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括垂首:“如今没有证据,也并不能肯定是不是他们。”
“肯定是!不是他们还会是谁?!”安宁侯咆哮起来,他拍着桌子,然后大步走到他面前,一张脸都已然气歪了:“他们那些蛮子历来就不大瞧得起咱们。尤其荣国公府,那顾至诚更是嚣张跋扈,前次因着吴重那事至今仍对我冷脸相对,这次绝对是顾至诚出的主意!
“我要去顾家找他们算帐,我要拖着他去见皇上!”
他气得破口大骂。双手挥舞着,‘肥’胖的身子都有些颤抖了。
刘括连忙道:“侯爷息怒!虽说这顾家嫌疑最大,可毕竟没有证据,咱们这样贸贸然冲上‘门’,十有*还是会被他们推得干干净净。再者外头对侯爷的不利风声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侯爷无谓再去挑起事端了!”
“那你说怎么办?让老子白被他们坑了吗?!”安宁侯冲他大吼。一双眼瞪得都显些脱出眶来。
“侯爷莫急,此事还当从长计议。”刘括好生劝慰着,一面从案上端了茶给他,一面说道:“侯爷被他们害得名声也坏了,皇上那里罚也领了。娘娘面前更是没讨得什么好,就是眼下‘弄’个水落石出,嫖宿那事终已成事实,对挽回侯爷的名声全无用处。
“依我之见,反正咱们是没证据,公然去寻他们也不会承认,既然梁子早已结下,要出这口气。倒不如暗中行事,让他们也吃个哑巴亏,到时也尝尝有苦说不出来的滋味为好。”
刘括一向是安宁侯的智囊。除了府里两位幕僚,也就属他最为得用了。听得他这么一分析,倒是也冷静了几分,再一细想,遂忍着气道:“那你说,怎么个暗中行事法?”
正说着。‘门’外忽有人进来道:“侯爷,娘娘传您进宫叙话。”
安宁侯听到正要紧处。忽被打扰,颇有些不耐烦。但因为是皇后宣见,却又不敢怠慢,遂连忙起身,与刘括道:“你回去好生琢磨着,明儿来回我。”说罢便出了‘门’去。
魏国公府这边,因着天热,鄂氏也好几日不曾出府去了。
晌午趁着下了场大雨而歇了个觉,醒来时便听丫鬟们在廊下窍窍‘私’语,不由招了她们进来道:“你们都议论着什么呢?”
名唤秋菊的丫鬟一面给她梳着发,一面说道:“奴婢们在议街上的消息呢,说是北去的许多客商最近都回来了,带回来些西北的消息,说是‘蒙’古人开始打仗了,我们几个正在祈祷可不要扰到大周边境来,咱们国公爷也好早些回来。”
鄂氏微笑望着铜镜里,说道:“上个月才收到国公爷的家信,也没听说出什么事。突然间哪来的这些消息?”
秋菊道:“太太虽是上个月才收的信,但西北到京师少说也得担搁十来日,战场的事可不好说,总之外头如今都议论纷纷着就是了。是了,方才大爷还带着二爷去六安胡同淘古玩了,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太太回头问大爷便知。”
鄂氏想了想,便不说什么了。
这里喝了碗参汤,又吃了道点心,外头就听见有爽脆的稚音隐隐传来。
鄂氏‘唇’角浮起浅笑,走到‘门’槛边,便见着月‘洞’‘门’那头‘肉’团儿一样的韩耘扭着小身子往这边冲来,而韩稷随在他后头,昂扬‘挺’拔,意气风发。
目光落到他那副与韩耘全然不同的面孔上,她微笑着的眉眼忽而染上层秋霜,就好像这六月天里突来的一阵暴雨,使得清夜悄悄变得幽寒。直到韩耘如风卷云一般到了跟前,这股幽寒才又逐渐褪去,变成如先前一般的和煦来。
“母亲,大哥给我买了这个!”韩耘举起手上一枝‘精’巧的弹弓,跟她显摆,圆润的脸庞上尽是被宠的骄傲。“大哥还带我去吃了莲香楼的鹅肝和胭脂鱼!”
“是么?那你这几日的马步不是白扎了?”鄂氏斜睨着儿子,似笑非笑。
韩耘显然没想到这层,当下哑然地回过头,望着已然走过来的韩稷。
韩稷从身后辛乙的手上接过只丝绒布缝制的长形锦袋,递给鄂氏道:“路过六安胡同,去逛了逛,看中这把骨扇,特地孝敬母亲。”说着把扇子‘抽’出来,抖开递给她,却是把有着极‘精’细雕‘花’的东瀛折扇。
鄂氏接过来把玩了片刻,递给秋菊,一面搭着韩稷的手往屋里走,一面说道:“这么大的太阳,也不知道你们跑出去做甚?一个是打小就身子不利索的,一个是胖到坐着不动都能汗流不止的,万一中了暑气,回头就折腾得人不安生了。”
韩稷笑道:“这点太阳不妨事,我带了有仁丹。”他拍拍荷包。
鄂氏一面吃茶,一面轻瞪了他一眼,才算是放过。
放了茶碗,她又正‘色’道:“我方才听丫头们说,外头如今尽是西北的传闻,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兵部和你父亲也都没消息过来?”
