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那些人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那些人儿-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子贾赦,实质上她并没有谴责他的荒淫,而只是不能从她身边夺走鸳鸯这个得力的丫头而已。后来贾赦花了五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女孩子,名叫嫣红的,收在屋里,也不知是第几房了。贾母对后辈的宽容乃至纵容,最后的大厦倾塌,她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按贾母自己的说法,“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个重孙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贾府的盛衰兴亡,贾母算是个亲历者。宁府被抄,合府上下乱作一团的时候,她倒显出了一派大将风度来。她拿出几十年的老底子,上万两的现银子,儿子孙子,一一分派,救了一时之急;家中佣人,如何遺散配人,也作了安排。临终还留下遗言,要将黛玉的灵柩陪同她一道回南方去。
  第二十二回众人制谜,贾母制的很简单:“猴子轻身站树梢”,谜底是“立枝”,谐音“离枝”。已暗合了“树倒猢狲散”的谶语。
  第一百十回众人“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贾母的逝去,标志着贾府的衰亡,也暗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寿终正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老老进大观园(1)
大观园里的许多东西,刘老老自然从没见过,带一点夸张味道说出来,哪有不引人发笑的。加上凤姐和鸳鸯故意推波助澜,把刘老老进大观园这出喜剧径直推向了高潮。
  无论读没读过《红楼梦》的人,大都知道有“刘老老进大观园”这回事。然而人们提到这事,多半想到的是乡里人进城,开洋荤,出洋相,逗闷子。殊不知,刘老老进大观园的事学问大了去了。
  首先要考虑的是,那门如何进得去。一般的小官小吏,进门都得先递帖子,能不能进去都是个未知数。何况刘老老一个穷老太,住在女儿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女婿狗儿是个“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的主儿,眼看入冬,年关难过,这倒如何是好?刘老老到底是个“久历世代的老寡妇”,没吃过猪肉,猪走路倒是见的多了。亏她想得起来,狗儿家祖上也曾做过一任小官,还和贾府王夫人之父连过宗的。认真论起来,也算得一门拐弯抹角八竿子还能打得着的“绕脖子亲”。刘老老也知道自己那嘴脸出不了场,有什么办法呢?带着小外孙板儿,“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吧。
  刘老老第一次去,不是进大观园——那时候大观园还没建。刘老老运气不错,一下就找到了周瑞家的,这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嫁女仆,一则家中得过狗儿父辈的好处,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引见便很顺利。
  王熙凤的态度倒是很值得玩味。一开始那架子可拿的大了:“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接着说了一些“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的例行公事的话,安排她们吃个客饭,“我不能陪了”。凤姐态度的峰回路转,是摸清了王夫人的意思之后。王夫人说当年是连了宗的,走动时却也从没空过的,“如今来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别简慢了他。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裁夺就是了”。刘老老吃罢饭以为没想头了,谁知临走时,竟得了二十两银子加一串钱。刘老老欢天喜地去了。这次她进门和出去,都是绕后门。穷人待遇,也就如此了。
  刘老老第二次来,确是进大观园了。上次走时,凤姐有话,“改日没事,只管来逛”。第三十九回,平儿“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刘老老和板儿来了”。应该说这回她真走亲戚来了,“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刘老老说她早年见过还是“二小姐”的贾母,印象是“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尽管贾母早忘了,现今却也“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凤姐早已心领神会,吩咐留宿。
