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临时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临时工-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良心炮即飞雷炮,飞雷是一种解放军创造的自制武器。他还有一个更加闻名遐迩的名字——没良心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火炮很少,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人丧胆的武器——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药包发射器。这种又称炸药抛射筒的武器的主体就是一个空汽油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炸药包抛射到200米左右的距离上。发射原理类似于迫击炮,也是走曲线,不走直线。
  “没良心炮”射程短不再是问题,在冯全眼里,只怕这种其貌不扬的家伙比喀秋莎更令人满意——喀秋莎bm…13火箭炮的口径只有132毫米,而且根本拖不上山,“没良心炮”呢?口径300毫米,挖个坑就能打。。。制造“没良心炮”,只要有汽油桶和黄色炸药包就足够了。
  冯全从何应钦那里要来200多个口径50厘米、长90厘米的汽油桶,就做了200多300mm口径的重炮,威力不亚于舰炮鸟。冯全装的全是高爆黄色炸药以及一些燃烧弹里拆下来的一些燃烧剂,光听响不起火不好玩耶。
  可以想象,当中**队突然打出一排“没良心炮”这样古怪的东西时,对面的日军会是多么的惊讶!肯定会怀疑受到了纵深几十公里外打来的准确的大口径炮弹的攻击。看来,小日本也许是挨了打,还不知道是怎么挨的。
  “雷声”最初是从东边传来的。很快,北边和西边也传出了同样的声音,天空中随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炸药包,它们飞舞着、翻滚着、呼啸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恐怖的轨迹,然后密密麻麻地坠落下来,劈头盖脑地砸向半渡的日军。狡猾的日军想偷袭**后路,以为没人知道,队伍很密集,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没良心炮横空出世!半渡而击!冯全和小伙伴们乐呵呵的举着望远镜对着日军指指点点,旁边的**士兵用崇拜的眼神望着他们,眼睛里充满了小星星。。。
  出于本能,小日本一个个的都趴倒在地上。与此同时,剧烈的爆炸伴随着熊熊大火开始了。冲击波肆虐着,弹坑在不断的爆炸下仿佛成了赌桌上不停摇晃的小小骰盅,一切都被搅得天翻地覆。
  渡口几乎被炸成了平地,不知过了多久,震动的大地终于平静了。爆炸中心的日军尸骨无存,远点的地上满是尸体,多数外表没有血迹,显然是被冲击波震死的。地面一片狼藉,积雪融化了,泥土被炸得蓬松,一个个睡觉的蛇老鼠什么的居然也被震出了地面,怪异地躺在残砖碎石之间。被犁翻的泥土中混杂着断裂的木片和残破的军服,甚至还夹杂着未爆炸的炸药包。
  200门没良心炮,每门连续发射三波,按照每门炮每次抛射30公斤高爆炸药计算,冯全率这支“重炮师”在二十分钟内向方圆一万平方米的小日本第十一师团抛射了一万八千公斤炸药,平均每平方米摊上一公斤以上的炸药,更何况还掺杂了一些燃烧剂,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日本第三舰队也受到了波及,转身就跑,呵呵,“敌人有重炮师团,几百门300mmm大口径重炮!”
  “没了舰炮保护,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这些剩下的这些小鬼子!老子玩死你们。”
  自该日起国民政府各院、部、会开始迁往洛阳(年底才迁回),但军委会和外交部留驻南京,同时命令前方军队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朱培德共同指挥。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日本求和'

  冯全选择的时机很合适,当日军最后一个人坐上小船从巨大的驱逐舰上来到岸边,所有的武器人员全部集中在一起时,冯全的没良心炮发言了。16000多人,当场死亡大约12000,剩下的也不只是被震耳欲聋的巨响震的,还是吓得,都成了傻逼。你看我,我看你,小日本还大部分是斗鸡眼,太可笑了。
  对付这些傻逼就简单多了,一个个的傻站着,现在不打,更待何时。远处的m2,mg…34早就跃跃欲试,更远处的pm1938重迫击炮开始演讲了。道理很明白,很好懂,300mm口径的没良心炮威力不亚于恐怖的舰炮,小日本的重武器早就被炸成了零件,这些傻逼也不知道反抗,成了活靶子。
  半小时以后,冯全看不上这些武器,就命令原来防守的一个团打扫战场。这个团还不到3000人,收拾10000多人的尸体,太累了耶,其他战场也抽不出帮忙的。怎么办?干!但没人敢让冯全的小伙伴们动手,跟着人家打仗,在后面只是收拾战场,要是再请人帮忙,真的不如一头撞死在苍老师的胸部算了。
