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虽说巫妖大劫过后,巫妖当隐,人族当兴,但当元始跟通天立教时,人族才“小荷刚露尖尖角”,根本不堪大用。
放眼洪荒大地,依旧是妖族的天下。
三清皆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门三教中,截教必须大兴,否则人阐二教绝对无法在量劫中幸免。
无奈下,元始只好取此下策,将一众妖族修士“赶”入了通天的截教。
不得不说,此举的影响可谓是立竿见影,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妖族修士前往昆仑山自讨没趣。
只有一部分有心人,隐隐看出了端倪,元始一口一个出身,难掩对妖族的厌恶之情,但白鹤童子却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从未有过改变,如果元始真的对妖族成见甚深,又岂会如此?
………
而就在三清跟李扬各有所思时,燃灯道人亦在得到白鹤童子的传话后,急急赶到了玉虚宫。
说起来,燃灯的运气当真是奇差无比。
紫霄宫三次讲道结束后,燃灯为了躲避大劫,便委身于阐教,希望借助三清这三颗“大树”来消灾避难,有所成就。
但当西方教建立时,燃灯陡然心有所感,立刻意识到,西方教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可惜,那时的他已是阐教的副掌教,如果转身投入西方教,就算元始能够答应,他也定会被看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小人,从而脸皮尽失。
更何况,元始并未慢待于他,一个副掌教的身份,足见元始的诚意。
所以经过一番思量,燃灯仍旧选择留在了阐教。
但是从那以后,燃灯身上的倒霉事便接连不断。
按理来说,元始早已承诺,人皇之师这件既得名声,又得功德的“美差”,会交给燃灯。
可是谁能料到,眼见轩辕黄帝即将承位,燃灯的本命法宝,灵柩宫灯的灯芯居然开了灵智。
这却是让燃灯大惊失sè。
灵柩宫灯非同小可,乃是与太上老君的八景宫灯、女娲的宝莲灯、元始的七彩琉璃灯,并称于世的先天四大神灯,皆有不可思议的大威能。
更重要的是,燃灯早已算出,他想要斩出本我的执尸,这盏灵柩宫灯不可或缺,所以一旦让此灯的灯芯化形,他恐怕很难再斩出执尸。
没办法,燃灯只好将人皇之师这件“美差”让给了广成子,开始闭关炼化灵柩宫灯。
但令燃灯大失所望的是,千多年过去,灵柩宫灯的灯芯不仅没被抹掉灵智,反而愈发强韧,眼瞅就要化形而出。
燃灯作为上古大修士,岂会没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恐怕他命里合该有此一劫。
想通之后,他索xìng不再执着此事,而就在此时,白鹤童子前来传信,让他前往玉虚宫商议大事。
原本,燃灯并未太过在意此事,但是当他急急来到玉虚宫,见到三清还有李扬时,双眼不禁为之一缩。
那一刻,燃灯陡然意识到,接下来的事,恐怕远超他的预料。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文殊机缘】………
() “见过掌教,见过诸位道友!”
燃灯不敢怠慢,连忙朝在场诸人躬身使了一礼。
李扬等人一一还礼后,元始这才将通天所求之事讲给了燃灯。
很快,燃灯便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随即一阵沉默。
当燃灯沉吟不语时,李扬不禁眯眼望去,暗暗打量起来。
对于燃灯,李扬还是很好奇的。
在后世的那本《封神榜》中,燃灯的争议颇多,到了rì后的天朝,更是有好事之人,给他罗列出“十大罪状”。
不过随着在洪荒生活rì久,李扬深知《封神榜》的记载未必靠谱,就拿面前的燃灯来说,别看他相貌稀奇,容颜古怪,却是不折不扣的上古大修士。
对于这些上古修士,李扬从来不敢小看,要知道,洪荒不比后世,最重因果二字,如果不修德行,徒惹因果,难免在大劫中身化灰灰。
所以但凡能够从大劫中脱身的上古修士,除了根基深厚,福缘广大之辈外,几乎都是一心向道,很少插手俗事的世外高人。
很显然,燃灯就是后者。
而且李扬曾从白鹤童子那里知晓,燃灯加入阐教时,并没有对元始曲意逢迎,而是直言相告,此举乃是为了躲避大劫,以期能够斩尸证道,逍遥洪荒。
元始见其不但修为高绝,为人还很坦诚,这才将其收入教中,并委以副掌教的高位。
其实仔细想想便能明白,到了元始这种层次,神通早已通天彻底,想要算清燃灯的过往,实在不算太难,要知道,在后世应聘某某重要岗位时,还要被人家查的底掉,那么对于阐教的副掌教,元始又怎能不上心?