韩稷漫不经心地戳着韩耘肩窝上的‘肉’,说道:“外头都是瞎传,母亲不必在意。”
“瞎传?”鄂氏没好气,“都传到我这儿来了,还是瞎传?你老实告诉我,你父亲是不是有信给你?”
韩耘被戳得痒起来,停住偷吃盘子里的麻糖,缩起颈根儿。
韩稷一手撑着额,一手又去戳他的颈窝,隔了小片刻,才漫不经心说道:“前些日子是来了信,不过说的都是中军营的事,没提到家里,我就没给母亲呈过来了。”说罢又去戳韩耘‘肥’腰上的‘肉’圈儿,十分好玩的样子。
“别戳我了!”
韩耘被戳得痒痒极了,终于不耐烦,叉腰吼道:“想戳你就自己长‘肉’去!”
鄂氏将聒噪的他捞到身侧,皱眉望着韩稷:“真是越大越不懂事了,纵使说的是公事,可这后宅里还有个老太太,你父亲来了信,好歹也告诉咱们一声儿,省得老人家惦记。回头你赶紧去后院里请个安,跟她报声平安。”
说完放开韩耘,又倒提着扇柄敲了下韩稷脑‘门’,说道:“这要让你父亲知道,能没顿好罚才怪!”
韩稷从进‘门’到现在一直都是副懒洋洋漫不经心的模样,听到这里,那半垂的目光却是忽然微黯了起来。他坐直身,抬眼看了看鄂氏,目光落到她一脸的凝重上,语气也不觉乖顺下来:“是儿子的错,下回不敢了。”
鄂氏望着他,轻嗔道:“快去吧,耘哥儿也把你的弹弓给老太太瞧瞧。”
韩耘不乐意:“大哥他老戳我的‘肉’‘肉’!”
鄂氏无语地:“你别偷吃糖不就行了?”
兄弟俩终于前后脚出了‘门’。
鄂氏直到目送着他们出了院‘门’,才又缓缓收回目光,抬眼望着秋菊:“宁嬷嬷呢?”
宁嬷嬷是个五旬出头的‘妇’人,略瘦的身材,法令纹略深,嘴角微微上翘,但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纹路仍有些明显。但她衣着是素净的,浑身上下只有腕上套着两只翠‘玉’镯子,髻上‘插’着几根银簪,行动很轻缓,眼神也温和,于是倒使她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鄂氏问完话不久,她就到正房来了,进‘门’给鄂氏请了安,便就应鄂氏的示意在她脚畔的杌子上坐下。
鄂氏的娘家不在京师,她是开国之后才嫁的魏国公,魏国公成亲时已经二十三了,年少的时候随着老魏国公南征北战,无暇顾及婚事,后来军队打到洛阳,陈王与周高祖会师后曾在洛阳滞留了有大半年,老魏国公才为儿子与当地望族家的小姐订了婚事。
大周定国时老魏国公因战伤已有些不支,临终前便就作主让他们完了婚。宁嬷嬷是鄂氏的‘乳’母,幼年也是从京师逃出去的,便就应鄂父所嘱陪着鄂氏一起到了韩家。
鄂氏挥退了丫鬟,望着宁嬷嬷道:“你去查查这些日子,大爷究竟在做些什么?”
宁嬷嬷抬头:“出什么事了?”
鄂氏默了默,抬眼道:“没有出什么事,但是我感觉他有事瞒着我。q……aahhh+26982314……>; 热门推荐:、、、、、、、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后福》更多支持!