  日军在闹北、江湾、庙行各方面都发动了进攻,用重炮、野炮、钢炮以及飞机连续轰炸,步兵则乘势进击,白刃相搏,双方伤亡均重,现在一个师团又被全歼,打不下去了耶,求和吧。
  于是日军代表第九师团参谋长田代皖一郎少将,这家伙原来就是日本驻沪使馆武官,由他出面挺合适的。他找到了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老美警告日本,帮你们协调可以,但以后必须遵守国联的《九国公约》,《非战公约》等。于是史汀生出面召集,英、美、法、意、德五国公使和武官及中日两国有关人员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签署的协议基本上维持了战前的模样。
  中日停战协定一签,举国振奋,全国更加团结。3月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全票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8日兼参谋总长。“以后除了再叫他校长外,只能叫委员长了耶。”
  满清以来华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一次都会割地赔款什么的。淞沪抗战,**屡挫强敌,虽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迫使日军三易主帅,先打败牛哄哄的倭国海军,倭国陆军来了,照打不误。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无赔款条款,为百年来所罕见,国际上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
  由于**还没从战场撤回,兴奋地蒋介石致电张治中、俞济时:“各师经费与给养品尚足用否?……自经二十二日庙行镇一役,浏河口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精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望鼓励官兵奋斗努力,并为我代为奖慰也。”
  南京,憩庐一楼的东侧蒋介石的会客室里面,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蒋介石,何应钦,陈诚,张治中,特邀代表冯全五人围坐在一起,当然不是玩保皇,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今天你们在这里就要像在家里一样,随便点,呵呵,子公,说你呢,在我这里紧张什么,放松点。”蒋介石很兴奋,现在天下归心,他也众望所归成了中国的正式老大。
  “校长,我。。我觉得你们都是党国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我坐在这里不大合适。”冯全扭扭捏捏的说道。
  “呵呵,我也是个校长,你是对我说话吗?浏河口一战你可是打出了威风鸟。”一向对部下学生等要求极严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难得地开起了玩笑。
  “哪里哪里,此战全赖蒋委员长运筹帷幄,诸位长官周密部署,全体官兵上下一心,我冯全也没做什么。”冯全可是很谦虚。
  “嗯,胜不骄败不馁,不错,是我的好学生。”老蒋对冯全的表现很满意,这不来时又偷偷地给了张价值5000万大洋的无记名现金支票。连年战乱,又逢去年1931年江淮大水灾,国民政府财政很是窘迫,**各将领就纷纷致电,称“粮弹缺乏,已到断炊地步”。人比人气死人哪,看看人家冯全不但什么都不要,还老是送什么军火,粮饷什么的,现在都不好意思伸手再要了耶。算了,既然他非要给,就勉强接着吧。
  “子公,你倒底从哪里弄得重炮啊?威力这么大,我们离几十里路都听见了,据我估计至少应该250mm口径吧?”军令部长何应钦也耐不住寂寞,很是好奇,也想要。其他人一听何应钦一语中的,纷纷支起耳朵,用心偷听。
  “何部长,子公哪有什么重炮呀,就是用的汽油桶,稍微加工加工,里面装上炸药,埋在地里,发射就像迫击炮一样。不过射程太近,才150米左右。。。适合突然袭击,打破敌人的防御工事等。”
  冯全讲的很详细,中国现在还很穷,重炮那么贵,希望他们能利用上这个大杀器。
  “好好好,子公不愧诡计多端,威力大成本还低,校长,我建议应该在全军推广。”陈诚接过话头,转身又向蒋介石提出了建议。
  “不错,这个武器应该在全军推广,现在国家到处缺钱,利用好它,效果应当很好。”
  。。。。。
  会后冯全被何应钦拉到他家,何的夫人王文湘亲自下厨。很快,天麻鸳鸯鸽、魔芋锅粑炒肉丝、花江狗肉、糟辣脆皮鱼、龙爪鸡丝、毕节王傻子烧鸡一个个的端了上来。香气扑鼻,一个熟悉的气味又飘了过来,“卧槽!还有毛血旺耶。”
  冯全看着这些食物,喉部不断蠕动,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很可爱。一生无子无女的何应钦和夫人王文湘看了感觉很温馨,又很无奈,要是有个这样的儿子多好,要是有个女儿一定要她嫁给这位。
  菜上好以后,冯全一点没客气,简直是风卷残云一般,最后撑得都快不能动了,不停地打着饱嗝,更是惹得夫妇二人哈哈大笑,冯全也是趁机表了忠心,3人相谈更欢。