  刘老老原也是城市人口,落魄了才搬到郊区务农的。她阅历深厚,见多识广,又精通人情世故,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自己的角色定位,该说什么话,说到什么份上,她心里都有个定数,火候她拿捏得比谁都准。不就是逗个闷子吗?不就是让老太太、太太、姑娘们开个心笑个够吗?拿出在乡下晒场上的本事来就绰绰有余的。第一个故事便连说带编真真假假的很对了各人的味,贾母、王夫人等喜欢里面的神佛报应之事,宝玉对那穿大红袄的小姑娘大感兴趣甚至信以为真,姑娘们都听傻了眼——比听说书还有味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刘老老进大观园(2)
大观园里的许多东西,刘老老自然从没见过,带一点夸张味道说出来,哪有不引人发笑的。加上凤姐和鸳鸯故意推波助澜,把这出喜剧径直推向了高潮。她们给刘老老满头插花,打扮得像个“老妖精”。刘老老顺势说她年轻时也*过,如今也不妨做个老*罢。刘老老摆弄那双专门为她准备的四楞镶金象牙筷,说得也挺逗:“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凤姐又故意上来一碗又小又滑的鸽蛋,刘老老索性让你们笑个够,“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醒过来时,早已笑得喷茶洒饭滚地揉肠的了。笑声未歇老老又道:“这儿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又是一顿好笑。这鸽蛋虽小,凤姐说却是一两银子一个呢。她好不容易夹起一个,刚要吃,掉地下了,早被丫头捡了出去,她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笑的各位都没心吃饭了。
  接下来灌酒,行令,便溺,醉卧,看画,照镜,无一不令人喷饭解颐。
  曹公塑造了刘老老这个人物,其任务又绝不止是搞笑逗乐。她的一些话语内涵之丰富,揭示之深刻,很少有别的作品能够相比。她见园里办*诗会,两三个一斤的大螃蟹,一下吃了两三大篓七八十斤。大惊道,这么些大螃蟹,“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贾母夸她年纪这样大了还这么硬朗,她答:“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家活也没人做了。”贾母又倚老卖老说自己每天只是吃了睡,闷了就和孙子孙女们玩笑会子就完了。刘老老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不能。”贾母吃腻了鱼肉,说正想个地里现结的瓜菜儿吃。刘老老说这不过是个野意儿,吃个新鲜,“依我们,倒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话是奉承话,可是句句都带机锋,再形象不过地显示了穷人与贵族*两重天的境遇。
  平心而论,刘老老作为一个穷人,在大观园里并没有遭白眼受欺压的情形,凤姐鸳鸯有意捉弄她,过后也当面向她道了歉,赔了不是;她也表示理解。贾母称她“老亲家”,吃饭看戏,都让她挨着自己坐,将自己的菜捡了几样给她,饭后还带着她园中四处闲逛散闷。临走时,送给她的礼物,青纱、绸子、点心、粳米、果子、衣裙、包头等,堆满了半个坑。平儿给她一一介绍,报一样她就念一声阿弥陀佛,“早又念了几千佛”。还有凤姐送的八两银子,王夫人送的一百两银子。临上车,鸳鸯又送她一包别人送老太太的从没穿过的衣服,还有点心、成药等物。看到这里,以往但凡涉及穷人富人关系都用阶级斗争的眼光打量,把这套在刘老老进大观园这事头上,我看就根本套不上。
  刘老老这次进大观园,还做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应凤姐之请,给她七月初七生的女儿起了个“巧姐”的名字。这位名列金陵十二钗末位的巧姐,长大时已逢贾府树倒猢狲散的光景,竟差点被贾环、贾芸等及她的亲舅舅王仁卖给外地番王家中作妾。作为贫苦农民的刘老老,反倒成了这豪门千金的救星、福星和贵人,关键时刻她及时赶到,把巧姐乔装成自己外孙女青儿模样,接到家中,方才躲过一劫。最后又将巧姐介绍给庄上一户富裕人家作儿媳妇,算是圆了凤姐的托孤之请。
  感谢曹公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集善良、勤劳、随和、机智、正直、知恩必报、老于世故于一身的农妇刘老老!这位典型人物以及她的大观园往来,在我心中一直起着对以往那些主流观念的一种颠覆作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超级庸人贾政(1)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怎么会娶一个人见人厌的赵姨娘做二房。旧时男人,除了第一个夫人自己作不了主外,二房、三房,N房,都是自己考察物色的。