季氏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笑了笑。
荣国公夫人瞅在眼里,心里疑团愈发大起来,再寒暄了几句,便推说家里有事,回了府来。
回到上房,她便招来身边丫鬟:“你去打听打听,沈家正月里到底出过什么事,怎么他们姑奶奶急匆匆走了,他们三丫头又被遣去了庄子上?”沈璎被送去田庄的事她知道,沈家说是去养病,因着知道她身子不好,她也没当一回事儿。
可是细想起来,沈璎出府的前日沈思敏也离了京,她直觉这里头有点什么。
丫鬟去了小半日,便回来道:“回太太,问了好些人,都说沈家正月里没出什么事。倒是奴婢无意间听到件事儿,说是沈家姑奶奶曾经想让自己的儿子,就是杜家少爷拜在沈二爷名下做弟子,被二爷拒绝了。”
“拒绝了?”她有些意外,沈宓是杜峻的亲舅舅,他又只有杜峻这么个外甥,怎么会拒绝呢?她凝眉在榻上坐下来,开始细细地梳理这层关系。
沈宓的人品她是知道的,他并不是那种见利忘义且势利之人,他宁愿冒着得罪沈思敏的风险也不收杜峻,一定有很强大的理由。而他最在乎的人一是华氏二是沈雁,自打沈夫人那事过后,华氏如今在沈家已成了半个主母,沈思敏是个出嫁的姑奶奶,不可能动得了她。
那就只能是沈雁了。
可那些日子沈雁也常在顾家走动,并没听说她受到沈思敏什么欺负,再一深想,那杜峻年岁与顾颂差不多大,沈思敏又要他拜在沈宓门下,难道她是想替杜峻结下这门亲事?因则这么样一来,无子嗣的沈宓便就只能当杜峻是继承人一般栽培——
想到这里她心下豁地敞亮了,是了,沈宓那么聪明的人,肯定不会愿意被人算计,所以他才会不顾情面拒绝自己的亲姐姐!
她忽然有些庆幸,原本她是打算去沈家探探季氏的口风,看看二房对沈雁的打算的,如今想来,沈宓对女儿竟是真真宝贝得紧,来日沈雁的婚事或许还会有些波折,如今顾颂与她能够这么样亲密无间,不过是在大家眼里他们两小无猜,而并没有人把他们往儿女私情的方向上想罢了。
倘若只要顾家流露出一丁点想要把沈雁与顾颂送作堆的想法,沈宓就算满意顾颂,只怕也会心生不满,从而阻止他们往来。
她捧着茶沉吟了片刻,不由点了点头。
这么说来,想要促成这门婚事,不但不能急,还一点都不能露出马脚。
且不说沈宓,以沈家那么严的规矩,这样的心思若是露到面上,让人暗地里乱扣顶什么帽子给他们,不止害了沈雁,也会害了顾颂。
季氏虽然没说沈宓为什么要搬家,但总归证实了一点,沈宓已经不会搬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就照如今这么样,让他与沈雁就这么自由发展,两小无猜下去,等到得年龄大些,再来说这些,一切便就水到渠成了。
荣国公夫人这么思量完毕,自是把这份心思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为了取得善果,此后不但不去探究顾颂对沈雁的心意,反倒是旁人扯到这头上,她也都会不动声色的出面粉饰。本来大家就觉得他们在一起玩耍很是寻常,自此就更加没人觉得他们日日相处有什么不对了。
沈雁当然不知道这里头还有这么一出,因着华钧成还有差事在身,华夫人与华正晴姐妹、以及华正宇则先行回京,沈宓也暂且将自己那点心思抛到了一边,让华氏先把华府这边的事情帮着料理妥当了再说。
华家搬进了京,华夫人自然也有许多地方需要应酬,这里沈雁与华家姐妹也有段日子需要叙叙别后之情,这么着一来,倒是顾不及顾颂这边。
顾颂自打知道沈宓决定不搬了,当即便高兴得跳起来,虽则沈雁无暇理会他,他也把心安安稳稳放回了肚里,自此饭量也回来了,晚上睡觉也变踏实了。这些日子上课上得专心致志,下完课后不是去寻韩稷便是去寻薛亭董慢跑马。
薛亭他们自打暗中摆了安宁侯一道,最近暗地里几乎要爽坏了肚子。
当然除了他们三个之外没有一个知道这件事是他们干的,但也许是合伙干坏事真能够增加友谊和感情,有了这共同的秘密后,他们仨儿倒是比从前更要好了,就连徐国公都摸着白胡子笑眯眯直夸他们有道义有出息。
这里安宁侯就别提多倒霉了。
郑王撞伤的当日下晌,他就被皇后宣进宫里臭骂了一顿,至此他才知道沈宓要走他那两块石头究竟是做什么用处的,当下隐忍未发,回到府里却不由把沈宓咒了个底朝天,想他堂堂国舅爷在京师享了十四年的富贵荣华,他沈宓算什么东西?竟敢这么样坑他!
于是撂下狠话:“这笔帐老子总得找个机会跟他算算!”
但他再气终归也是无可奈何,如今外头把他在宝二胡同那事都弄出十几个版本在传了,他如今别说在外露面,就是去五城兵司营当差都得改乘马车。于是弄得他接连两个月都没上外头应酬过一次,就是在衙门里也通常闭门不出,外头的消息更是不敢去听。
这日从衙门里回来,在庑廊下逗鸟儿的当口,管事就匆匆进来道:“侯爷,今儿街头忽然又有新消息了。近来京中忽然多了好些从东北过来的客商,他们都在传说,蒙古那边又开始打起来了,说是什么乌云连连战败,整个东辽都成了战场,好多客商都不走那边了。”
“东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