  吃完饭,又聊了一会,冯全表示要去看看小伙伴们,离开了何府。走在大街上,冯全想起了另一件事,“妈的,小日本的间谍,汉奸,无孔不入,早晚被他们发现中条山基地的事,怎么办呢?”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活死人墓'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金庸老人家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有一座著名的古墓,全真教祖师爷王重阳出道前就在此修行,很是神秘莫测。在《神雕》中,王重阳的练功地点活死人墓是重阳宫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小龙女与徒弟过儿的主要生活场所。这座活死人墓虽号称坟墓,其实是一座极为宽敞宏大的地下仓库。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了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才建成,在其中更是暗藏器甲粮草,外形筑成坟墓模样,以瞒过金人的耳目,又恐怕金兵来攻,墓中布下了无数巧妙机关。义兵失败后,华夏第一武林高手“中神通”便在此隐居。
  它巧妙地利用自然山洞与人工修凿相结合,从墓门进入有一个可封闭墓道的石头机关。墓内结合设计了起居室、主卧室、储藏室、练功房、墓中之墓、下层有六个空间。主卧室的石床上设有机关,能使墙壁180度旋转,进入下一个空间;下层空间内有两大巨型石案,四壁刻有《九阴真经》,一端还与水道相连,有小船可划出秘密出口,驶入暗河,真可谓“玄机一破天外天”。
  当回到中条山的冯全和已经怀孕好几个月的两个老婆处理完私人事件后,不过瘾的他在外面抽着烟,心情比较惆怅。闲着无聊问了问小美最近自己又弄死16000小日本自己有什么收获时,小美的话使他先郁闷接着狂喜,“卧槽!这么多钢筋,水泥,弄个活死人墓多科学啊。”
  找了个隐蔽地方,冯全从背包里面弄出10000万吨水泥,20000吨钢筋。反正小伙伴们一般也不问武器什么的来源,问也是说军事机密。卧槽!军事机密谁还闲着没事胡乱打听,不怕被怀疑是汉奸吗?
  打定主意后冯全就打定决心,高薪聘请工人修建防御工事,现在手里钱这么多,不差钱,还能帮助一直受灾的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日本间谍,欢迎来偷窥,我这些百人队什么都不干,专门对付你们还不行啊。冯全可不懂这些,请大师来主持吧。
  茅以升,字唐臣,是江苏镇江人。是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什么是大牛这就是,绝不是什么是“叫兽,砖家”。正好他国外留学回国后先是在大学整了十年,出来又干了一年江苏省水利局局长,现在闲着,快来帮忙吧。
  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就是由他亲自主持设计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没少从上面运了物资。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到今年已经年满“76岁”的钱塘江大桥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真是“桥坚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没少挨炸,但炸都炸不塌啊。
  冯全亲自登门拜访,大牛就是大牛,老是是想施展胸中所学,建造一所很牛逼的建筑。一听这么大的工程,两眼放光没问工钱,一口答应。冯全当然不会亏待他,100万银元是少不了的,不要都不行。茅以升此时才36岁,桃李满天下,他登高一呼,一听他有事,学生纷至沓来。
  有了大牛及其一帮徒子徒孙来主持射计,招收农民工吧,工钱就按他们最喜欢的方式,一天一开,管吃管住,饭还很好。男的一天2角,女的做做饭,干点小工一天给一角五,不想要钱的,要粮食也行。粮食有的是,又从美国,缅甸买了这么多,发霉了怎么办啊?肉就更不缺了,鱼肉很少,但猪肉,羊肉,鸡肉吃腻你们
  为了赶时间,充分发挥人海优势,冯全把搞后勤的派出去很多,到附近各个村庄张贴招工启事,远的都跑出去几十公里。有钱就是好啊,很快,一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百姓就到了。甚至很多小孩,老头也跃跃欲试,还有不少老太太。来了也不好往外赶啊,多浪费感情。没说的,凡是来的都收下,小孩和老头烧大锅,老太太缝缝补补什么的,活这么重,工人肯定很渴,衣服烂得也快。
  冯全刚拿着大喇叭,声嘶力竭的宣布后,顿时跪倒一大片,哭声也是不断,现在哪里有这么好的地方啊,干活能管饱!还有这么高的工钱!一天一发,从不拖欠!不要钱还可以带回家几乎是白送不要钱的粮食!
  “什么怎么说俺是菩萨呀,我是男的!”
  很快,冯全也被感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