  晃一看,贾政还真有点吓人,一脸的严肃,满肚子的忧患。却是经不住细看。一番打量,便可觉出此人从骨子里透出一个“庸”字来。家教不能说不严,叨唠加棍棒,却以失败告终;为官不可谓不谨,“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却终以放纵下属而被参。上不能治国,下不能持家,大事临头只会跺足哀叹。曹公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最大意义,在于他的代表性,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先说做官。贾政一天到晚叨咕要儿子求取功名,他自己并未谋得科甲出身,全仗祖上荫庇,皇上赐了个额外主事“入部学习”,不久升了工部员外郎。相当于现今一个副司级干部。他自然谢主隆恩,谨言慎行,严格按官场规则行事。其实身为京官,若不想有大作为,呆在京城,也能吃香喝辣,安逸自在,还可保得一个清名。欲想升迁,则非要外放,做一任地方官历练一番不可。这方面贾政并没见有什么远大抱负,机会却自己来了,“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因特将他点了学差”。这学差,乃是一省学政,主管乡试出题监考等事宜。时间不长,也没干出什么成绩。后四十回续书贾政升了工部郎中(正司职),不久又逢外放,这回的官是江西粮道,主管一省粮米征收入库,油水自比学政要肥。贾政迂腐古板,又长期浮在上面,根本不懂底下实情。要命的是那帮跟来的幕友随从,一门心思就是奔着油水来的。见贾政上任就要严查贪渎,“州县馈送,一概不收”,一心要当个清官。一个多月过去,“眼见得白花花的银子,只是不能到手”。其中几位耐不住,走人了。剩下几个为首的叫李十儿,串通一气,拖拉推委,消极怠工,把贾政整得寸步难行。到了火候,李十儿便把官场潜规则一五一十告诉贾政,提醒他“民也要顾,官也要顾”。贾政作为粮道衙门之主,竟被手下说得“心无主见”,搁下一句“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撒手了。从此李十儿便狐假虎威代理贾政行使职权,收受贿赂,欺上压下,横征暴敛,作威作福。很快,这些人都发了,在家留守的“小老婆子都金头银面”的装扮起来了。第九十九回描写甚是精彩,人情世故,官场生态,主子无能,恶奴嚣张,尽皆跃然纸上。贾政终于尝到恶果,遭到参革。幸得皇上恩典,没交刑部,直接下旨:“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本应革职,姑念初膺外任,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着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并今即日回京。”叫人纳闷的是,参革他的还是他送过礼认过亲的节度使本人。其实人家这是在保护你,只参了个“失察属员”,替你避重就轻了。官场上的事,贾政一个庸官他哪里看得懂!
  说罢做官,再说做爹。按说望子成龙,严加管束,世上没几个比得上贾政尽心尽力的。恳切时,“你也该学些人功道理,别一味的贪玩。晚上早些睡,天天上学,早些起来,你听见了?”发怒时,“畜牲”、“业障”、“不长进的东西”随口骂出。忧心时,还同儿子摊牌:“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宝玉的长期厌学,加上与戏子蒋玉菡交往及受贾环诬告*未遂逼死人命,三罪并罚,差点没被老爹打死。打他的理由,贾政也对贾母说的很明白,“也为的是光宗耀祖”。劝也劝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效果呢?按宝玉智商,众人早已有过评论:“他若略一经心,无有不能的!”宝玉却同他玩起猫鼠游戏,就是漫不经心。当得知老爹要到外地当官,更是得了自由解放,“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贾政后来还把他在下面给学生出的考题拿来辅导宝玉,却被宝玉背地里嘲笑为须眉浊物的混账话。从始至终,宝玉没有一时一处向他真心低过头认过错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超级庸人贾政(2)
贾政一个大老爷们,在贾府他是作不了主的。有贾母在,贾府上下大扺是个母系氏族社会。贾母面前,贾政只有唯唯连声的份。那次拷打宝玉,他算是拿出了大老爷们的威风,贾母一救驾,贾政立刻软了下来,保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还不依不饶,发起威来,说要拉起队伍回南京去,唬得贾政“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怎么会娶一个人见人厌的赵姨娘做二房。旧时男人,是很享福的。一般来说,明媒正娶的大老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里说了算,例如他的正室王夫人,金陵四大家族王家小姐,贾王两家,属于政治联姻。只要门当户对,身材相貌好点差点,无伤大雅。因为男人有许多弥补的机会和方法。比如,在外面交了个红颜知己,可以纳为二房;看上了个身边丫头,也可以收为侍妾;甚至跟个青楼女子有了感情,也可以拿钱赎娶,所谓“老妓从良,半世烟花无碍”。也就是说,除了第一个夫人自己作不了主外,二房、三房,N房,都是自己考察物色的。从贾政娶个赵姨娘做二姨太,至少可以看出他审美情趣是很成问题的。更可厌的是,贾政播龙种生跳蚤,与赵姨娘生出一个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