军长。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后,他又继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他自认为是西北军解体后保存的唯一“正宗”,因而当孙良诚、吴化文、郝鹏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