由此不难判断,如果燃灯真的那么不堪,元始绝对不会如此对他,至于人情颜面一说,那更是无稽之谈,以三清的修为和在洪荒的地位,只要他们心中不愿,又何须顾及他人颜面?
果然,燃灯在沉吟片刻后,对着元始躬身一礼,郑重说道:“掌教之言,贫道自当依从,不过阐教对贫道的庇佑之恩,贫道没齿难忘,所以希望掌教能够恩准,让贫道与教中诸人共度此次大劫,以偿还其中因果。”
听到燃灯所说,李扬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虽然凭着后世记忆,李扬已经知晓燃灯在封神大劫中并无大碍,但不论是三清,还是燃灯自己,却万万不会知道这个结果。
李扬深知,大劫一事已属天机,三清能够算出天道大势的走向便已是极限,至于其中的细节,除非鸿钧网开一面,否则就算李扬跟三清联手,也是无济于事!
说起来,燃灯虽为上古大修士,但在加入阐教后,却是一路坎坷。
按元始所说,在紫霄宫三次讲道结束后,燃灯本有希望靠着灵柩宫灯,斩出本我执尸,可是谁曾想到,当他加入阐教后,虽然明明只差半步就能斩尸证道,但这半步却成了咫尺天涯。
在这期间,元始本想把人皇之师的机缘送与燃灯,好让他凭借人皇之师的大功德斩尸成功,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灵柩宫灯的灯芯居然开了灵智,搞得燃灯只好闭关不出,将机缘让给了广成子。
在那之后,元始便意识到,燃灯之所以如此倒霉,恐怕是被阐教的因果拖累了。
众所皆知,如果修士没能斩尸,那么在大劫之中,一样有陨落的可能,这一点,从巫妖大劫中的帝俊、太一身上便可见一般。
正因如此,燃灯此番决断才显得更加殊为可贵!
不得不说,燃灯之言却是让元始一阵感动,只听元始长叹一声,随即从袖中取出了一物。
当那物刚一出现时,道场内顿时sè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sè变换不休。
众人凝神望去,这才发现元始手中已经多出一盏灯台。
只见这盏灯台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一颗黄豆大小的亮光,在灯芯上静静凝聚,虽然其貌不扬,但在场诸人皆非等闲,怎会感觉不出那点火光中所蕴含的无穷威能?
“七彩琉璃盏!”
李扬认出那物后,不由隐隐猜出元始的打算。
随后,元始一手托着七彩琉璃盏,一手掐动法诀,转瞬间,七彩琉璃盏的灯芯缓缓飞离灯身,径直落到了燃灯面前。
“还请道友收下此物,权作贫道的一点心意!”
“掌教不可,此物太过珍贵,贫道实在受之有愧!”
说完,燃灯轻挥袍袖,就要将七彩琉璃盏的灯芯送回元始身前。
尽管燃灯已然知晓元始的用意,但还是无法收下此物,无他,此物虽然对他有大用,但其中的因果实在太大了。
不待燃灯有所动作,元始便将他阻了下来。
“道友不必推辞,如果贫道所算不差,此时此刻,道友的灵柩宫灯,怕是已经没了灯芯,既然道友愿意与阐教同舟共济,贫道又怎能让道友以身犯险?不管怎什么说,道友乃是因为身在阐教之故,才无法以灵柩宫灯斩尸,相信有了这个新的灯芯,道友定能斩尸证道,安然度过大劫!”
顿了顿,元始不由苦笑道:“更何况,这支灯芯已被贫道抹除了烙印,其中因果皆已由贫道一力承担,道友却是莫让贫道的苦心白费!”
当元始说完,李扬、老子、通天皆是一阵叹息。
此刻的七彩琉璃盏,早已光华暗淡,虽然依旧玲珑剔透,但却没了刚才的那股神韵和威势。
上古四大神灯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灯台、灯芯缺一不可,否则不但威能大打折扣,更是彻底绝了仙缘。
元始如此这般,却是用七彩琉璃盏成全了灵柩宫灯,等到燃灯用灵柩宫灯斩出执尸,七彩琉璃盏必然再也无法完满。
好在元始已是圣人,否则万万无法承受毁掉一件先天灵宝的大因果。
与此同时,燃灯已经明白元始言中之意,他刚刚算知,就在他赶往玉虚宫的途中,灵柩宫灯的灯芯居然成功化形,在将守洞童子打伤后,已然逃到凡间。
眼见元始句句出自肺腑,燃灯亦不再矫情,在冲着元始深深使了一礼后,这才将七彩琉璃盏的灯芯收入袖中。
接下来,众人又对通天所求之事细细商讨了一番,便相继告辞离去。
………
数rì后。
燃灯回到了灵鹫山元觉洞,当他落下云端时,洞门外早已有人守候,除了守护洞府的童子外,还有一位身穿红sè天师法衣,头戴天师法冠的道人,正是文殊广法天尊。
“见过副掌教(老爷)!”
当燃灯落在洞府门口时,童子和文殊广法天尊皆郑重使了一礼,那个十二三岁的守洞童子,更是隐隐带着哭腔。
“弟子守洞不力,让灵柩宫灯的灯芯逃下了凡间,还请老爷责罚!”说完,那个童子再度跪了下去,一个劲的叩起首来。
燃灯此时心情正好,随即抬手一挥,将童子扶了起来,只见他淡淡笑道:“童儿不要自责了,灵柩宫灯乃是先天灵宝,那灯芯虽然刚刚化形,但亦属先天之列,神通非同小可,你战不过他,当在情理之中。”
片刻后,在将童子打发走后,燃灯这才望向一旁的文殊广法天尊。
一番寒暄后,文殊广法天尊随即告辞离去,而燃灯亦回到洞府之内,开始重新炼化灵柩宫灯,以准备斩尸证道。
而就在燃灯消失后不久,刚刚离去的文殊广法天尊,却是静静站在云端,眉头皱成了一团。
事实上,文殊广法天尊此次来到元觉洞,却是因为心中突有所感,在掐算一番后,这才知晓燃灯所在之处,将有他的一份大机缘。
可惜刚才多番试探,却是一无所得。
不过文殊广法天尊作为阐教二代弟子,眼力和心智自然不差,刚才的那番交谈,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他仍是瞧出一些端倪。
按理来说,灵柩宫灯没了灯芯,燃灯应该神情有异才对,此时的阐教门人皆已知晓,灵柩宫灯对燃灯来说,乃是重中之重,想当年,他甚至因此放弃了人皇之师的大功德。
但从燃灯刚才的表现来看,分明没将此事放在心上,这却是怪了?
“燃灯师叔,此事关系到弟子的大机缘,却是得罪了,还请师叔勿怪!”
文殊广法天尊冲着灵鹫山元觉洞深深使了一礼后,立刻直起身,闭目推算起燃灯身上的因果。
半晌。
文殊广法天尊缓缓睁开双眼,内里带着一抹不信,还有一抹挣扎。
良久后,文殊广法天尊的脸上闪过一丝决然,随即化作一道长虹,向着好友惧留孙所在之地急速飞去。
而就在此时,元觉洞中的燃灯,还有玉虚宫内的元始,皆长长叹了一声……
………【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访灵山】………
() 飞龙山惧留孙洞府。
除了广成子外,十一位大罗金仙赫然在列,正是涿鹿大战时,沾染了杀业的赤jīng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灵宝**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此刻,在场诸人围圆而坐,除了文殊广法天尊和惧留孙外,其他人皆眉头大皱,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文殊师兄,现在人已到齐,你也该告诉我们所为何事了吧?”众人中辈分最小的清虚道德真君首先开口问道。
待清虚道德真君话音落下,在场诸人立刻为之一肃,然后齐齐望向和惧留孙并肩而坐的文殊广法天尊。
环视了一眼在座诸人,文殊正sè道:“不瞒各位师兄师弟,吾数rì前心有所感,机缘巧合下,却是算出涿鹿大战时,师尊让我等经历杀劫的原因,今rì将诸位师兄师弟招到此处,正是为了商议此事。”
听到文殊之言,洞府中随即传来一阵倒吸冷气之声,不远处的普贤真人和慈航道人更是变了脸sè。
说起来,在场诸人对元始当年的那道谕旨还是很不理解的,虽然嘴上没说,但心中难免有些疙瘩。
要知道,在场诸人皆已是大罗金仙修为,赤jīng子、玉鼎真人更是达到圆满之境,接下来要做的,唯有斩尸证道。
但元始的一道谕旨,却是彻底绝了他们的念想。
众所皆知,修士想要斩尸证道,不但要有先天灵宝为基,身上更不能有太多因果业力,可是涿鹿大战的杀业实在太重了,阐教十二金仙中,除了获得人皇之师大功德的广成子外,其他人皆因此绝了斩尸的希望。
而他们亦很清楚,想要祛除身上的杀业,只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如广成子那般,用功德来抵消业力,而另一种,则是经历量劫洗礼,同样可以让身上的杀业一了百了。
也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拥有斩尸证道的希望。
不过作为修炼无数载的大修士,众人实在太清楚量劫的可怕了。
想当初,巫妖二族何等兴盛?大罗境界的两族修士,可谓是成千上万,妖族不但拥有女娲圣人,更是拥有一件不亚于盘古幡的先天至宝——混沌钟。
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